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蚩(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

喀拉蚩(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喀拉蚩 (烏爾都語: كراچى, 信德語:ڪراچي),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位於巴基斯坦南部海岸、印度三角洲西北部,南瀕臨阿拉伯海,居萊里河與瑪利爾河之間的平原上。人口約2000萬,面積3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821平方公里。

一年大部分時間高溫少雨,炎熱難耐,冬季(1、2月)平均最低氣溫13℃,夏季(5、6月)平均最高氣溫34℃。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僅20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喀拉蚩
  • 外文名稱:Karachi
  • 所屬地區:巴基斯坦信德省
  • 面積:1448平方千米
  • 人口:約2000萬(2013年)
  • 方言:信德語,烏爾都語
  • 地理坐標:北緯25°,東經67°
  • 所屬國家:巴基斯坦
歷史,人民生活,軍警概況,文教新聞,概況,

歷史

喀拉蚩原為印度洋沿岸的一個小漁村。1839年,英國占領喀拉蚩,並將其劃為陸軍總部。1843年,喀拉蚩與印度河上游的木爾坦建立航運。此後,喀拉蚩成為了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
喀拉蚩喀拉蚩
1861年,喀拉蚩建立至戈特里的鐵路,並於1878年伸延至木爾坦,與旁遮普鐵路接軌。1910年,長達18.6萬呎的東碼頭竣工。到1914年,喀拉蚩已成為了當時英屬印度的最大糧食出口港。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喀拉蚩開始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1924年喀拉蚩建成了首座機場-真納國際機場,更成為進入印度的主要航空港之一。1936年喀拉蚩被定為信德省的首府。

人民生活

20世紀90年代以來,巴經濟發展緩慢。現人均年收入為600多美元。信德省約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下,有些地方貧困人口甚至高達80%。大城市的吸引力,文化和民族的多樣性,讓巴基斯坦人,特別是貧困人口從四面八方湧入這座城市謀生,從1954年的30萬增加到現在的2000多萬,翻了近67倍,尤其是近五年,平均以每年80萬的速度增長。這造成了卡市人口和規模惡性膨脹,給就業、住房、交通、水電等方面帶來極大壓力。卡市30%以上的勞動力沒有工作,約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擁擠雜亂、缺少生活必備設施的貧民窟內。因經常斷電缺水,給人民生活和商業活動帶來嚴重影響,激起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
大量的人口也讓這裡變得危機四伏。為了搶奪食物和水,求得安居之所,組織間開始競爭,領地爭端不斷爆發。一份情報部門的聯合調查顯示,喀拉蚩的大部分暴力事件是由黨派、民族和宗教衝突引起的。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在喀拉蚩,每年各種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超過2000人,而僅在2013年的前8個月,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00。

軍警概況

喀拉蚩是巴最大軍港。巴海軍部隊主要駐在喀拉蚩。這裡設有海軍艦隊司令部、基地司令部和後勤司令部,還有海軍學院、海軍參謀學院、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和海軍情報處等單位。海軍情報處負責駐喀拉蚩陸、海、空軍的外事工作。巴陸軍駐卡部隊為第五軍和兩個獨立旅。巴空軍三大地區指揮部之一的南部地區指揮部設在喀拉蚩,還有費薩爾等三個空軍基地司令部,空軍參謀學院和空軍航空工程學院等單位也駐紮在這裡。
卡市警察局行政首長為警察總監,下設18個警察分局和105個警察所,擁有2.2萬名警察。但因其各級機關龐大臃腫,在一線工作的警察只有4400名左右,力量薄弱。鑒於9.11後巴宗教極端勢力針對美、英等西方國家駐卡設施和人員不斷發動恐怖攻擊,治安形勢有所惡化的狀況,巴政府重視和發揮治安警察部隊的作用,以共同打擊宗教極端勢力,保衛卡市重要機構和設施。巴治安警察部隊連以上軍官均從陸軍選調,武器裝備好,戰鬥力強。

文教新聞

喀拉蚩是巴重要的文化中心。有喀拉蚩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等高校。還有國家博物館,館內陳設有許多古代珍貴文物。報刊的種類及發行量均占全國的一半以上,主要的報紙有《黎明報》、《戰鬥報》、《民族報》、《金融時報》等。巴國家藝術委員會在這裡設有辦事處。巴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藝術團體——巴基斯坦歌舞團也設在卡市。此外,還有民眾性組織——巴基斯坦藝術委員會。

概況

18世紀初,喀拉蚩是一個小漁村。1842年英軍占領後由於港口開發(1854)和鐵路興建(1861)而成為印度河流域的門戶,印度內陸棉花、小麥等農作物由此輸往英國。1891-1941年,人口由9.8萬激增至36萬。巴基斯坦獨立後,1947-1959年定都於此。1959年遷都至拉瓦爾品第。1967年再次遷至伊斯蘭瑪巴德,但仍有一批政府機構留駐喀拉蚩,幾十年來其政治地位始終不降。20世紀之後,都市日益繁榮,至1972年人口又增300多萬。人口的迅速膨脹,來源於因印巴分治,印度逃出的回教徒的大批湧入。喀拉蚩地勢平坦,四周環繞許多沙洲、島嶼,市內有兩條季節河流過,擁有天然良港,年吞吐量達1000萬噸以上。它不僅是旁遮普所產農產品的主要輸出港,獨立後更因機械產品的輸入而盛極一時,也充當內陸鄰國阿富汗的貿易港。喀拉蚩有公路通往內地及伊朗等中東國家,也是全國鐵路、航空網的中心,聯繫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鐵路主要用於與內地之間的貨運,亦有客運和郊區鐵路;喀拉蚩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中心之一,是歐洲與遠東之間重要的中轉站。工業和貿易是喀拉蚩經濟繁榮的兩大支柱。工業主要有紡織品、鞋靴、金屬製品、機械(汽車組合、飛機修理)、電子、化學、食品、橡膠製品和石油產品。手工業產品有土布、花邊、掛毯、陶器、銅器和金銀刺繡。設有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等眾多金融機構。
市區分新區和舊區兩部分,舊區位於港口附近,彌散著東方國家特有的神秘氣氛;新市區內現代化建築林立,洋溢著現代氣息。居民絕大多數是穆斯林。市內的喀拉蚩大學建於1951年,設有75個學院和22個研究生部。還擁有中國小和各種專科學院900餘所。文化設施有圖書館、博物館、報社、通訊社、國家藝術委員會、藝術中心。娛樂設施有公園、劇場、影院、體育場、體育俱樂部、動物園、植物園。醫療設施包括20餘所綜合醫院和5所專科醫院。喀拉蚩作為新興的港口城市,古蹟不多,博物館雖小卻收藏豐盛,有巴基斯坦國父棗真納的陵寢。
旅遊:喀拉蚩作為巴基斯坦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現代和古代文化在這裡完美結合。既有狹窄的小巷、破舊的古城、碎石子小路,也有高雅的現代建築。城中有不少巧手的工匠運用傳承的古老技藝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這裡有寬廣且陽光充足的海灘、深海垂釣、遊艇、高爾夫還有騎馬。飯店提供巴基斯坦和西方的飲食,足以滿足您的需求。您還可以在喀拉蚩的市場購買到手工藝品,以及獨特設計的漂亮地毯。主要景區有:“巴基斯坦國立博物館”旅遊景區,“裘寬迪”旅遊景區,“真納墓”旅遊景區,“哈埋磯湖”旅遊景區。
1984年2月15日,喀拉蚩同中國上海結為友好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