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平
梅塔斯塔齊奧寫了第一部歌劇腳本《被拋棄的狄多》,獲得巨大成功。隨後寫出了《卡圖在烏提卡》 、《
埃齊奧》 、《亞歷山大在印度》等名著。
他對當時迎合
貴族階級和
宮廷趣味、偏重
歌唱、輕視戲劇內容的
歌劇進行改革,把古典主義
悲劇的特點糅合進歌劇劇本,力圖在歌劇中刻畫人物的
性格特徵,描寫
責任與
愛情的衝突,表現狄多細微、複雜的
心理狀態。《卡圖在烏提卡》也是一出
歷史劇,反對君主的
暴虐,歌頌
忠誠、勇敢和履行責任的
品德。
1729年,
梅塔斯塔齊奧被神聖
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宮廷
詩人,為王室和當地
劇院寫作
歌劇文學劇本,1730年定居
維也納,直到1782年4月去世。
維也納時期是他多產和成熟的時期。他把古
希臘悲劇的因素巧妙地同田園劇的風格融匯一體,借鑑P.高乃依(Conery)、J.拉辛(Rahen)古典主義劇作地
題材,表現理性
同情感之間的
矛盾。
成就
早年
在
教皇所管轄的科西嘉服務團工作。他的
父親娶了一個
博洛尼亞女人Francesca Galasti,並成為一名在Via dei Cappellari的
雜貨店老闆。這對
夫妻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塔齊奧是小兒子。
據說,當塔齊奧還是個
孩子的時候,在一個給定
主題的即興詩句
背誦中,他
吸引了眾多
觀眾。在1709年的某時,兩個不同的人停下來駐聽:Giovanni Vincenzo Gravina,以
法律和文學的
博學以及擔任阿卡迪亞學會的
董事職務而聞名;Lorenzini,發表評論的
評論家。Gravina被男孩的
詩歌才華和個人魅力所吸引,並收塔齊奧為他的得意
門生。在學了幾個星期的課後,他錄取了他。塔齊奧的父親很高興能給他的
兒子以良好的
教育和引入社會的機會。
Gravina使用
希臘語法將這個男孩的名字從Trapassi變到
梅塔斯(Metastasio),他有意將他的養子培養成像他一樣的
法學家。因此,他提出塔齊奧
學習拉丁語和
法律。同時,他還
培養了他的
文學天賦,在自家和
羅馬的小圈內展現這個年輕的
天才。梅塔斯·塔齊奧很快就發現
自己在與他那個時代的
義大利最著名的即席作者的競爭。然而他白天學個不停和晚上則致力於即興創
作詩歌,這損害了塔齊奧的健康。
Gravina到
卡拉布里亞出差,在
那不勒斯的文化圈中,舉薦梅塔斯·塔齊奧,然後把他安置他的親戚家裡進行照顧。鄉村的空氣和
安靜的南部
海濱,使
梅塔斯塔齊奧的
健康得到了
恢復。Gravina建議他不應該再即興發揮,而是保留為了崇高的目標。當完成
學業的時候,他可能進入競爭最
偉大的詩人的行列。
梅塔斯答應了他的資助人。
12歲的他
翻譯將《
伊利亞特》翻譯成八度音節詩,兩
年後,他創作了《塞涅卡的悲劇》改編自Gian Giorgio Trissino的Italia liberata - Gravina最喜愛的的
史詩。它被稱為Giustino,並於1713年印刷;42年後,梅塔斯塔齊奧告訴他的出版商他希望不要出版他的這
豐富部青少年
習作。
Caroprese在1714年
去世,Gravina成為他的
繼承人。Gravina也於1718年去世,梅塔斯·塔齊奧繼承了一筆15000斯庫迭(Scudi,義大利古銀幣)的財產。在
阿卡迪亞學會的一次會議上,他為他的贊助人
背誦了一首輓歌,然後定居下來,享受
財富。18世紀,
義大利歌劇獨領風騷,紅遍
歐洲。當時
義大利有位著名詩人,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歌劇腳本作家,名叫皮埃特羅·梅塔斯塔齊奧(Pietro Metastasio,1698~1782),他寫過很多歌劇腳本,約有30多部,幾乎被當時
歐洲的所有歌劇作曲家都採用過,有的甚至被
反覆採用,被數百次地
配樂。
原因是他的作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當時人們所時興的
典雅情趣,這一點不但對當時的
音樂產生了影響,而且與當時
音樂的追求具有
吻合之處,由此,通過
梅塔斯塔齊奧,標準的
義大利正歌劇。
改革
創作
梅塔斯塔齊奧隨後寫出《卡圖在烏提卡》(1728)、《埃齊奧》(1728)、《亞歷山大在印度》(1729)等。《卡圖在烏提卡》 (1727年—
1728年)取材於
古羅馬歷史,描寫忠於共和的元老
卡圖同
凱撒的鬥爭,塑造了一個視自由、
榮譽高於生命,為反對
暴君和專制寧死不屈的
英雄形象。
梅塔斯塔齊奧寫過很多
歌劇腳本約有30多部,幾乎被當時歐 洲的所有
歌劇作曲家都採用過,有的甚至被反覆採用、被數百次地配樂。原因是他的作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 了當時人們所時興的典雅情趣,這一點不但對當時的音樂產生了影響,而且與當時
音樂的追求 具有吻合之處。由此,通過梅塔斯塔齊奧標準的義大利
正歌劇格式得以形成。
梅塔斯塔齊奧主要研究古典文化和法律並出版詩集曾被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宮廷詩人。梅塔斯塔齊奧對歌劇的接觸是由於與著名
歌劇演員M.布爾加雷莉的結識而產生興趣。從此
梅塔斯塔齊奧不但開始了對音樂的學習,還結合田園詩與悲劇從事對
歌劇腳本的
寫作,並同時為王室和當地劇院寫作歌劇文學
劇本。在
歌劇領域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並由此而享譽
文壇。
1730年
梅塔斯塔齊奧定居
維也納,直到
1782年4月去世。維也納時期是他多產和成熟的
時期。他把
古希臘悲劇的
因素巧妙地同田園劇的風格融會一體,借鑑P.高乃依、J.拉辛古典主義劇作的
題材,表現理性同情感的矛盾,歌頌忠於神聖職責的高尚行為。在《忒米斯托克勒斯》(1736)中,通過流亡
波斯的
希臘英雄忒米斯托克勒斯的事跡,讚美愛國精神和
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淫的
品格。
作品
1724年為著名歌劇演員馬里安娜·布爾加雷利寫了第一部歌劇腳本《被拋棄的狄多》,獲得巨大成功。
《蒂托的仁慈》(1734)從法國劇作家
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羅瑪克》中汲取
素材,它們和《阿蒂利奧·雷哥洛》(1740)都表現依靠理性克服個人感情、維護崇高的職責的
悲劇英雄人物。
《
魯傑羅》(1781)則是一部以離奇的情節取勝的騎士
童話劇。他的歌劇結構嚴謹,
劇情緊湊,詩句
優美,富有
音韻,他的革新對義大利和歐洲的歌劇產生很大
影響,但沒有完全擺脫宮廷的嚴肅。
梅塔斯塔齊奧寫過很多歌劇腳本約有30多部,幾乎被當時歐洲的所有歌劇作曲家都採用過,有的甚至被反覆採用、被數百次地
配樂。原因是他的作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當時人們所時興的典雅情趣,這一點不但對當時的音樂產生了影響,而且與當時
音樂的追求具有吻合之處。由此,通過梅塔斯塔齊奧標準的
義大利正
歌劇格式得以形成做出了很大的
貢獻,並由此而享譽文壇。正歌劇在斯卡拉蒂去世後逐漸走下坡路,音樂與戲劇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得不到重視,程式化、炫技式的俗套成為正歌劇表現的主要方式。[1]
說《
趙氏孤兒》,它的早成名與大影響,自 《
左傳》、《
春秋》、《
史記》直至元雜劇,甚至在法國乃至歐洲一些國家引起的轟動,而這與法國文豪
伏爾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么,在信息通聯尚不發達的時代,一部《
趙氏孤兒》是如何
漂洋過海展現在以浪漫著稱的法國人面前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個人榮譽
梅塔斯塔齊奧主要研究古典文化和法律並出版詩集,曾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任命為宮廷詩人。梅塔斯塔齊奧對歌劇的接觸是由於與著名歌劇演員M.布爾加雷莉的結識而產生興趣。還結合田園詩與悲劇從事對歌劇腳本的寫作,並同時為王室和當地劇院寫作
歌劇文學劇本。在
歌劇領域中,梅塔斯塔齊奧做出了很大的
貢獻,並由此而享譽文壇。正歌劇在斯卡拉蒂去世後逐漸走下坡路,音樂與戲劇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得不到重視,程式化、炫技式的俗套成為正
歌劇表現的主要方式。
馬若瑟
17世紀的
法國,漢學的領先程度已經讓其他
歐洲國家望塵莫及。《中華帝國志》等一批著 作的面世為
法國乃至整個
歐洲塑造 了一個“理想的
中國”,成為18世紀中國文化熱的主要源頭之一。
馬若瑟引是一位久居中國的法國
傳教士,為了讓
歐洲學者知 道中國古代經典的價值,1731年年底,他用了七八天的時間,完成了對《
趙氏孤兒》的
翻譯。馬若瑟托兩個送信人把
包裹先交給了杜哈德——他當時正在編輯《中華帝國志》,就把《
趙氏孤兒》的譯文用上了,然 後又把
包裹還給了傅爾蒙——當時法國皇家銘文美文學院的院士、法國 的中文權威。傅爾蒙見到此
劇本發表後很是吃驚,公開指責杜哈德,這場
筆墨官司打了很多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傅爾蒙有理。
馬若瑟為什麼在百種
元劇中選擇了《趙氏孤兒》?有學者說:因為這齣劇在元劇中最符合當時
法國文學界對悲劇的理解—時間、地點和情節的一致;主題來自古代
歷史,是 涉及國家民族大事的
重大題材;主人公屬於王公貴人;文體高雅,用語不俗;
悲劇也必須用
詩體。
中國戲劇從來都不講究時間和地點一致,但除此而外,《趙氏孤兒》在其他方面都嚴格合乎法國
悲劇的
要求、另一方面,
劇中人物高貴的
英雄氣概也是吸引
馬若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