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寺

東寺

東寺也稱教王護國寺,位於日本京都車站西南,步行10分鐘即到,東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早在日本平安時代營造平安京的時候就興建了東寺以鎮守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寺
  • 又稱:教王護國寺
  • 位於日本京都車站西南
  • 地位:聯合國教科文 世界文化遺產
  • 塔高:56.4米
  • 建設時間:公元8世紀
  • 宗派:佛教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資料,寺廟介紹,發展沿革,寺內巡禮,金堂,講堂,五重塔,灌頂院,御影堂,佛事活動,生身供,大般若會,布薩會,御影供,後七日御修,正御影供,文化交流,

資料

公元823年,東寺被下賜給弘法大師,成為真言密教的道場。寺內的講堂以大日
如來為中心安放了五大明王等21座佛像;大師堂是弘法大師在世時的住所,安放了弘法大師像和大師念持佛的不動明王坐像。寺內的五重塔高達56.4米,1644年為德川家光重建,被視為日本第一高塔(古塔),是京都的象徵,為日該國寶。另置有梵天神像,坐在四鵝座的四面臂本像,已列為日該國寶之一。也是日本最大的塔。寺內收藏著許多國寶級的密教珍品。每月21日為緣日,寺內熱鬧非凡。
東寺東寺

寺廟介紹

鄰近日本京都車站的東寺(教王護國寺)建於公元8世紀,是佛教的一個宗派--“真言宗”派的寺院。寺內有以“五重塔”為代表的許多寶貴的歷史建築。“五重塔”高53米,是這座寺院的象徵性建築物,被指定為國寶級文物。“寶物殿”里,收藏了許多國寶級文物和文化遺產。寺院裡的建築物曾幾度被焚毀,又多次被復興、重建。但是大體上仍然保留了寺院剛修建時的原貌。寺院入口的“南大門”、中心建築“金堂”、僧侶們念佛訟經的“講堂”、用齋的“食堂”等等建築物,成一字形排列。“講堂”里排列著21尊佛像。這些佛像是根據佛教繪畫曼陀羅”中的形象創作的。因為“東寺”的開祖--高僧弘法大師空海的祭日是21日,所以,每月的21日,這座寺院都要舉行法事。在這一天,寺院還將同時舉行已有近500年歷史的“弘法市”活動,屆時各種各樣的古式道具、古式服裝在寺院進行露天展示。
地圖地圖

發展沿革

平安京
日本真言宗弘法大師空海(774—835)創立,視中國西安青龍寺為祖庭。青龍寺創建於隋開皇二年(582),原名感應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更名青龍寺,為唐代密宗名剎。日僧空海於公元804年隨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師事青龍寺東塔院惠果和尚,回國後開創日本真言宗。東寺是日本真言宗總本山,位於古城京都市南區九條町一番地,又名教王護國寺,也是日本真言宗開宗的根本道場
東寺東寺
弘法大師空海與東寺的創建
延曆十三年(794),桓武天皇將都城遷至京都,開始營造新的王城,同時在新城正門羅城門的東西兩側營造寺院,以鎮護王城。東邊的稱為東寺(別名左寺、左大寺),西邊的稱為西寺(別名右寺、右大寺)。平安京(京都)內所建寺院中,只有這兩座為官寺。但是,寺院的營造很不順利。約三十年後,嵯峨天皇非常崇信空海,並於弘仁十四年(823)將東寺賜與他。從此,東寺才真正具備寺院的規模並開展法務活動。當時,東寺只完成了金堂的建設和滿濃池的修復,可謂百事待興。通曉土木工程的弘法大師雖然諸事纏身,仍積極督造完成了講堂、五重塔及其它諸堂宇的設計和施工,並使東寺成為真言宗僧侶修行的道場,成為今天一寺一宗制度的肇始。由於東寺專修《仁王護國般若經》,祈禱國泰民安,所以也稱教王護國寺高野山作為密教修行地,東寺作為真言宗開宗的根本道場,共同成為弘法大師空海開展社會活動的基地。從此以後,東寺作為官寺,受到朝廷的恩禮,把為國家和天皇家族進行加持祈禱作為活動的中心內容。到十一、十二世紀時,隨著朝廷的衰微,東寺也逐漸由盛轉衰。
宣陽門院和大師信仰
東寺
到了鎌倉時期(1192—1336),文覺上人在朝廷支持下,致力於東寺的復興。隨著佛教擴展到一般百姓,東寺也逐漸從從事加持祈禱的官寺,轉變為以信仰弘法大師為中心的道場天福元年(1233),佛師(佛像雕塑師)康勝製作了弘法大師像,即御影堂的本尊。後白河法皇之女宣陽門院虔誠皈依弘法大師,盡力護持東寺,供奉給御影堂眾多莊園和各種資助。可以說,宣陽門院奠定了東寺弘法大師信仰的基礎。宣陽門院發願舉行的每月二十一日的“御影供”及每天的“生身供”,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後宇多法皇和後醍醐天皇
後宇多法皇非常尊敬弘法大師,他在宣陽門院之後,繼續保護東寺,並於德治三年(1308)在東寺接受傳法灌頂。之後三年間,他一直將東寺御影堂作為自己的御所,修行密教。他還宣布六條誓文,祈願東寺興隆,並把眾多莊園施捨給東寺。其子後醍醐天皇也繼承父親遺願,致力於東寺的興隆,建成了以觀智院為首的塔頭寺院。由於兩代天皇的護持,東寺在這一時期確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迎來了信仰、修學的隆盛時期。
東寺
弘法大師信仰向平民擴展時期
康歷元年(1379),御影堂遭火災焚毀,只有本尊弘法大師像和秘佛不動明王被搶運出來,但第二年即得以重建。文明十八年(1468),民眾暴動殃及東寺,火災把金堂、講堂、鐘樓、經藏、八幡宮、中門、南大門和諸迴廊全部燒毀,只有講堂21尊佛像中的15尊和八幡三神像得以倖免。永祿六年(1536),五重塔因雷擊燒毀,天正十三年(1585)和文祿五年(1596)相繼兩次地震,使講堂、食堂、灌頂院、南大門倒塌,金堂、御影堂受損。如上所述,東寺在室町時期遭受了眾多災難,除幕府和朝廷外,一般民眾的信願、支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寺院恢復和重建時起了很大作用。當時在南大門出現的“一碗一分錢”的茶水店等,就是今天東寺每月21日“弘法市”的原形,反映了當時支撐東寺的深厚民眾信仰基礎。
東寺東寺
近代發展
江戶時代(1603—1868),東寺受到豐臣秀吉的保護,並在慶長年間由豐臣秀賴重建了金堂和南大門,寬永年間由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了五重塔灌頂院,東寺進入了長達二百餘年的平穩發展時期。明治元年(1868),東寺的南大門、八幡宮、八島社再次因火災燒毀,之後因政府的神佛分離政策,導致全國性的廢佛毀釋運動,東寺和真言宗都經受了危機的洗禮。真言宗把東寺作為總本山,加強團結,積極應對,變亂中一度被廢止的後七日御修法會於明治十六年(1883)在灌頂院得以恢復,並一直延續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寺將伽藍和所藏寺寶全部向公眾開放,並於平成七年重建了鎮守八幡社殿。平成七年(1995),東寺隆重舉行紀念開山1200周年大法會。
東寺東寺

寺內巡禮

金堂

金堂為東寺的本堂,據傳建於延曆十五年(796),在室町時期的文明十八年(1486)被焚毀。現存建築為慶長八年(1603)豐臣秀賴在原有基石上重建的,已被指定為日該國家級文物。金堂東西向33.5米,南北向18米,為入母屋造、瓦片茸頂,是將和式、唐式和天竺式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桃山時期(1573—1603)代表性建築。特別是正面下部屋檐,一部分呈上揚狀,表現出極高的技法,是明顯的奈良時代風格,該建築風格還見於平等院鳳凰堂和宮島的嚴島神社。金堂內由巨大的堂柱支撐起高闊的空間,使高達2.9米的本尊藥師如來看起來都顯得很小。本尊藥師如來和侍立兩側的日光、月光兩菩薩,都是桃山時期佛像雕塑藝術代表人物佛師康正的作品,被指定為重點文物。

講堂

講堂由弘法大師空海於承和二年(835)完成。平安後期曾因大風毀壞,室町時期又三度因大地震和戰火受損,但之後馬上得以重建,恢復了創建時的規模和式樣,一直延續至今。講堂內根據弘法大師的構想,安置了由21尊聖像組成的立體曼陀羅,中央是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五如來,東邊是表示慈悲的五菩薩,西邊是怒目圓睜的五大明王佛壇兩側和堂內四隅更配置了護持佛法的梵天帝釋天及四大天王。金堂中的五大明王像中,不動明王像是最初在日本出現的造像,已經和其它14尊佛像一起,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級文物。

五重塔

五重塔弘法大師設計,從施工到最終完成花了將近五十年。塔身屢經火災毀壞,前後五度重修。現存者為寬永二十一年(1644)由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雖然是江戶時期的建築,但盡力保持了創建初期的位置和規模,呈現出該時代特有的渾厚拙樸的復古風格。每一層的高度、塔檐的遞減率與深深的軒檐配合在一起,整體上宏偉壯觀,極富穩重感。塔高57米,是日本最高的五重塔,也是京都的象徵性建築之一,已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級文物。

灌頂院

灌頂院由弘法大師設計監造,完成於大師入寂9年後的承和十年(843)。戰國時期的天正十三年(1585)因地震被毀,江戶時期寬永十一年(1634)由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在原址重建。灌頂院是舉行密教傳承重要儀式——傳法灌頂的專門場所。真言宗最大的法會——後七日御修法會在這裡舉行。灌頂院也被指定為重要文物。

御影堂

藏品
御影堂為日該國家級文物,曾是弘法大師在世時的住所,也稱大師堂。原來安置有大師親自敬刻、稱為念持佛的不動明王像,所以又稱不動堂。鎌倉時期,在其中安置了大師尊像,始稱御影堂。後宇多法皇曾將御影堂作御所三年,修行密教。御影堂建築物為平安時期典型的寢殿造住房樣式,軒椽低回,周圍設扶欄,會皮茸頂,屋頂斜面平緩,呈流暢曲線。這種建築樣式的寺院在日本全國都極罕見。安置本尊的殿堂屋頂為雙重結構,在外層內側裝有特製的防水內層,即使外層屋頂出現破損,內層也能起到保護作用。本尊弘法大師像由佛師康勝於天福元年(1233)按照“一刀三禮佛”的規矩,一邊吟唱“南無大師遍照金剛”一邊雕刻完成的,是現存最古老的弘法大師雕像,已被指定為重要文物。御影堂中的不動明王像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極具威靈感應的尊像,一直作為秘佛,從未開帳,即使是東寺的僧侶也不能時常瞻禮,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級文物。除以上介紹的四處殿堂外,東寺被指定為日該國家級文物、重要文物的還有蓮花門、南大門東大門、慶賀門、北大門、北總門等數組建築。
東寺東寺

佛事活動

東寺所藏藏品
東寺每年的佛事活動很多,現介紹其中主要的幾種。

生身供

弘法大師在世時一樣,每日向弘法大師像供奉小食(早飯)、齋食(午飯)和茶(夜茶)的儀式。從鎌倉初期起每天在御影堂舉行,從未間斷。每日有很多熱心的信眾前來參拜。
東寺東寺

大般若會

每月1日舉行,誦讀六百卷《大般若經》進行祈願的法會

布薩會

四月、五月、七月、九月、十月、十二月的十五日,在佛前反省懺悔的法事。

御影供

每月21日為弘法大師的入寂日,舉行理趣三味等法事。前來參拜的人非常多。該日東寺周圍的店鋪都擺出露天攤,以方便信眾。
在“御影供”的前一天還舉行“御逮夜”,即追思弘法大師遺德的法事。

後七日御修

後七日御修法會
每年1月8日至14日舉行,是日本真言宗最大的法事活動。最初由弘法大師在宮中真言院舉行,以兩界(金剛界胎藏界)曼荼羅本尊,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法會由真言宗各派共同在灌頂院內舉行。14日的結願法會後,可以參拜灌頂院。

正御影供

弘法大師於承和二年(835)農曆三月二十一日在高野山入寂。為紀念空海上人,於每年4月21日,舉行感謝大師恩德供養法會。所有真言宗寺院都舉行這一法會。但最早的正御影供是延喜十年(910)在東寺灌頂院舉行的。東寺的灌頂院,只在“後七日御修法”和“正御影供”時才對外開放。

文化交流

惠果空海紀念堂
真言宗為日本佛教五大宗派之一,擁有寺廟一萬二千餘座,信徒達一千五百餘萬人,在日本有很大影響。1958年6月,日本真言宗18座總本山、大本山聯合成立“真言宗各派總大本山會”,簡稱“各山會”。1984年,在中國佛教協會和各級政府協助下,由“各山會”和“日中友好真言宗協會”出資,在西安青龍寺建立了惠果空海紀念堂,以緬懷先德,激勵後人,促進兩國友好。1984年以來,“各山會”每年都以一個宗派為主派遣大型代表團訪華,瞻禮祖庭,與中國佛教界進行友好交流。2000年9月4日至9日,第17次“各山會”友好代表團來訪,在西安青龍寺隆重舉行了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追悼法會。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佛教協會領導專程前往參加,陝西省、西安市黨政有關部門領導及省市佛教協會負責人均出席法會,共同紀念趙朴初會長。
2000年11月,中國佛教教育代表團訪問日本,於11月13日專程拜訪了東寺。“各山會”各派宗務總長在代表團抵達東寺前舉行了趙朴初會長追悼法會,並熱情接待了代表團一行。進入新的世紀,真言宗表示將組織“各山會”代表團訪問中國,開始舉行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中日佛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