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中法是明清政府實行的以鹽、茶為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資的方法。明洪武三年(1370年),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政府募商人輸糧換取鹽引,憑引領鹽運銷於指定地區,稱為開中。四年,制定中鹽則例。計道路遠近,運糧多寡,考慮中納商人能否獲利等因素,以確定糧引兌換額。以後,政府根據需要,陸續實行納鈔中鹽法、納馬中鹽法、納鐵中鹽法及納米中茶法、中茶易馬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中法
- 開中之制:沿襲宋﹑元制度
- 發展:令鹽商於戶部﹑運司納糧換取鹽
- 結果:推行屯田開中
開中法是明清政府實行的以鹽、茶為中介,召募商人輸納軍糧、馬匹等物資的方法。明洪武三年(1370年),因山西等邊地急需軍糧,政府募商人輸糧換取鹽引,憑引領鹽運銷於指定地區,稱為開中。四年,制定中鹽則例。計道路遠近,運糧多寡,考慮中納商人能否獲利等因素,以確定糧引兌換額。以後,政府根據需要,陸續實行納鈔中鹽法、納馬中鹽法、納鐵中鹽法及納米中茶法、中茶易馬法等。
明代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給予販鹽專利的制度。又稱開中。開中之制系沿襲宋﹑元制度﹐但明代多於邊地開中﹐以吸引商人運糧到邊防﹐充實邊境軍糧儲備...
鼎革是明代朝廷通過開中招商政策,有效地動員、利用民間資本尤其是商人資本以解決軍需物資的轉運問題,其制度的意義則在於朝廷究竟如何確立開中則例,而開中則例的變動...
連雲港開發區高級中學的簡稱,開中坐落在黃海之濱的華蓋山南麓,是2008年5月經開發區編委批准成立、由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興辦的全日制公辦高級中學。學校現有教職工187人...
開中折色制始於1492年,明朝政府規定,商人不用再到北部邊疆用糧食換鹽票,在內地就可以到鹽運司用銀兩換取鹽票。...
開中折色亦稱“開中改折”。明代實行開中法,按規定商人必須納粟(亦有納馬、鐵、帛、草等),供應邊防衛所、駐軍,方可報中,請領鹽引,赴場支鹽。後因鹽法日...
代支,明時由鹽商家屬代其到場支鹽的一種鹽業政策。明代實行開中法,為防舞弊,規定只準鹽商本人持引到場,親臨支鹽。後因弊竇叢生,勢豪占中,鹽商有數十年支不...
明中期以後,由於大批屯田被豪紳、將校侵占,商屯亦因“開中法”遭破壞而廢弛,軍卒生活無著而大批逃亡,衛所制逐漸崩潰。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京軍覆沒...
大引小引鹽斤計量單位。(1)明制大引400斤,小引200斤。開中法行,中鹽者皆給小引。(2)淮南四岸鹽,清時有大小引之別,因秤有大小之不同。棧秤600斤謂之大...
邊商是明清時鹽商的一種。明洪武三年 (1370年) 行開中法,鹽商輸送米糧等至邊塞或其他指定地點,政府給予食鹽運銷權。弘治五年 (1492年) 改為納鹽領引行鹽。...
伙支,明代實行開中法,商人納米中鹽、輸銀中鹽後需守支候鹽,如私自將引目典當於人,則名伙支。成化十九年(1483),明令伙支行為應問罪,引目鹽貨俱沒收入官。...
水商,亦稱“水販”、“販商”。引商的一種。明代實行開中法,有江湖行商專買內商引鹽運銷各地,須具報運司,額定引數,給以水程,限定運期,再行啟運。 ...
明代實施開中法以來,晉商以“極臨邊境”地理優勢,捷足先登,漸成為明代最有勢力的商人群體。京師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晉商為活動方便而設會館於京師。...
弘治五年(1492年)起,在戶部尚書葉琪的主持下,明朝又重新調整開中法。最大的改變就是:商人如果要拿鹽引,不必再辛苦的運量,只要按照比價繳納白銀就好。這樣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