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學使
- 類別:官名
- 級別:清末省級教育行政長官
- 時間:光緒
提學使是一個官名,是清末省級教育行政長官,該官名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每省一人,屬正三品。掌總理全省學務,選用僚佐,旌別屬官,管理駐防學務,聘用外國...
詞語解釋 【名稱】:提學宋 崇寧 二年在各路置提舉學事司,掌管州縣學政。 金 設提舉學校官, 元 有儒學提舉司。 明 置提學道。 清 設督學道、提學使...
不久託辭請求外調獲準,派往貴州省任巡警道道台,旋任貴州提學使。 1911年(清宣統三年),賀國昌官銜由三品升二品,他不為清廷的高官厚祿所動,明察清廷敗亡在即,...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學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清初沿明制,設提學御史、提學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 1 ...
勞乃宣誓死不去,別人勸他趕緊跑路,勞乃宣說:“我在前清時,不過是個提學使司,今蒙聖恩高厚,薦升執掌全國司法機關,雖到任數日,關於各省民刑訴訟案件,一件不曾...
光緒三十一年(1905),以鴻臚寺少卿督廣東學政,後改提學使,于式枚力辭,乃受命總理廣西鐵路。光緒三十三(1907)抉升為郵傳部侍郎。 [2] ...
官署名。清末各省之教育培訓機構。光緒三十二年(1906)變。各省一所,受督撫監督。由提學使選聘本國或外國精通教育之士講演教育學,教授管理諸法、教育行政、視學...
光緒三十二年,出任陝西提學使。時科舉剛廢,學堂學規多仿日本,凡簡任提學者必先考察日本。通過細察,劉廷琛發現日本教育貫穿一條軍國主義體系,對中國抱有極大野心...
且聞內響芳殷,來者日眾,非為特辟一校,不足以敷教育而系僑情,當飭署江寧提學使陳伯陶,差調直隸候補道王崇烈照料一切,並籌撥經費,擇度校舍,延訂教習,分科...
作者於清宣統三年(1912)出任甘肅提學使,詩是他在這年秋天到達武威時寫作的。詩中對涼州景物的描繪生動逼真,說明作者觀察細緻,並善於捕捉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事物。...
1912年2月24日(民國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陝西革命軍發動起義,甘肅保皇勢力出兵圍剿,消耗了甘肅庫存,提學使司王新楨札至法政等學堂,通報甘肅提學使司教育總會及議長...
1907年曾任直隸省提學使,1908年調任奉天提學使,中華民國成立後隱居天津,在任時創辦了保定、天津、奉天三個圖書館,興辦師範、法政、農商、美術、水產等專門學校...
三十二年任奉天提學使,創建法政學堂、女子高級學堂、女子師範學堂、中等農業學堂等,首開東三省新式學堂之先河。卒於任所。治學務實,主張廢科舉,興學堂,曾制定過...
山東法政學堂,科舉制度廢除後,應政法官員之急需和培養維護封建社會統治的管理人才,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山東巡撫楊士驤、提學使連甲籌議創設山東法政學堂,於省城...
胡紹勛(1789~1862),字文甫,號讓泉,清代安徽績溪城內人。本名 胡紹勛 字號...道光十七年(1837)拔貢,先後輔佐江蘇提學使祁文端、毛伯雨、張文毅辦學校二十多...
張玉綸[清]字星讓,號練峰,浙江海鹽諸生。少有神童名。善畫。作有《兩浙...遼陽城西繡江堡人,“生性穎悟,有才氣”,應童子試時曾受到提學使的“特賞”...
光緒三十年(一九零四)署安徽提學使,調布正使,不久實授提學使。晚年回到泰州後,改號為葦塘。此宅始建年代無考,後歸清進士吳同甲所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易主...
歷任禮部主事、刑部主事、 貴州提學使、 吏部郎中等職。隆慶三年(1569),在通州任鹽運使判官,他主持修築“包公堤”,頗利於國計民生者。 ...
第三節 提學使司改制的先行效應 第四節 欲速不達的提法使司 第五節 牽一髮動全身的藩司改制 第六節 棄舊圖新的巡警道設定 第七節 勸業道的利弊得失 第八...
以上所述,即是法政學堂成立之前的沿革,即從學吏館到法政館的演變過程。 1906年5月16日,清政府命令各省開辦通省法政學堂,並規定各省法政學堂由各省提學使司...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同年復中經濟特科第一名,授翰林院編修,宣統元年(1909)任浙江提學使。辛亥革命後,任清史館協修、雲南鹽運使、雲南東陸大學教授。臥...
光緒三十三年,佐堯又以北后街考院舊址為校址,開辦初級中學堂,選高小學生40名為中學生,後因陝西提學使以設備簡陋,飭令停辦。佐堯又設勸學所於孔廟明倫堂,為全...
他以“西安”的筆名為《夏聲》《晉乘》等刊物撰搞,以“天劍”的筆名為《漢幟》(第一期刊名《洞庭波》)撰稿,在《余提學使之謬狀》一文中,批評陝西提學使...
清同治元年(1862年),劉啟琳出生於合肥一書香世家,其祖父、父親均業儒,家學...(1906)又受安徽提學使沈曾植(字子培,號乙庵)之聘,就任安徽全省師範學堂(設...
在滇期間,先後任蒙姑、平彝厘金督辦,雲南丁酉科同考官,雲南武備學堂監督,雲南提學使署課長等職,繼而署理南關、鎮沅、鎮邊同知,維兩廳通判,實授龍陵廳同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