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拉薩歷史,相關文章,
拉薩歷史
簡介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乾布兼併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乾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在這裡,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仿佛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區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拉薩市區地處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稱為雨季。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城市緣起:朗日松贊進軍吉曲河流域
大約公元1世紀前後,西藏古代歷史開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輪廓。這是由先民一代一代口耳相傳,然後被吐蕃王朝的史家記載在典籍上面的。
據說當時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藏族史書稱"十二小邦"或"四十小邦"。"各小邦地方,各有小城寨"。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雄強。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被稱為"吉曲考"(拉薩河流域)的地方已經為人所知,現在拉薩所在地,已經被人稱為"吉雪沃塘"(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了。
那時吉曲河流域先後屬於蘇毗部落聯盟中的達甲沃和赤邦松兩個王族統治。公元7世紀初,雅隆部落首領朗日松贊率兵北上,渡過雅魯藏布江,在赤邦松王族下面的娘氏家族等的策應下,占領赤邦松領地,一舉成為整個吉曲(拉薩)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贊把營盤設在墨竹工卡的甲瑪崗山溝,在這條長長的南北走向的山溝中,建造了幾座宮堡,他的兒子、吐蕃王朝締造者松贊乾布,公元617年出生在甲瑪溝的強巴明久林宮堡中。
松贊乾布王遷都吉雪沃塘
松贊乾布13歲的時候,雅隆部落聯盟爆發內訌,父系和母系臣民心懷怨怒,所屬各部公開叛變,父王朗日松贊被進毒而死,政權幾近解體。松贊乾布繼位於危難之秋,率領部屬立即東征西討,誅戮叛臣,降伏達布、工布、娘布、蘇毗等部,完成高原統一大業,建立吐蕃王朝,遷都吉曲沃塘,也就是今天的拉薩,被各地首領和群臣尊為"松贊乾布",意為"剛毅深沉之王"。
傳說這位少年王子征戰路過吉雪沃塘時,時值盛夏,日麗風和,他解下戰袍,游泳在吉曲河的清波碧浪之中,只見周圍群山四合,秀水中流,地勢寬坦,雄偉壯觀,更有紅山、鐵山等三山突起,如雄獅躍空,確實是開創大業的戰略要地。同時這裡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連象雄,東接多康,地處雪域中樞,交通方便,物產豐富,遠勝雅隆一隅。他作出了遷都吉曲沃塘的重大決策。
公元633年,松贊乾布率大臣、部屬從墨竹工卡西下吉曲沃塘,這片亘古以來荒涼沉寂的平野,立刻變得熱鬧而繁忙。松贊乾布經過仔細勘察,決定截斷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著山南宣洩,紅山周圍顯露出一大片平野。他在這裡建宮堡,修寺廟,營造軍民住房。據說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築是紅山堡寨,也就是布達拉宮的前身,這座巨石壘成的宮堡,兀立紅山之巔,氣勢非常雄壯。藏文古史《賢者喜宴》等書這樣描繪:"在紅山那裡,築起三道圍城。然後,在圍城當中,修起堡壘式的碉房九百九十九間,又在紅山頂上修起一處湊足千間之數。這些宮室都裝飾以金銀、拂塵、珍珠、纓絡等物,顯得十分壯麗,堪與天宮相媲美?"。
聖城隨吐蕃王朝的瓦解而衰落
從分裂時期到薩迦時期的拉薩
西藏從公元9世紀中葉開始的分裂割據時代,整整持續了400年,直至公元13世紀中期,以藏傳佛教薩迦派為首的西藏各教派領袖歸順元朝,西藏從此由分裂走向統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藏傳佛教經過百餘年的沉寂之後,在公元10世紀前後相繼復興。戒律從阿里古格和青海丹底先後傳入衛藏,佛法之火又在拉薩及其周圍重新燃燒,史稱藏傳佛教後弘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蔡巴萬戶成為拉薩的主宰。幾代蔡巴萬戶長都被元朝皇室封為司徒,授予管理拉薩和拉薩河流域的權利。他們對拉薩城進行了長期有效的管理,組織力量修築和加固河堤,疏通市區水道,營造民房,整修八廓街,多次修葺大昭寺、小昭寺,保護布達拉宮廢墟上遺存的古建築,管理各個寺院和佛事活動場所,組織講經布道活動,建立密宗院,編纂歷史和宗教著作。後人懷念他們的功績,將萬戶長拉傑果瓦奔的塑像供奉在大昭寺神殿諸佛之中。
各派勢力對拉薩的爭奪
公元16世紀前後統治西藏的帕木竹巴政權已經衰敗,仁蚌巴、第悉藏巴勢力相繼在後藏地區崛起,曾經盛極一時並且支持格魯派的柳鄔宗家族被第悉藏巴消滅,代之而起的吉雪第巴(拉薩河下游長官)也是格魯派的強有力的施主。
吉雪第巴管理著從曲水到墨竹工卡之間的拉薩河谷,歷任第巴為拉薩城區修橋築路,加固河堤,建造房屋宮室,做了大量功德。稍早的時候,西藏傳奇式的苦行僧湯東傑布,還在拉薩河上修架了鐵索橋,大大改善了拉薩的交通以及與外界的聯繫。但是,新興的格魯派遭到以日喀則為首邑的第悉藏巴(藏巴王)的敵視和壓制,從17世紀開始,前後藏不斷發生爭戰,拉薩是他們反覆爭奪的地區,已經習慣和平生活的拉薩居民,又陷於一片驚恐和混亂痛苦之中,飽受戰火的蹂躪。
甘丹頗章的全盛時期
從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五世達賴到八世達賴時期,西藏政治相對穩定,社會相對安寧,拉薩城市發展相對較快。在此期間拉薩發生過兩次較大的動亂,一次是公元1717年新疆準噶爾人入侵,一次是公元1727年前後藏發生戰爭,都由清朝中央派兵平息。特別是公元1727年到1788年間,除1750年郡王珠爾墨特那木扎勒被誅引起短暫的騷亂外,拉薩人過了整整50年沒有社會動盪和戰爭硝煙的和平日子。在此期間拉薩修建了大量貴族府邸、活佛家廟、政府衙門,還有商店、作坊、茶樓、酒店、民宅等等。這時,拉薩市區以大昭寺為中心向四面延伸輻射,不斷擴大,東至清真寺,南至三怙主廟,西至琉璃橋,北到小昭寺,基本上形成了今日舊城區的格局。到清代嘉慶(1796-1821)年間,拉薩居民已有5000餘戶,人口達3萬之多。
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駐駐藏大臣,衙署最早設在拉薩沖賽康。公元18世紀末在魯布柳林西側新建駐藏大臣衙門,拉薩市民稱"朵森格"(石獅子)。清朝中央還在西藏派駐軍隊,軍營設在拉薩北郊的扎什地方。
公元1757年七世達賴喇嘛圓寂後,乾隆皇帝在西藏實施攝政制度,即在前一輩達賴喇嘛圓寂至後一輩達賴喇嘛親政之前,任命一位大活佛代行達賴喇嘛的職權,俗稱攝政王。德穆活佛、策墨林活佛、熱振活佛、功德林活佛,都曾出任過攝政王。他們先後在拉薩修建了高大雄偉、華美壯觀的家廟。與此同時,歷輩達賴喇嘛的家庭,大小僧俗貴族的府邸,也競相在拉薩城區動工興建。
西藏商人,內地商人,不丹、尼泊爾、印度諸國商人,紛紛雲集拉薩經商,沖賽康、鐵奔康、堅布康、旺堆辛嘎、八廓街成為拉薩五大市場。伊斯蘭教信徒聚居城東河壩林一帶,大都以屠宰磨麵為職業:漢族居民多住城南,種菜、配酒者居多。這一二百年是拉薩第四次大規模建設時期,也是甘丹頗章政權的全盛時期。
相關文章
原文
走進拉薩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極富特色的藏族民居。平頂的白色樓房一座挨著一座,黑框的門窗上裝飾著條條漂亮的短皺簾,家家的樓頂上五彩經幡飄飛……古城民居的建築風格獨特,色彩鮮明,無論是顏色還是造型,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爸爸曾對我說,把經幡插在樓頂,是為了祈盼新的一年人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多么有意思啊!正月里我們登樓遠望,但見鮮艷的五彩經幡四處飄揚,整座拉薩古城,像一支正要啟航的漂亮而龐大的艦隊,布達拉宮則是無與倫比的旗艦。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鶴立雞群。大昭寺是西藏典型的寺廟建築,氣勢宏偉、典雅,令人嘆為觀止。寺頂上耀眼的金頂,鎏金的勝利寶幢,展翅欲飛的“香香”鳥,安詳的法輪雙鹿,齜牙咧嘴的鱷魚頭,還有那深褐色的“邊貝”牆,把大昭寺裝點的聖潔,壯觀。
環繞著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攏的雙臂捧托著大昭寺。走出大昭寺,便是繁華的八廓街,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條生活的河。我們藏民大多是虔誠的信徒,同時也是熱愛生活的人。我覺得八廓街比世界上任何街道都美。街上商店、攤點星羅棋布,熱鬧非常,與大昭寺內莊嚴肅穆的氣氛既矛盾又統一。人們的誦經聲和討價還價的嘈雜聲混在一起,香爐中吐出的桑煙香味與外國香水的氣味混在一起,古老質樸的藏戲唱腔與節奏激烈的迪斯科曲混在一起……佛教與塵世,寧靜與喧譁,虛無與真實……這一切使聖地拉薩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薩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秘之地,神聖之地,幸福之地。
文章欣賞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2段):介紹了拉薩古城民居的特點以及經幡的象徵意義。
第二段(第3段):著重描述了大昭寺建築的宏偉、典雅和壯觀。
第三段(第4段):寫八廓街的商店、攤點很多,氣氛熱鬧。
主題思想:
這篇課文介紹了拉薩古城的建築風貌和風土人情,表現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