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詳細解釋
茅盾《路》八:“因為飽受煤煙,油彩的顏色已經不鮮明,構圖也很簡單,委實沒有吸引人的資格。”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們的臉上都塗著油彩,男孩子頭上包著羊肚手巾,女孩子腰裡繫著紅綠彩綢,細長的紅色的腰鼓,在早晨的陽光里紅得耀眼。”
2. 指油畫。
許地山《危巢墜簡·無憂花》:“壁上掛的,一方面是 香光 、
石庵底字畫,一方面又是什麼表現派後期印象派底油彩。”
人體彩繪
一般做人體彩繪的油彩和京劇臉譜所用的油彩是一樣的。首先,京劇臉譜所用的油彩和水相互之間是不溶合的,所以不能用水去調稀釋。如果非要稀釋,憑我的實踐與經驗,要做到油彩稀釋又不傷害皮膚,我建議你用咱們炒菜做飯所用的食用油(要少一點)與油彩調和會起到稀釋的效果.
但是你如果要用油畫油彩做人體彩繪,就要用到松節油,或者是油畫油彩無味稀釋液,那玩意我用過,236ML的200RMB一罐,挺貴的,而且油畫油彩做人體彩繪效果不好。
因為人體彩繪的專門顏料就是通用油彩,也就是京劇臉譜所用的油彩,因為這種油彩的延展性好,上色能力強,不易脫妝。水粉水彩,或者是油畫油彩,都會有油彩凝固後無法定妝的弊端。也就是你弄半天畫好了,最後還要看著圖案一塊塊的掉下來。所以,人體彩繪是不能用水彩!水粉!油畫油彩做塗料的,直接去買通用油彩,如果覺得很乾就用食用的無色植物油稀釋好了,注意比例,拿捏好粘稠度就好。
油畫
是
西方繪畫最重要的畫種之一。採用油畫顏料繪製作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到15世紀才開始被廣泛使用,16世紀中葉以後,油畫達到相當完美的程度。據記載,在油畫被發明之前是採用一種叫作“
丹培拉”的技法作畫,由於這種方法不能滿足畫家的藝術表現和技法上的要求,於是畫家們便開始不斷探索,尋求新的表現材料和技法。15世紀
佛蘭德斯畫家凡·愛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明了這種用易於乾涸的油彩混合顏料繪畫的方法。因此他被稱為油畫的創始人,但比較合理的說法則是凡·愛克把油畫這種藝術形式發展得更加完美了。
油畫是用亞麻仁油或核桃油、罌粟油等一些快乾油及經過處理的瑪蒂樹脂或達瑪樹脂等,調合各種顏色粉製成油畫顏料和媒介劑在亞麻布、木板或厚紙板上作畫的一種繪畫形式。其特點是操作自由,有廣泛的可變效果,顏色遮蓋力較強,能較充分地表現出物體的真實感和豐富的色彩效果。500多年來,油畫這一繪畫形式一直被畫家們所青睞,並受到欣賞者們的喜愛。
中國第一
國當代著名國畫大師
潘天壽曾說過:“中國人從事中畫,如一意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孫。中國人從事西畫,如一意摹擬西人,無點滴之自己特點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隸……”,又說:“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於胸,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得其全,旁及藝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極。”
張憲在其藝術生涯中,以創新開拓之精神引領其創作思路,當發現中國畫的潑墨和大寫意與西方油畫抽象派的濃墨重彩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張憲驚喜異常,一種靈感從天而至。於是,在七年的時間裡,他奔走於歐洲的大地,在西方藝術長廊細心學習、吸納、鑽研,從外國畫家朋友手裡買來專門研製的油彩顏料,反覆試驗,終於摸索出了融中國畫寫意潑墨、西洋油畫的色彩抽象,以及混合多種特別材質和特殊蠟彩繪畫技法於一體的中國油彩畫,創立了新繪畫的一種形式,引起國內外同行畫友廣泛的關注和翹企。
這些畫作呈現出一種透明的質感,色彩濃烈,虛實相宜,構圖大膽,卻又寓意深遠。可以看出張憲在做這些畫時,投入了很深的感情,加上他將自己對中國傳統佛道理念的領悟融入其中,使其畫作顯得空靈、廣博,蘊含了生命、自然、和諧與向上的力量,往往使人駐足於前,不忍挪步。更為精妙的是,不同的人從其畫中都能找到觸動自己靈魂的內涵,所以他的畫作不僅為國內書畫愛好者喜愛、收藏,也為歐美觀眾、商賈名流,乃至普通民眾所追捧。
油畫鑑賞
我們在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時,主要從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兩方面來鑑賞。任何作品都靠視覺形象來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人們通過對這些形象的觀賞進行一種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一方面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觀賞者帶到了畫家所反映的一個藝術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產生審美作用。另一方面是觀賞者又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認識和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從這一點上看,對一幅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樣的,它同觀賞者的素質條件相聯繫。優秀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內容,起到了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
關於藝術技巧上的鑑賞,要有對油畫語言的認識和了解。油畫的材料本身具有區別於水墨畫版畫、水彩的特點。這種材料之美是油畫的一大特性。技巧高超的作品體現在畫家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熟練運用材料和工具來塑造形象。畫面反映出了整體和局部的和諧關係,豐富和統一的對立關係。
中西融合
油畫作為一門獨立的西方藝術,它已融入了中國的繪畫體系,影響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們,它經歷了認可、模仿和創新,並且走向成熟,當今許多中國的藝術家們沉浸於當代油畫的民族化的思考。確實,油畫對於今天的中國藝術家來說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因為它既可傳承西洋油畫的特點,注重具體的非凡的形與色的表現,又能構建東方藝術的
繪畫語言,體現一種東方神韻,在此平台上中國的藝術家們可以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創作,尋求油畫的民族化與世界化之間的立足點,真正把西方油畫和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結合起來。
中國繪畫講究“氣韻生動”,其獨特的中國繪畫語言,這些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以及表現手法如何融合於西方的繪畫之中,並如何用西方的繪畫理論和技術融合於中國的油畫之中,我認為在
中國油畫中,可溶進中國的繪畫理論和技法,中國畫講究“一氣呵成”、“氣脈通貫”,講究筆墨的感染力,講究造勢和靈動,氣度和氣韻,這和西方油畫藝術所推崇的造型、空間和表現主義並不相悖,甚至都可互相交融,在這點上前輩的中國藝術家
徐悲鴻、
劉海粟、
吳冠中、
孔柏基等等,他們深入研究了西洋的繪畫理論,並從
中國傳統藝術中汲取營養,他們把東方的氣韻和西方的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我們從他們的繪畫中領略到了色彩強烈,線條流暢,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一種境界,從他們的繪畫中體會到了具有強烈感染力的中西文化相交融所產生的中國繪畫神韻,特別是中國油畫家吳冠中,他用西洋之油彩與中國之水墨相結合,在油布上極致地表現了中西繪畫的藝術語言,在探索中國油畫的民族化上又邁了一大步。
縱觀二十世紀的西方藝術,追逐變革的現代藝術流派相繼產生,他們掙脫傳統的束縛,解放繪畫語言的各種因素,探索繪畫形成的各種可能性,在傳統中汲取精華的同時,再推翻傳統,西方現代繪畫以觀念上超越再為起點,同時也受到西方藝術和原始藝術的影響,在造型、色彩及表現上更具有主觀化傾向,現代派藝術家認為寫實性的繪畫並不能真實反映藝術家的客觀世界的感受,因而有了“野獸派”強烈的自我表現,用強烈的色彩來抒發個人情感,展示自我,“表現主義”藝術家則追求個人性感的宣洩,“
納比派”側重筆觸的平面裝飾改變色彩的空間次序,“立體主義”藝術家用任意的幾何透視原理觀察自然,擺脫繪畫模仿視覺真實的概念,自由探索自己所嚮往的視覺方向,而“未來主義”採用了主體主義的結構、視點,充滿動力的錯綜觀感的表現方式,而色彩受其影響變得含蓄,而在中國,藝術家們則基於中國文化烙印已經在探索中西文化的交融點。
由此可見,二十世紀的畫壇上,東西方藝術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對方,東西方藝術在融合中渲進是大勢所趨,但儘管東西方藝術的切入點不盡相同,繪畫的各種嘗試都不免涉及到技法與材料,東西方繪畫中對油彩的理解,卻因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有著不同的理解,而形成各自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自己的民族化特性,然後,在繪畫藝術語言上的不斷累積、提煉並加以強化而導致某種藝術風格的產生,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
因此,繪畫的風格各不相同,藝術家個人風貌的形成,固然有其主觀和客觀的方面的許多因素和條件,但從客觀上講民族文化,社會歷史也是形成個人風格的重要因素和條件,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在不同情境的變化中,在不同感性的碰撞中,隨著油彩在紙上或布上揮灑流動碰撞出相互間奇妙的繪畫體驗,尋找出畫面構成的形式語言,使東西方的繪畫精神、藝術思想和油畫技巧在無限的空間融合一起透露出各自內在的精神主張,這種西方繪畫技法、理論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發生了緊密的聯繫,表達出了中國藝術家強烈的民族感悟性。中西藝術的交融、綜合,創造出一種屬於東方的藝術語言,透出一種東方油畫的意味,形成獨特的中國油畫藝術,並表現出了富有民族化精神的藝術意境。
世界繪畫藝術的不斷發展、變革與創新,使我們感悟到中國油畫藝術只有在中國民族文化的底蘊上嫁接、移植、融合、重構才能獲得中國油畫新的藝術生命,使中國油畫更具有民族性而達到一個更高層次,才能使中國的油畫藝術真正具有強烈感染力,西方油畫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上生長、重構、融合而產生一種中國神韻,表現出富有民族精神的藝術意境,在世界藝術史上形成獨特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