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的文學體裁為樂府歌辭,是繼《詩經·》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樂府詩集
  • 外文名稱:Yue fu poetry
  • 創作年代:宋朝
  • 作品出處:北宋郭茂倩
  • 文學體裁樂府歌辭
  • 作者:北宋郭茂倩
  • 拼音:yuè fǔ shī jí
  • 作者:郭茂倩
  • 創作年代北宋
  • 性質:詩歌總集
  • 現存:12大類共100卷 
圖書介紹,簡介,作者簡介,詩詞分類,優缺點,貢獻,缺點,版本,最早版本,2010版,內容簡介,名作推薦,樂府詩集,

圖書介紹

簡介

《樂府詩集》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是漢朝魏晉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蒐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蘭詩》。
樂府詩集樂府詩集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於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製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來源有二種: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中國民間收集的。後來,人們將樂府機關採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於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彙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秀民歌如《陌上桑》、《東門行》等見於《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於《玉台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於《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中國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於後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纂的。
它的編次是把每一種曲調的“古辭”(較早的無名氏之作)或較早出現的詩放在前面,後人的擬作列於後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詩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響。例如,“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書‧樂志》中,僅載了曹操的擬作,而在此書中卻錄有漢代古辭。曹操的擬作雖然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都高於“古辭”,然而要說明這種曲調的來源及其本意,就遠不如古辭明顯,又如《陌上桑》這個曲調,據《古今樂錄》本是漢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調曲”,在《宋書‧樂志》中卻只錄了曹操、曹丕的擬作和晉樂所奏的一首改寫屈原九歌‧山鬼》的詩;至於《陌上桑》的古辭卻列入了“大曲”一類。
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後人各種擬《陌上桑》而作的詩,都附在後面,如《採桑》、《艷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桑》對後來文人的種種影響。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後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並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它反映了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以及音樂和詩歌的關係,對各種樂曲的相同題目,它指出了前代樂曲與後代樂曲的繼承關係。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的介紹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傳聞,未可信從。

作者簡介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為萊州通判郭勸之孫,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豐七年(1084)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

詩詞分類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
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書籍。

優缺點

貢獻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彙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秀中國民歌如《陌上桑》、《東門行》等見於《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於《玉台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於《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於後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撰的。《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集
它的編次是把每一種曲調的“古辭”(較早的無名氏之作)或較早出現的詩放在前面﹐後人的擬作列於後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詩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響。例如﹐“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書?樂志》中﹐僅載了曹操的擬作﹐而在此書中卻錄有漢代古辭。曹操的擬作雖然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都高於“古辭”﹐然而要說明這種曲調的來源及其本意﹐就遠不如古辭明顯﹐又如《陌上桑》這個曲調﹐據《古今樂錄》本是漢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調曲”﹐在《宋書·樂志》中卻只錄了曹操﹑曹丕的擬作和晉樂所奏的一首改寫屈原《九歌?山鬼》的詩﹔至於《陌上桑》的古辭卻列入了“大曲”一類。
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後人各種擬《陌上桑》而作的詩﹐都附在後面﹐如《採桑》﹑《艷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桑》對後來文人的種種影響。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後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並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它反映了中國民歌對文人詩的影響﹐以及音樂和詩歌的關係﹐對各種樂曲的相同題目﹐它指出了前代樂曲與後代樂曲的繼承關係。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的介紹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這對文學史和音樂史的研究都有極重要的價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於傳聞﹐未可信從。

缺點

《樂府詩集》也存在較多的缺點。現列舉幾個: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就曾指出本書把某些文人詩列入樂府題目之中不大恰當。此外﹐由於它重在曲調﹐因此所錄歌辭往往和關於曲調的敘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辭中的《水調歌》﹐編者認為是隋煬帝江都時制﹐而書中所錄“唐曲”﹐並未註明作者。其實這些曲辭﹐恐怕是雜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顯然是杜甫的詩。
關於此書的分類﹐近代學者也曾有過爭論﹐如書中的相和歌辭和清商曲辭的界線﹐梁啓超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中認為“清商”乃漢魏時的“清商三調”﹐郭茂倩把“吳聲歌”﹑“西曲歌”稱為“清商曲辭”﹐而把漢魏的“清商三調”歸入“相和歌辭”是承襲了南宋鄭樵《通志》之誤。黃節不同意梁說﹐他認為漢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晉“清商三調”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於隋唐以後﹐魏晉“清商曲”的曲調亦已不傳﹐所以鄭樵所列“清商”﹐只錄晉以後的南方民歌【《〈宋書·樂志〉相和與清商三調歌詩為鄭樵〈通志·樂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調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論清商曲書》】。

版本

最早版本

《樂府詩集》版本以北宋南宋初浙江刻本為最早,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缺卷19-34、96-100,其中卷27-34以清抄本補,其餘缺卷以元至正元年刻本補,另上海圖書館存殘冊一本,存卷84,南京圖書館存一本。
元代則有至正元年集慶路儒學刊本,此本一直遞修刷印到明代。明代則有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本,汲古閣本據元本雕造,毛晉身後其子毛扆又據宋本挖改,故汲古閣本早印本傳世少而後印本則文字佳。清代則僅有坊間翻刻汲古閣本。清末崇文書局以毛扆本為底本刊刻。
宋本有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此本為傅增湘藏配宋本。201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汲古閣本則影印入《四部叢刊》。1979年中華書局以文學古籍刊行社本為底本,參考汲古閣本及其他本子出了點校本。

2010版

書名:樂府詩集(1-4)(傅增湘藏宋本
作者:郭茂倩編
出版時間:2010-2-1
ISBN:9787020077762
開本:16開
定價:210.00元

內容簡介

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一百卷,分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典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十二個門類,記錄宋代之前音樂文學作品凡五千餘首,詩學價值甚高。尤為可貴的是,近代曲辭四卷收錄了隋唐時期新興的燕樂曲辭,為考察詞體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參照。
樂府詩集中國民歌是其精華所在。中國民歌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漢代地主階級同勞動人民之間的階級矛盾極為尖銳,在封建制度下勞動人民過著極其悲苦的生活。詩歌中體現出樂府中國民歌重要的社會認識有的是對統治者殘酷統治的抗議,社會各種弊端的揭露,對自己悲慘命運的泣訴,同時勞動人民之間也因為共同的命運、感情聯繫在一起,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愛。於是他們用詩歌來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樂府民歌強烈的社會認識價值和高度的思想性。
一,樂府民歌直接揭示諷刺了統治階級的醜惡面目,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對統治階級的反抗情緒,還有一些鬥爭的場面。這類作品分別有《雞鳴》、《相逢行》、《平陵東》,還有《婦病行》、《十五從軍征》,反抗的就是《東門行》,《陌上桑》。
二,封建階級對農民的壓迫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上,而且體現在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方面,漢武帝以來‘三綱五常’的精神枷鎖嚴重的束縛勞動人民,婦女所受的壓迫尤甚,樂府詩頗多反映婦女命運的篇章,《上山采蘼蕪》就是典型。
三,表現健康純美的愛情。男女情愛是詩歌中的常見體裁,這裡主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還有一些反映東漢後期給知識分子造成的憂懼漂泊之苦,及他們的消極情緒。這主要是《烏生》《枯魚過河泣》《滿歌行》《西門行》等。其中前兩篇採取了寓言詩形式別具一格。

名作推薦

之一 陌上桑
【年代】漢代
【作者】樂府詩集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漢樂府作品原文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
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字詞音義
【難讀字音】
隅(yú) 敷(fū) 籠系(xì) 倭(wō) 墮(duò)髻(jì) 緗(xiāng) 綺(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須 著帩頭(zhù qiào) 踟躕(chí chú)姝(shū)寧可(nìng) 千餘騎(jì) 驪(lí) 鬑鬑(lián)趨(qū)
【詞語解釋】
〔陌上桑〕:在林間的小路上採桑。陌:林間的小路。桑:名詞作動詞,採桑。
〔東南隅〕:指東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國在北半球,夏至以後日漸偏南,所以說日出東南隅
〔喜蠶桑〕:很會養蠶採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絲為籠系〕:用黑色的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籠,籃子。系,絡繩(纏繞籃子的繩子)。
〔籠鉤〕:一種工具:。採桑用來鉤桑枝,行時用來挑竹筐。
倭墮髻〕:即墮馬髻髮髻偏在一邊,呈墜落狀。倭墮,疊韻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明月,寶珠名。
緗綺〕: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織品。
〔襦〕:短襖。
〔下擔捋髭鬚〕:放下擔子,撫摩鬍子(和下接詩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撫摸。髭,嘴唇上方的鬍鬚。須:下巴上長的鬍子。
〔脫帽著帩頭〕:把帽子脫下,只戴著紗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頭巾把發束好,然後戴帽。著,戴。帩頭,古代男子束髮的頭巾。
〔坐〕:因為,由於。
〔使君〕:漢代對太守、刺史的通稱。
〔五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馬拉的車。漢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馬拉車。
〔踟躕〕:徘徊不前的樣子。又作“踟躇”。
〔姝〕:美女。
〔謝〕:這裡是“請問”的意思。
〔寧可〕:願意。
(不):通假字,通“否”。
一何〕:怎么這樣。
〔東方〕:指夫婿當官的地方。
〔千餘騎〕:泛指跟隨夫婿的人。
〔居上頭〕: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何用〕:用什麼(標記)。
〔驪駒〕:黑色的小馬。這裡指馬。
〔黃金絡馬頭〕: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絡,這裡指用網狀物兜住。
鹿盧劍〕:劍把用絲絛纏繞起來,像鹿盧的樣子。鹿盧,即轆轤,井上汲水的用具。
〔千萬餘〕:上千上萬(錢)。
〔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種高等文官。漢代宮名,大夫。
〔侍中郎〕:出入宮禁的侍衛官。
〔專城居〕:作為一城的長官(如太守等)。專,獨占。
〔白皙〕:指皮膚潔白。
〔鬑鬑頗有須〕:鬍鬚稀疏而長,鬚髮疏薄的樣子。白面有須,是古時候美男子的標準。頗;稍微。 〔盈盈〕:儀態端莊美好。
(冉冉):走路緩慢。
〔公府步〕:擺官派,踱方步。
〔殊〕:出色,與眾不同,非同一般。 〔置辭〕:同“致辭”,即答語。
之二 木蘭詩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shuò)氣傳金柝(tuò),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么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勳,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說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注釋
1、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2、當戶(dāng hù):對著門。
3、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麼。憶:思念,惦記
6、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7、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2、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辭:離開,辭行。
14、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5、旦:早晨。
16、但聞:只聽見
17、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說的“可汗”。
20、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1、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7、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8、不用:不願意做。
29、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里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紅妝(zhuāng):指女子的艷麗裝束。
36、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著”,穿。
38、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39、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著眼。
4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著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3、行:讀háng。
44、傍(bàng)地走:貼著地面並排跑。
註:《木蘭詩》已成為語文出版社語文版七年級上第24課、八年級下第8課、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第10課及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七年級上第28課。
字詞句
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貼上。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一詞多義:
市:a.集市,e.g.:東市買駿馬;b.買,e.g.: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a.買(東西),e.g.:東市買駿馬;b.雇,租,e.g.: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e.g.:願為市鞍馬;b.希望,e.g.:願馳千里足。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成語:撲朔迷離: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複雜,難於辨別。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髮和貼上裝飾。
之三 孔雀東南飛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髮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袷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綿綿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雲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雲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袷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
卷一 郊廟歌辭一
卷二 郊廟歌辭二
卷三 郊廟歌辭三
卷四 郊廟歌辭四
卷五 郊廟歌辭五
卷六 郊廟歌辭六
卷七 郊廟歌辭七
卷八 郊廟歌辭八
卷九 郊廟歌辭九
卷十 郊廟歌辭十
卷十一 郊廟歌辭十一
卷十二 郊廟歌辭十二
卷十三 燕射歌辭一
卷十四 燕射歌辭二
卷十五 燕射歌辭三
卷十六 鼓吹曲辭一
卷十七 鼓吹曲辭二
卷十八 鼓吹曲辭三
卷十九 鼓吹曲辭四
卷二十 鼓吹曲辭五
卷二十一 橫吹曲辭一
卷二十二 橫吹曲辭二
卷二十三 橫吹曲辭三
卷二十四 橫吹曲辭四
卷二十五 橫吹曲辭五
卷二十六 相和歌辭一
卷二十七 相和歌辭二
卷二十八 相和歌辭三
卷二十九 相和歌辭四
卷三十 相和歌辭五
卷三十一 相和歌辭六
卷三十二 相和歌辭七
卷三十三 相和歌辭八
卷三十四 相和歌辭九
卷三十五 相和歌辭十
卷三十六 相和歌辭十一
卷三十七 相和歌辭十二
卷三十八 相和歌辭十三
卷三十九 相和歌辭十四
卷四十 相和歌辭十五
卷四十一 相和歌辭十六
卷四十二 相和歌辭十七
卷四十三 相和歌辭十八
卷四十四 清商曲辭一
卷四十五 清商曲辭二
卷四十六 清商曲辭三
卷四十七 清商曲辭四
卷四十八 清商曲辭五
卷四十九 清商曲辭六
卷五十 清商曲辭七
卷五十一 清商曲辭八
卷五十二 舞曲歌辭一
卷五十三 舞曲歌辭二
卷五十四 舞曲歌辭三
卷五十五 舞曲歌辭四
卷五十六 舞曲歌辭五
卷五十七 琴曲歌辭一
卷五十八 琴曲歌辭二
卷五十九 琴曲歌辭三
卷六十 琴曲歌辭四
卷六十一 雜曲歌辭一
卷六十二 雜曲歌辭二
卷六十三 雜曲歌辭三
卷六十四 雜曲歌辭四
卷六十五 雜曲歌辭五
卷六十六 雜曲歌辭六
卷六十七 雜曲歌辭七
卷六十八 雜曲歌辭八
卷六十九 雜曲歌辭九
卷七十 雜曲歌辭十
卷七十一 雜曲歌辭十一
卷七十二 雜曲歌辭十二
卷七十三 雜曲歌辭十三
卷七十四 雜曲歌辭十四
卷七十五 雜曲歌辭十五
卷七十六 雜曲歌辭十六
卷七十七 雜曲歌辭十七
卷七十八 雜曲歌辭十八
卷七十九 近代曲辭一
卷八十 近代曲辭二
卷八十一 近代曲辭三
卷八十二 近代曲辭四
卷八十三 雜歌謠辭一
卷八十四 雜歌謠辭二
卷八十五 雜歌謠辭三
卷八十六 雜歌謠辭四
卷八十七 雜歌謠辭五
卷八十八 雜歌謠辭六
卷八十九 雜歌謠辭七
卷九十 新樂府辭一
卷九十一 新樂府辭二
卷九十二 新樂府辭三
卷九十三 新樂府辭四
卷九十四 新樂府辭五
卷九十五 新樂府辭六
卷九十六 新樂府辭七
卷九十七 新樂府辭八
卷九十八 新樂府辭九
卷九十九 新樂府辭十
卷一百 新樂府辭十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