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語文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語文

《語文(下冊)(第2版)》分上、下兩冊。下冊以綜述與評說讀寫、文學作品欣賞及實用文體寫作為主,共選入34篇文章,分為10個單元。其中,綜述與評說讀寫一個單元,文學作品欣賞四個單元,實用文體寫作五個單元,中間穿插口語綜合訓練。本教材以拓寬知識領域、重視實際、倡導實踐、突出職業能力為原則,在選擇篇目時注重經典性和時代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多樣性和實用性相結合,題材廣泛,做到古今融會,中外接軌。同時,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與學生求職就業、創業接軌。《語文(下冊)(第2版)》為高職高專學校教材,也可供中等職業學校使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語文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38頁
  • 開本:16
  • 作者:李金平 郝素嶺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語文(下冊)(第2版)》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單元 綜述與評說讀寫
1沙塵暴還會捲土重來嗎?
2誰來決定我們的性格
3方寸之內,體百里之迥――《清明上河圖》評析
4斷臂的維納斯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第二單元 文學作品欣賞
5古詩一組
蒹葭
孔雀東南飛(並序)
短歌行(其一)
6唐詩一組
蜀道難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並序)
7宋詞一組
雨霖鈴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
8中外詩歌一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我願意是激流
沁園春·長沙
再別康橋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綜合口語訓練之一——朗誦
第三單元 文學作品欣賞
9都江堰余秋雨
10故都的秋郁達夫
1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12簫聲劍影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第四單元 實用文體寫作
13條據
14信函
15啟事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綜合口語訓練之二——交談
第五單元 實用文體寫作
16計畫
17總結
18調查報告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第六單元 文學作品欣賞
19魏晉小說兩篇
20林黛玉進賈府
21藥
22項鍊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綜合口語訓練之三——演講
第七單元 文學作品欣賞
23竇娥冤(節選)
24雷雨(節選)
25威尼斯商人(節選)
26音樂之聲(節選)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第八單元 實用文體寫作
27經濟信息與經濟活動分析
28廣告與策劃
29契約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綜合口語訓練之四——主持
第九單元 實用文體寫作
30訊息
31通訊
32評論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第十單元 實用文體寫作
33科技論文
34考察報告
讀寫綜合能力訓練
綜合口語訓練之五——論辯
附錄
附錄1中國古代文學概述
附錄220世紀中國文學概述
附錄3外國文學簡介
附錄4古代文化常識
參考文獻

序言

作為“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的《語文》自2003年出版以來,得到了眾多職業院校師生的積極鼓勵和熱情支持,在各地為多所院校所使用,成為國中後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的通用教材。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滿足職業院校廣大師生的學習需求,經廣泛徵求意見、深入調研,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修訂。
本次修訂的原則是:保持教材原有體例結構,精簡篇目,通過更新材料補充內容凸顯特色。
具體做法有兩點:第一是依據反饋意見刪減篇目,縮短學時。將課程總學時縮短為160~180學時,上冊篇章由66篇精簡至44篇,12個單元減少到11個單元。每單元選文4篇,其中精講2篇,選講1篇,指導閱讀1篇。下冊由48篇精簡至34篇,綜述評說和文學作品列有精講、選講、指導閱讀篇,實用文體寫作部分根據時代發展和現實需要對文體做了適度的調整。第二是根據時代性、藝術性、經典性和科學性原則更換了選文,以突出與資訊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的同步,並彰顯對人性的關懷和對成長的指導,對套用文體寫作部分的更改幅度比較大,既有與時俱進的範式要求的變化,也有寫作的指導和示例的更新。
同時,我們根據語文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智力建構情況,對課後訓練的部分習題還做了調整,數量上有所減少,強化了基礎訓練和思維訓練,增加部分開放性題目,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和習得能力,以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對附錄內容也做了相應的刪減。
本教材由李金平任主編,劉士敏、郝素玲分別為上下冊主編,參加上冊編寫的有劉士敏(記敘文單元)、楊富榮(議論文單元)、肖斌(說明文單元)、王嘉姝(哲理散文賞析單元和基礎口語訓練);參加下冊編寫的有郝素玲(綜述與評說單元與綜合口語訓練)、李金平(文學作品單元)、趙春芳(實用文體寫作之一、二、四、五單元)、黃萬碧(實用文體寫作之三單元)。全書由東北師大文學院傅亞庶教授主審,胡茂勝參加了本教材上冊的審稿工作。
本書的修訂工作由李金平完成。在教材編寫中借鑑和引用了部分新近出版教材的有關資料,在此向相關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限制,時間倉促,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懇請使用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8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精神,根據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要求,在充分汲取近幾年各類學校在探索培養職業技術套用型專業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並反饋部分用人單位機構對職業人才素質需求信息的基礎上,以拓寬知識領域、重視實用、倡導實踐、突出職業能力為原則編寫本教材。
在國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大信息量的讀、寫、聽、說的訓練,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思想性強
本教材注意加強人文教育,注重對世界、社會、歷史、人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發展意識、未來意識、創新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社會理想、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同時,對學生積極主動的求知慾望、進取精神、敬業品格、頑強意志和求實作風等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2.實用性強
本教材分上、下兩冊,按4學期240~280學時安排教學內容,每學年用一冊,方便查閱。上冊注重記敘、說明和議論文的學習,共選66篇文章,每單元6篇,精講2篇,選講2篇,自讀2篇。下冊注重文學作品、綜述評說和實用文體的學習,共選48篇文章,綜述評說、文學作品列有精講、選講、自讀篇,實用文體選1~2篇作為例文參照指導寫作。口語訓練貫穿在整套教材中,上冊進行基礎口語訓練,下冊進行綜合口語訓練。
本教材採用同一文體為基本教學單元的編排體例,以“說”“寫”為能力主線,將課文編成一有機整體,形成完整的序列,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訓練特點。每個單元前設“訓練目標”、“知識要點”,整體把握本單元所有課文;單元後安排“讀寫綜合能力訓練”,由思維訓練、閱讀訓練、寫作訓練三項內容構成,然後推薦課外閱讀篇目4~6篇。課文分三類:精講課文、選講課文、自讀訓練課文。每課前均設有“學習提示”,精講課文前的“學習提示”,對課文內容整體進行整體把握,並留有餘地;課文下有注釋,課後安排“基礎訓練”和“能力訓練”,“能力訓練”由口語訓練和寫作訓練組成,主要是針對課文內容設題,是說寫能力的分解;選講課文前的“學習提示”,內容更詳細,余者與精講課文同;“自讀訓練課文”前的“學習提示”,明確點明文章的內容、主旨、寫法等,在文邊空白處隨文解說,隨文設題,請學生自學解答。口語訓練穿插在單元中。
本教材篇目的選擇本著經典性和時代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多樣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確立。有千古名篇、時文佳作,有時代前沿信息、最新科技動態,還有飽含人性關懷和自然偉力的篇目,文理結合,古今融會,中外接軌,使學生在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對比中感悟“大語文”教育觀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3.可操作性強
本教材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重點知識在各教學單元里有匯總,易於把握,比較系統;課後訓練內容有彈性,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好完成;尤其是將口語、寫作技能先分解、再整合,易於接受;調整了講讀課文的比例,適當增加實用文體的寫作,與學生求職就業接軌,實用性強,易於調動學生興趣;知識領域寬,深淺適度,發揮餘地大,便於教師授課。
在上、下兩冊書的附錄里,共收入11個內容,有“容易寫錯的字一覽表”、“容易讀錯的字一覽表”、“容易用錯字的成語一覽表”、“文面常識”、“中國古代文學概述”、“20世紀中國文學概述”、“外國文學簡介”、“邏輯常識”、“古代文化常識”、“跨世紀的中國人應該讀什麼書”、“製造業與現代化”等。
作為一本新編教材,在此我們對廣大師生使用時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由於課時有限,知識點眾多,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課時情況靈活安排內容,將精講、選講和學生自讀、課堂講授和課餘說寫訓練、文學欣賞有機結合起來。
第二,篇幅所限,教材中所選篇目較少,建議教師根據課後開具的閱讀書目組織小說戲劇討論會、詩文朗誦會、影評會等,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還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社會調查或實地考察、設計創業方案、校園模擬、口語基本功大賽、辯論會等活動,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第三,對附錄部分的內容,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和要求酌情取捨,對於有規律性、代表性的內容要重點講授,其餘內容可通過布置習題等方式予以督導。
第四,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現代化,儘量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五,根據本課程的特點,考核以“過程控制為主,目標控制為輔”。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考查應貫穿於教學始終,同時,適當檢測課外閱讀效果。
本書由李金平主編,主持全書的編寫工作並統稿,由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傅亞庶教授主審。上冊由劉士敏任主編,參加編寫的有劉士敏(記敘文單元)、楊富榮(議論文單元)、肖斌(說明文單元)、王嘉姝(時文賞析和基礎口語訓練)、黃萬碧(硬筆書法單元);下冊由郝素嶺任主編,參加編寫的有李金平(文學作品單元)、郝素嶺(綜述與評說單元和綜合口語訓練)、趙春芳(實用文體寫作之一、二、四、五單元)、黃萬碧(實用文體寫作之三單元)。胡茂勝參加了本教材上冊的審稿。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各種相關教材,僅此說明,並致謝意。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疏漏和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師生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修訂、完善。
《語文》教材編寫組
2003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