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歡

晏歡,深圳建築師,抗日名將潘裕昆的外孫,遠征軍文史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晏歡
  • 職業:建築師
  • 關係:抗日名將潘裕昆的外孫
  • 希望:赴台尋親
人物簡介,赴台尋親,
晏歡晏歡

人物簡介

晏歡,深圳建築師,抗日名將潘裕昆的外孫,遠征軍文史顧問。他業餘時間卻從事研究中國遠征軍在印緬抗戰的戰史。一次網上查找資料,晏歡發現一個叫尼爾葛頓南的美國人為了紀念父親約翰葛頓南少校二戰來華參戰而製作的網站。網站裡面有一個小紅本,這個小紅日記本上有當年中國陸軍新編第六軍的一眾軍官的簽名。晏歡把這個發現發布到了網上,希望能找到小紅本簽名的軍官。2008年春,晏歡意外地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說他叫趙振英,就是小紅本上籤名的一個軍官。晏歡和趙振英接觸以後,晏歡判斷趙振英就是小紅本上籤名的那個軍官。趙振英還和晏歡回憶起,1945年日本南京投降儀式上他就是警衛營營長,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晏歡開始找尋新的證據證明趙振英的身份……

赴台尋親

晏歡先生赴台北忠烈祠為國軍後人查找親人線索公告
2007年10月1日,黃埔後人、遠征軍文史顧問晏歡先生放棄自己難得的休假機會,帶著大陸眾多黃埔及國軍後代懇請和希望,特自費從廣東省深圳市香港,親赴台灣省台北市忠烈祠,向台灣相關部門提交了第一批《大陸黃埔及國軍遺族台北忠烈祠尋親名錄》。
晏歡先生與父母參拜台北忠烈祠,緬懷親人及國軍抗戰英烈!
雖然陳水扁政府近期叫囂“台灣獨立”,但台北忠烈祠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每日儀仗兵換崗、祭奠等活動和管理工作都在照樣進行。台北忠烈祠管理人員熱情的接待了晏歡先生,他們非常認真地聽了晏歡先生介紹此行的目的和大陸黃埔及國軍後代的心聲,他們在細細了解之後,深受感動!他們對晏歡先生表示立即安排相關人員根據晏歡先生提交第一批《大陸黃埔及國軍遺族台北忠烈祠尋親名錄》內容與台北忠烈祠烈士檔案做細細比對,以期查找出明確的信息。
同時,他們也向晏歡先生表示非常驚訝-而且也是他們從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大陸,已經過了60多年,經歷了這么多浩劫運動後,還有這么多黃埔及國軍後代的精神、勇氣、信念沒有被泯滅!他們一直在苦苦追尋先人的音信和足跡,一直在關注那段偉大的年代,一直在捍衛那段真實的抗戰歷史,一直在期盼海峽兩岸能早日和平統一!!!
台北忠烈祠辦公室(晏歡先生親拍)
大陸黃埔及國軍遺族台北忠烈祠尋親名錄
-叩謝各界人士的鼎力幫助-
1、劉思成黃埔軍校第十期的學員,江西於都人。畢業後任過連長,炮兵團長。不過後來到至今沒有他的訊息。
2、蕭煥畿:湖南省武岡高沙鎮人,1901年出生,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服役於陸軍103師政治部,少校軍銜,犧牲於1937年12月12日,南京抗日陣亡。
3、吳觀華:四川仁壽縣銅鑼井街人。就讀於成都協和高中。1935.9.28在南京考入黃埔軍校12期,1938.1.20在武昌畢業。同年考入中央航校(筧橋)偵察3期。畢業加入中國空軍8大隊任少尉偵察員,駐防溫江蘭州等地。後調駐印度喀拉蚩(今巴基斯坦首都)。1944.8.14壯烈殉國,年僅28歲。遺體運回成都鳳凰山烈士公墓安葬。現墳墓遺骨均遭劫而蕩然無存。
4、王伯欽:安徽蒙城人,第十一期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在入黃埔軍校時在西北路軍馮玉祥的部隊當兵。1939左右在浙江太湖流域任湖德區11縣人民自衛團團長。在此期間建立一所 “伯欽國小”。1941年左右犧牲。
5、繆錫銘:江蘇鹽城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曾任國軍通訊兵第四(或五)兵團上校團副,團長陳志立。
6、朱紹武湖北雲夢人,系黃埔五期學員,抗戰時犧牲。
7、石永年:河南省武安縣,後陣亡於疆場。
8、張兆勛:號世桀,1915年-?,籍貫廣東信宜貴子,學貫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四分校(廣州分校)十三期步兵大隊第二隊畢業,戡亂時期陣亡。
9、丁立群:(1901-1944)字力人,安徽懷寧人。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三期畢業。參加第二次東征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中央教導師排、連長,吳淞江防司令部警衛營長,南京中央軍校第十期第一總隊步科第四隊中校隊長,安徽蚌埠師管區上校副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三戰區皖南游擊縱隊少將副司令,第三戰區軍官教育團兼特訓班副教育長,戰地服務總隊少將指導員。1944年1月在蘇北與日軍作戰中犧牲。
10、馮建功:字子敬,號克恭。河南宜陽韓城聶溝嶺人。曾任國民黨陸軍21兵團第二軍(軍長陳克輝)164師(副師長“李鐵頭”),491團,上校團長8年多,後銜至少將師長。1947年任洛陽市保全團團長,剿共總司令。
11、鄒國璋:祖籍吉林額穆,黃埔十期,當年23歲畢業(1933),1946年底,好像在懷柔一代陣亡(失蹤),當時軍銜是少校(副團)。
12、楊麟:是黃埔軍校學生,浙江省台州地區臨海人。曾任74軍58師工兵營少尉排長,湘西會戰抗日時,於1945年3月19日湖南武岡塘家坊突圍時全師壯烈犧牲。
13、謝炳康:湖北禮山縣,黃埔第十九期,戡亂時期陣亡。
14、詹孔昭:湖北黃岡浠水[原黃岡蘄水]人在淞滬會戰中犧牲了,當時身任副團長。
15、張刃鋒:黃埔軍校畢業,籍貫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軍銜炮兵營長,1946從沙市出發至山東魯西羊山陣亡,39歲。
16、曹和光:字熙糖,1907年生,1944年5月陣亡於河南襄城縣二郎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科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員李仙洲)29師85旅169團1營3連少尉連附,29師學兵連中尉連附,12軍81師補充團少校營長,少校團附,81師參謀處中校科長,44年調任20師60團上校團長(12軍軍長孫同萱曾任20師師長)。
17、羅可群:字東桂,畢業於黃埔軍校第6期,參加北伐於武昌戰役重傷回鄉並享受國民政府特等殘廢軍人撫恤。抗日戰爭時期變賣家產組織武裝與羅榮桓胞弟羅相共同在衡東縣一帶抗擊日寇。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散游擊隊回鄉。
18、李笑文:早年間曾是黃埔軍校的學員。後來在1939年,由於參與製造“太河慘案”反共事件,之後便與家人失去了聯繫。
19、楊蔭:名文先,字子覺,湖南省新寧縣人,1914年生,1938-1940年在黃埔第二分校步科17期學習,畢業後分配到湖北省巴縣,1941年到貴州,1943年入雲南大理縣屬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第2軍第9師某連連長,在1944年滇西反攻作戰中,在雲南陵縣芒市犧牲。
20、曾光漢:1903年生人,別號文涵,別字醒民,原籍湖北石首調弦口。黃埔軍校受訓的經歷: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七期畢業,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第十二期畢業,1943年10月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後在戡亂戰爭中失蹤或陣亡。
21、何志銳又或何澤遠:廣東藉人氏,於1935年考入黃埔軍校,37年畢業分配到韶關,七七瀘溝橋派往前線,聽說當時全團都犧牲了,聽說葬在南京黃花崗處。
22、陳天賦:黃埔第十期學員,在1949年戡亂戰爭中陣亡。
23、陳詠秋:湖南衡陽人,入學黃埔九期,後在十一期畢業,抗日時是團長,後陣亡。
24、肖經亞:又名肖宗漢,屬猴,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夏莊鎮肖圍孜村人,黃埔軍校16期學員。1947年隨部隊經家鄉後與家人失去聯繫,時任某軍十一師某連連長。
25、曹化樓:江蘇邳縣碾莊人,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26、沈慶霖:1913年出生在江蘇省邳縣土山, 1939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七分校15期6總隊炮兵系1941年12月23日,日軍強渡新牆河第三次長沙會戰陣亡!
27、劉務遠:1924年出生於浙江省文成縣南田鎮,高中畢業後就讀於黃埔軍校第19期步科,1944年黃埔軍校畢業後分配至國民黨第88軍任軍部參謀,後調任第33師少尉排長,曾參加過麗水戰役,1944年10月在瑞安桐嶺抗戰於鳳嶺戰役中英勇就義,當時年僅21歲(遺有一妻與尚在娘胎中的女兒),並被授予抗日烈士榮譽稱號。
28、紀漢卿:原名穡夫,號步留,漢卿是其字,1916年出生,廣東省澄海縣下蓬區官埭鄉官埭頭村(今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龍祥街道泰龍居委)人,黃埔軍校第十七期步科畢業。1944年7月,在抗日戰爭中最慘烈的戰役———衡陽保衛戰中英勇殉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授予紀漢卿“抗日烈士”稱號,並贈少校軍銜。
29、劉有守:廣東省惠州人,黃埔十四期,長衡會戰殉國。
30、王國楨:出生於廣東省海南瓊山縣官隆圓第四區益來鄉璞鄉村,畢業於廣州法政學校,南京海外黨務委員會黨員,陝西西安府清理課員,江蘇海州城財政部軍需總務及課員,黃埔軍校政治訓練中尉及科員。
31、胡燮榮:黃埔二期,1918年畢業於浙江省東陽中學,至今毫無音訊,不知是否陣亡。到黃埔後曾有幾次書信寄回家,但均在文化大革命時燒毀;最後一次就是1927年的死訊;當時在北伐軍中擔任營長;犧牲在湖南彬州九仙亭(音)。
32、顧炳軍: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河南籍,據說早在三十年代即已陣亡。
33、於萬昌:遼寧昌圖人,黃埔軍校南京本校13期,步1隊步2班,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34、蕭超伍:1906-1954,祖籍河南省息縣 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炮科,淮海戰役時任國軍第十三兵團第九軍副軍長兼166師長,於1949年1月在徐蚌會戰中被俘,僅從資料查找卒於1954,不知是病故還是槍殺。
35、黃振超:廣東梅州興寧龍田鎮人、黃埔第9期學員、據說早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36、許文碌:考入黃埔後,參加了東征北伐,應該是分在第一軍。1929年11月在蕪湖犧牲,時任少校營長。
37、王玉珊:別號醒痴,四川威遠鎮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北伐戰爭中陣亡於江西樂化,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二團三連連長。
38、陳克球少將:畢業於保定軍校,在黃埔工作多年。民國25年任黃埔軍校戰術教官陸軍總隊長。於1944年11月在廣西六寨被美軍誤炸陣亡。
39、林大謨:黃埔三期騎兵科出身,抗戰時受重傷病逝,當時為少將副師長。
40、李厚成:四川綦江縣南京黃埔軍校第五期政治科畢業,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41、葛華四川富順縣人,畢業後回四川,川軍出川抗戰任值星團長,陣亡後黃埔同學會撫恤委員會發放撫恤金至1948年。
42、謝世堂:小名叫謝明高。籍貫四川安岳人,據說是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犧牲的,當時犧牲後部隊還到家中慰問過。
43、高傳楷:(字希孔)黃埔軍校6期學員。抗戰勝利後,接到傅作義部的通知,說已於抗戰中在綏遠西溝沿被日軍飛機炸中頭部陣亡,埋在綏遠省黃河後套五原烈士公墓。
44、羅子廉(或羅季康):他是十九路軍在上海日本人作戰時犧牲的(從黃埔軍校畢業後不久),他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三期(或第六期)學員。
45、劉家泰:黃埔軍校第七期,祖籍江蘇南京,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46、張家樹河北省青縣西街人,1940年因在四川重慶抗日而逝時年24歲,當時是國民黨73軍許少忠軍長的部下一營長。
47、黃世謀:黃埔軍校早期畢業生,在白崇禧手下任團長,因蔣介石離間桂系,承諾委任其為師長,其授蔣之意反白,後因事發,被白手下的一個軍(師)長(頂頭上司)覃連芳捕獲槍絕。
48、蘇達:好象是黃埔第四期的,湖南瀏陽人。在遠征軍緬甸前賦閒在家,後張治中將軍邀其參加遠征軍,後戰死在一個叫“苞谷地”的地方,死前為上校。
49、陳海明:廣西省玉林市大平山鎮南村人,男,漢族。1934年在家中教書二年,1936年12月30日(1936年11月17日農曆)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畢業後回過一封信,說他當排長職位馬上要帶兵北上打仗,自此沒回過家。
50、李厚成:字長敦,祖籍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張家河,少年考取軍校離家,系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與你們的黃埔同學會會長李運昌同期),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騎兵大隊長,後任重慶警備司令,歷史上的第五次反圍剿時戰死於江西。
51、劉光華:籍貫四川巴縣,生於1918年;1937年考入中央軍校14期10總隊,中央軍校特別訓班第6期西北大隊學生14隊;1939年畢業後分到川軍50軍144師,所任職務不詳;時任師長唐明昭,部隊當時駐在安徽皖南,抗戰勝利前和家裡失去聯繫,估計陣亡於沙場。
52、李鉉珪:韓國人,1899出生於日據時期的韓國黃海道殷栗郡,於1920年逃到中國上海,並在黃埔軍校學習。之後任國民黨將領湯恩伯將軍部高級參謀,徐州警備司令官。軍銜至中將。後生死不明
53、陳大業:籍四川開縣,黃埔六期,國民革民軍陸軍少將。國民革命軍駐印軍輜重兵汽車第六團團長,西南補給區少將副司令,後無訊息。
54、郭琦:又名郭廷宗,重慶長壽縣雙龍人,黃埔軍校(分校不清)六期學員(椐親人回憶),1938~1945任職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200師補充團及599團團長,參加過崑崙關戰役遠征軍入緬戰鬥及對龍陵的戰鬥等。1945年隨杜聿明將軍入東北,進階師級,後退役還鄉,。解放初期遭鎮壓,求照片一張。
55、周道行:育之,湖北漢川應城縣陳家河人, 黃埔六期,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56、孫季連:黃埔軍校七期武漢步兵分校學員,1937年於“八.一三”淞滬會戰中陣亡
57、史蔚馥少將:江蘇省溧陽人,1891年生,1944年11月10日陣亡,1939年,轉任兵站總監部第十兵站少將分監,為參加桂南會戰的中國軍隊星夜調運武器彈藥。1940年起,調任廣西綏靖公署少將高級參謀,策劃地方治安事宜。1944年秋,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進攻桂林柳州等地。11月10日,桂林失守,隨部撤退,在永福縣境與日軍第十三師團遭遇,力戰不敵被俘。日軍第十三師團師團長赤鹿親自出面誘降,他堅貞不屈,嚴詞拒降。敵酋惱羞成怒,命用亂刀刺死。他毫無懼色,慷慨就義。
58、胡祖興:黃埔12期學員,湖北沔陽人,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59、譚以江:別名岷山,1917年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闞家鎮譚家營村(現地址),1938年加入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在陝西省)十五期五總隊十大隊五中隊當學員。1940年左右曾經寄信給家裡,此後便杳無音信,估計陣亡於疆場。
60、胡彬文:黃埔軍校本校一九二七年三月特別黨部候補監察委員。解放前就下落不明。
61、陳滌:字沛珍,1917年生於湖南湘鄉縣,高中畢業,1939年考入武崗黃埔軍校,1941年畢業分配到福建部隊,然後到台灣新竹駐軍,任連長,1947年春天回大陸在74師供職,1948年淮海戰役任付營長,後沒有聯繫。
62、譚以江:別名岷山,1917年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闞家鎮譚家營村,1938年加入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在陝西省)十五期五總隊十大隊五中隊當學員。1940年左右曾經寄信給家裡,此後便杳無音信。聽說他參加過長沙戰役,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63、鄭明英:22歲時,通過湖南省寧遠縣雙井圩郵局報名進入黃埔軍校第3期,傳說於1935年左右陣亡。
64、戴天祿:1911.12.13出生,湖北省雲夢縣人,黃埔11期1總隊學員,37.8.1畢業,11集團軍71軍36師108團某連連長,營長、團長、要塞司令,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四次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內戰時,為武漢一團團長,後脫離部隊回老家,51年初被鎮壓。
65、凌冬青(開漢):一八九六年十二月生,祖籍廣東梅州平遠縣石正鄉(舊時曾歸汕頭管轄又稱梅州石正)畢業於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四期),33歲時在黃埔軍校南京本校任少校隊附後調洛陽分校,第七分校供職曾任中隊長,大隊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奉命赴前線對日作戰,1940年調赴抗日戰場時任27軍45師少將副師長兼少將附員,直至戰死.......音訊全無。抗戰陣亡,葬於太行山馬武寨東南45里(這一點我未查到任何文字資料)。當時南京政府曾發撫恤金政府去台後中斷。
因為這批《大陸黃埔及國軍遺族台北忠烈祠尋親名錄》涉及人員比較多,為了細緻起見,台北忠烈祠相關人員花了2天的時間才比對完畢,在65個人物中,台北忠烈祠方面只找到第16、50、33號有明確記載和牌位供奉。即:
第16號:曹和光,字熙糖,1907年生,1944年5月陣亡於河南襄城縣二郎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步科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員為李仙洲)29師85旅169團1營3連少尉連附,29師學兵連中尉連附,12軍81師補充團少校營長,少校團附,81師參謀處中校科長,44年調任20師60團上校團長(12軍軍長孫同萱曾任20師師長)。
第50號:李厚成,字長敦,祖籍重慶市綦江縣趕水鎮張家河,少年考取軍校離家,系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與你們的黃埔同學會會長李運昌同期),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騎兵大隊長,後任重慶警備司令,歷史上的第五次反圍剿時戰死於江西。
第33號:於萬昌,遼寧昌圖人,黃埔軍校南京本校13期,步1隊步2班,在抗日戰爭中陣亡。
在這裡對我們沒有找到親屬資料的後人需要說明的是:在北伐和軍閥消藩戰爭中有數萬國民革命軍將士陣亡,在抗日戰爭中有380萬國民革命軍將士殉國,在兩次國共內戰中有數十萬國民革命軍將士陣亡,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和群體,而台北忠烈祠經過多方蒐集後,目前只有與約30萬陣亡將士確實的名單和牌位,這是一個非常小的比例。
而面對那些直到現在還沒有登記在冊的陣亡將士名單,我想估計是要待海峽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後,由兩岸的民間組織、官方機構共同努力,可能才會有能力逐步補充完善,以安慰那些將士的在天之靈!!!
在此,我們大家向組織這次善舉、無償為大陸黃埔及國軍後代服務的晏歡先生深表敬意和謝意!!!同時向台北忠烈祠各位管理人員致敬!!!
如曹和光、李厚成、於萬昌三位國軍陣亡將士後人需要了解更詳細的親人在台北忠烈祠的信息,請聯絡本站。
近日,第一批《大陸黃埔及國軍遺族台北忠烈祠尋親名錄》經台灣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校史館顧問葉泉宏先生考據對其中一些人物描述進行了訂正,具體人物如下:
2號人物-蕭煥畿,黃埔同學錄無此人。
5號人物-繆習名,江蘇阜寧人,黃埔6期交通科。
6號人物-朱紹武,黃埔5期步科。
17號人物-羅可群,湖南衡山人,黃埔6期步科。
32號人物-顧炳軍,黃埔同學錄無此人。
36號人物-許文騄,安徽合肥人,黃埔2期步科。
47號人物-黃世隆,廣西來賓人,黃埔3期步科。
以上數據謹供相關家屬參考。
本站聯繫方式:
電話
傳真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成壽寺路31號3號樓1門601室。
註:請不要寄掛號信或特快專遞,我們只接受平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