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23年4月,
朝陽市自然資源局就《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建議。
2024年5月11日,
遼寧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遼政〔2024〕59號)。
規劃背景
按照國家和
遼寧省的統一部署,
朝陽市人民政府組織開展了《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
規劃目標
空間格局進一步最佳化,資源利用更加集約高效。耕地和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
生態保護紅線得到嚴格落實,國土開發強度得到嚴格管控,資源要素合理配置,節約集約理念充分彰顯。
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集聚輻射能力顯著提升。人口和資源不斷向
中心城區集中,沿“十字”通道的城鎮帶結構明顯,
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水平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趨於完善,國土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兩橫三縱”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基本成型,城鄉基礎設施供應能力顯著增強,水、土地、能源和
礦產資源供給得到有效保障,防災減災體系基本完善,抵禦
自然災害能力明顯提升。
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全面提高,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完善,由
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差異化績效考核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實現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
內容解讀
目標願景
總體願景:融入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京津冀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清潔能源供給地、休閒旅遊目的地。
遼冀蒙區域交通樞紐、先進制造產業基地和陸海雙向開放節點城市,綠色低碳示範城市,
歷史文化名城。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一是夯實底線思維,踐行總體安全戰略;二是轉變發展模式,落實綠色低碳戰略;三是融通陸海通道,開拓雙向開放戰略;四是提升規模品質,強化中心集聚戰略。
規劃層次
嚴守三條控制線,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至2035年,朝陽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906.35萬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776.03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598.32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396平方千米。構建“一心兩圈三軸,兩屏四廊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落實雙塔區和龍城區為競爭力導向型城市化地區,北票市和建平縣為農產品主產區,凌源市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朝陽縣和喀左縣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確定二十家子鎮等重點開發鄉鎮。市域國土空間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六大規劃分區。制定國土空間用地結構調整方案。
嚴格耕地保護,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落實省級下達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機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創新耕地進出平衡機制。構建“一心四區多基地”的農業生產格局,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龍頭,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除雙塔區外各縣(市)區分別規劃建設一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明確集聚建設類、整治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和搬遷撤併類等五類村莊分類指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強農村產業用地保障,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耕地保護為重點,統籌推進低效林草地和園地整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現有耕地提質改造、宜耕後備資源開發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綜合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鄉村振興等相關政策,將位於水庫淹沒線、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閒置宅基地、一戶多宅、應拆未拆、違法建築等進行騰退和整理,分階段落實鄉村居民點整治工程。
強化生態保護,構築遼西北生態安全螢幕障。以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要素為生態本底,疊加生態保護紅線,形成“兩屏四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建立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水資源綜合調度、水源地安全保護、河湖管理保護、水環境治理,節約和保護地下水,逐步形成“外調水、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用水順序。最佳化林地資源布局,嚴格林地保護與管控,積極推進森林質量提升,有效保護草地資源。加強市域範圍內濕地保護與修復,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生態功能增強,生物多樣性得到維護。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和重大自然災害災後生態修復。控制能源消耗總量,促進能源利用結構調整和方式轉變,單位產值碳排放持續降低,努力提高森林等生態系統的綜合效益和整體功能。
最佳化城鎮空間,塑造高效集約城鎮化格局。構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縣級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五級城鎮體系等級結構,形成“中等城市—I型小城市—II型小城市—小城鎮”四級城鎮規模結構,形成“一心兩圈、四軸多點”的城鎮空間結構。全力做好深度開發“原字號”、改造升級“老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規劃形成“兩翼兩核多點”的製造業空間結構,全力發展八大產業集群,推進園區平台再升級,保障產業用地需求。按照常住人口和城鎮人口規模,市域配置“市/縣級、區級(僅雙塔區和龍城區)、街道/鎮級、社區級”四級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鄉村地區形成“鄉集鎮—村/組”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保護歷史文化,打造文化旅遊目的地。構建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為主體,世界遺產、國家文化公園、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歷史建築、傳統村落、其他歷史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補充的“1+8”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形成“一帶三區”的歷史文化保護格局。對
歷史文化遺產採取“保護名錄+保護線”的方式進行保護管控。活化利用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作為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體驗中心、文創中心、特色餐飲和商業設施,形成類型多樣、功能豐富的歷史文化展示空間,傳承紅山文化、化石文化、三燕文化、工業文化。規劃形成城鎮風貌區、田園風貌區、生態風貌區三大空間風貌區。以凌源—喀左—建平區域、朝陽市—朝陽縣區域和北票區域等三個區域為重點,以凌源、喀左、建平、北票、朝陽城區為中心進行游線組織,以重要景點為核心聯繫其他景點構建“一主三環多支”的精品旅遊線路;完善基礎景區(點)設施建設,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保障安全韌性,支撐清潔能源供給地建設。落實國家及省級通道傳導,構建“兩橫三縱”的綜合通道;加強不同運輸方式有機銜接,構建“一主五輔多節點”樞紐體系;加快推進機場相關配套工程的更新與改擴建;有序健全高速公路網路布局,穩步推進既有公路提質升級,提升公路網綜合運輸能力,形成廣覆蓋、多層次、高標準、便捷化的公路交通網路格局;加密區域高快速鐵路通道,完善朝陽市高速鐵路網路布局。保障城市供水能力,最佳化供水水源布局,提高供水安全,近期推進省重點輸供水二期工程建設,遠期推進省重點輸供水內蒙古支線工程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能源結構轉型,推進清潔能源戰略布局,加快高壓輸電網路建設,協調燃氣高壓幹線建設,加強燃氣供應能力。健全“無廢城市”建設體系,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布局,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加快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落實污水處理廠布局,完善城市排水體制,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提升再生水利用率。按照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要求,依託清潔能源優勢,在朝陽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遼寧省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集群,支持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重要基礎設施數位化智慧型化比例。
增強中心城區作為區域服務中心的帶動作用,提高服務管理人口規模。至2035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00萬人,城市服務管理人口規模控制在110萬人。
中心城區範圍為城鎮開發邊界占壓的社區或村級行政管理範圍,包括雙塔區的老城區、燕都新區、朝陽經濟開發區、河東新區、四十家子等地區,以及龍城區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龍泉、新華、向陽、馬山、燕山、邊杖子、西大營子等地區和朝陽縣的拉拉屯、郭家、腰而營子等地區,總面積約324平方千米,其中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10.18平方千米。
規劃以老城區為中心主體沿大凌河向東北、沿十家子河向西北、依託高鐵站向西、適度向南,以組團方式發展構建“生活沿河發展”、“生產沿公鐵發展”、“串聯組團分布”的開放式軸帶組群布局模式,形成“一城兩園三組、一環兩帶三心”的功能結構布局。劃分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閒區、交通樞紐區和戰略預留區等八個規劃分區。
遠景推進中心城區與朝陽縣新縣城同城化發展,實現功能互補、道路互連互通、設施共享,重點加強朝陽縣新縣城與高新南產城組團和主城區接壤區域在城市道路網路、產業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方面的無縫銜接。
完善中心城區支撐保障系統。構建“市級—片區級—街道級—社區級”四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網,“井”字型快速路系統,“三橫七縱”交通性主幹路網布局。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配置標準,重大保障重大基礎設施用地需求。
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建立完備的住房保障體系,實現住房供應總量平衡、結構合理和布局最佳化。持續改善居住條件,完善居住區配套設施,至2035年中心城區人均住房面積達50平方米,逐步實現“住有所居”的目標。新增居住用地供應主要位於龍城區高鐵商務區、十家子河南北兩側、燕都新城、河東新區鳳凰山山前地區、朝陽縣拉拉屯和郭家片區等區域。
中心城區規劃形成“一環一屏兩帶八廊多點”藍綠開敞空間系統,構建“公園綠地—防護綠地—生態綠地”的綠地系統和“綜合公園—專類公園—遊園—口袋公園”的城市公園體系。
中心城區規劃形成中部老城風貌區、東西山水風貌區、南北新城風貌區、西部產業風貌區四類風貌區。土地利用遵循“集約節約”的原則,開發強度劃分為I級強度區、II級強度區、III級強度區、IV級強度區和V級強度區等五類區域。中心城區重點控制開敞空間天際線與門戶通道天際線,構建“5+X”通風廊道,建築高度在滿足朝陽機場航空限高的基礎上,劃分為主要高層主導建設區域(H≥80米)、一般高層主導建設區域(60米≤H≤80米)、小高層建築主導建設區(24米≤H≤60米)和低多層建築主導建設區(H≤24米)等四類區域。
創新城市更新單元制度。以“更新單元”為空間載體、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統籌空間資源,銜接法定規劃,保障總體規劃落地。通過綜合整治、整體改造、歷史保護、產業更新等方式推動舊村居、舊廠房和舊城鎮等區域城市更新。
優先保障公共基礎設施供給,綜合提高城市防空防災能力。落實差異化建設策略,有序完善老城區商業街區等城市最佳化發展區地下空間,高標準建設燕都新區、高鐵商務區等城市重點拓展區地下空間。
規劃實施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朝陽市級、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
二是規劃傳導。強化自上而下的傳導機制;劃分詳細規劃單元劃分,並對詳細規劃單元進行差異化規劃編制指引;由市人民政府統籌組織,結合部門事權,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確定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部門、工作計畫和主要規劃內容。
三是政策機制保障。包括空間規劃政策法規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制和、社會參與機制。
四是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指標體系和定期體檢評估制度,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評估預警系統,建立實施執法監察與績效考核制度。
五是規劃信息化。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基於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等全過程線上管理,加強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與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六是近期行動計畫。銜接各局委辦等部門十四五重大項目安排,制定重點交通、能源、水利、電力通訊、環保、旅遊、民生、產業、生態等項目列表,安排好建設時序,優先保障近期建設項目用地需求。
批覆全文
(遼政〔2024〕59號)
朝陽市人民政府:
《朝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報批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朝政〔2023〕49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朝陽市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朝陽市是連線京津冀地區和
東北地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實施要堅持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京津冀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地、清潔能源供給地、休閒旅遊目的地”的總體願景,著力打造遼冀蒙區域交通樞紐、先進制造產業基地、陸海雙向開放節點城市、綠色低碳示範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全力支撐全省新時代“六地”建設,奮力譜寫
中國式現代化朝陽新篇章。
二、築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朝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906.3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776.03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於4598.32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於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27倍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於40%;用水總量不超過省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6.10億立方米。明確自然災害風險重點防控區域,劃定洪澇等風險控制線以及綠地系統線、水體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和基礎設施保護線,落實戰略性礦產資源等安全保障空間,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加強與京津冀及周邊城市的深度融合對接,主動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遼西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先導區。加強與遼西城市協同協作,努力在共建遼西低山丘陵生態屏障、凌河生態走廊等方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四、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以“三區三線”為基礎,落實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統籌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功能互補。築牢遼西低山丘陵生態屏障,強化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最佳化城鎮發展空間,推動城鎮空間內涵式集約化綠色發展,引導資源要素向重點城鎮集聚,加快
資源枯竭型城市和
老工業城市低碳轉型。保障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建設空間,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率,促進城鄉建設方式由擴張增量向盤活存量、最佳化結構、提升質量轉變。完善城市功能結構和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美譽度和宜居性,促進產城深度融合。根據實際服務人口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構建多層次便利化複合化城鄉生活圈。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和土地綜合整治,嚴格城市重要控制線空間管控,加強重點地區城市設計與風貌引導。健全自然與文化遺產整體保護和活化利用體系,加強對朝陽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
朝陽縣波羅赤鎮等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快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朝陽段)、燕北邊塞(朝陽)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推進牛河梁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樹立三燕古都城市文化品牌。加強區域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水利、能源、環境、通信、國防等基礎設施空間,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最佳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加強礦產資源科學合理循環利用,建設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範區。最佳化防災減災救災設施區域布局,增強國土空間安全韌性。
五、堅決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朝陽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健全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將規劃評估結果作為規劃實施監督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朝陽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規劃》印發和公開,強化社會監督。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
“多規合一”改革的決策部署,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依據經批准的總體規劃,科學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抓緊編制審批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嚴格依據詳細規劃核發規劃許可。加強城市設計方法運用,提高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水平。建立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目錄清單,強化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
“一張圖”上協調解決矛盾問題。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制度,發揮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統籌協調作用。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提高空間治理數位化水平,確保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1日
社會影響
《朝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具體落實《遼寧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相關要求,對朝陽市全域國土空間進行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朝陽市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治理的行動綱領,是編制下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市級詳細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