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羅·波波拉

尼科羅·波波拉

義大利聲樂教育家。1686年8月17日生於那不勒斯,1768年3月3日卒於同地。曾在當地的一所音樂學校學習音樂。22歲開始作曲。1712年創辦歌唱學校。此後,他的足跡遍及歐洲各地:1725-1728年,赴威尼斯擔任德拉皮歐塔音樂學校的教師;1728年後到德勒斯登擔任歌劇指揮和音樂教師;1729-1736年,他在倫敦工作7年,從事聲樂教育;1736年返回威尼斯,出任德拉皮歐塔音樂學校的校長;1745年在維也納做聲樂教學工作,海頓曾是他的學生,莫扎特是他學生的學生;1748年到德勒斯登,任宮廷樂隊指揮;4年後到威尼斯,出任歐諾菲奧音樂學院的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科羅·波波拉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地那不勒斯
  • 出生日期:1686年8月17日
  • 逝世日期:1768年3月3日
  • 性別:男
基本資料,工作經歷,生平簡介,作品,早期作品,後期作品,

基本資料

姓名:尼科羅·波波拉
生卒:1686-1766
描述:

工作經歷

波波拉曾作為斯卡拉蒂的學生學習過作曲,據說他寫的一些歌劇把華麗而高難的技巧推向了極端,以至竟找不出一位能勝任這種唱法的歌唱家。但波波拉之所以蜚聲18世紀的主要原因,是作為一位具有赫赫成果的聲樂教育家。他的學生中,有五位是18世紀最優秀的閹人歌唱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法瑞內利、卡法萊利,有兩名是傑出的女高音歌唱家,還有一位是被稱之為“偉大的男低音第一人”的蒙塔格那那。波波拉的聲名隨著這些聲樂“高材生”的歌聲而遠播歐洲各國。雖然波波拉有著舉世公認的教學成果,但他的聲樂教育理論和方法卻未能完整地保留下來,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他頻繁地變更工作地點,在當時的條件下,使得保存他的教學文獻成為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儘管如此,我們仍可以通過他的學生和友人,了解他有關聲樂教育方面的一些情況。波波拉基本上繼承了托西聲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強調情感在演唱時的作用,重視對宣敘調的研究和訓練,注重聲音的柔韌性和氣息的控制。波波拉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是他對基礎訓練的嚴格要求,他幾條簡單的聲音練習曲曾6年不變,讓學生反覆練習,終於培養出了像卡法萊利這樣的大歌唱家。波波拉生性嚴厲,喜歡發號施令,學生對他必須逆來順受,絕對服從。對此,連海頓都發過感慨:“挨過不少訓斥,罵我是笨蛋、驢子等等,但我都忍受了,因為我在聲樂、作曲和義大利語方面受益匪淺”。 波波拉作為在托西以後18世紀最偉大的聲樂教育家,開創了一個時代,他的聲樂教學體系被稱之為“古典義大利歌唱學派”,其中一些合理和進步的部分,迄今為止仍被採用。

生平簡介

尼科羅·波波拉(Porpora Nicolo,1686—1766年),義大利聲樂教育家、作曲家。1686年8月17日生於那不勒斯,1768年3月3日卒於同地。波波拉曾在當地的一所音樂學校學習音樂。從22歲起開始作曲。1712年創辦了一所很出色的歌唱學校。此後,他的足跡遍及歐洲各地:1725—1728年,赴威尼斯擔任德拉皮歐塔音樂學校的教師;1728年後又到德勒斯登擔任了一年的歌劇指揮和音樂教師;1729—1736年,他在倫敦工作了7年,主要從事聲樂教育;1736年又返回威尼斯,出任十多年前曾在那裡當過教師的德拉皮歐塔音樂學校的校長;1745年在維也納繼續聲樂教學工作,此間,海頓曾是他的學生,而莫扎特則是他學生的學生;1748年重返德勒斯登,任宮廷樂隊的指揮;4年後再度回到威尼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出任歐諾菲奧音樂學院的院長。

作品

早期作品

波波拉作有歌劇50餘部,以及康塔塔、清唱劇和宗教音樂等。早年作有歌劇《阿格里皮納》等,頗受當時奧地利占領軍統帥(以後任曼圖亞總督)黑森—達姆施塔特親王的賞識。1714年受命為奧皇誕辰創作歌劇《阿里阿德涅與忒修斯》,從此受寵於宮廷。後又採用詩人P.梅塔斯塔齊奧的處女作《安傑利卡》寫作誕辰劇(一種無布景道具的清唱歌劇,專為貴族生日、婚禮等喜慶日子演出,通常也在宮廷演出),由他的學生閹人歌手法里內利演唱,一舉成名。由此後世稱18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宮廷的、由閹人歌手演唱的那不勒斯樂派歌劇為梅塔斯塔齊奧歌劇。

後期作品

1733年波波拉應聘赴倫敦為英國貴族歌劇院收羅名角組成歌劇團,與當時在倫敦的G.F.亨德爾義大利歌劇團競爭高低。劇團成立之日,上演了波波拉的新作《阿里阿德涅在納克索斯島上》。此後波波拉又為劇團創作了4部歌劇、1部清唱劇和為慶祝威爾斯王子婚禮而作的誕辰劇《伊梅內奧的盛典》。1747—1751年赴德勒斯登任選帝侯夫人瑪麗亞·安東尼亞的聲樂教師,並為慶祝公主23歲生日作歌劇《菲蘭德羅》。
波波拉作為在托西以後18世紀最偉大的聲樂教育家,開創了一個時代,他的聲樂教學體系被稱之為“古典義大利歌唱學派”,其中一些合理和進步的部分,迄今為止仍被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