權姓(權(姓氏))

權姓(姓氏)

權(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權姓,中華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零三位。現今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權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權姓源出於子姓商高宗武丁有兒子被封在權國(今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來權國人及國君的後人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權氏。權姓有榮耀的王族先祖,並可追溯到遠祖黃帝。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上記載,權氏原是顓頊帝之後,子姓,是商武帝後裔。後來,春秋時期,權國被楚國所吞併,而楚武王公族大夫斗緡為權縣尹,負責管理原先的權國人民,後來斗緡率領權國遺民謀反作亂,結果告敗,自己也身死於此,但斗緡的子孫卻以祖先的封地作為姓氏,稱為權氏。故權氏後人奉武丁為權姓的得姓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權姓
  • 拼音:quán
  • 注音:ㄑㄩㄢˊ
  • 源流:源於子姓
  • 筆畫:6
基本介紹,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字輩排行,家譜文獻,歷史名人,當代名人,權延赤,權龍洙,權龍,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十言通用聯,

基本介紹

權[權,讀音作quán(ㄑㄩㄢˊ)]
權姓

姓氏源流

權( Quán)姓源出有:
權姓權姓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商王朝君主武丁後人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在商湯滅夏桀建立商王朝之後,傳至第二十三代君主為商高宗武丁(子昭),將自己的後代子元封於權邑(今湖北當陽),公爵爵位,建立了權國,史稱權文丁。從權文丁子元開始,權國在商王朝時期承傳了十五位君主,其世係為:權已公→權丙公子痕詞→權丁公→子虎甲→子董→權仲癸→權少辛→權安伯→權滿伯→權風公→權宣公→子空帛→子醜→權歸公子黑肩。由於子董早亡,並未承位,因此實際上只有十四代君主。周武王姬發滅殷商之後,再封子嘉為權國君主,號稱權甲公,是西周時期權國的首任君主。權甲公是周武王之內弟,承周武王之命繼任權國君主之位,以持古權國之地。西周至春秋初期權國君主共有六代,其世係為:權甲公→權橫父→權江父→權山戊→權倥父→子詵。由於權國境地在今湖北省境內,因此在西周時期成為楚國、巴國的鄰邦。到了春秋時期,楚武王熊通為了擴張勢力,開始向漢水流域的諸夏發動一系列的戰事,在子詵為權侯之時出兵攻占併吞滅了權國,將其地改設成權縣,命楚若敖之孫斗緡為縣尹。亡國後的權國殘餘被迫向西南遷徙,不久即被巴國所滅。後來斗緡又聯合原權國的貴族叛楚,被楚軍圍而殺之。之後,楚武王為避免原權國的貴族再次死灰復燃,便將其皆遷往楚國的那處城(今湖北荊門那口城)監管控制。
亡國之後,權國的貴族子孫以及國人中有以故國名、遷居地名為姓氏者,稱權氏、那氏、荊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是很古老的姓氏之一,其權氏一族史稱權氏正宗。子姓權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武丁(子昭)、權文丁(子元)、權甲公(子嘉)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若敖之孫斗緡,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楚武王滅了權國後,改原權國為縣,以楚若敖之孫斗緡為權縣尹。後來斗緡率領權國遺民謀反,失敗後被殺。在楚斗緡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主轄之邑名為姓氏者,亦稱權氏,世代相傳至今。這就是典籍《韻會》中所記載的:“楚斗緡尹權,後因為氏。”在史籍《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權,羋姓,顓頊之胤封楚,楚若敖之孫斗緡尹權因氏焉。秦滅楚,遷大姓於隴西,因居天水。又,傳雲,楚武王克權,使斗緡尹之,嶺南郡當陽縣東南有權城。”所指即羋姓權氏一族。
羋姓權氏族人大多尊奉楚斗緡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子姓權氏合譜。

源流三

出自伏羲氏。《山海經》記載伏羲氏在天水發源,以蛇為圖騰。古書中記載,伏羲氏生於成紀,徒治陳倉,都於陳,在位一百五十年,傳十五世。伏羲氏發源於成紀,發展壯大後,沿著渭河谷地進入關中,出潼關,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東遷,而後折向東南,最後都於陳。這一活動區大體與仰韶文化古遺址的分布區相吻合。只是伏羲氏是氏族遷徙還是文化影響尚待研究。
今河南淮陽蔡河之濱,有“太昊伏羲氏之陵”,高約20米,上圓下方,據傳此陵在春秋時已有,習傳至今。陵區周圍古柏參天,碑刻林立,為公認的伏羲墓地,在古墓之中伏羲氏所做圖騰之中記載有一段古文:“渭河之中得此磅礴,故後世據以權為首頭,後裔不已犧皇,德語三山,位在三十三天外天,功為人皇得權,以權為氏姓,以金磷角爪蛇(金龍)為靈,以太昊群山為居,以檎龍四伏水為功,以通靈為言,以眼填天,以口填地.”意思是:“從渭河出關發展得以成就,命後輩以權為名字的開頭,不得以伏羲為姓(伏羲又稱犧皇),語言出自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祖宗牌位在第三十三層天外天(道教始祖,創世始皇都在這層天內立牌),得尊稱為人皇后立權字,以權為姓氏,以金龍為坐騎,以天下群山為地領,修行檎龍四伏水功法,以通靈為語言交流,以天為眼,以地為口!”

源流四

源於葛天氏,出自遠古時期古帝葛天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史籍《路史》的記載:“古帝葛天氏之後有權氏、葛氏。”葛天氏,是遠古時期位於中原長葛地區的一個部落聯盟首領,他對古代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有三:樂舞、種麻、紡織。在典籍《詩經》中,對葛天氏有近乎神祉般的讚美。葛天氏發明了以牛尾做道具、叩著牛角唱歌跳舞的樂舞形式,因此被人們尊為“樂神”。他還發現了“葛藤”這種植物,不但其根莖可食用,其藤枝纖維更能造福部落之民,教會人們用其纖維紡織製衣,從此人們不但有了抵禦自然風寒的衣服,也使原始氏族社會跨入了文明階段。
在葛天氏的後裔子孫以及部落族人中,有分衍為權氏、葛氏者,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源流五

源於子姓,出自西周時期宋國君主微子啟的後裔鐘離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周初期,商湯的子姓後裔、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被周公旦封建宋國,由於其始祖曾食采於鐘離(今安徽臨淮關一帶),所以有後裔子孫“以邑為氏”,稱鐘離氏。到了漢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鐘離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燕台人(今陝西鹹陽)。據史書記載,鐘離權後來在游安徽廬山時遇到了呂洞賓,見其有道根,遂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後呂洞賓成為鐘呂金丹派的始祖之一(即純陽始祖),對宋、元時期的道教文化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元朝時期,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封鐘離權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孛爾只斤·海山再加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
在鐘離權的後裔族人以及弟子中,在元、明之際的揚佛抑道過程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權氏、雲氏、房氏,還有稱寂氏、正陽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自一位高麗開國功臣新羅貴族金幸,被賜姓權。

得姓始祖

商武丁(子昭)、權文丁(子元)、權甲公(子嘉)、楚斗緡、鐘離權(漢鐘離)。

遷徙分布

權氏或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零三位。權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權姓源自子姓羋姓。權氏原為殷商中興名主武丁的後裔。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商代武丁的子孫,被封於權,後代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上記載,權氏原是顓頊帝之後,子姓,是商武帝後裔,後被楚武王所滅,子孫改為權姓。另外,權國滅亡後,楚武王任命斗緡到這裡當令尹,後來這裡部分楚國華姓就改為權姓。秦滅楚國後,權姓子孫遷於隴西,定居在天水。因此,權姓這個姓氏,根據考證,是共有二支來源的,一支是商湯的子姓後裔,另一支則出自上古顓頊帝所傳的楚國華姓。兩支權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初都是由於一個叫“權”的地名得姓。殷商時期,名主武丁曾經把自己的一位裔孫封於權,成為當時殷天子附屬的諸侯國。後來權國被楚國所滅,權姓變成了楚國的一個大姓。到了戰國末期,楚國被秦國所滅,楚國許多大姓被強令遷移到隴西去,於是,他們就在現在的甘肅天水一帶定居下來,然後再以天水為中心繁衍,逐漸分布於全國各地。根據學者考證,3000多年前權國的位置,就在現在的湖北省當陽縣的東南部。而後世權氏家族的第二支的來源,在《左傳》、《韻會》、《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古籍上也有記載。望族居河南郡陽縣東南。
今吉林省延吉市、四平市,陝西省的寶雞市、渭南市的澄城縣、西安市長安縣、漢中市寧強縣,江蘇省的徐州市銅山縣,山東省的濟南市、臨沂市、菏澤市德州市、聊城市、臨清市(代灣鎮),四川省的宜賓市屏山縣、成都市、蒼溪縣綿陽市廣元市,重慶市合川區,山西省的晉城市、運城市新絳縣,河北省的大名市、束鹿縣保定市,青海省的樂都縣,河南省的南陽市、漯河市、洛陽市孟津縣、商丘市、蘭考縣開封縣、濮陽市清豐縣王毛集村、范縣,湖北省的十堰市,安徽省的淮北市、六安市、合肥市肥西縣宿州市蕭縣,甘肅省的張掖市高台縣、天水市、慶陽縣、隴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遼寧省的瀋陽市,湖南省的新寧縣、臨湘市,浙江省的磐安縣,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西省的永豐縣、吉安市,內蒙古自治區,廣東省珠海,雲南省霑益區會澤縣等地,均有權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貞孝堂:貞是對國之貞,孝是對親之孝。唐時權皋,原在安祿山幕中做事。他發覺安祿山謀反,怕禍及父母,就裝病攜親離職而去。剛渡江,安祿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監察御史,恰逢權母重病,客居洪州,權皋堅辭不受。後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為著作朗,權皋都以侍母為因固辭。人們見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對國家貞,對父母孝。他死後被謚為“孝貞”。

字輩排行

青海樂都權氏字輩:文章開家瑞,武功兆天祥,得守國朝。
江蘇彭城權氏字輩:立廷興啟太,勤學繼懋修,懷貞程濟美,宏文開吉昌,忠孝延世澤,嘉惠潤甘棠,先則克奉紹,祖德耀崇光。
河南南陽權氏字輩:民化兆國太,建學禮士召。
安徽壽縣權氏字輩:鹹遵善道,修義循良,家傳孝友,國慶勛長,世綿祚久,德盛多康,功載朝鼎,澤沛祖訪。
湖南臨湘權氏字輩:孝友為先,敦仁重義。
湖北十堰權氏字輩:清大化國,其亮聖木,應得扶為,朝廷開選,明良克啟。
四川德陽權氏字輩:世鳳延應中有國文登其,可以光紹德正大志啟興,克立承先祖名揚必達邦,敦仁逢盛代錦運際隆昌。

家譜文獻

陝西銅川權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陝西省博物館。
江蘇彭城權氏四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手抄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徐州市博物館。
江蘇徐州權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刊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徐州市博物館。
權姓字輩排行:
湖廣地區權氏字輩:“世鳳廷應中有國文登其可以光紹德正大志啟興克立承先祖名揚必達幫敦仁逢盛事錦運際隆昌”。
四川地區權氏字輩:“尚正之衡世維大登汝在文光澤興國志應安中華開宗明仲元承先其本廷繼述洪培育佑啟兆祥昌”。
四川蒼溪權氏字輩:“國子開昌先宗有光大”。
四川成都權氏字輩:“文明純學正家申泰弋洪”。
四川綿陽權氏字輩:“周金立大剛”。
山東臨沂北六十里早豐村字輩:“世洪昌孝德哲鳳有志宗法浩”
山東單縣權氏字輩:“登朝瑞恩希福慶堂聖學韋繼廣”。
山東濟寧權氏字輩:“萬孝林善尊,志道常舉念,廣大崇保春
山東菏澤權氏字輩:“方會廣(光)德(昌)步體”。
江蘇徐州、銅山、安徽合肥權氏字輩:“立廷(庭)興啟太(泰)秦(勤)學繼茂(懋)修義循良家傳孝友”。
陝西寶雞權氏字輩:“文光澤興國志應安中華”。
湖南臨湘權氏字輩:“孝友為先敦仁重義”。
河北大名權氏字輩:“得振克領權景良俊立守”。
河南孟津權氏字輩:“榮順居方會廣德布體安”。
安徽蕭縣權氏字輩:“勤學繼茂修懷”。
湖北權氏一支字輩:“朝庭開選明亮可期”。
權氏一支字輩:“良國學友道萬世宗德昌”。
河南開封權氏字輩: 漢振海清世俊。

歷史名人

權姓名人,漢有輔佐都尉權忠,南北朝有權冀、權會,宋代有副宰相權邦彥
權德輿(759~818),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後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諡文,後人稱為權文公。
權會(約500-約575),北朝齊臣。字正理,河間鄚(河北任丘)人。家貧好學,精通諸經。仕齊,初為四門博士。德高學博,拜師求學者甚眾。《北史·儒林上》言其“志尚沈雅,動遵禮則”。“性恬靜,不慕榮勢,恥於左宦。”注《易經》,行於世。
權景宣,北周將領。字暉遠,天水(今屬甘肅)人。少聰穎,曉兵略,為宇文泰所賞識,歷任多種要職,久駐荊、湖地區,東御東魏,南略梁邑,所向多捷。初,梁岳陽王蕭詧以襄陽歸附北周,攻梁元帝江陵蕭詧部叛將杜岸乘虛襲襄陽,他率騎三千助蕭詧擊敗杜岸;又與楊忠攻梁將柳仲禮,拔安陸、隨郡。時隨州城民吳士英殺刺史黃道玉,他致書於吳,偽稱黃氏凶暴該殺,吳接信後率眾來歸,被執殺。繼克應城,朝廷授以並、安、肆、郢、新、應六州諸軍事,并州刺史。不久進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伯,賜邑五百戶。唐州田魯嘉自號豫州伯,勾結齊兵為助;他領兵征討,俘魯嘉,以其地為郡。後梁湘東刺史王琳不滿陳霸先專權,勾通北周;他致書與之結納,牽制陳霸先。孝閔帝即位,任他為司憲中大夫,基、鄀、硤、平四州五防諸軍事,江陵防主加大將軍,轉任荊州刺史、總管十七州諸軍事,進爵千金郡公。時南朝陳湘州刺史華皎與陳霸先有隙,欽舉州附北周;他統水軍與華皎俱下夏口。因驕橫跋扈,收受賄賂,指揮節度朝令夕改,將士不肯用命,與陳兵始交戰,即敗北船艦器械損失殆盡。尋卒,贈渭、鄯、河三州刺史,謚“恭”。
權武,隋將領。字武挵(nòng),天水(今屬甘肅)人。驍勇果斷。北周時,父為楊忠部屬,戰死,武起家開府隋文帝時,為潭州總管。受嶺南部酋賄,生子擅放獄囚。又言法嚴苛,不可為官。下獄,帝以其父功,免死為民,後復官。煬帝時,位至右屯衛大將軍,坐事除名。卒於家。
權萬紀唐臣。懷恩從祖。性剛正,好直言。貞觀中曾以公事奏劾魏徵等。遷齊王府長史,數匡諫李祐過失,因而被殺。
權懷恩,唐臣。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高宗時為萬年縣令,賞罰分明。《舊唐書》稱其“為政清肅”。高宗稱之為“良吏”。歷任慶、菜、衛、邢、宋五州刺史;後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至死。
權龍褒,唐臣。一作權龍襄。萬歲通天元年(696),任滄州刺史。坐親累遠貶嶺南容山府。神龍(705-706)中追入,為瀛州刺史。景龍中(707-709),為左武將軍。龍褒常自矜能詩,而不知聲律,自嘲曰:“趁韻而已。”《全唐詩》卷八六九錄其詩五首,《全唐詩補編·續拾》卷七重錄一首。
權皋:(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原在安祿山幕中做事。他發覺安祿山謀反,怕禍及父母,就裝病攜親離職而去。剛渡江,安祿山就起兵了。唐玄宗曾召他做監察御史,恰逢權母重病,客居洪州,權皋堅辭不受。後被拜起居舍人,又被召為著作朗,權皋都以侍母為因固辭。人們見他一心事母,都佩服他對國家貞,對父母孝。他死後被謚為“孝貞”。
權謹:(生卒年待考),字仲常;徐州人(今江蘇徐州)。著名明朝大臣、孝子。權謹是載入《明史》的“孝義”典範人物,曾歷光祿署丞,文華殿大學士,後又任通政司右參議。十歲喪父,哀痛甚至哭死過去。明朝永樂年間官光祿署丞。母親九十歲去世,他在墓旁築廬,守孝三年。明仁宗時因孝行官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要辭去,明仁宗說:“朕提升你,要給天下為人子樹個典範,其他事對你不苛求。”明仁宗皇帝當年明令群臣要效仿權謹孝義。明宣宗即位後升其為通政司右參議。又為表彰其孝心,特在徐州戶部山賜建《孝子牌坊》。權謹的《孝子牌坊》始建於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是如今徐州僅存的宣揚忠孝名人的紀念性建築物。

當代名人

權延赤

河北完縣人。1945年11月26日生於內蒙古赤峰市。1970年畢業於北京工業學院。歷任空軍某部無線電技師、宣傳幹事、大隊副政委,北京空軍政治部文學創作室專業作家。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6年轉業。著有長篇小說《多欲之年》《狼毒花》,紀實文學《走下神壇的毛澤東》《林彪將軍》《紅牆內外》《走下聖壇的周恩來》《共和國密使》 《龍困與微行》《賀龍生與死》《司令爸爸許世友》《雷英夫與中共領袖》《 四個秀才一台戲》 等。

權龍洙

1942年8月生,黑龍江牡丹江人。朝鮮族。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延邊大學語文系。黑龍江新聞社主任編輯。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學會會員。主要成果:1979年合譯《水稻增產技術經驗彙編》;1984年合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1984年至1991年翻譯連載小說100萬字,審閱連載小說400萬字;1974年至1992年翻譯中文文章1330多萬字,審閱3837萬多字。1992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優秀編輯,1993年《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設》獲黑龍江省報紙理論宣傳優秀文章三等獎,1994年《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各民族的共同進步》獲黑龍江省優秀理論文章二等獎,在黑龍江省朝鮮語學會第四屆年會暨第七次學術討論會上《關於朝鮮語規範化與外國語的使用》獲二等獎。

權龍

1959年3月生,山西祁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太原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新型感測器與智慧型控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82.1年太原工學院本科畢業,1988.5浙江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3.8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1998.10-1999.10, 2003.7-2004.1 兩次赴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從事合作研究。1994年山西省首批確定的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校機械電子學科學科帶頭人。學校“十五、十一五” “211”重點建設學科機械工程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山西省液壓與氣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動態測試專業委員會理事。多年來致力於電液伺服控制理論及套用,機電一體化系統的計算機仿真、輔助試驗、機電系統智慧型控制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山西省科技獎多項。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有威斯赫;
能孝必忠。
--佚名撰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萬年人權懷恩,初任萬年令,賞罰明斷,見惡則斥,當時人說:"寧飲三斗塵,無縫權懷恩。"後歷官慶、萊、衛、邢、宋五州刺史,所到之處,威名赫然。官至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下聯典指明代徐州人權謹,字仲常,十歲喪父,哀痛甚至哭死過去。永樂年間官光祿署丞。母親九十歲去世,他在墓旁築廬,守孝三年。仁宗時因孝行官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要辭去,仁宗說:"朕提升你,要給天下為人子樹個典範,其他事對你不苛求。"宣宗時任通政司右參議。

七言通用聯

推轂為搢紳羽儀;
扶日作朝廷屏翰。
--佚名撰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權德輿喜推轂賢士。下聯典指宋·權邦彥嘗獻十議以圖中興,楊誠齋贊曰:"補天重光,扶日再中。

十言通用聯

智略深長,作豐碑於良苑;
風流蘊藉,覓佳句於騰游。
--佚名撰權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顯親人權景宣,字暉遠,通兵權,有智略。西魏時官南陽郡守,歷廣、豫、並、安四州刺史,戰功卓著。入北周,拜大將軍,天和初年任荊州刺史,封千金郡公。下聯典指唐代天水略陽人權德輿,字載之,四歲能寫詩作文,十五歲即有名聲。以文章進仕,貞元初年任監察御史,對不合時宜之事,則上疏直言。任禮部侍郎時,處事得體,為屬僚敬佩。憲宗時官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對當時的舉措失當,獎罰失據等弊政,敢上書匡正。詩文名重一時,風流蘊藉,當時名人碑多墓誌,多出自他的手筆。著有《權文公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