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辭典

教育大辭典

《教育大辭典》是從1986 年4 月開始編纂的。經過我國千餘名教育專家學者6 年的努力,於1992 年8 月,分12 卷本出齊。除發行到大陸各省、市、自治區外,還遠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受到海內外教育工作者的歡迎和重視。在此基礎上,又經過廣泛聽取讀者的反映和徵求專家學者的意見,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編纂出版了《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這是教育事業的一項浩大的基礎工程和基本建設,也是對科教興國戰略的一份貢獻。

基本介紹

基本簡介,修訂內容,凡例,12卷本前言,序—張承先,主編簡介,

基本簡介

教育大辭典》(12卷本),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大辭典》(增訂合卷本),1998年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大辭典》的編撰始於1986年4月,為哲學社會科學“七五”重點科研項目。1989年,又被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1988—2000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的重點項目。1992年,《教育大辭典》分卷本12卷全部出齊。此後,在廣泛聽取讀者意見、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和教育現象的基礎上,該書主編顧明遠及千名作者,本著“再創造”、“高質量”的追求,加緊工作,共合併詞條3000餘條,刪除600餘條,增加1700餘條,終於編成《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這部書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收錄教育類詞條2.3萬餘條,其中重要詞條收至1996年—1997年,與分卷本相比,修訂詞條達30%以上。

修訂內容

《教育大辭典》於1992年8月,分12卷本出齊。除發行到大陸各省、市、自治區外,還遠銷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受到海內外教育工作者的歡迎和重視。在此基礎上,又經過廣泛聽取讀者的反映和徵求專家學者的意見,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編纂出版了《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這是教育事業的一項浩大的基礎工程和基本建設,也是對科教興國戰略的一份貢獻。合編本是“再創造,高質量”的精神,不是簡單的合併歸納,而是經過5 年反覆細緻地討論、推敲、修訂、補充而成。具體來說,合編修訂涉及如下幾個方面:
(一)增加了新的條目、新的內容。如教育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的教育法規,以及根據教育學科形勢的發展,現代教育的某些新興學科,已趨成熟的某些新的名詞、術語、教材教法、課程理論流派,都作了收錄。合編本中總計增加了新的條目1700 余條。
(二)刪除合併重複條目,修正了某些錯誤或欠妥之處。原分卷本,為照顧各個分冊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各自均收入了相關的詞目,這從分卷本來看是必要的。但重複詞目占據辭典的一定篇幅。這次合編本消除了重複條目計3000 余條;同時,對某些詞級較低的詞目也作適當刪除,計600 余條。分卷本中有些屬於原始資料不同,有些屬於排印和校對不慎造成的錯誤,也都得到修正。
(三)調整了框架結構,精煉了釋義文字。修訂後的合編本內容,仍包括原12 卷本25 個分冊的基本條目。為了便於讀者檢索,合編本條目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並在原分冊框架的基礎上,經過調整,編排分類目錄,同時為使各分冊在框架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仍有些虛目在框架中重複出現。合編本共收詞目23000 余條,約700 萬字。
(四)收集了最新資料。詞目及所收資料的時間一般截至1992年,個別重要事件及資料的時間下限有所突破。增加中外教育大事年表,以供讀者查檢。尚需說明的是本書所錄人物,按慣例中國在世人物不錄。

凡例

一、本辭典選收教育方面的術語、學說、學派、人物、著作、刊物、組織、機構、學校、法規、事件、會議等詞目共23000 余條。
二、詞目表基本按學科體系排列,主要考慮查閱方便。卷末附有《詞目筆畫索引》,供讀者查閱。
三、條目按條目標題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第一字同音時,按四聲順序排列;同音、同調時,按筆畫的多少和筆順排列。第一字的音、調、筆畫和筆順均相同時,依次按後面漢字的音、調、筆畫和筆順排列。
四、一詞多義的詞目用①②③等分項敘述,但以屬於教育的義項為限。一個義項還需分述的用(1)(2)(3)等表示。
五、釋文後有“參見‘××’”,表示可參閱本卷內某一相關條目,以幫助理解本條。“詳‘××’”,則表示詞目因有所分工,本條釋文簡單,詳細內容可參閱他條。“見‘××’”或“即‘××’”,表示詞目無釋文而需要直接查閱他條。
六、譯名採取較通行的譯法。一些譯音雖有出入但至今仍習用者,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沿用。收作專條的外國人名、學校名、機構和團體名,一般按名從主人的原則括注外文。釋文中出現的未收專條的外國人名、地名視不同情況酌注外文。
七、部分條目標題附有外文名,純屬中國內容的條目標題一般不附外文名。
八、歷史紀年,中國部分辛亥革命前用舊紀年,夾注公元紀年;辛亥革命後用公元紀年。外國部分,除日本有的用天皇紀年夾注公元紀年外,一律用公元紀年。
九、本辭典卷末附有中國教育大事年表和外國教育大事年表,截止日期為1996年12月。

12卷本前言

本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曾先後出版過《中國教育辭典》和《教育大辭書》。此後的半個多世紀中,我國再沒有出版過大型的教育辭典和教育辭書。1985 年問世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填補了教育工具書的一大空白。但它和辭典功能不盡相同,代替不了辭典。中國教育學會上海教育出版社為了適應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儘可能滿足廣大讀者的迫切需要,倡議另編一部大型的教育專業辭典。
1985 年11月,中國教育學會在武漢召開的第二次學術討論會上,這個積極的倡議,得到與會者的贊同。經過幾個月的籌備,1986 年4 月在北京召開第一次編纂會議,制定編纂計畫,經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將此書的編纂列為第七個五年計畫期間的國家教育科研重點項目。1989 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又將此書列為1988—2000 年全國辭書編寫出版規劃的重點項目。
本書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人員;教育科學研究人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大專院校有關專業的學生。在選辭和擬寫釋文時,認真考慮上述服務對象的實際需要。
編纂大型教育工具書,是教育事業的一項基本建設。質量第一是我們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知識性、科學性和實用性,能較充分反映現代教育科學水平,是質量的主要標準。為了繼承遺產,借鑑外國,總結經驗,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有關教育理論、歷史、現狀的內容,都儘量收錄;立足於今天的中國,力求把古今中外,熔於一爐。
以事實為根據,從蒐集資料入手,是編纂此書所堅持的重要原則,也是我們採用的基本方法。對於學術問題,有定論的,準確地介紹定論;有爭議的,如實地介紹各家的論點、論據。對於事業的成敗得失,人物的功過是非,不作抽象肯定和否定,力求反映其本來面目,寓評於述。
全書包括:教育學,課程和各科教學,中國小校,師範教育,幼兒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軍事教育,民族教育,華僑華文教育、港澳教育,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教育邊緣學科,教育技術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管理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中國古代教育史(下),中國近現代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和比較教育,共二十五分冊。總計收詞目約三萬條,共約一千餘萬字,計畫先分十二卷陸續出版,出齊後再出合編本。其中民族教育,華僑華文教育、港澳教育,軍事教育列為分冊,是一種嘗試。
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宣部出版局的領導下,參加編纂此書的同志達千餘人。他們來自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和教育科學研究單位;多數為年富力強的中青年,也有學術界老前輩。其中多數為教育界的專家學者,有的還是本門學科的帶頭人。國務院的有關部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教育領導部門給了大力支持。擔任分冊主編的同志,就是下述單位支援的: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大學、河北大學暨南大學、中央教育行政學院、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教科文衛辦公室、北京成人教育協會、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等單位。特別要提出的是,本書的軍事教育分冊,主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總部,各軍、兵種和國防大學的軍事教育專家承擔的;華僑華文教育、港澳教育分冊,得到港澳專家、歸僑學者和海外僑胞的熱情幫助;民族教育分冊,主要靠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積極指導。我們謹向所有積極支持編纂此書的單位和付出辛勤勞動的同志,深表謝意!由於過去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有些必要的資料,還有待進一步充實,本書中的疏漏差錯肯定會有,懇切希望讀者不吝賜教。《教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9 年9 月。

序—張承先

中國教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蘊藏著無比珍貴的教育文化遺產。新中國建立以後,教育事業有了極大的發展,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的優秀教育傳統,吸收了世界教育發的有益經驗,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許多創造。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總路線的指引下,廣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形成了教育理論異彩紛呈,教育實踐百花齊放的局面。為了更好地挖掘、總結、推廣我國豐富的、久遠的歷史經驗和建國以來的新鮮經驗,收集吸收世界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寶貴成果,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提議,我和中國教育學會呂型偉顧明遠等同志發起編寫一部《教育大辭典》。這還是1985年的事,當時的目的是想為教師隊伍的建設做一點切實的貢獻,為迫切要求學習業務,提高教育科學水平的廣大教師提供一部學習工具書。我們為《教育大辭典》制定的編纂方針是:要求一大、二齊、三新,內容包括古今中外,把國內外教育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論、新興學科都儘可能收集進去,同時做到知識性、科學性、實用性、相對穩定性。我們認為,這是一項有歷史意義的開拓性工作。
經過廣大編纂工作者六年多的辛勤勞動,於1992年完成了《教育大辭典》的第一期工程,即出版了《教育大辭典》分卷本,共12 卷,收詞25000餘條,約800 萬字。他們又繼續奮戰,在分卷本的基礎上編寫合編本。合編本不是簡單地把分卷本合起來,而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達到高質量。這是因為形勢在發展,教育在發展。因此,合編本實際上是一部修訂本。最近十年是我國教育發展最快的時期,當然也遇到很大的困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相繼頒布,標誌著我國教育進入了以法治教的新時期。同時這個時期又是我國經濟建設兩個轉型的時期,即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由粗放化生產向集約化生產轉型。這一切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觀念上來一個根本轉變,在教育實踐上加深改革。《教育大辭典》可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學習的經驗和資料。
編纂《教育大辭典》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研究。它不是簡單的教育資料的匯集,而是要從浩如煙海的教育遺產中挖掘、考證、分析。既要批判繼承歷史遺產,弘揚民族文化,不搞虛無主義;又要囊括一切世界先進成果,消化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以我為主,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因此,這是我國教育事業建設的一大工程,也是我國教育史上的首創,是功垂千秋萬代的事業,在國際上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十年磨一劍”,來之不易。讓我們大家來愛護它,扶植它,使它在中國的教育園地上開花結果。一九九七年秋

主編簡介

顧明遠,男,1929年10月生,江蘇江陰人,中共黨員。50多年來一直在教育戰線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教育家和學者。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教育管理學院院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教育學科組長等職,並曾在世界比較教育聯合會任兩主席之一。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1年獲政府津貼和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7年,獲北京師範大學“共產黨員標兵”稱號。1998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一等獎。1999年,獲北京市“人民教師”的最高榮譽稱號。
顧明遠任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992年出版的12卷本的《教育大辭典》計800萬字(1998年增訂合卷本),力求包容幾千年來人類教育活動的實踐和理論的全部成果,“匯集教育科研新成果,融古今中外於一爐”,共有1000餘名作者參與該書的編寫,前後歷時12年,擔任主編的顧明遠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