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制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明朝(1368~1644)改革元朝軍事制度,創立了獨具特色的衛所制:皇帝獨攬軍事大權,全國要地設立衛所,軍丁世代相繼,給養仰賴屯田。此制在維護明朝君主專制主義中央...
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選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兩部分,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為中樞、地方、軍事官制三部分。為了加強皇權,...
明朝軍事指中國明朝時期的軍隊事務,古稱軍務,是明朝的國防、武裝力量有關的學問及事務的總稱。 明代早期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元兵及群雄兵...
軍、兵、軍兵---明代獨特的軍事制度 營兵制是明代軍事制度中久被忽視與曲解的制度。營兵與衛所軍、募兵與營兵的關係是認識營兵制問題的關鍵,並從其關係中...
明朝服飾是指明朝時的衣飾,專指這段時期的漢服,即明制漢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中後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
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的最高權力在皇帝,後來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後來設定內閣,內閣的作用只是顧問,六部的權力也比較弱。但是這只是明太祖創立這套體制...
明朝中書省時期,七卿長官均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罷中書,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設尚書、侍郎一人。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明朝的“三司“是: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主要是加強中央集權。都指揮使司是軍事總機構,承宣布政使司是民政總機構,提刑按察使司是司法總機構...
《明代河南地方軍制研究》是鄭曉文所作的論文,導師為肖立軍。... 《明代河南地方軍制研究》是鄭曉文所作的論文,導師為肖立軍。中文名 明代河南地方軍制研究 ...
明朝官服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官服是當時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裝,就制度而論...
明代各王府先後封924位郡王 [13] ,其中秦府封15郡王(南明另封1郡王),晉府封28郡王,燕府封1郡王(後升為親王),周府封75郡王,楚府封20郡王(南明封1王),齊...
明朝典章制度是明朝的一種監察制度。明清典章制主要介紹的是皇帝制度、禮儀制度、中央行政官制,學校、科舉和銓選制度,以及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督撫制度、地方官制、...
因為明代建立鎮戍的用意,原是為的要厚集兵力保衛國防而設的,至於對鎮壓內地人民,備有一般兵防便可以應付,所以腹里省分如安徽,江西,河南等省,都不設重鎮。這個...
第五章 班軍制度的衰落第一節 明代軍事防禦體制的多元化一、班軍制度的全面衰落二、班軍制與募兵制三、班軍制與民兵制四、班軍制與家丁制...
軍隊名。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軍制,設火器營常守衛於紫禁城及三海,皇帝...
明朝(1368年―1644年 [1] ),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定都北京。傳十六帝,總計276年。 [1]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
明代班軍制度研究內容簡介 編輯 作者通過對《明實錄》的全面梳理,從總體上把握班軍制度的沿革流變;參考詔令、典章類史籍,歸納出基本線索;通過分類整理邊防志、衛...
明代出現的一種稅收方式,將田賦的一部分轉化為實物進行徵收,後期演化為歲辦。中文名 坐辦 時期 明 執行手段 里甲明政府將機構將本身所需的實物,例朝廷所需的...
明代皇族封爵制度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明太祖開國,制定系統的宗室分封制度,皇子封親王,親...
明朝佛朗機明朝佛朗機 編輯 佛朗機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每...
軍事建制 明代武士塑像 在軍事上,朱元璋廢除了管理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將其分為中、左、前、後、右五軍都督府,並和兵部互相牽制。兵部有權頒發命令,但是不...
衛所制度為明朝的最主要軍事制度,為明太祖所創立,其構想來自於隋唐時代的府兵制。明代在與元朝及元末群雄爭戰期間,軍隊的來源,有諸將原有之兵,即所謂從征,有...
清朝官制中央行政機構 編輯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
如果冒充民戶,逃避兵役則稱“逃軍”,要受到法律制裁。軍戶制是在特定人戶中實行的一種世襲的、有報酬的徵兵制,它實質上是封建徭役的一種特殊形式。明代中葉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