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景點,飛來峰,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靈隱銅殿,文物保護,文化價值,詩篇文獻,文化遺產,寺廟傳說,影視作品,歷代高僧,佛事活動,旅遊貼士,開放時間,地理位置,門票,交通,
歷史沿革
東晉
南北朝
梁武帝天監三年(504年),蕭衍下詔“舍道歸佛”,將佛教奉為國教,隨即大興土木,建寺立塔,靈隱寺得到梁武帝的青睞,賜田擴建,規模粗具,香火漸盛。
北周武帝年間(561-578年),一度宣布廢佛,並下令僧徒還俗,焚燒法器佛典,將寺廟充作公產,此次法難稱為
北周武帝滅佛。這次法難對北方寺院打擊很大,南方寺院稍好。有些膽小的僧人,風聞法難之聲,便悄悄溜走,還俗的還俗,隱居的隱居,致使靈隱寺陷入冷落荒寂之中。
隋
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恢復佛教,派僧人慧誕法師來杭弘揚佛法。在靈隱寺前飛來峰與蓮花峰間棧道建神尼舍利塔(後傾
圮)。
唐
唐武宗
會昌五年(845年),發生了佛教史上再一次大規模的“會昌法難”事件。武宗力主排佛廢佛並禁佛。靈隱寺噩運難逃,寺毀僧散,寺廟內的鐘聲冷冷清清,煙火熄滅。
五代十國
吳越王錢繆時期的摩崖石刻、佛像塑造、佛經雕刻特別豐富,寺字園林、佛塔經幢隨處皆有。學佛習禪之人日漸增多,佛門禪壇的詩詞文章層出不窮。
後漢天福十二年(947年),吳越王錢弘仿曾擴建靈隱寺為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一時間僧眾三千之多,常有異邦僧侶前來取經。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吳越王錢弘從奉化請來高僧延壽主持靈隱寺,新建僧舍五百餘間,建石幢二座。東建百尺彌勒閣,西有祇園,共有殿宇房舍一千三百餘間,廊廡曲折縈迴,自山門左右連線方丈,稱寺為"靈隱新寺"。
北宋
真宗
天禧五年(1021年),賜名"景德靈隱禪寺"。
天聖八年(1030年),因靈隱寺齋僧施粥的需要,將位於杭州、秀州(今嘉興)兩地良田一萬三千餘畝,賜與靈隱寺作為廟產。
景祐二年(1035年),住持延珊將鑿制於開寶二年(969年)置於吳越王家廟奉先寺(現已廢)的經幢兩座移至靈隱寺天王殿前。
南宋
紹興五年(1135年),將靈隱寺改為“靈隱寺崇恩顯親禪寺”。高宗和孝宗時常到靈隱寺進香,閒暇之際,揮灑翰墨。宋理宗把顯親禪寺原有的大雄寶殿改名為“覺皇殿”,另外賜書“妙莊嚴域”四字。
乾道八年(1172年),
宋孝宗親臨靈隱,宣慧遠奏對,又賜號“瞎堂禪師”,改法堂名為“直指堂”,又賜瞎堂禪師“直指堂”印。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靈隱寺仿
淨慈寺建"田字殿",塑五百羅漢。
元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宋理宗賜號的"覺皇殿"蠹朽傾頹,重修,歷時四年,於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
元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年),寺毀於兵火,損失慘重,儘管住持輔良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重修,但僅建了方丈室與伽藍堂,靈隱寺的盛況已不再。
明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把靈隱寺住持見心來復召京說法,轟動朝野,四眾歸敬。明太祖親封他為"十大高僧"之一,授以金襤袈裟,並命他撰"正心"、"崇本"、"觀道"、"敬賢"四箴。
明代初創之時,崇尚佛法,不久,就以整頓為名,對各寺廟採取種種限制措施。靈隱寺僧十日"法難"慘劇再一次降臨,便主動把宋時朝廷所賜的杭、秀(今嘉興)兩州廟田一萬三千畝交還朝廷,以免滅頂之災。靈隱寺僧的這種做法,深得明太祖賞識,所以他把其中的部分田地賜還給靈隱寺。洪武三年(1370年),靈隱寺失火,損失較重。
洪武十七年(1384年),住持慧明重建了覺皇殿,改寺名為"靈隱禪寺"。因一時資金不足,佛殿內的佛像直到
永樂元年(1403年)才增塑完畢,由僧善才募施裝修大佛諸天及諸供具。覺皇殿多災多難,至宣德五年(1430年)再次毀於火災。
宣德七年(1432年),由住持曇纘建左右翼門和面壁軒,繼由住持良階重建覺皇殿。
正統十一年(1446年),寺僧弦理建直指堂,堂額為張即之所書。這時,寺內已恢復建有彌勒閣、蓮峰閣、千佛殿、延賓水閣、望海閣及白雲庵、松源庵等,稍具舊時規模。
隆慶三年(1569年),靈隱寺全寺均毀於雷火,僅剩直指堂。
萬曆十一年(1583年)冬開始重修靈隱寺,歷五年而成。大殿仿唐而建,用平頭柱四十八,石柱十六,改覺皇殿為"大雄寶殿"。
萬曆十八年(1590年),重建理公塔,並在正殿塑五百羅漢涌壁。在彌勒閣舊址建三藏殿,其後為直指堂、方丈室。方丈室左為妙應閣,右為選佛齋,張瀚為之撰記。
崇禎十三年(1640年)靈隱寺遭災禍,全寺失慎於火,除大殿、直指堂等殿幸免於難外,其餘悉付祝融之口。
清
清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時,駕幸靈隱寺。當時的住持是諦暉,請康熙皇帝題一塊匾額。康熙親書"雲林"二字,靈隱寺遂改名為"
雲林禪寺"。之後,康熙皇帝在三十八年(1699年)、四十二年(1703年)、四十四年(1705年)又三至靈隱,均有記游詩文留下。
乾隆初年,住持巨濤嗣法諦暉,博涉群書,於佛學造詣頗深,為朝野所重。當時光祿少卿揚州汪應庚來游靈隱,與巨濤一見如故,捐資重修大雄寶殿及其他殿、堂、閣、軒、樓、亭等數十處,又補飾五百羅漢,修理合澗橋、龍泓洞、鷲峰徑等,總計費用二萬餘兩銀子。從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至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歷時三年。
乾隆年間,乾隆帝分別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駕幸靈隱,都留有詩文刊刻於石。
嘉慶二十一年(816年)秋,靈隱寺毀於火災。這次的修復工程,自清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七日始,至道光八年(1828年)四月十六日止,總計用銀十三萬七千餘兩,使得靈隱"還靈鷲之壯觀,復名山之勝景"。
道光十四年(1834年),
阮元為浙江巡撫,對靈隱關照有加。他主持刻朱熹、翁方綱等集成,議藏靈隱,故建了"靈隱書藏"。
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入杭州,大多寺宇被毀,靈隱寺僅存天王殿與羅漢堂。靈隱書藏中的珍貴藏物大量流入民間乃至湮沒。
宣統二年(1910年),昔征重建大雄寶殿,高十三丈五尺。建殿木料是清廷從美洲購買而得,原系修繕頤和園的,因時局不穩,無法整修,故而南運杭州,修建靈隱。
民國
民國六年(1917年),建大悲閣。
民國廿五年(1936年)冬,羅漢堂失火被毀,前代所遺之物,僅存天王殿中的木刻韋馱像。
民國廿六年(1937年)十一月,日本侵略軍進入杭州,靈隱寺內的客堂、伽藍殿、梵香閣及東山門,因夜半失戒於火而被毀。
建國後
解放之後,由於靈隱寺大殿遭受白蟻蝕蛀,大殿正中部分倒塌,佛像被壓毀。1952年夏,由民政廳組成"杭州市靈隱寺大雄寶殿修復委員會"主持修復工作,由政府撥款,經兩年多時間,大殿竣工。有關大殿佛像的塑造問題,也得到時任總理周恩來的親自批示。
1975年,經國務院批准,於當年11月開始進行全面整修,共耗資130餘萬元。寺內佛像全部貼金,石塔與經幢等進行保護性整修,並對飛來峰造像進行修補。這項修復工程於1980年結束。
1982年,實行"雙軌制",對外有"十方叢林制",內部實行民主管理,成立寺廟管理委員會。經費來源方面,通過實行"門票制"(香花券)。
1987年實施的《靈隱寺總體規劃》(即十年規劃),在杭州市佛教協會支持下,監院根源、繼雲、體嚴率兩序大眾,並得到海內外眾多佛弟子的護持與關心,全面整修了大雄寶殿,將佛像進行了重新貼金工作。
1998年,木魚法師出任靈隱寺方丈,他引領一些有才識的僧眾骨幹,充分發揮佛教的優良傳統,按"伽藍規制",縱深布局,完善古剎的莊嚴氛圍,重建了藏經樓。
建築格局
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修復再建的,寺廟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
靈隱景區總體占地面積約2577000平方米。靈隱寺布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
天王殿、
大雄寶殿、
藥師殿三大殿。
靈隱寺總體規劃是沿中軸線形成五層格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樓(下設法堂)-華嚴殿。同時向兩翼布局,先後建成線刻五百羅漢堂、道濟殿(現稱濟公殿)、客堂(六和堂)、祖堂、大悲閣、龍宮海藏(藏品陳列);並於原羅漢堂遺址重建五百羅漢堂,陳列平均身高1.7米的五百青銅羅漢,堂中央另建12.6米高的四大名山銅殿(已列為吉尼斯紀錄),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此外,每進殿堂建有寬敞平台,美化古剎環境。先後建成了大型《心經》壁、百獅群雕等,並於五百羅漢堂西北建冽泉,借假山疊石形成自然瀑布流入阿耨達池,池邊建有“具德亭”,以紀念清初具德中興靈隱之功。
主要景點
飛來峰
作為禪宗五山之首,飛來峰石刻造像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的重要作品,這些雕琢於石灰岩上的佛像時代跨度從
五代十國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莊嚴,彌足珍貴。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951年(北漢
乾祐四年)所造。而
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則是北宋造像藝術精品。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大肚彌勒和18羅漢群像,此為飛來峰
摩崖石刻中最大的造像,也是國內最早的大肚彌勒造像。佛像雕刻生動傳神,坐於佛龕中的大肚彌勒坦跣足屈膝,手持數珠,袒胸鼓腹而開懷大笑,將“容天下難容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周圍並環十八羅漢,也是神情各異,細緻生動。元代的100餘尊漢、藏風格的石刻亦容相清秀,體態窈窕,為
佛教藝術之瑰寶。
據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僅存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最南端一個叫青林洞,洞內有石床、手掌印,傳說石床為“濟公床”,後掌印為 “濟公手掌印”。此外, 還有玉乳洞、龍弘洞、 射旭洞等。
天王殿
天王殿長約24米,寬約15米,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
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冑,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已有700多年歷史。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威武,兩個神色猙獰,俗稱
四大金剛。天王殿上懸“雲林禪寺”
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幢一座。兩經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己巳歲閏五月》題記。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長約24米,重檐高33.6米,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頷首俯視,令人景仰,這是中國最高大的香樟木坐式
佛像之一,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精品。正殿兩邊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後兩邊為十二圓覺坐像。大殿後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鰲魚觀音立像,手執淨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及其參拜觀音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弟子善財與龍女,上有
地藏菩薩,再上面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
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古建築專家
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亦雕造於吳越末年。據說建於公元969年。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
金剛經》、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文物。
靈隱寺內原
釋迦牟尼佛像於1949年大雄寶殿正梁因白蟻蛀空倒塌時被毀,現在這座佛像是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中國
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採用唐代
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19.6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氣宇軒昂,慈眉善目。
藥師殿
藥師殿是靈隱寺的第三重大殿,長約20米,寬約12米,供奉的是“
東方三聖”:藥師佛及日光天子、月光天子。殿中蓮台座上
結跏趺坐的是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稱“大醫王佛”,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又稱“消災延壽藥師佛”。左邊站立日光菩薩,手托太陽,象徵著光明;右邊站立月光菩薩,手托月亮,象徵著清涼。大殿兩邊的十二尊塑像是藥師佛的十二位弟子,號稱“藥童”,又稱“藥叉神將”,頂盔貫甲,神態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調遣,他們按十二個時辰排序。殿左有重建的
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線刻石像。
靈隱銅殿
在五百羅漢堂內新建有“靈隱銅殿”,其高達12.62米,為中華第一高銅殿,獲世界基尼斯最高
銅殿紀錄。“
靈隱銅殿”由杭州市佛教協會委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朱炳仁主持設計製作,八易其稿,歷時400餘天,計萬餘工而製成。
“靈隱銅殿”為單層重檐歇山頂的傳統古建築結構,飛檐雕瓦,翼角飛舉,翼展達7.77米,底面5米見方。歇山頂上龍吻對峙,火球騰金,窗花、斗拱、雀替、龍柱、額、枋都精雕細刻,諸形工美,銅殿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風貌,或天蒼地茫,玉宇澄清;或古剎巍峨,大江環流,展示巧奪天工的鍛雕技藝。殿基有銅磚鋪地,須彌座鑄有佛山經典圖畫。銅殿運用現代表面處理技藝,金燦尊貴,光芒閃爍。
文物保護
2013年5月3日,靈隱寺石塔和經幢西湖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月9日,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發布了《國家宗教事務局關於進一步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廟工作通知》,其中就提出了規範加大文物保護力度,規範燒香行為。從2014年開始,杭州市提出了“文明敬香”的倡導,靈隱寺內不再出售明火類香燭,改為贈送三支清香。
2015年,靈隱寺在進門和出口安裝了電子計數器,能夠實時監測寺廟遊客數量,一旦寺廟裡超過5萬人,就會減緩門票的出售速度,以保證正常遊覽秩序。寺廟內大殿外還會設定“回”字型的入口,以便控制各大殿內遊客的人數。
文化價值
詩篇文獻
詩篇文獻 |
---|
作品名 | 作者 | 朝代 |
《靈隱寺》 | | 唐 |
《靈隱寺》 | | 唐 |
《靈隱寺》 | | 唐 |
《靈隱寺記》 | | 唐 |
《留題靈隱寺方丈》 | | 宋 |
《大暑憶靈隱寺冷泉一首》 | | 宋 |
文化遺產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敦煌石室藏唐人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靈隱藏品中最古的一件文物。通過端莊嚴謹而又精熟優美的書法字跡,我們仍然能夠感覺到佛法的莊嚴威儀和抄經手嫻熟的書寫技巧。這卷寫經紙張經黃檗染制,歷1000餘年而依然堅韌完好、輕盈光潔,未受蟲蛀。“這是目前所發現的靈隱寺所藏經卷中最古老的一件。在它身上,1000多年的歲月卻好像沒有痕跡地如雲煙一般過去了。俗話說,紙壽千年,但這件作品歷經14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完好無損,極其難得。”
《金剛經》冊頁
明
董其昌書《金剛經》冊頁是一件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珍品。該冊頁起首兩頁是乾隆御題“香光法寶”、“永鎮雲棲”。此本冊頁原是雲棲寺的藏品,其上鈐蓋有“雲棲常住法寶”方形印,後歸靈隱寺所有。通過董其昌的題跋可知此冊書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是為薦亡父母而捐給雲棲寺
蓮池和尚的。字跡工整雋秀,應當屬於董其昌比較早年的作品。董其昌跋後還有
崇禎己卯(1639年)馮大淑觀跋;以及乾隆皇帝於辛未年(1751年)到雲棲寺觀賞此冊頁所作題識。丁丑年(1757年)乾隆又到雲棲寺再觀此冊,又題詩四首並識年款。
明代水陸畫
水陸畫是水陸法會不可或缺的聖物之一。靈隱寺這批水陸畫中的兩幅題有“崇禎十三年”款。描繪的內容有如來像、文殊菩薩像、普賢菩薩像、地藏菩薩像、諸阿羅漢像、天龍八部眾及金剛力士像,等等。有的還題有供養人姓名及諸佛菩薩羅漢名號等。佛菩薩造像端莊典雅,繪畫技法高妙,設色古雅;絹素既有典型的明代粗絹,也有幾幅質地格外精細的。各幅保存均基本完好。
《莊嚴三寶圖》
22幅明代菩提葉《莊嚴三寶圖》,其描繪對象包括諸佛菩薩羅漢,如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達摩祖師以及力士金剛等;故事內容為佛教典故,如洗象、
伏虎、降魔、證果、面壁參禪、一葦渡江等。
《佛頂心大陀羅尼經》
明代弘治四年金書《佛頂心大陀羅尼經》也是彌足珍貴的。在烏金紙冊頁上以金粉書寫經文,經文上方則是插圖,描繪有各種佛教故事。書寫與畫都十分嫻熟精美。
《花鳥圖》
董建中,清初人,字正度,
松江人。董其昌裔孫。山水師
董源,花卉宗
黃筌。曾以國子生考授中同知。清聖祖南巡,以所繪蟠桃圖進呈,旋命畫扇稱旨,授
湖北荊門知州。《婁縣誌》、《讀畫輯略》都記載有他的事跡。這一幅
花鳥畫畫法更接近
周之冕和
陳淳的畫法,也雜有一些
惲南田的風格,雖然不像記載中所說的學習黃筌,但由於他是董其昌的後人,這件作品也是值得注意的。
《十六羅漢圖》
貫休《十六羅漢圖》,原石在今杭州碑林,靈隱寺共有兩套拓片。這對研究宗教和石刻藝術具有一定價值。
另外如乾隆行楷書“雅宜清致”、
康有為書法、吳昌碩書法繪畫、
馬一浮書法、
李叔同書法、
章太炎書法、
潘天壽繪畫、
謝稚柳書畫、
沙孟海書法、
譚建丞書法、繪畫等以及大量拓片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作品。還有一些作品,如(傳)宋人
趙伯駒《人物山水圖》、(傳)元人
趙孟頫《狩獵圖》、(傳)明
文徵明隸書、(傳)明人董其昌行書詩等等,經鑑定系偽作,但對研究書畫作偽也有一定價值。
寺廟傳說
飛來峰
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
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衝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
濟公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靈隱寺建有道濟禪師殿,香火鼎盛。
三生石
傳說中,在這世上有一條路叫做“
黃泉路”,有一條河叫“
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橋”,在橋的盡頭,有一塊通體鮮紅的
石頭就叫做“三生石”。據說,有情的男女們,只要在這“三生石”上刻下兩個人的名字,就可以“緣訂三生”,
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孟婆湯就是用忘川河水熬的。
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
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
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
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風吟月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下
瞿唐。”唱完就不知所蹤。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
康熙題匾
自命風流儒雅的康熙皇帝來到杭州靈隱寺,老和尚請求他為寺院題塊匾額。康熙信手揮筆,在紙上寫了個老大的“雨”字,可“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字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這許多筆畫怎么也擺不下了,真是急得皇帝下不了台。還好,在一個隨從的暗示下,他將錯就錯,寫成“雲林禪寺”。這塊匾掛了三百年直到如今,可老百姓並不買他的賬,仍叫它“靈隱寺”。康熙題匾的笑話也一直流傳到如今。
影視作品
由
杭州百乘影視有限公司、上海崇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大型古裝神話喜劇《
活佛濟公》1、2、3、4部及由拉風娛樂出品的《新濟公活佛》均在杭州靈隱寺實地拍攝。
歷代高僧
智一法師(南朝)
道峰法師(唐)
德韶法師(北宋)
延壽法師(北宋)
輔良法師(元)
慈照法師(元)
如通法師(明)
祓穢法師(明)
如通禪師(明)
慧明主持(明)
見心法師(明)
昔征主持(清)
貫通主持(清)
巨濤主持(清)
月濤主持(中華民國)
建國後:
(資料來源:靈隱寺官網-雲林千秋-大事年表)
佛事活動
臘八節
發放臘八粥是浙江杭州千年古剎靈隱寺持續多年的傳統,2015年臘八節,靈隱寺不再寺內送粥。靈隱寺將寺外施粥對象重點轉向福利院、老人院等特殊群體所在地。同時,臘八節當日寺內會舉行大型傳供法會、祈福法會、方丈講經等一系列佛事文化活動。
水陸法會
每年農曆九月,靈隱寺會舉行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主要是普渡水、陸、空六道眾生,籍諸佛本願功德,俾在者善根增長,福慧綿 長;祈已故者同生淨土,早登蓮邦。勝會規模堪稱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最殊勝的大型佛事法會。靈隱寺水陸法會歷時七天,每天舉行誦經、拜懺等佛事,為信眾祈福消災、報恩超度歷代先亡及累生父母。
托缽行腳
2009年,杭州靈隱寺發起“托缽行腳"慈善活動,截止2015年,已經舉行6屆。
杭州佛教協會會長
光泉法師表示,托缽行腳:一是將佛法的慈悲精神,在生活中實踐,並普及於社會;二是將佛法的般若智慧,藉由托缽行腳活動使大家有機會親近三寶,讓施主有機會修習善業,讓更多人有機緣種植福田、護持佛法。三是為了佛教的精神傳遞給每個人,展示新時代出家人風貌;四是本著佛法慈悲的精神,以感恩的心,關懷眾生、回饋社會。
祈福超薦法會 2016年2月19日,靈隱寺為台灣地震災區(2月6日凌晨,台灣南部地區發生6.7級強烈地震,造成台灣同胞生命財產重大損失。)舉行祈福超薦法會,祈願佛力加被,龍天護佑,逝者往生淨土,生者吉祥安康。
旅遊貼士
開放時間
07:00~18:15 。
佛誕節日、朔望、國定節假日,早上提前30分鐘開門。
地理位置
靈隱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西湖西北面,通常認為也屬於西湖景區。
靈隱寺在
飛來峰與
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由來,深山古寺,雲煙萬狀。
門票
飛來峰:45.00元,靈隱寺:30.00元。
1. 進入靈隱寺必須先購買飛來峰景區門票。
2. 早上05:30以前進入飛來峰景區免票。
3.無學生票。
停止售票時間:17:30 ;停止檢票時間:17:45 。
交通
1.火車到杭州城站火車站,然後坐Y2路
公車去靈隱,票價3元。
2.市內有公車:7、807、游1、2、4路,靈隱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