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

書畫

書畫是繪畫和書法的統稱。,是人們生活中創造的結晶,畫的起源久遠,有著豐富的意思。“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中國古代,詩與畫分不開。畫的作品也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畫中常常包含著藝術家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藝術也深深地孕育在畫中。書,一說是書法,也就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書是指文化內涵。由此可知,書畫是指繪畫和書法,也可以理解為具有文化內涵的繪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畫
  • 外文名: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 基本釋義:繪畫和書法
  • 深層釋義:有文化內涵的繪畫
  • 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圖西山爽氣圖
基本概念,名詞解釋,詳細解釋,書畫介紹,書法與法書,繪畫藝術,書法藝術,藝術效果,鑑賞知識,書畫尺寸,收藏,書畫家,薛 稷,曹 霸,韓 乾,韋 偃,邊 鸞,刁光胤,黃居寀,趙 昌,易元吉,弘 仁,張擇端,鄭思肖,沈周,唐寅,文徵明,仇 英,張宏,徐渭,任熊,張路,朱 耷,書畫投資,

基本概念

詞目:書畫
拼音:shū huà
英譯: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名詞解釋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1.作為藝術品的書法和繪
明 張宏《華子岡圖》明 張宏《華子岡圖》
例句:書畫展覽會。

詳細解釋

書法和繪畫
  1. 《隸釋·漢張平子碑》:“音樂書畫之藝,方技博弈之巧。”
  2. 杜甫 《觀薛少保書畫壁》詩:“惜哉功名忤,但見書畫傳。”
  3. 明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袁可立子)尤喜嗜山水書畫、金石鼎彝。”
  4.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一:“正屋和偏房的小堂屋,四壁全為各種木鐫的書畫和匾額所布滿。”
書畫是書法和繪畫的統稱,也稱字畫

書畫介紹

書法與法書

書法和法書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書法是指毛筆字書寫的方法,主要講執、用筆、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布要錯綜變化,疏密得直,全章貫氣等等。主要是講寫漢字的方法,如李慎言的《書法概論》一類的書。進一步說,就是書寫漢字的文章詩句使之成為藝術作品的方法。
五代 董源《龍宿郊民圖》五代 董源《龍宿郊民圖》
法書是指有一定書法藝術成就的作品,與名畫是對稱的。常見的書法藝術作品的字型有五:楷書、行書、草書、隸書和篆書。這五體只要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可供臨摹取法的,都可以稱之為“法書”。
書法與法書雖說是兩字的顛倒,其含意的廣狹卻有所不同,一個屬於理論,一個屬於實踐,且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

繪畫藝術

中國的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起源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比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就繪有互相追逐的魚、奔跑跳躍的鹿,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有一定的藝術意境。這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先人,遠在原始社會就已具有相當高的審美意趣和高超的藝術創作才能。
五代 荊浩《匡廬圖》五代 荊浩《匡廬圖》
中國畫(宣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既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優良的傳統。是指用筆、墨、顏色在帛、布、絹、紙、綾等上面畫的東西。不是一般人畫的,而是歷史上有名的畫家們畫的。有些畫雖無名無款,但年代較早,具有藝術性和文物性的,我們也要保存、整理。

書法藝術

書,即是俗話說的所謂的字,但不是一般人寫的字,一般寫字,只求正確無訛,在套用上不發生錯誤即可。倘若圖書館和博物館把一般人寫的字收藏起來,沒有這個必要。圖書館和博物館要保存的是字中的珍品。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寫的真跡,在寫字技巧上有很多創造或獨具一格的,我們稱之為書法藝術。書法藝術價值很高的,才有資格進入圖書館和博物館。中國的書法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它伴隨著漢字的產生和發展一直延續到今天,經過歷代書法名家的熔煉和創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寶貴遺產,今天圖書館和博物館保存它,鑑別它,其目的是使來者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這份遺產。
東晉 王羲之《蘭亭序》東晉 王羲之《蘭亭序》

藝術效果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不僅是記事的工具,也具有豐富的形象特徵,和書畫一樣,它是用線條來表現的,有“書畫同源”的說法。書法家充分發揮毛筆等書寫工具的性能和書寫技巧,就能書寫出各種風格的作品來,給人以藝術享受,達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浙江省博物館藏)明 張宏《西山爽氣圖》(浙江省博物館藏)
書法藝術在東晉時期達到了頂峰,當今書法藝術都是從古代書法藝術中繼承來的,然而很多優秀的古代書法藝術技法已經失傳。許多書法家都是以繼承古人書法的優秀傳統為己任。想要欣賞書法藝術,必須具備書體和書法源流的知識。
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書法藝術和人們的生活貼得最緊,從兒童上學的第一天就要學寫字,寫字漂亮美觀不僅便於學習、生活,還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修養和素質,故前人有“字如其人”的說法。書法源於寫字練習,又高於一般實用性的寫字。其中的講究和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它是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日本人在吸收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之後,在書法研究和學習方面投入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力。為了提高世人對書法的重視,日本人稱書法為“書道”,將古代中日書法家的名帖碑刻精印出版,早在本世紀初就出版了多卷本的大型書法集《書道全集》,中國不少當代書法家還是從中獲益者。近些年來各類書法字帖、大型法帖、書法工具書、速成字帖、各體書法字典,層出不窮,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許多方便。

鑑賞知識

1、歷史知識
鑑定書畫要了解古代的生活習慣、器用服飾等等,但還不止於此。鑑定者除了要看見作品的藝術價值外,也要看到它的歷史價值。例如司馬光的《通鑑稿》,書法並不佳,但從歷史文物的角度來看卻十分珍貴。又如明人手札,存世件數以萬計,它們除了可供研究當時的書法藝術,還蘊藏著豐厚的歷史材料價值。缺乏歷史知識,既無法對這些東西作出恰當的估價,也不可能根據歷史材料來判斷它的真偽。
南宋&amp南宋&amp
2、文學知識
鑑定書畫需要有文學知識。古代書畫家往往也是文學家。如果我們讀過書畫家的集子,熟悉他們的文學習慣和他們同時代的詩文,就會對他們的思想、感情、風格有更全面的認識。遇到某一派的書畫時,對他們的了解就不僅僅是某件作品所提供給我們的信息,還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這對鑑定也是有幫助的。
此外,前人寫字常錄古人的詩文,畫幅也常題古人的詩句,或標明某某人的詩意。明人寫唐詩、宋詩固然常見,如果宋人、元人寫了明人的詩便露了馬腳。作偽者有時會將詩文的作者弄錯,張冠李戴。
3、藝術欣賞和對操作方法的了解
前代書畫得到後人珍重愛護,作品的藝術價值往往是首要因素。如果鑑定者毫無藝術欣賞能力,也難以對作品的真偽作出準確判斷。
是代表作還是一般作品,或是較差的作品,其中的高下是要靠藝術欣賞能力來分類評級的。因此,注重個人的藝術修養,提高欣賞水平,是一個鑑定者應當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鑑定書畫時,要求澄心定慮,不可粗心大意;專心致志地看,不要心神不定。觀書法,先看用筆結體、精神照應,再看人為天巧、真率造作。還要考證古今跋序相傳來歷,辨別收藏印識,紙色絹素。

書畫尺寸

書畫的仗量單位是市尺,按面積每平方市尺計算,那么仗量後要進行換算,一般保存小數點後二位數,算式是:
南宋 馬遠《梅石溪鳧圖》南宋 馬遠《梅石溪鳧圖》
長(米)*寬(米)*9(尺/平方米)=面積(平方尺)
中國畫宣紙尺寸(單位:CM)

收藏

藝術品市場在當今經濟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內藝術收藏力量不斷增強,中國書畫的地位及價值將無法估量,對書畫有愛好的人,除收藏欣賞之外,還作為一種保值、增值的投資方式。書畫收藏與許多投資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關鍵在於要掌握收藏書畫的五個基本技巧。
第一,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資,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起步階段,謹慎為宜。拍賣市場售出的古代書畫,少則幾千萬,高則幾億,幾十億,初入門者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往往價格不高,但質量較好。
第二,不要購買有爭議的作品。因為書畫市場上偽品甚多,如不細心,以真貨的價買了假貨,不僅丟了資金,還會挫傷個人銳氣,挫傷自己的膽識。千萬不能大意,購買時如果自己在技術上把握不準,可以請行家鑑定。
第三,不要四面出擊,廣泛收集。要選擇一個門類,或者某個時期,某種題材,某個畫派,甚至某個畫家的作品,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個類型或某個畫家作品的行情,掌握其藝術特徵,做到心中有底有數,這樣才會穩操勝券。如果要廣收博採,那必須有高深的資歷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才能達到目的。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
第四,注意收集各種有關資料進行系統地了解和研究,例如書畫報刊、藝術投資文章書籍、拍賣圖錄和拍賣成交價格表,只有廣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證投資的收益。
第五,把握好出讓時機。出讓藝術品,是藝術品投資的後續勁作。只有出售,才能獲取收益。在出讓時,應考慮市場狀況、行情趨勢以及自己資金周轉情況等。

書畫家

薛 稷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孫。官至太子少保、禮部尚書,人稱“薛少保”。以書法名世,為書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畫人物、佛像、鳥獸、樹石,畫鶴尤其生動,時稱一絕,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詩頌其畫鶴。繪畫作品已無存。

曹 霸

曹霸,譙郡(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後裔,官至左武衛將軍。畫承家學,擅畫馬,亦工肖像。成名於玄宗開元年間,天寶末年曾修補《凌煙閣功臣像》及畫“御馬”,技藝精闢,杜甫曾作《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推許之。今畫跡已不傳。

韓 乾

韓乾,京兆(今西安)人,活動於玄宗時代。少年時曾作酒肆傭工,得王維資助,改學繪畫,十年而成。擅畫肖像、人物、鬼神,尤精於畫馬。畫馬師承曹霸,但更重寫生,所畫之馬,壯健神駿,被譽為“古今獨步”。現存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牧馬圖》冊頁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照夜白圖》卷。《牧馬圖》畫一虞官駕白馬緩行,右側為一黑馬,用筆纖細遒勁,色墨渲染得宜。此畫曾經南唐內府及宣和內府收藏,並有宋徽宗題“韓乾真跡”。《照夜白圖》畫玄宗坐騎照夜白,也是流傳有序的作品。另有舊題《韓乾神駿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今定為五代人仿作。

韋 偃

韋偃,長安(今西安)人,寓居於蜀,擅畫人物、鞍馬及山水。雖承家學傳統,但青出於藍。據記載,他畫白川原牧馬,馬的姿態變化萬千,窮極生動。今可以通過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卷一畫來了解其風範,該圖繪駿馬一千二百餘匹、圉人等一百四十餘名,眾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畫山水,也對唐代山水松石的變革有過重要作用。

邊 鸞

邊鸞,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衛長史。擅畫禽鳥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傳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圖》,圖錄於《唐宋元明名畫大觀》。

刁光胤

刁光胤(約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長安(今西安)人。唐天復年間避亂入蜀,留居30餘年,卒於蜀。擅畫龍水、竹石、花鳥等,一生作畫勤奮,多為花鳥,為五代著名畫家黃筌老師,親授其藝。傳世作品《寫生花卉冊》已被定為偽托之作。

黃居寀

黃居寀(933-?),字伯鸞,成都人,黃筌次子。原在西蜀畫院供職,後隨舊主入宋。黃筌去世後,黃居寀成為領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畫法也成為畫院的標準,在宋代宮廷中占了90餘年的主導地位。其傳世作品有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山鷓棘雀圖》軸,以細線勾出輪廓,然後敷重彩,層層暈染,感覺極為細膩,有富貴華麗之趣。

趙 昌

趙昌(?-約1016),字昌之,廣漢(今四川劍南)人。擅畫花果,師事滕昌祐,有“出藍”之譽。喜畫折枝花卉,擅長著色。作品傳世極少,故宮博物院藏《寫生蛺蝶圖》卷傳為其作品,專家多以為不真。畫院待詔林椿以花鳥翎毛著稱於時,畫法師趙昌,今有《果熟禽來圖》(故宮博物院藏)傳世,與記載中趙昌畫法相似。

易元吉

易元吉,字慶之,長沙人。善畫獐、猿及花果禽鳥等。據說曾深入山中居住,觀察獸類活動,所畫動物極其生動傳神。英宗時應召入畫院在西廡殿作《百猿圖》,未竟而卒。今傳有《聚猿圖》(藏日本),畫於崇山峻岭間嬉戲的群猿。

弘 仁

弘仁俗姓江,名韜,又名舫,字鷗盟,字六奇(一作亦奇,大奇),出家後號漸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年)。少年孤貧、性癖、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後,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雲遊各地後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常往來於黃山、白岳之間。

張擇端

張擇端,(公元12世紀·北宋)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生卒年不詳。幼好讀書,早年遊學於京師(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朝(1101-1125)為宮廷翰林圖畫院待詔。明王夢端《書畫傳習錄》謂其“性習繪事,工於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傳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卷,絹本,設色,縱24.8匣米,橫528.7厘米,是中國古代城市風俗畫中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之不朽傑作,在美術史上具有劃時代重要意義。該畫所繪人物達500餘人,貴賤勞逸,形形色色,顯得生動傳神;店鋪作坊,茶房酒肆,行商攤販,一派生意興隆景象;長虹臥波,舟楫競流,車騎爭道,再現北宋盛景;寒食祭祖,攜籃挑擔,踏青插柳,把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梁社會各階層之生活情景和繁華盡收畫卷之中。全圖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結構嚴整謹密,筆法細緻古雅,卷後有金代張著、張公藥,元代楊準,明代吳寬、李東陽、馮保等13家題跋,曾經北宋內府、元代內府、明代朱文徵、清代內府鑑藏。1925年溥儀將該畫攜出故宮,後流落於東北長春一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鄭思肖

鄭思肖(1241—1318,一說1239—1316),字憶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父叔起,官南宋平江(今江蘇蘇州)書院山長。鄭思肖年少時秉承父學,明忠孝廉義。宋末,以大學生應博學弘詞試,授官和靖書院山長。他曾在朝廷臨危時呈獻抗蒙計策,未被納用。宋亡後,隱於蘇州的寺觀和陋巷裡,仍“耿耿存孤忠”。他的名(思肖)、字(所南)始用於此時,與他坐臥必向南相關,意在不忘趙宋。又將其書齋取名為“本穴世界”,“本穴”二字一穿插,意為“大宋”。著有《心史》(文史界尚無定論)、《所南詩集》等。鄭思肖的墨蘭畫法在畫史上堪稱首創,極易抒發文人的胸臆。這種畫藝被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承傳下來,在表現畫家的個性方面達到了極致,技法上也有許多出新之處。他的墨蘭蘊含著深刻的思宋之情。“時寫蘭,疏花簡葉,根不著土。人問之,曰:“土為番人奪,忍著耶?’”所畫墨蘭,飲譽江南,求者不絕,但鄭思肖有誡條曰:“求則不得,不求或與。”“嘉定某官脅以他事,求畫蘭。曰:‘手可斷,蘭不可得也。’”對仕元官僚,思肖尤為痛恨。
鄭思肖的墨竹真本已無一存世,偶見有署款“所南”的贗作,筆法荒率,全無墨蘭之韻。

沈周

沈周(1427~1509)明代傑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明 沈周《廬山高圖》明 沈周《廬山高圖》
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沈恆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客群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
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明&amp明&amp
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百美圖》、《枯槎鸜鵒圖》、《兩岸峰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文徵明

(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明&amp明&amp
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顯,父文林曾任溫州永嘉知縣。自幼習經籍詩文,喜愛書畫,文師吳寬,書法學李應禎,繪畫宗沈周。少時即享才名,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然在科舉道路上卻很坎坷,從弘治乙卯(1495年)26歲到嘉靖壬午(1522年)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至54歲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此時其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心中悒悒不樂。四年中目睹官場腐敗,一再乞歸,57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志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仇 英

仇英(1482—1559) 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仇英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樓閣界畫,尤長於臨摹。他功力精湛,以臨仿唐宋名家稿本為多,如《臨宋人畫冊》和《臨蕭照高宗中興瑞應圖》,前冊若與原作對照,幾乎難辯真假。畫法主要師承趙伯駒和南宋“院體”畫,青綠山水 和人物故事畫,形象精確,工細雅秀,色彩鮮艷,含蓄蘊藉,色調淡雅清麗,融入了文人畫所崇尚的主題和筆墨情趣。仇英擅人物畫,尤工仕女,重視對歷史題材的刻畫和描繪,吸收南宋馬和之及元人技法,筆力剛健,特擅臨摹,粉圖黃紙,落筆亂真。至於發翠豪金,綜丹縷素,精麗絕逸,無愧古人,尤善於用粗細不同的筆法表現不同的對象,或圓轉流暢,或頓挫勁利,既長設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有別於時流的板刻習氣,直趨宋人室,對後來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宮仕女畫都有很大影響,成為時代仕女美的典範,後人評其工筆仕女,刻畫細膩,神采飛動, 精麗艷逸,為明代之傑出者。傑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漢宮春曉圖》卷(配圖為此畫局部)、《供職圖》等。
明&amp明&amp

張宏

張宏(公元1577年—1652年後)字君度,號鶴澗,明代著名畫家,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重寫生,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畫石面連皴帶染為其特色。又能畫寫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吳門畫壇的中堅人物。吳門學者尊崇之。另據史書稱,張宏92歲尚健,仍在作畫。傳世作品:《西山爽氣圖》, 藏浙江省博物館;《延陵掛劍圖》、《雜技遊戲圖》、《擊缶圖》、《閶門舟阻圖》、《溪亭秋意圖》現藏故宮博物院;《浮嵐暖翠圖》,藏廣東省博物館;《蘭亭雅集圖》,藏首都博物館等。
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明 張宏《青綠山水圖》
張宏的繪畫繼承了吳門畫派的文人畫風格和特色,在寫生的基礎上搞創作,師自然造化,悟出了繪畫的真諦,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使原本呆板的山水畫活了起來故宮博物院專家稱張宏的山水筆墨精湛,世所罕見。他曾登高畫鳥瞰俯視圖,更是當時罕見。他的畫作整個畫面看起來深遠高逸,山石堅硬敲擊有聲,流水清澈涓涓而下,為書畫注入了靈性,使人身臨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畫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脫俗的氣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使人仿佛置身於畫卷中。畫面清新典雅,氣氛和諧,奇峰怪石,濃密古木,清風飛泉,意境空靈清曠。

徐渭

書畫書畫
徐渭(1521—1593),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他是詩人,他是畫家,他是書法家,他是軍事家,他是戲曲家,他是民間文學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禪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歷史學家。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身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為侍女小妾,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

任熊

任熊(1823-1857)〔清〕,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人。能詩詞,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蟲魚、走獸,筆力雄厚,氣味靜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長人物,筆法圓勁,形象奇古誇張,衣褶如銀鉤鐵畫,直入陳洪綬之室而別開生面,堪與並駕。鹹豐元年(1851)居鎮海姚燮(梅伯)家,為作《大梅山民詩意圖》一百二十幅,興酣落筆,閱二月余而成,為生平傑作之一。該作設境之奇、運筆之妙,令人讚嘆不已。嘗寄跡蘇州往來上海賣畫。與任薰、任頤合稱“三任”,加任預也稱“四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有《列仙酒牌》《于越先賢傳》《劍俠傳》《高士傳》等木刻圖譜行世,稱絕一〔清〕任熊洛神圖軸時。任熊擅畫人物,曾有《于越先賢傳》、《劍俠傳》、《列仙酒牌》等畫曾刻印行世,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誇張、得陳洪綬神韻而能別出心裁,其自畫像神態刻畫細緻入微,十分寫實,這和他早年從一位畫師學畫過肖像畫有關,他不守成法,喜愛獨創,這位畫師不能容忍他,任熊只好離開流浪賣藝。儘管如此,他還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任熊對衣紋的勾畫向來十分精彩,鐵畫銀鉤,很見功力。所題款字也是十分有力,與畫法同出一轍。
清&amp清&amp

張路

(1464—1538,一作1464—1537)明代畫家。字天馳,號平山,大梁(今河南省開封)人。繪人物,師法吳偉,山水學戴進“狂態”列為浙派名家。亦工鳥獸、花卉。

朱 耷

朱耷(1626—1705),字雪個,又字個山、道朗、個山驢、朗月、 庵、傳綮、破雲樵者、人屋、驢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寧獻王朱權的後裔。他的晚年書畫均署八大山人四字。這名號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據《個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為世襲貴族。天性聰穎,八歲能詩。明亡時為諸生(秀才)。他二十歲時“遭變,棄家後避賢山中”。二十三歲“剃髮為僧”,釋名傳綮,號刃庵。三十一歲時“豎拂稱宗師,從學者常百餘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癲。至康熙十九年(1680)還俗。此後住江西南昌,以詩文書畫為事,直至去世。八大經歷明清之際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皇室貴胃淪為草野逸民,為避害而出家。但其詩文書畫極其出色,頗引人注目,清統治者又千方百計地籠絡他,“遂發狂疾”。他裝啞未狂,均因家國之恨使然。其內心之悲愴由此可見。對山人的種種奇行,當時人們都認為“其癲如此”。
八大山人書法成就頗高,但被畫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黃賓虹嘗稱“書一畫二”,確為至言。八大的書體,以篆書的圓潤等線體施於行草,自然起截,了無藏頭護尾之態,以一種高超的手法把書法的落、起、走、住、疊、圍、回,藏蘊其中而不著痕跡。藏巧於拙,筆澀生朴,此中真義必臨習日久才能有所悟。簡而言之,是用篆書的筆法去寫行草書,與《天發神恰似□碑》以隸筆寫篆書一樣異曲同工。
清&amp清&amp
八大山人在中年時各體書風全貌的,莫過於《個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題了。他以篆、隸、章草、行、真等六體書之,其功力之深,罕與倫比,可謂集山人書法之大成。八大去世前夕,書法藝術水平達到頂峰,草書不再怪偉。如八十歲寫的《行書四箴》、《般若波羅蜜心經》、《仕宦而至帖》(即《晝錦堂 記》帖),平淡天成,絲毫不加修飾,靜穆而單純,不著一絲人間煙塵氣。高僧書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師一人。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書畫投資

“金融”、“房地產”、“藝術品”,被經濟學家稱為當代最有增值潛力的三大投資板塊。
中國古代書畫、歐洲油畫、翡翠珠寶並稱為世界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三大寵兒”。藝術品是民族文化的物態化,乃國脈所系,凝聚著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中華古代文化備受世界人民的熱愛。
在書畫藝術品投資中,我們應以“名、真、精”三字標準來選藏或投資作品。首先看作品的作者是否有“名”,這就要熟悉中國美術史,比如五代的荊(浩)、關(同)、董(源)、巨(然);元代的趙孟頫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明代的“明四家”———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及陳淳、徐渭、張宏、陳洪綬、崔子忠、吳彬、仇珠、文淑、張路、藍瑛等。
其次是在看“名”的基礎上重要的是“真”,也就是真跡。名家書畫總有人仿,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務請專家“把眼”。
第三就是要“精”,一個畫家一生作品可以等身,有靈感大發的精心之作,也有應酬社交、人情的草率之作,我們投資必須要選藏該畫家的精品。
最終書畫作品的價值還是決定於畫家的思想境界與人生境界,他們的外在境遇,與普通大眾甚至其他的文化人、藝術家無本質的區別,而這就需要畫家的內在修為與綜合素養了。書畫之外還要看他們的思想高度、文學修養等等,所以收藏還是要靠畫家本人和作品本身說話,這就需要收藏者的眼光和判斷力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