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朱德群(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朱德群(1920年5月22日—2014年3月26日),生於安徽蕭縣白土鎮(時屬江蘇)一個具有文化修養的醫生世家,1935年進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西畫,1941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即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學建築系。1949年任教台北師大藝術系。1951至1955年任教於台灣師範學院。1955年定居巴黎,從事繪畫創作。1980年入籍法國。1997年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朱德群先生是當今著名海外華人藝術家之一。

2014年3月26日凌晨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德群
  • 國籍:法籍華裔
  • 出生地:安徽蕭縣白土鎮(時屬江蘇)
  • 出生日期:1920年5月22日
  • 逝世日期:2014年3月26日
  • 職業:畫家 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 畢業院校:南京中央大學建築系
  • 主要成就: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終身院士
  • 相關人物吳冠中程抱一陳俊愉
人物簡介,人生經歷,繪畫風格的構成,作品的解讀,藝術感悟,主要成就,人物評價,司法訴訟,代表作品,圖冊作品,逝世訊息,

人物簡介

朱德群,原名朱德萃。1920年10月24日生於安徽蕭縣白土鎮(蕭縣原屬江蘇,1955年劃歸安徽省)蕭縣雖然地處淮北一隅,但素有修文習藝的傳統。白土鎮四面環山,朱德群幼時常在山林間遊憩。
他的祖父朱漢山、父親朱禹成世代行醫,也都喜愛書畫,父親暇時常作畫自娛,他也隨父畫畫,臨習草書。家裡收藏的書畫作品,成為他的藝術啟蒙教材。國小畢業後,到徐州上中學。1935年投考杭州國立藝專,因當時中學尚未結業,他借用堂兄朱德群的畢業證書報名,從此成為朱家第二個“朱德群”。
朱德群朱德群
從朱德群先生青年時代的求學經歷和他的海外奮鬥歷程,人們都能感受到這位藝術大師那始終堅定地保持著的創作主旨。因此,人們得見了一連串曾經在朱德群先生藝術跋涉中隱現過的身影:吳大羽多里瓦爾、米修、皮埃爾畢卡索;他們是朱德群人生交往的一個個相當有意味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朱德群先生繪畫生涯的現實的藝術環境。於是,環繞著傳主朱德群先生,二十世紀歐洲畫壇以一個個具象得以喻示出來。

人生經歷

1920年10月24日生於安徽蕭縣白土鎮(時屬江蘇)一個深具文化修養的醫生世家,1935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此前就讀於石室書院(今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朱德群朱德群
1949年由南京到台灣台北。
1954在台北市中山堂首次舉辦個展;
1955年離台赴法深造;
1957年參加巴黎春季沙龍以“景昭畫像”獲銀牌獎 。
1958年在巴黎首次舉辦個展;
1963年法國藝評家喬治·布大宜(George Boudaille)發表“朱德群的繪畫專題研究”;
1964年獲邀參加美國匹茲堡卡內基博物館之“現代國際畫展” 。
1969年參加巴西聖保羅第十屆雙年展,專室陳列;
1979年袖珍博物館出版社發行《朱德群專論》一書,於伯阮執筆 。1982年在法國哈佛市之安德列·馬雷侯現代美術館展出自1955年至1982年的作品;參加在香港藝術館展出的“海外華裔名家繪畫展”;參加在法國登肯市現代美術館開幕展 。
朱德群近照朱德群近照
1983年接受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為藝術學士學位評審;
1984年參加盧森堡埃西市立劇院油畫展;
1987年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朱德群回顧展;同年在以色列首都市政廳展出“現代法國畫派展” 。
1988年在比利時烈日現代美術館舉辦個展;
1989年與藝評家舒瑞蓋哈共同籌劃,促成“巴黎當代繪畫邀請展”於台中的台灣省立美術館展出,全部展出作品贈送該館,實現朱德群一心充實美術館軟體的願望 。
1991年巴黎現代藝術博覽會FIAC專室展出油畫作品;
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隆納作石版畫一幅;
朱德群(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1993年《朱德群專集》法文及英文版問世,由藝評家皮耶·卡班(Pierre Cabanne)執筆 。
1997年法國外交部藝術活動司AFAA舉辦朱德群近作展(自1985年-1996年作品),並在北京、香港、台灣巡迴展出;12月當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 。
1998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9年2月3日參加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就職典禮;
2000年在法國守修文化中心、上海博物館、廣東美術館舉辦油畫個展;在巴黎IDL石版畫工作室創作六幅石版畫,並由霍克藝術Hoke Art全球發行 。

繪畫風格的構成

1935年進入杭州藝專,當時之校長為藝專網羅了極多曾留學過法國的人才,而林風眠個人對法國現代畫的喜好,更影響了藝專的繪畫風格。
朱德群(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裔院士)
中國書畫的表達經驗很早就為朱德群的抽象創作奠定了基礎,使他在從具象過渡到抽象的短短數年間,很圓熟地超脫具象的束縛,在畫面構造出一個抽象的廣闊空間,也使朱德群的抽象自然畫深含中國文化的恢宏氣度。1960年代起,朱德群逐漸脫離了德?斯塔埃爾(1914-1955)的影響,不再用畫刀分割顏料塊面,專注於紮實的線條與色彩本身,以流暢的運筆結合力道與速度使動感躍然於眼前;2000年後,藝術家再次解放視覺元素,光線的描寫與空間的形塑成為其畫面重心,此次夜拍的作品《永存的剎那》(Lot 1022)即呈現了朱德群跨越四十年藝術生涯不同的創作特色與風格。
在朱德群的自述中,曾提及中國古代山水畫對他的影響,在眾多大師中,他尤以范寬作品中所展現的磅礴氣勢和生動的氣韻最為欣賞,朱德群曾說:如范寬說過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之物;與其師之物,未若師於心,所謂師於心者,即是以畫家為主宰,並已有抽象的概念。可是中國人沒有把抽象這兩個字講出來而已。大自然經過畫家的思想融合和提煉,其中即是畫家的幻想力、修養和個性之內涵流露於畫面上,中國繪畫和抽象畫的想法不謀而合。《構圖 No. 168(河渠山景)》幾乎純以焦赭為主,在素以色彩著稱的朱德群作品中十分罕見,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更容易透過單純的色調感受到隱含於畫面的中國山水。
而朱德群的繪畫藝術中同時具有東方藝術的溫婉細膩與西方繪畫的濃烈粗獷,正是他融合自身中國文化背景與歷史傳承以及善用西方的繪畫工具與技巧的具體表現。朱德群一向酷愛中國的詩詞,而他也不斷的以畫來表達詩意,而他的作品則同時具有豪氣千雲與淡淡幽情的特質。1955年朱德群離開台灣遠赴巴黎,開啟了他的藝術創作之旅。於60年代的作品中他多以單一色作背景,運用闊筆與快筆所揮灑出的寬窄厚薄的線條則遊走於畫面上,時有似瀑布奔瀉的水流,頗有大江東去,一瀉千里的氣勢;而細節部份則以細筆勾勒出的蜿蜒線條,含蓄婉約就如小喬初嫁時的神情。
傳統水墨畫的主體色調基本以墨色為主,王維之語: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便清楚的點明了水墨在中國審美系統中的重要性,歷代畫家已將墨色的組合與構成視為基本的符號元素,在最低限的色彩使用中,營造出最深刻的意境傳達。油彩在朱德群筆下一改其濃厚黏滯的特性,似乎兼具了水彩的輕盈流動與焦墨枯筆的深沉,畫家在此僅以單色油彩的渲染變化,創造出“黑、白、濃、淡、乾、濕”六彩,並在看似豪邁的揮灑間,精準地運用簡約的墨色,使其在視覺結構上組成豐富而細微的層次,前景、中景與遠景的架構清晰,形成了畫面的遠近與縱深,因而創造出廣闊無垠空間感,而在區區尺幅間呈現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作品的解讀

雖然在西方的色彩理論中,物體本身並沒有色彩,我們肉眼所見之顏色來自於光線照射時物體反射出的部份色光,可說由光線創造了色彩,然而在《永存的剎那》中,朱德群卻是以富透明感的明暗與色彩層次衍生出光線,光是有方向性的,直率的筆觸如同無數的直射、折射與反光,光線在介入空間的同時也產生了引導作用,我們如同身處黑暗的山洞,透過千變萬化的光線轉折,得以界定、探求、摸索其中蘊藏的無限空間。朱德群大刀闊斧的劃分出強烈明暗對比的畫面,微妙的環境氛圍則來自細節渲染的陰影變化,如白居易廬山草堂記〉所言: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幽暗的色彩主要環繞了上、下半部,帶來壓抑、收縮的空間效果,明亮色彩則蔓延至邊緣,創造出開放的空間感,具透明感的暗色系隱約透出光亮,而明暗交界處的渲染變化更顯出藝術家掌握媒材之巧妙,仿佛可虛可實、可隔可透的園林空間,各種構景要素在迂迴曲折中形成空間的分隔和組合,不流於支離破碎,又務求變化有序、層次清晰,藝術家在此對大自然的概括與抽象化,可說與本於自然、離於自然的園林美學十分接近。
而在朱德群恣意揮灑的筆觸與線條引領下,我們的思緒也隨著游移於似雲山煙樹的意境裡。 70年代朱德群的創作受林布蘭用色與明暗處理的影響頗為深刻:林布蘭喜將強光式的白或黃色集中於以粗筆濃厚的黑色或深褐色的背景中,而形成對比強烈並具戲劇性起伏的畫面並營造出沉鬱悲哀的氣氛。朱德群曾表示:林布蘭畫中的光使他的畫更顯深刻、雄渾和結實;而除了林布蘭的特殊風格:強烈光束、厚重的顏色以及大筆觸的闊線條之外,朱德群更運用個人一向快捷、類似中國“飛白”意味的筆法以及白色塊或其它淺色塊的搭配,使得朱德群七○年代的繪畫風格得以擺脫林布蘭的沉鬱,反而有著行雲流水般的優雅流暢。
於80年代中,他所運用的線條、點與粗筆都與中國的書法繪畫極為吻合,中國書法的俯仰、頓挫與縱橫均可見於這個時期的作品當中。進入90年代後,朱德群的作品更加接近中國的繪畫傳統,而其雙聯與三聯作的構圖也是受中國傳統手捲軸的影響。而其作品之標題如“大地蘇生”、“雪融瑞氣”或“冥想”均有中國藝術傳統中注重宇宙的變化並探討人與自然的關聯。
吳冠中曾以“大弦嘈嘈似急雨,小弦切切似私語”形容朱德群作品中,因線條的律動而形成的節奏感;點線的交錯與竄動並結合畫面上的光線明暗而形成如音符般時急時緩、高低起伏的旋律。整體而言朱德群的作品與自然現象,尤其是與光,有緊密的關聯,而這些都是經由藝術家心靈省思後的印象。法國藝評家皮耶卡班那曾寫道:"真實的繪畫來自回憶。"
朱德群即是以深邃的方式,描述令他最眩目的前塵往事。足見朱德群對這個世界的眷戀,這世上的芳香,這些揮之不去的襲人氣習,那些世俗的紛擾,都是他所欲捕捉的對象。 朱德群以畫筆描繪出自然界裡的透明的空氣、清涼的水氣、游移的風、急速的湍流與初降的瑞雪。在畫面上常出現淡玫瑰色的晨曦或是一片火紅的落日,而光線神秘的游移、躍動於其中,這就是朱德群作品充滿蓬勃的生命力的來源。他以一種既誇張又抒情手法表現出強烈又雋永的印象,同時兼具夢幻意味與戲劇性效果。

藝術感悟

子承父業”,這在中國人眼中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朱先生卻非常反對兩個兒子學習繪畫,儘管他們生活在巴黎這個藝術氛圍非常濃厚的地方。“我從不鼓勵我的兩個兒子學畫,也不容許他們學畫。因為我深知當一個藝術家是多么困難。它不像音樂需要年輕,繪畫需要的是生活積累。”
朱德群15歲就進了浙江美院,幸運的是,他成了一名成功的藝術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的。我個人的意見,學畫的人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或生活能力,基本上從高中或大學畢業以後再學習繪畫。這樣他們有了生活經驗,即使學畫不成還可以另謀高就。”當然,朱先生也並不反對年輕人學習繪畫,不過在他看來學畫的人最終只有兩條路:一是成名當畫家,二是當個教書先生。
在發布會現場,記者發現朱先生右手大拇指上纏著厚厚的紗布,老先生笑著解釋說:“我這個大拇指上長了個小瘤子,兩個星期前動了個小手術把它拿掉了,不過這根本不影響我作畫,昨天我還簽了上百個名,手沒問題的。”一直跟在朱先生身邊的吳鋼先生告訴記者,朱先生的腳指也有傷,經常會感到麻木,走路時基本是用腳後跟走。

主要成就

朱德群向上海市政府贈送的巨幅油畫正式亮相上海大劇院朱德群在1941年的抗日烽火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在母校當助教。1944年任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建築系講師。1951年在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任教授
朱德群老先生為家鄉徐州題詞朱德群老先生為家鄉徐州題詞
他在世界各地開了五十多次個展,佳評如潮。他的作品被巴黎藝術博物館、台北歷史博物館、美國聖路易大學、比利時現代美術館、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基金會等二十多家國際著名博物館收藏。他多次榮獲藝術大獎。他的名字列入《國際傳記辭典》、《歐洲名人錄》,直到在名字前終身冠以“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的稱號。無論是他的具象畫還是抽象畫,東西方評論家都眾口一辭:朱德群是用油畫畫出了中國水墨畫精神的大師,他用濃郁潑辣的色塊轟入畫的深層,追求深遠的宇宙空間感和無限激情的筆墨之韻,超以象外得圜中。
法蘭西院士、著名雕塑家亞貝爾·費洛專門為朱德群設計的“法蘭西院士寶劍”非常特別,劍柄上鑲了四塊中國傳統文人藉以抒發高潔情懷的玉石--一塊漢白玉,兩塊扁平中空的綠松石,還有一塊刻著戰國時代獸面紋的琥珀。

人物評價

一位現代的藝術家,必須經得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價值判斷。朱德群旅居巴黎二十餘載,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受到當地藝壇的客觀評介,以下是四位藝評家:Gerald Gassiot-Talabot,Paoul-Jean Moulin,Hubert Juin,York Liersch 對他所做評介的綜合引述。
現代藝術表現最自由的今日,朱德群忠實於他自己,忠實於他的種族,忠實於他所屬的最古老傳統的國家。他抱著克服和研究的志願,在那裡變化多端的創作,朱德群個人的境界完全決定在一個很難衡量的天秤上:一方面是那包重大壓人的精神和藝術遺產,另一方面是誘惑人的國際繪畫派別,這對某些人來講,會拒絕屬於因環境或區域性而分的類別,然而,所幸的是,這位畫家由於他的智識避開了這些最威脅人的陷阱,並超越了中國與西方曖昧不明的地帶。
他的繪畫是一種自然的流露,顫動的、熱烈的,他不在乎那些定理、法則、視覺上的界限,或是各種標誌,他的繪畫是一個抒情的奉獻。
朱德群的畫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一個實體。它在空間占據了他的領域,這就是實存,這就說明朱德群的畫的自我肯定:如同一個實體將在某個領域出現一樣,所顯著的即在實存,從這個時候開始,觀眾就會掉入在他們自己眼光中一個認為是物體的陷阱里,正因為朱德群的畫有如此迂迴的闡述其自我的能力。因為這個顯著的實存並且急迫的劃定了領域,使朱德群的作品不停不斷的促成,這就是他的本來面目,因此我們在冥想中的畫也就找出來了溝通的答案。
自一九五五年他開始在巴黎從事繪畫,巴黎畫派並沒有給他多少影響,在他雲霧的風景畫裡是以古代中國思想,中國古代的學術來表現今日核子時代的宇宙,那裡既無人又無物,僅是兩種基本元素永無止盡的在變化中角斗,陽──(天)光線,熱烈的、燃燒的,陰──(地)陰影,濕潤的,再加以黑格爾辯證法的形式,一“正”一“反”,那么在這殊途同照,異體同生的朱德群的風景畫中以人類的智慧還能捕捉到的天與地之間的“人”,他永遠不會沉迷在印度的極樂世界。

司法訴訟

據在巴黎出版的一家藝術類報紙(journal des Arts)刊發的一則“公告”,著名的旅法華人藝術家朱德群先生,已對法國巴黎的納瓦拉(Navarra)畫廊提起訴訟,指控該畫廊在未經藝術家審核的情況下,對相關的各種陶瓷製品“進行生產、傳播、商品化並且展出銷售”。
尤其令藝術家不滿的是,儘管已經通過他的法律顧問巴黎律師William Bourdon先生提出了保留所有的權利,但畫廊仍將一些陶瓷製品帶到了佳士得香港春拍的“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上。由於藝術家的干預,這些作品才最後撤拍。朱德群先生因此提醒大家,為了防止其它來自納瓦拉畫廊的未經授權的陶瓷製品被展出與銷售,希望大家在展出銷售、購買這些陶瓷製品或將它們用作商業用途之前,進行必要的檢驗。
據了解,納瓦拉畫廊9月參加了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當代”),畫廊老闆因與時任博覽會藝術總監的皮埃爾·于貝爾發生糾紛,而向博覽會的眾多參展商散發了指責皮埃爾利用職權的投訴信,為此皮埃爾對納瓦拉提起了訴訟。

代表作品

《永恆》是朱德群70年代創作轉型期的代表作。此階段的朱德群,成熟地將內在的心像轉譯,逐步降低西方元素,取而代之以東方的智慧不斷改造身在西方的自己,從而形塑屬於自我獨特的藝術世界。
《永恆》,205厘米x162厘米《永恆》,205厘米x162厘米

圖冊作品

作品欣賞如下:
朱德群作品朱德群作品
朱德群 抽象繪畫作品朱德群 抽象繪畫作品
朱德群作品朱德群作品

逝世訊息

2014年台北時間3月26日凌晨,著名華人藝術家、法蘭西學院第一位華人院士朱德群在巴黎逝世,享年94歲。
朱德群是中國美術學院上世紀30年代的老校友。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表示:朱先生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母校的驕傲,也是全球華人藝術家的驕傲。他的藝術促進了中法之間的文化理解,也加深了中法兩國的友誼。作為法蘭西藝術院歷史上第一位華裔院士,他為母校贏得了輝煌的榮譽,他的藝術是我們後輩畫者、學人心中的不滅明燈。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可敬的前輩與師長,而感到傷痛與惋惜。他的離去是中國乃至世界藝壇的重大損失,我們為隕落了這樣一顆璀璨的藝術之星而感到沉慟與悲傷。
朱德群,江蘇蕭縣人。自幼隨父學習書畫,1935年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得吳大羽指導。194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49年赴台灣任教。1955年赴法國,長期在巴黎從事繪畫工作。作品曾獲巴黎春季沙龍銀獎。朱德群的抽象油畫多從源自大自然的視覺記憶中提煉素材,同時也從中國古典詩詞中汲取靈感。畫面經營注重線條、色塊的衝突對比和交融呼應,變幻多端而法度自在;用筆灑脫大方,氣脈連貫,帶有傳統書法筆勢;色彩層次豐富,常於恍惚混沌之中透出神秘玄妙的耀眼之光。1997年朱德群被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院士。
吳冠中生前談及朱德群時曾多次表示,沒有朱德群就沒有今天的吳冠中。朱德群小吳冠中1歲,但早吳冠中一年進入當年的國立杭州藝專學習。1936年,他參加軍訓時與當時就讀於浙大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電機系的吳冠中結識,一起聊天時,吳冠中表示自己學電機並不太適應,而喜歡畫畫。軍訓之後,杭州藝專放暑假了,朱德群就帶他到學校來,住在自己寢室里,每天一起到教室里畫素描,畫水彩畫。就這樣,朱德群不但教會了吳冠中各種繪畫技能,還在吳冠中決心放棄已讀了一年的電機專科學歷、報考杭州藝專之際,給他提供了各種幫助。1936年,吳冠中成為低朱德群一級的校友,從此走上繪畫道路。
吳冠中曾說,是朱德群影響了他的一生。“如果沒有這個起源結構,我也許是一位工程師,遠離藝術天堂之門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