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張良〉酈生未行,良從外來謁漢王。漢王方食,曰:「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計告良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良曰:「臣請借前箸以籌之。昔湯武伐桀紂封其後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閭,式箕子門,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發鉅橋之粟,散鹿台之財,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畢,偃革為軒,倒載干戈,示不復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馬華山之陽,示無所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塑,天下不復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離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游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彊,六國復橈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誠用此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乃公事!」令趣銷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借箸
  • 拼音:jiè zhù
  • 釋義:指為人謀劃
  • 出處:《桃花扇·迎駕》
釋義,同源典故,示例,故事,

釋義

劉邦正在吃飯,於是張良就借了劉邦的筷子在飯桌上畫了一番,具體分析了楚漢雙方以後的形勢和利害衝突,明確地提出不能重用六國諸侯的原因,劉邦採用了張良的戰略方針,最後終於突破了項羽的重重包圍。後來,人們用“借箸”來指為人謀劃。

同源典故

借前籌 借箸 借籌 前籌 子房籌 張良借箸 張良箸 暫借良籌 箸籌 籌帷

示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駕》:“他說受君恩爵封列侯,鎮 江 淮 千里借籌;神京未收,似我輩濫功糜餉,建牙堪羞。”
唐 楊巨源《酬盧員外》詩:“ 謝傅 旌旗控上游, 盧郎 罇俎借前籌。”
宋 楊萬里《小飲俎豆頗備江西淮浙之品戲題》詩:“滿盤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籌已嚥津。”
唐 張說《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論邊,山川險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決於前籌。”
明 賀萬祚 《周侍御行部》詩:“不獨難危憂水旱,前籌更欲請長纓。”
陸龜蒙《京口》詩:“可憐 宋 帝籌帷處,蒼翠無言草自生。”

故事

借箸”這個典故源於《史記.留侯世家》。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烽起雲涌,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為了爭權奪位而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戰爭。公元204年,漢將韓信攻下魏國和趙國後,又長驅直入收復了燕國,項羽得知這一訊息後,非常生氣,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滎陽,把劉邦團團圍困在滎陽城時,劉邦此時並沒有多少軍隊可用,眼看事情到了危急的時刻,他手下的謀士酈食其建議他重新擁立六國後代,聯合起來共同抗擊項羽。劉邦採用了他的建議。
正在此時,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前來拜見漢王,張良精通兵法,足智多謀,政治眼光非常遠大。他聽說劉邦準備重新擁立六國後代來對付項羽,認為這一做法無異於放虎歸山,即使能夠打敗項羽,但是六國後代的熱力到時候會非常強大,對劉邦會形成巨大的威脅。當時劉邦正在吃飯,於是張良就借了劉邦的筷子在飯桌上畫了一番,具體分析了楚漢雙方以後的形勢和利害衝突,明確地提出不能重用六國諸侯的原因,劉邦採用了張良的戰略方針,最後終於突破了項羽的重重包圍。
後來,人們用這個來表示代人策劃。唐代詩人杜牧的《河湟》中就用了這個:“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明 王鐸《送袁環中(袁可立子)郎中奉使寧遠餉軍序》:“朝廷命大農歲轉輸二百萬金錢,積之飽之,借箸戎募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