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開謩
- 別名:貽書,放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
- 出生日期:1863年
- 逝世日期:1937年
- 主要成就:光緒乙未進士,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編修,武英殿纂修
江西提學使、徐州兵備道
民國初年“舊京九老”之一
擅詩詞、書法、圍棋
簡歷,生平,家室,夫人,後代,家訓,詩詞,軼事,放庵,圍棋,提掖後進,具斂林旭,輓聯、輓詩,陳三立輓聯,楊鐘羲輓聯,周善培輓聯,陳夔龍輓聯,周學淵輓聯,楊壽樞、壽枬輓聯,沈衛輓聯,張元濟輓聯,徐一士輓聯,林灝深輓詩,陳夔龍輓詩,陳衍輓詩,夏仁虎輓詩,
簡歷
林開謩(Mó) (1863—1937), 又名開馥,字益蘇,號貽書,又號簃疏、放庵,放庵老人,福建長樂人。光緒乙未(1895)進士,以二甲前茅欽點翰林院庶吉士,1898年授翰林院編修,歷河南學政、武英殿纂修、功臣館纂修、國史館協修、編書處詳校纂修、撰文處行走、政務處幫辦考察、政治館行走、江西提學使、徐州兵備道。民國後為“舊京九老”之一,北洋政要邀主民政,不許。擅詩詞、書法、圍棋。
“父子翰林”,在祖籍福建長樂被傳為佳話。
1937年春南遊賞梅得病而歸,5月間逝世。生前自挽一聯云:
固知無物還天地,
不敢將身玷祖宗。
生平
著者徐一士,寫於1939年
長樂林開謩(字貽書),清光緒甲午乙未連捷,以二甲前列選庶常,戊戌散館,授編修。是年政治上起大波瀾,所謂戊戌政變也。翌年己亥,孝欽立溥儁為穆宗嗣,號大阿哥,命在弘德殿讀書,實為廢立之準備。時有以林父天齡穆宗舊傅,擬令林直弘德殿者。林聞之,以此局叵測,不欲置身其間,因謁其師軍機大臣廖壽恆,蘄寢其議。甫語以所聞訊息,廖遽大呼曰:“佳話!佳話!”不得竟其詞而出;復往謁軍機大臣啟秀,亦其師也。既申其意,啟秀問以何故,對曰:“去年甫經留館授職,尚未放差,家計頗難周轉,如遽直內廷,實賠墊不起。廷議及此時,惟求師以資淺為說即可。”啟秀以所言亦實情,諾之,惟謂:“汝既不願,宜有代者,試言何人可代汝,以備為汝辭卻時易於置詞。”曰:“翰林前輩中,如高熙廷(賡恩)、高勉之(釗中)學望頗優,似均可勝任。”(二高均丙子進士。)啟秀頷之。林得擺脫此席,高賡恩則由陝西陝安道內召,以候補四品京堂直弘德殿矣;蓋大學士徐桐(翰林院掌院學士照料弘德殿)重高,亦力薦之雲。(高氏夙稱端謹,而被命不辭,論者頗以為惜。)
庚子,林奉派甘肅副考官,以時局關係,鄉試展期,中途召回,偕正考官沈衛謁兩宮於西安行在,獲簡河南學政。(沈簡陝西學政)任滿回京,旋以道員用簡屬江西提學使。出京之前,例須遍謁軍機大臣,接晤後始起程。時慶王奕劻領袖樞垣,往謁三次未見。林語閽人:“各大臣均已謁晤,一見王爺,即可成行,究竟何時可以得見?”閽人乃微笑而告以尚有應納之門包(據聞凡三種名目,共銀七十二兩),林指壁間所貼奕劻嚴禁收受門包之手諭曰:“王爺有話,吾何敢然。”閽人曰:“王爺的話不能不怎(整理者按,應讀去聲,北京土話,猶“這”)么說,林大人你這個錢也不能省!”正在此際,徐世昌(軍機大臣)來,林迎晤之,徐曰:“老世叔何尚未動身耶?”(徐丙戌會試房師支恆榮為林父同治庚午典試江南所得士,故長稱林一輩。)林曰:“謁王爺已三次,猶未得見也。”徐因囑其稍候而入,旋即傳請林氏入見,林乃得出京,蓋借徐面告其來謁,而越過司閽一關。(赴任時,曾至日本考察教育一次。)
之官後,值巡撫更動,藩司沈瑜慶護理撫篆,林兼署藩司數月,迄新撫蒞任。新撫馮汝騤與林本舊友,而林履以公事相諍。(藩學臬三司兼禁菸局總辦,馮據禁菸局提調候補知府某之手摺,以吸菸奏劾某令禠職,而三司未與聞。林乃與藩臬司上兩院,詢馮以某令被劾所根據,馮曰:“某手有折稟揭,事非無端也。”林抗聲曰:“司里並無詳文!”馮默然。此其一事也。公事而外,猶有一小事可記。馮林曩在京師稔交,內眷亦互有往來。馮妻到贛,嘗示意欲林妻往見敘舊。林不可,謂:“官有堂屬,內眷無所謂堂屬,馮夫人如願相晤,則‘行客拜坐客’,宜先到學司也!”)宣統間林不能安於位,有謂與馮之態度有關者,然馮氏聞命後,固力表嗟惜,慰藉甚至,且堅留俟新任至省始交卸,其事殆難明也。
林在贛提學使任時,京中忽有人致書,索銀八千兩,謂當代圖補授此缺,且言此系優待,他人須兩萬兩也。林置之不理;旋接友人在張之洞(大學士管理學部事務)左右者來函,告以學部甄別各省提學使行審核成績,品第甲乙,其名在第七,考語頗佳,張已準備入奏。以所云,有真除之望矣。乃未及奏上而張氏病逝。未幾林即奉旨開去署缺,以道員發交兩江總督張人駿委用,蓋慶王奕劻欲位置湯壽潛,示延攬名流,會有媒孽林氏者,因以是缺畀湯而罷林。聞攝政王載灃,對於林之開缺,未甚謂然,故雖罷而猶有此下文。
林與那桐(大學士軍機大臣)有世誼(那桐叔銘安與林父天齡同治庚午同典江南鄉試),夙相稔,交卸贛學篆到京時往謁。那桐謂:“君中暗箭矣!”林氏從容論及朝政,致慨於紀綱之不振,因謂:“某在任時,惟知直道而行,京朝勢要,不欲浼瀆,而居然有人致書索賄,以代謀真除為言。此等事非某所屑聞,故置之不理,不久即有開缺之命,此何說耶!”那桐亦為扼腕,而謂朝政實大可憂,且論親貴擅政之非,言次伸二指相示,謂洵、濤兩貝勒也。林氏正色曰:“他人故不論,中堂有匡濟之責,亦可隨波逐流乎!”那桐亟曰:“老三,不用說啦,我請你喝酒罷!”(林氏行三)江督張人駿河南巡撫時,林為學政,夙相引重,於其至,甚示優遇,初欲使充鹽務督銷之差(官場所號優差也),林以不慣此為辭。會江南鹽巡道榮恆告病開缺,張電軍機處請援舊例由本省遴員請補,復電許之!遂擬以林補此缺,林系特旨發往,例可儘先補卻也。請補之疏將上,忽有上諭簡放徐乃昌,聞者頗以為怪。時載澤長度支部,兼領鹺務,方事中央集權,謂鹽道補缺應由鹽政處主政,不能由疆吏奏補,因以徐氏請簡,事出兩歧,政府不遑顧及矣。實則江南鹽巡道之鹽,名存而已。張旋委林署徐州道。
徐州兵備道,雖僅領一郡,而地居要衝,為“沖繁難”要缺,兼受江北提督節制。林到任後,值辛亥革命起於武昌,江北提督(駐青江浦)段祺瑞即赴彰德謁袁世凱。(道出徐州,林近謁,贈以詩,有“舉棋早覺空餘子,借箸誰能副盛名”之句。)提督篆務由淮揚海兵備道奭良護理,未幾清江浦所駐新軍譁變,變兵竄徐州一帶。林氏懼其擾民,從權招撫,編成三營,申明約束,與所統駐徐州防營一體待遇。一日忽有新編軍六人以搶劫被執,解送道署,林一見即曰:“此非吾收編之新軍也!吾新軍皆守法者,烏有是?”乃下令斬之,而以他處逃軍徇於眾。時官紳莫喻其旨,謂:“道台何以不察?”旋知新軍三營以六人被執,人人自危,已洶洶欲動,及聞林所示,乃帖然,始服其應變之智焉。其後地方紳民推其民政長,未就,而革命軍已得南京,遂入都辭職。內閣總理大臣猶強使任事,力辭乃止。
入民國後,卻征不出,而亦為嘗以遺老厚自表襮。晚年入居北京,與陳寶琛結鄰。民國二十六年春,南遊賞梅,得病而歸,五月卒,壽七十有五。有自挽一聯云:“固知無物還天地,不敢將身玷祖宗。”坦蕩之懷可見。
家室
夫人
後代
林開謩育有五男二女,第三代育有十八男二十一女,迄今已歷六世,後代逾百人,其中有多位專家、學者及政要,如:國學大師余英時,北京大學教授林燾、盧錫錕、林勤,清華大學教授林灝、林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閻達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林熹,協和醫學院教授林從敏,國民黨元老陳雪屏,業界著名專家方福林、林雨、胡世平、金國乾,等等。在這個大家庭中,無論輩分親疏,都能友愛相處;無論身在何處,常能歡聚一堂。
長子林彥京(1883-1958),字笠似,清末赴日本留學,民國後任北洋政府內務部參事、衛生司長,後改業金融,任天津鹽業銀行監察人、總稽核;其妻劉幼芬(1885-1923)系出名門,她的奶奶林塵譚是晚清名臣林則徐的長女,她的母親陳伯芬是清末名士陳寶琛(宣統帝師)的妹妹;續妻徐澤筠(1907-1983);育有七男(彭、申、修、泰、培、台、炎)七女(敏、櫻、堃、鑫、香、鍠、濟)。
長女林竹安(1890-1912),嫁顧儀曾(1888-1953);育有一男(家鑒)三女(家珍、家瑩、家寧)。
次子林是鎮(1892-1962),字志可,十七歲赴日本留學,二十五歲畢業於建築專業,回國後任教於北平大學工學院,後任北平工務局技正(相當於現代的總工程師),從事古建築的保護與修繕及城市規劃,編著了《舊都文物略》,主持了故宮及中軸線古建築測繪,解放後歷任北京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建設局顧問等職,擅長圍棋,且譯著了由陳毅元帥為之寫序的《圍棋名譜精選》;其妻陳昌蕙(1895-1950)系出名門,生父陳夔麟、繼父陳夔龍,均為晚清重臣;育有四男(滿、漪、燾、寧)二女(鈺、錦)。
次女林菊吟(1893-1976),嫁沈成式(1890-1954)。沈成式,字昆三,沈葆楨之孫、林則徐之曾外孫,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英美煙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Company,BAT)任職至董事;育有一女(燕)。
三子林久都(1895-1969),字叔永,一生從事海關稅務工作,解放後任福州海關副關長、福建省第二、三屆政協委員;其妻黃季才(1896-1957)系出名門,祖父黃體芳、父親黃紹箕均為晚清翰林,後輩有黃宗英、黃宗江等;育有二男(灝、勤)六女(霞、雨、川、洛、熹、溫)。
四子林是夔(1898-1935),字新猛,肄業於復旦大學,擅圍棋,有與吳清源的對局譜存世,英年早逝;育有一女(芳)。
五子林頌河(1902-1967),字漢甫,畢業於南開大學且赴英國留學,曾任中國實業銀行經理;其妻劉實生(1905-2002),字璧宜,系出名門,其母親是李鴻章的侄女,其祖父是晚清重臣劉秉璋;育有四男(弧、同、貺、慈)一女(婉)。
家訓
不忮 不求 不怨 不尤,
知足 知止 知命 知恥。
註:忮(Zhì)①忌恨。《詩經》“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求:貪求。臧:善)②剛愎,狠戾。《管子》“能寬裕純厚而不苛忮,則民人附。”
詩詞
貽書公1935年南遊,留詩四首。
其一
垂老作散仙,隨緣事幽討。天靳黃山游,轉帆向青島。
兒孫聞我來,風利默祈禱。親朋偹杯盤,花徑為頻埽。
向子累世交,陪上青山道。昔年偕沈盆,柳台驢驚倒。
冥思?缸灣,前游殊草草。茗塵聽潮音,玉虎題名早。
對茲較洛伽,南海峯巒好。賈勇登白雲,古洞蚪松老。
山海有奇観,雲天共晴昊。豁眸望四周,氣得東方灝。
沙禔失蒨痕,華巌見新造。一宿雨忽來,晨興助游?。
午飯太清宮,観瀑行積潦。回車歷層岡,上下心如衟。
崎嶇伏危機,取快寧自保。珎重語汝曺,不貪以為寶。
其二
一曲離歌唱?公,白頭相對兩詩翁。
沉吟歌浦偏多雨,迨?澇山有積風。
観海真誠天水碧,憂時猶戀夕陽紅。
閒雲舒捲渾無著,何日漎君把釣筒?
其三
蟄龍潛大海,曉日照東瀛。泉自山頭溜,松従石?生。
湖痕隨艇近,雲氣向人橫。彈指華巌現,?聞梵唄聲。
其四
冒雨下東皋,幽??憚勞。陰晴殊?壑,潮汐捲雲濤。
海霧彌天合,巌松?地高。耐冬今不見,閱世昔頻搔。
乙亥五月友人?游黃山,因雨而不果。行?北警游地琴島偕遜之游勞山諸名勝。虎兒(五子頌河)侍。
放庵老人時年七十有三
七律 丁丑元旦
盆梅元日吐新苞,頭白詞臣戀舊巢。
異代山川供眼界,先朝文字締心交。
漫遊康樂仙堪擬,玩世東方客莫嘲。
贏得此身無掛礙,晚年萬慮已全拋。
(放庵時年七十有五)
七律 丁丑正月二日挈兒孫天壇賞雪
天風吹雪作魚鱗,直上皇穹賞早春。
北闕恩光瞻斗極,西山霽色入城闉[1]。
種梅猶戀三朝樹,祈谷應多百歲人。
喜與兒孫談掌故,五雲高處剩閒身。
(放庵時年七十有五)
注釋
[1] 闉(yīn),城門,古指瓮城城門。
軼事
放庵
放庵閒放師放翁,得畫神貌適與同。
平生任天無宿物,不假戰勝顏常豐。
年時比舍聚姻婭,我甫逾官君方童。
何期垂暮挈(Qiè)子侄,還與割宅居西東?
顧我負重瀕渤碣,君侭(Jǐn)日飲看霜楓。
杞憂屆問亦一哂,天縱不墮終夢夢。
昨來瞻覲退就我,寒雪璀璀繼以風。
圍爐話舊問星象,壽夭一視無窮通。
家山烽火勿復問,藏開瓮聯一中。
重遊鄧尉恐無分,且共酒面燈前紅。
(作於1926、27年間)
圍棋
貽書公喜愛圍棋,曾向圍棋高手周小松(1820-1895)學棋,以善戰著稱,號“黑國手”。有記載說周小松受二子與林貽書弈棋。宣統初年,由李子乾編印的《手談隨錄》,收錄了宣統元年以前的對局。《手談隨錄》載有公弈一局,黑白雙方共10人,白方是李子乾、杜伯謙、鄭歡侯、吳子猷、朱叔莊,黑方是林貽書、蔣幼士、王子蓉、周詩庭、林新猛(新猛為貽書公四子)。
中國圍棋巨匠吳清源,原名吳泉,年幼時隨家移居北京。因同鄉關係,林貽書是第一個與吳泉下棋的外人。那時(約1922年)吳泉8歲,林貽書60歲。林貽書的家在西單靈境胡同,與吳家相距不遠。那一次,是吳泉去林貽書的家裡下的棋。比賽開始後,到中盤吳泉已經占盡了優勢。於是吳泉很快被在京的福建人稱為“圍棋神童”。後來吳泉常去林貽書家下棋,應該與貽書、新猛父子均有對局。貽書公之孫林燾許多年以後對此事還有印象:“當時,我六七歲,去偷看神童。見來人瘦小,穿青布大褂,看來家境較貧寒。”
提掖後進
貽書公性豪邁,與攝政王載灃善,常相來往,九城鹹稱“林三爺”。提學江西時,屬下四川陳宦字二菴,落魄省垣,充筆帖士,即今之書記也。貽書公以其勤慎,給貲薦與東三省總督錫良,保送日本士官,歸練新軍,民初為項城延攬,授四川督軍,權傾左右,與長公子袁克定結蘭契,出都之日,朝野歡送於前門東車站,後以通電反帝制,病逝日本,貽書公太息焉。民初,北洋政要,出自貽書公門下者甚眾。
具斂林旭
據史書記載:“林旭見殺,親故莫敢前,其獨為具斂歸葬。”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清廷問斬。六君子之一的林旭,是貽書公的福建籍同鄉,早年有交往。據貽書公後人回憶,問斬當天,貽書公著便服在菜市口附近等候,親見六君子被綁赴刑場。行刑後,貽書公即出銀200兩,具斂林旭屍首,並將其屍體與首級縫合,裝入棺槨,存清慈寺數日後,伺機運回福建。貽書公時任翰林院編修,此舉有很大的政治風險。稍後,貽書公寫五言長詩挽林旭。敬錄如下:
師丹老多忘,爛柯換人世。當時對奕人,夢痕如水逝。
憶昔訪竹林,子年才十四。讀書目十行,頭角自矜異。
締婚得高門,從師問奇字。甥館居三年,江山助文思。
一鳴竟驚人,遂應春官試。意園人中師,海內名流至。
後起嘆多賢,觀槿[2]與晚翠[3]。子暫鍛羽歸,我忝青雲致。
科名信有天,迴翔寧無地。入作紫薇郎,賓榻為安置。
弄筆對槐窗,學顏爭坐位。同看長安花,時閱海王肆。
偶復集詩朋,間亦臨酒次。此會豈尋常,未許失交臂。
無何新學興,變法以圖治。欲避子未能,我獨持異議。
因此坐疏遠,非敢矜予智。或謂近離間,年少不更事;
或謂一己私,借天下公義。拂衣出國門,擬附扶桑使。
戊戌政變中,惟子實憔悴。忽蒙特達知,密贊金鸞記。
上書日萬言,重觸當路忌。鉤黨無是非,殺士天胡醉。
東市收子屍,一棺移蕭寺。魂魄悵何之,代僵徒罕譬[4]。
崦樓[5]以身殉,聞之尤酸鼻。合葬閩山陽,歌哭見風誼。
觀槿子神交,頗有闡凼意。耆舊徧徵題,苦語皆真摯。
春色作此詩,痛心不遑寐。遺恨卅八年,掩卷余涕淚。
注釋(續)
[3] 晚翠:借指林旭,著有《晚翠軒集》。
[4] 代僵:八月十四夕降乩有李代桃僵語。
[5] 崦樓:借指林旭夫人沈鵲應,著有《崦樓詩集》,附於《晚翠軒集》。林旭等“六君子”被害後,噩耗傳至福州,極度悲傷,填詞《浪淘沙》悼念林旭:“報國志難酬,碧血誰收?篋中遺稿自千秋。腸斷招魂魂不到,雲暗江都。 繡佛歸妝樓,我已君休,萬千悔恨更何尤!拚得眼中無盡淚,共水長流。”沈鵲應不久終因憂傷過度而去世。
輓聯、輓詩
陳三立輓聯
改世擲勛名,攬勝飛吟,淡泊襟期完獨行;
餘生接師友,佐談聯酌,綢繆歌哭戀同居。
改世:意謂由清入民國,故稱改世。 勛名:功名。宋蘇舜卿《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攬勝:攬取美好的景色。 飛吟:縱情吟唱。 淡泊:恬淡。《抱朴子·廣譬》:“短唱不足以致弘麗之和,勢利不足移淡泊之心。” 襟期:情懷,抱負。 獨行:指氣節高尚。《禮記·儒行》:“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行,舊讀xìng,足以表明品質的舉止行動。如言行、品行。 餘生:泛指老年、暮年。 佐談:陪同談論。 聯酌:一起暢飲。 綢繆:指情意殷勤。 歌哭:“長歌當哭”的省略。以歌代哭,此指放聲歌詠來表達哀輓之情。 同居:指晚年居北京,與三立的鄉試座師陳寶琛為鄰。
上聯傾吐仰慕林之高風亮節;下聯扣林與其師陳寶琛的交往。聯語哀詞深警,不肯一字落於平凡,情致切摯,表達痛悼之深情。(語出《一士譚薈》)
陳三立(1853—1937),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光緒進士。官吏部主事。因協助其父陳寶箴在湖南實行新政,遭慈禧憎恨,父子同被革職。清亡,以遺老自居。日寇侵華北,拒不出仕而死。工詩,為近代詩壇同光體首領。歷史學家陳寅恪之父,另一子陳衡恪為畫家。
楊鐘羲輓聯
居舊京歷七十餘年,所見所聞所傳聞,揮薼都成夢花錄;
並吾世多二三其德,同學同官同知足,輟弦老失素心人。
寄慨遙深,老年師弟,情懷若揭也。楊為己丑翰林,甲午分校順天鄉試,林出其門,中第五名舉人,師弟感情至厚。辛亥革命,林在徐州道任,楊則江寧知府,均棄官高隱。同居北京,每逢年節,林必詣師門叩拜盡禮,不以年老而稍改,風義可風末俗。(林長於楊二齡。)(語出《一士譚薈》)
周善培輓聯
莫為聽,歌亦絕,誰與賞,花正開,境如夢然,雖餘生,只余慟;
將大顯,時已非,方健游,倦而返,公知名者,無所闕,何所哀!
戛戛獨造,矯健不群。(語出《一士譚薈》)
周善培(1875—1958),號孝懷,清末任警察傳習所總辦、四川警察局總辦,解放初任民生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
陳夔龍輓聯
時局無可言,廿年早雖初衣,盡消受北海酒尊,東山棋墅;
故人入我夢,一生當著幾緉,最難忘西湖夜月,南浦朝雲。
周學淵輓聯
談笑得春多,廿載閒緣接酒杯;
衣冠經劫在,一流遺韻冷山湖。
周學淵,曾任清末憲政編查館咨議官,山東高等學校(山東大學前身)校長。
楊壽樞、壽枬輓聯
用則行,舍則藏,畢生月抱風襟,真趣任鳶(Yuān)魚飛躍;
沒吾寧,存吾順,此去雲裝煙駕,靈蹤追鸞鶴翔游。
沈衛輓聯
清望在宣南,教澤在中州,治功在江左右,雖聲華藉甚,實未盡君之才,只老來意氣尤豪,多子多孫夸晚福;
善弈若支公,健啖若廉頗,好游若宗少文,而囊X蕭然,惟以吟詩為樂,到此際生死無礙,看山看水了餘年。
張元濟輓聯
海東問俗,江表現猷,回首幾滄桑,宦跡都隨春夢去;
荷榭留詩,茅亭索茗,賞心共晨夕,足音還盼故人來。
徐一士輓聯
清望同昭,平生雅故陳聽水;
高風宛在,曠世襟期陸放翁。
徐一士(1890-1971),原名徐仁鈺,字相甫,號蹇齋,近代掌故大家,1910年畢業於山東客籍高等學堂,授舉人出身,曾就職於農商部礦政司、中國大辭典編纂處,1958年起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一士譚薈》等著作。
林灝深輓詩
修夜胡不暘,朝露倏已晞。年命嗒然謝,賢愚同所歸。
顧惟鸞鶴姿,顧盼生光輝。又維真摯誼,歷久彌見思。
景皇歲在未,王國貢羽儀。與君試明光,春殿同摛(chī)辭。
三策對天人,平步鳳凰池。吾舅[6]亦上第,君家舊門楣。
吾弟頗競爽,驂(cān)靳還相隨。爾時盛意氣,走馬長安陂(bēi)。
君家好兄弟,列騎佩金龜。堂上太夫人,愛日方逶遲。
子姓各振振,顧之顏色怡。前導崔邠(Bīn)輿,閒居潘岳詞。
命駕游西山,戲彩為娛嬉。韜光與神魔,周覽搜其奇。
以茲通家誼,累舉上壽卮(Zhī)。年少好高論,屢頷長者賾(Zé)。
事往四十年,光景如飈馳。白日謝昭質,非復春草暉。
金昆與玉友,次第蕙蘭萎。追懷舅與第,淪謫天南陲。
蓬轉各齎(Jī)志,一官何數奇!曩者同游侶,幽明異路悲。
僅存兩人耳,述之輒涕洟。重以黍離感,玉步勿改移。
子山江南賦,臣甫杜鵑詩。十年走南北,空存骨與皮。
一見飯顆瘦,再見楊彪羸。今春君南來,憔悴面目黧。
癥結在肺腑,疾已不可治。扶病旋北轅,執別在臨歧。
握手拳拳意,晤言恐無期。強作達觀語,遲君梅花時。
驪駒聲在門,搖搖淒心脾。頗聞屬纊辰,神明初不衰。
自作生挽語,晚節幸無隳(Huī)。達人外生死,此語良不欺。
痛君殊自念,孑立誰為依?平生家國恨,寧徒哭其私?
陳夔龍輓詩
平生一掬親朋淚,哭罷蒿庵[7]又放庵[8]。
荔子鄉心隔閩北,梅花春信斷江南。
生前名列神仙府,沒後魂歸彌勒龕[9]。
馮叟九原如可作[10],殘棋應向橘中談[11]。
接武蓬山世德求,識荊憶共柳莊游。
功名我未圖麟閣,才望君推造鳳樓。
滄海橫流空擊楫,黃河遠上快同舟。
年交寅好兼婚媾,彈指光陰五十秋。
頻年北雁逐南鴻,載酒題襟處處同[12]。
天目看雲鐘梵外,匡廬觀瀑雨聲中。
謫仙樓上撈明月,西子湖邊唱曉風。
愁對宋梅迎望久,超山[13]煙樹太空濛[14]。
幾時翦燭共論文,一霎人天訣竟分。
願著麻鞋追杜老,慚無寶劍贈徐君。
江東有客嗟遲暮,日下何人述舊聞?
就菊重陽虛後約,薤歌先唱鮑家墳[15]。
陳衍輓詩
街西曾作對門居[16],彈指年光六十餘。
看著荷衣能隱重,笑擰紅頰一軒渠。
馬周命相經推算[17],籍福稱呼自督書[18]。
不道七年痴長者,詡令北望幾欷歔。
自許平生食肉飛,吾衰猶共沈家脾。
方憂面減團團樣[19],尚喜詩無格格詞[20]。
鄂渚師門讓座位[21],申江甥館便追隨[22]。
三庵[23]宿草春明夢[24],一念前塵一涕洟。
告君一事定欣然,名宦吳中續百年[25]。
力疾衡文南社老[26],憂勞行水忍庵賢[27]。
滄浪亭上添圖像,拙政園中缺簡編。
我是座間提議者,欲招魂魄此流連。
夏仁虎輓詩
海內名公子,皤(Pó)然一老身。韋賢漢經術,元亮晉遺民。
晚福諸昆裕,行仙陸地春。論交在三世,歲暮獨相親。
頻歲看花約,今年願復乖。雪寒燕市酒,風落超山梅。
自識龍蛇讖,終看鵬鳥來。陳朱凋謝後,又作寢門哀。
夏仁虎(1874~1963),南京人,字蔚如,號嘯庵、枝巢等,清末舉人,民國國會議員,先後任國務院政務處長、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和國務院秘書長,後棄官歸隱,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著述四十餘部。
注釋(續)
[6] 林則徐外孫女劉學蟾嫁王仁東,王仁東之妹王容莊嫁林開謩,故林灝深(林則徐之曾孫)稱林開謩為舅。
[7] 馮夢華(1842-1927), 名馮煦,號蒿庵,江蘇金壇人,晚清探花,歷任四川按察使,安徽巡撫,工詩詞駢文,尤以詞名,所著《蒙香室詞》。
[8] 作者自註:仆一生交誼,以夢華與君為最篤。
[9] 作者自註:佛誕前一日怛(Dá)化
[10]“九原可作”,成語,有死而復生之意。
[11] 作者自註:往歲二老對弈,余每作旁觀。
[12] 作者自註:成句。
[13] 超山,杭州風景區,以梅景著稱。
[14] 作者自註:超山探梅,旋返舊京,竟賦仙遊。
[15] 作者自註:臨別尚有九月南來登高賞菊之約,而今已矣。
[16] 作者自註:君幼自都歸里,在西門街,與余居對門。
[17] 作者自註:君自精相法,而甲午年使余推八字,余決其廿年佳運,後果然。
[18] 作者自註:君使余書屏對,要余稱以老弟。
[19] 作者自註:去夏見君面頗有陵谷變遷之異,既而復原。
[20] 作者自註:君詩歡娛能工。
[21] 作者自註:君提贛學過鄂,楊雪橋(楊鐘羲)太守觴君黃鶴樓,請余作陪,雪橋余局提調而君房師也,讓余首座。
[22] 作者自註:君至滬,住其女夫沈昆三處。
[23] 作者自註:弢庵、忍庵、鮮庵,君戚友,皆余至好。
[24] 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號弢(tāo)庵、陶庵,宣統帝師,林開謩連襟。王仁堪(1848―1893)字可莊,又字忍庵,清末狀元,其妹王容莊嫁林開謩。黃紹箕(1854—1908)字仲弢,號鮮庵,林開謩親家。
[25] 作者自註:時吳中方議推廣舊祀五百名賢,延余提議,舉君尊人錫三年丈及王忍庵同年。
[26] 作者自註:錫三學丈督學江蘇,扶病按臨松江,歿於考棚。
(本詞條內容編者林寧、林明、文若,均為貽書公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