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總人口18643人,其中男9340人,女9303人,非農業人口806人。全鄉總面積118、5平方公里,有耕地5161公頃,其中有效灌溉面積3467公頃。
2006年,國內
生產總值20200萬元(現價,下同),其中一、二、三產業
增加值分別達到9817萬元、6653萬元和3730萬元,分別比上年
增長9.95%、23.8%和33.4%。
工業總產值27950萬元,利稅3650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030萬元;全年糧食作物
播種面積10694公頃,總產13708噸;瓜菜624公頃,總產10003噸;棉花6455公頃,總產4712噸;種植業產值10042萬元。年末片林面積416公頃;
森林覆蓋率12.4%;林果總產864噸,林業產值186萬元。大牲畜年末存欄2721頭,
豬存欄1927頭,羊存欄9865隻,家禽存欄97700隻,畜牧業產值3915萬元。水產品總產量4000噸,
漁業產值2130萬元。有
水庫20座,總蓄水能力180萬立方米。農業機械總動力26460千瓦,農村用電量184萬千瓦時。鄉鎮企業總產值25080萬元,利稅2970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03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836元,比上年增加546元。有
中學1處,國小3處,幼稚園4處,在校
學生221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衛生院1處,醫務人員40人,床位50張,有
鄉村衛生室(所)9處,鄉村醫生20人,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5%。
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20部。有8個村達到
小康水平。
行政區劃
明集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9.7公里,轄31個自然村,38個
村民委員會。有6071戶,總人口1
8643人,其中男9340人,女9303人,非農業人口806人。全鄉總
面積118、5平方公里,有
耕地5161公頃,其中有效
灌溉面積3467公頃。
歷史沿革
歷史悠久。早在周秦時代縣境西南部是古陸地,屬
齊國。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東漢以後
,黃河來利津域地入海,隨著
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域地不斷向
渤海灣延伸擴大,隋代建永利鎮(在今利津城河東岸),屬浦台縣。唐宋屬渤海縣永利鎮。。元明
時代屬山東濟南府濱州。清代、民國時期屬山東武定府(今惠民縣城)。清末,
組織義和拳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後被山東巡撫
袁世凱血腥鎮壓。民國時期,先後有“吃大戶”、“反驗地契”、告貪(縣)官鬥爭和回響“五四”反帝
愛國遊行示威、宣傳演講、罷課罷市、組織“紅槍會”抵抗官匪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先後在
萊蕪戰役、泰安戰役、濟南戰役、淮海
戰役等許多著名戰場以及渡江南下開闢解放區榮立
戰功,做出了應有貢獻。新
中國建立後屬惠民專署。1958年11月,霑化、利津並縣稱霑化縣,屬淄博專署。1961年10月恢複利津縣建制,仍屬
惠民專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東營市劃為市轄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廣闊,可利用
土地190多萬畝,耕地面積80多萬畝,天然
草場和人工草場40多萬畝,近
百萬畝土地有待於開發
利用。黃河水是利津縣主要
水源,歷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億立方米。黃河
水質良好,氫離子濃度在8~8.3PH值之間,總硬度在3~6度之間,礦化度小於1克/升。2001年
黃河供水4.84億立方米。境內有石油、鹽、貝殼等礦物資源。利津地處勝利油田腹地,地下
油氣資源富積,境內已打油氣井3300多口,是
勝利油田的主要產區之一。全縣海岸線長達59公里,潮間帶38萬畝,
灘涂寬闊,由於地處黃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機質多,魚、蝦、蟹、貝類資源
豐富,素有“百魚之鄉”、“
黃金海岸”和“東方對蝦故鄉”之美稱。境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著丹頂鶴、白天鵝等
珍禽,生長著葦、蒲、茅、檉柳、黃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陳、
益母草、車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藥材200多種,與黃河口
日出、夕照、黃河入海等自然景觀一起,形成了新、野、奇的
旅遊特色。
地理位置
位於
山東省東北部,渤海西南岸,黃河進口段左側。地跨東經118o07′~118o54′,北緯37o2
2′~38o12′。東依黃河,東北瀕臨
渤海,東與墾利縣、
東營區為鄰,東南與博興縣隔河相望,西與
濱州市、濱城區、霑化縣接壤,北與河口區相交。縣境呈西南至東北向狹長帶狀,南北長102.5公里,東西寬8.5~25公里,總面積1665.6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據公安部門統計,2004年末總戶數為88736戶,總人口比2003年末增加707人,達到291713人。其中,農業人口220423人,占總人口的75.56%,非
農業人口71290人,占總人口的24.46%。人口
自然增長率4.8‰。
醫院
明集鄉中心醫院是1994被省衛生廳首批
命名的“一級甲等
醫院”,1996年被省
衛生廳劃分為中心
醫院,1997年被市衛生局批准設立了精神衛生中心。醫院以精良的設備、精湛的
醫術、一流的服務、先進的管理,竭力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的就醫
平台,用“人性化、綜合性、開放式”的醫療服務特色,為促進患者的
康復不懈努力。醫院地處利津縣明集鄉政府駐地,距
縣城10公里,利津縣
精神衛生中心設於利津縣縣城駐地(棗園貿易市場北門路南50米),交通方便,
環境舒適。現有職工50名,開設病床50張,設有內、外、婦、兒、影像檢驗等13個臨床科室。醫院配備有彩超、三導
心電圖、血球計數儀、腦電地形圖、心電
監護儀、胎心監護儀等先進醫療設備;醫院能開展常見的闌尾炎、子宮肌瘤等普外常見
手術和常見骨折的整復及手術治療,尤其開創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病的特色治療。1994年被評為“全省百佳醫院”,2003年,被評為“東營市先進黨組織”、“全市防非典先進集體”、“東營市衛生
系統先進集體”。精神科為醫院的
特色科室,成立於1997年,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神經症、頑固性失眠、
癲癇等多種疾病治療方面獨樹一幟,醫院採用中藥、
針灸、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精神病,講究營造“家庭式環境”,實行“開放式管理”,注重
心理療法和精神療法,引進了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心理治療方法,開創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病的新路,填補了市縣空白。每周日
醫院聘請心理專家坐診,治療心理障礙、病態人格等各種心理疾病。幾年來,治療各類精神病2000多例,
治癒好轉率達95%以上,在東營市享有很高的
聲譽。
交通
地處偏壤,建國前,陸路交通閉塞,因得黃河之便,
水陸交通尚稱暢達。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占利津後,船隻大部被
燒毀,再加海上封鎖,交通處於癱瘓狀態。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油田開發以來,
公路建設迅速發展,
黃河航運得到政府的扶持,
交通管理機構逐步健全,管理工作日益加強。1985年公路
發展到33條,總長為302.96公里,其中
瀝青路面占80%,建有汽車站點29處,客運量每天840—1200人次。有
貨運車395輛/1975噸位,貨運總量為46.07萬噸。有各種運輸
拖拉機1024台,載重2670噸。因1980年以來黃河枯水期長,航運大部被公路
運輸代替。
農作物
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
大豆、穀子;主要經濟作物有
棉花、花生、
芝麻。還有種植綠豆、小豆、黍、稷等小
雜糧的習慣。因受地勢、水利條件和
種植習慣的影響,
作物分布有明顯差別。
瓜果種類
菜類:大白菜、小白菜、菠菜、
苔菜、韭菜、茄子、辣椒、
青椒、茼蒿、窩苣、小茴香、芹菜、莙薘、
甘藍、花椰菜、小油菜、
黃花菜、白蘿蔔、紅蘿蔔、
胡蘿蔔、西紅柿、洋蔥、大蒜、
小蔥、土芋、藕、土豆、姜、菊芋(洋姜)等。
瓜類:西瓜、
冬瓜、南瓜、北瓜、甜瓜、
脆瓜、黃瓜、絲瓜、梭瓜、苦瓜、攪瓜、
西葫蘆、山藥等。
豆類:
豆角、扁豆、
芸豆、圈豆、爬豆、綠豆、紅豆(小豆)、兔子腿豆、馬虎眼豆、山藥豆等。
食用菌類:
蘑菇、沙菇(沙土菇)、小茅草菇(茅窩窩)、地皮(地瓜啦皮)等。
工業經濟
國有及年
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
企業實現總產值701415萬元,增長56.7%;實現銷售產值694272萬元,增長53.8%;實現增加值195313萬元,增長43.0%。各種
經濟類型競相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增加值1693萬元,比上年增長52.2%,
股份制工業加值210525萬元,比上年增長66.7%。
規模以上工業中,重工業增加值105853萬元,
輕工業增加值89461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1.3%和26.0%。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04153萬元,同比增長53.6%;實現利稅54865萬元,增長46.9;
利潤32632萬元,增長44.2%。產品銷售率達到98.98%。大中型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16262萬元,增長72.8%,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人的44.9%。工業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37.5,比上年提高34.5個
百分點。一是抓大企業。按照“1381”
工程總體要求,到2007年,培植了華益集團1家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3家過10億元的企業、8家過3億元的企業,限額以上企業達到100家。引導幫助企業明確發展方向,確定好發展目標,不間斷地增投人、搞
技改、上項目,
膨脹規模,提高核心競爭力。重點抓好新上的41個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全部投產後新增產值48.3億元。二是抓大產業。立足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抓好石化、紡織、農副
產品加工、醫藥、熱電和鹽化工等六大
產業的發展,拉長產業鏈條,膨脹產業規模。截至2004年底,全縣紡織業規模達到35萬紗綻,原油年
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小麥和大豆日加工能力均達到26叨噸。三是抓大投入。廣開
融資渠道,努力擴大工業投入,全年完成工業性固定資產
投資20億元。
鄉村企業
鄉村企業重點是紡織業,現有3000紗錠紡紗廠一處,織布廠2處。另有建築、海水養殖、製鹽、糧食加工,運輸、修理、飲食服務等,全年總收入1680萬元。
文教、衛生、科技
現有文化站一處,設有圖書室、閱覽室、科技講座室、展覽室、遊藝室、體育場、影劇院。有電影隊一個,農村文化大院5個,文化戶6個,民間藝人48人。有業餘音樂、美術、書法、體育、剪紙、攝影、民間文藝組織8個,380多人。有廣播站一處,全鄉廣播通播率100%。有國小14處,7個教學點,教師95人,在校學生16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中學2處,教師59人,在校學生848人。幼稚園30處,教師31人,入園兒童550人。有衛生院一處,醫護人員17人,投資13.8萬元進行了衛生院改貌,修建了門診、病房、職工宿舍,安裝了自來水,上了暖氣。村衛生室30處,其中甲級10處,有職稱鄉村醫生50人,接生員38人。 鄉建有農技綜合服務站一處,服務站房屋20間,人員15人,有門市部、化驗室、倉庫及辦公室。向全鄉提供農技諮詢,良種供應,大田技術指導,蟲情測報,機防等配套服務,成為全鄉科技中心。全鄉38個科技推廣服務小組,180個科技示範戶,棉花、小麥等作物種植實現了“六統一”。
人民生活
1991年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54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6元,分別比1990年增長116.9%和77.7%。農民建房每百戶265平方米、磚石結構占總建房數25%。每百戶農民擁有腳踏車210輛,機車4輛,電視機83台,電冰櫃1.5台,電風扇95台,洗衣機8台,手錶(掛鐘)206隻,縫紉機79台。
福利事業
1991年投資20萬元,整修了鄉駐地路面,整修了鄉影劇院,修建水庫2座,上自來水一處,使4個村3000多民眾用上了自來水。
各村委會
利津縣明集鄉東堤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東堤三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東堤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東堤四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東望參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中望參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北張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北董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南望參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南望參二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坡陳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大張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孔家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孟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小望參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小王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房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明集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楊家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灶戶劉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玉皇廟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王家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王王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田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荊家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褚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西堤東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西堤西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鄭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鞠家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馬鎮廣一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馬鎮廣三村村民委員會
利津縣明集鄉馬鎮廣二村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