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

虢州

虢州,弘農,望。《禹貢》中說包括雍及豫二州之境。周初為虢國。開元戶一萬七千七百四十二。鄉五十。元和戶五千二百三十六。鄉三十六。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閿鄉郡,置虢州,治弘農縣(今河南靈寶市),領弘農閿鄉、湖城3縣,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弘農郡,移治所於鴻臚川(河南靈寶虢略鎮)。唐初又置,轄境相當今河南省西部:靈寶、奕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以後就略小了。

基本介紹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禹貢》雍及豫二州之境。周初為虢國。虢有三:北虢,今陝州平陸縣東虢,今滎陽縣西虢,在今鳳翔扶風縣也。魯僖公二年,晉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虢亡乃為晉地。其後三卿分晉,屬韓。秦兼天下,屬三川郡。至漢武帝元鼎四年置弘農郡,後魏以獻文帝諱“弘”,改為恆農郡。孝武帝永熙三年,分為西恆農,屬陝州。周明帝復為弘農。隋開皇三年廢郡,以縣屬陝州,大業二年又改屬豫州
三年,又於弘農縣置弘農郡,義寧元年改為鳳林郡。其年,於盧氏縣置虢郡,武德元年改為虢州。其年,改鳳林郡為鼎州,因鼎湖以為名。貞觀八年廢,遂移虢州於今理所。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四百三十里。東至東都四百五十三里。東至陝州一百三里。
西南至商州三百七十里。西北至潼關一百三十里。自關至華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河中府一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天門冬,地骨白皮,麝香。賦:絹,糹?,綿。
管縣六:弘農,盧氏,閿鄉,玉城,朱陽,湖城。
弘農縣,望。郭下。本漢舊縣,隋大業二年省,三年復於今湖城縣西南一里置,尋移就郡理。其年,移郡於鴻臚川,縣亦隨徒,即今縣是也。義寧元年屬鳳林郡武德元年屬鼎州,貞觀八年屬虢州。
方伯堆,在縣東南五里。宋奮武將軍魯方平所築。
鴻臚水,過縣北十五里入靈寶界,溉田四百餘頃。
盧氏縣,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六里。本漢舊縣,春秋時西虢之邑。地有盧氏山,或言盧敖得道於此。山宜五?,可以避水災。隋開皇三年改為虢州,大業三年廢,以盧氏屬河南郡武德元年,又置虢州,縣依舊。
熊耳山,在縣南五十里。《禹貢》導洛於此。
閿鄉縣,望。東南至州一百里。本漢湖縣地,屬京兆尹,自漢至宋不改。周明帝二年,置閿鄉郡。按:閿鄉,本湖縣鄉名。閿,古文“聞”字也,《說文》“從門,{日攴}聲”。隋開皇三年,廢閿鄉群,十六年移湖城縣於今所,改名閿鄉縣,屬陝州。貞觀八年,改屬虢州。
秦山,一名秦嶺,在縣南五十里。南入商州,西南入華州。山高二千丈,周回三百餘里。
黃巷坂,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即潼關路也。《水經注》曰:“河水自潼關東北流,側有長坂,謂之黃巷坂。歷北出東崤,通謂之函谷關,岸高道狹,車不得方軌。”魏武征韓遂、馬超,連兵此地。又潘岳《西征賦》曰“溯黃巷以濟潼”,亦謂此也。
桃源,在縣東北十里。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也。
黃河,在縣北三里。
全鳩水,一名全節水,漢戾太子亡匿之處。
思子宮故城,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漢武帝為戾太子所築也。
曹公故壘,在縣西二十五里。魏武征韓遂、馬超,此地置壘。又宋武之入長安,檀道濟王鎮惡濱河帶險,大小七營,皆此處。
赫連氏京觀,俗號平吳台,在縣西二十二里。赫連勃勃使太原公昌攻劉裕朱齡石潼關,克之,築台以表武功。
玉城縣,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漢盧氏縣地,屬弘農郡。後魏正始二年,分立石城縣,廢帝改為玉城縣。周武帝天和元年廢。隋義寧元年重置,貞觀八年移於今理。
朱陽縣,上。東北至州七十里。本漢盧氏縣,屬弘農郡。後魏太和十四年,蠻人樊磨背梁歸魏,立朱陽郡並朱陽縣,令樊磨為太守。大統三年,分為朱陽郡,屬東義州。周武帝保定二年,又省郡。宣帝大象元年,割盧氏西界以益朱陽縣。
隋開皇四年北屬陝州大業三年改屬虢州。
湖城縣,望。東南至州五十二里。本漢湖縣,屬京兆尹。即黃帝鑄鼎之處。
後漢改屬弘農郡,至宋加“城”字為湖城縣。
荊山,在縣南。即黃帝鑄鼎之處。
夸父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湖縣故城,在縣西南二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