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唐代宋之問所作詩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靈隱寺》是唐代宋之問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按照詩人遊覽的路線展開描寫,從飛來峰入手,寫到靈隱寺本身和出來見到的景色,最後寫到詩人出來後的感想和打算。全詩思路清晰順暢,語言凝練自然,描寫了靈隱寺及其附近一帶的奇麗風光,整體上看清新雄壯,還帶有一些出世的灑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靈隱寺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宋之問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靈隱寺
鷲嶺1郁岧嶢2,龍宮3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4
桂子5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6登塔遠7,刳8木取泉遙9
霜薄花更發10,冰輕葉未凋11
夙齡12131415,搜16對滌17煩囂18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19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1. 鷲(jiù)嶺:本是印度靈鷲山,這兒借指靈隱寺前的飛來峰。
  2. 岧(tiáo)嶢(yáo):山高而陡峻的樣子。
  3. 龍宮:泛指靈隱寺中的殿宇。
  4. 浙江潮:杭州的錢塘江又稱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錢塘江潮。
  5. 桂子:即桂花。
  6. 捫(mén)蘿:攀援藤蘿。捫,持、執。
  7. 登塔遠:攀登遠處的古塔。
  8. 刳(kū):剖開。
  9. 取泉遙:到遠處去取水。
  10. 更發:(開得)更加旺盛。
  11. 凋:凋落。
  12. 夙(sù)齡:年輕的時候。
  13. 尚:喜歡。
  14. 遐:遠。
  15. 異:奇異的美景、勝地。
  16. 搜:尋求。
  17. 滌:洗滌。
  18. 煩囂:塵世間的煩惱和喧囂。
  19. 石橋:指天台著名的風景石樑飛瀑。

白話譯文

靈隱寺
飛來峰高聳而草木蔥蘢,佛殿肅穆而且寂寞寥落。
層樓上可遠眺壯美日出,寺門正對著錢塘江大潮。
中秋常有桂花飄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飄到九重天。
攀援藤蘿登上遠處古塔,挖空樹木到遠處取泉水。
霜凍下山花開得更旺盛,葉子沒有因為寒冷凋落。
早年愛好遠處奇異美景,用來洗滌塵世中的煩惱。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過其中的梄溪石橋。

創作背景

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宋之問貶為越州長史,離京赴越。這首《靈隱寺》是他途中經過杭州,游靈隱寺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秋天登靈隱寺所見的幽美、清秀的景色,表現了一種強烈的尋勝、獵奇的人生志趣。
首句“鷲嶺郁岧嶢”,這一句從大處著筆,形容了飛來峰的高峻蔥鬱。“龍宮鎖寂寥”,“龍宮”化用了龍王請佛入龍宮說法的佛教故事,此處借指靈隱寺。“鎖寂寥”用一個“鎖”字形象地突出了靈隱寺中的清靜。這兩句詩,先從大處起筆描寫了飛來峰,即靈隱寺的周邊環境,再慢慢地聚焦到一點上來描寫了靈隱寺。
下面的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從靈隱寺的樓閣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時的壯景,靈隱寺的寺門又正對著錢塘江洶湧的潮水,對仗工整,氣勢雄壯,在描繪實景的同時又增加了景物的層次,給人帶來雄壯的感受。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是吟詠桂花的名句,當為詩人根據靈隱寺每到金秋時節便有桂子從月宮中落下的傳說加以想像而成的,構思也相當絕妙。月宮中的桂子從天外飄下,寺廟中的香火從人間飄到了天外,天上人間仿佛都是相通的,顯出了佛教聖地的神秘色彩。
第二聯和第三聯描寫的是詩人在靈隱寺中見到的景色,第二聯是實景,第三聯是想像之景,是虛景。這兩聯虛實結合,更能顯出靈隱寺之神秘。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形容詩人跋山涉水之艱辛。這一聯採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詩人不分遠近地時而登塔,時而尋找名泉的遊覽過程。“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這一聯是詩人在登塔取泉的過程中見到的深秋美景,山花迎著薄霜開放,樹葉雖逢細冰而未凋。此處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雖遭受貶黜卻仍然堅強。“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這一聯是詩人自述一直以來就愛好奇山異水,因其可以洗滌塵世中的煩惱和喧囂。在靈隱寺的遊覽也滌盡了詩人心中的煩惱。最後一聯“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是寫詩人還打算去浙江的天台山遊覽石橋。
全詩在詩人想像的遊覽情景中結束,構思新穎,且以詩人對另一佛教勝景的嚮往, 反襯出在靈隱寺遊覽時的意猶未盡,還帶有一些出世歸隱的嚮往。
整首詩按照詩人遊覽的路線展開描寫,第一聯,從外部環境飛來峰入手,接著寫到靈隱寺,第二、三兩聯寫的是靈隱寺中的景色,四、五兩聯是從靈隱寺出來見到的景色,最後兩聯是詩人離開時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順暢,語言凝練自然,描寫了靈隱寺及其附近一帶的奇麗風光,並在詩歌的結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歸隱的意向。全詩意境開闊,構思奇妙,景色描寫清麗淡遠,開啟了唐代山水詩的道路。

名家點評

邢昉《唐風定》:宏麗巍峨,初唐之傑,不必辨為駱、為宋。
鐘惺《唐詩歸》:“霜薄”字妙,“夙齡”二語似古詩,入律覺妙。

作者簡介

宋之問(約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唐朝詩人。唐上元二年(675年)舅甥雙雙進士及第。歷任洛州參軍、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為張易之首捧溺器,而“天下醜其行”。武則天時坐附張易之,降官為瀧州參軍,不久啟用為鴻臚丞,官至考工員外郎,修文館學士,史稱“宋考功”。又諂事太平公主。以知貢舉時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被流放到欽州(今廣東省欽縣),隨即賜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