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王氏

東海王氏開始於東漢末年,興盛於魏晉。代表人物有曹魏重臣王朗,經學大師王肅,王朗的孫女王元姬晉文帝司馬昭的皇后,外曾孫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以及歷史上著名的石崇王愷鬥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海王氏
  • 籍貫: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北)
  • 代表人物:王朗,王肅,王愷,王雅,王元姬
家族歷史,家族名人,王朗,王肅,王愷,王元姬,王雅,

家族歷史

東漢末年,東海郯人王朗,字景興,在魏文帝時任司空。他還著《易》、《春秋》、《孝經》、《周官》等傳。
王朗之子王肅博取眾家之說,曾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傳》作解,成為一代儒師,並在曹魏為宮中領軍和散騎常侍。
王肅有八個兒子,長子王惲,早死,無子。其餘諸子中較著名的有:王恂為官至晉河南尹、侍中;王虔為官至尚書;王愷為官至後將軍;王隆為官至後將軍。其中尤以王隆一支最為興盛。王隆之子王景,在晉為官至大鴻臚。王景之子王雅,在晉為官至領軍、尚書、散騎常侍。王雅長子準之,任散騎常侍;王雅次子協之,任黃門;王雅次子少卿任侍中。準之之子延年,延年之子僧孺都是南朝著名文人,都擔任過齊、梁南海太守等。

家族名人

王朗

王朗(?-228年),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
司徒 王朗司徒 王朗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拜徐州治中從事。後升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禦,終為其所敗,並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受到禮遇。之後應丞相曹操辟命,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許都,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魏王國建立後,以軍祭酒兼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曹丕繼王位時,遷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後,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侯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文帝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同為經學大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並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王肅

王肅(195年—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縣 (今山東臨沂郯城西南) 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經學家,司徒王朗之子、晉文帝司馬昭岳父。
中領軍,散騎常侍 王肅中領軍,散騎常侍 王肅
王肅早年任散騎黃門侍郎,襲封蘭陵侯。任散騎常侍,又兼秘書監及崇文觀祭酒,屢次對時政提出建議。後歷任廣平太守、侍中、河南尹等職。曹芳被廢時,他以迎接曹髦繼位。又幫助司馬師平定毌丘儉之亂,再遷中領軍,加散騎常侍
甘露元年(256年),王肅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追贈衛將軍諡號景侯。唐代時作為二十二先賢配享孔子宋真宗時追贈司空
王肅師從大儒宋忠,曾遍注群經,對今、古文經意加以綜合。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借鑑《禮記》、《左傳》、《國語》等,編撰《孔子家語》等以宣揚道德價值,將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在魏晉時期被稱作“王學”。

王愷

王愷,字君夫,西晉時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孫,名儒王肅第四子。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文明皇后王元姬的弟弟。曾得晉武帝之助與石崇鬥富攀比,為時論者所譏諷。

王元姬

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西北)人。三國時期曹魏經學家王朗之孫女、王肅之女,晉文帝司馬昭妻子,晉武帝司馬炎與齊王司馬攸的生母。
文明皇后 王元姬文明皇后 王元姬
王元姬幼時便通《詩經》、《論語》,嫁司馬昭後竭盡婦道、謙虛謹慎。其人頗有遠見,曾預言鐘會謀反之事。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尊王元姬為皇太后,宮號曰崇化宮。王元姬身處太后之位,提倡節儉,身體力行,作為眾妃子的表率。在其治理之下,後宮井井有條,眾人和睦相處。
泰始四年(268年),王元姬崩逝,終年五十二歲。諡號文明皇后,與司馬昭合葬於崇陽陵

王雅

王雅(334年―400年),字茂達,東海郯縣 (今山東郯城西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司徒王朗玄孫,衛將軍王肅曾孫,後將軍王隆之孫,大鴻臚王景之子。東晉官員。王雅少知名,州中召任為主簿,舉秀才,授郎中,出任永興令,以幹練能理事著稱。多次升遷至尚書左右丞,歷任廷尉侍中、左衛將軍、丹陽尹等。王雅喜歡接近下人,敬慎奉公,深得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器重與寵幸。後遷任領軍、尚書、散騎常侍,不久遷任左僕射隆安四年(400年)去世,享年六十七歲。追贈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