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廢佛毀釋
- 地理標誌:日本
- 批准時間:1867年
基本介紹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由一個佛教國家轉向神道教國家。神道教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五至八世紀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明治維新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處於依附地位。廢佛毀釋這場“滅佛毀寺”運動,這場運動的結果是使大部分信佛教的日本人,轉向大部分人改信神道教,實行天皇為中心的政教合一體制。
不僅如此,德川幕府還將神道教、儒教實際劃歸佛教管轄,佛學隨之成為顯學,進而參與世俗政治生活。江戶中期以後,諸宗派生活穩定,僧侶逐漸流於安逸,醉心於角逐僧官、僧位和營造富麗堂皇的寺院,輕視教義的研習與戒律的修持,佛教界在教理及信仰上均無進展。與佛教沉淪衰敗的頹勢相反,長期以來憎惡佛教驕奢無為的神道、儒教勢力在振作自強的同時,掀起了排斥佛教的浪潮。批判佛教的風潮逐漸興盛。到了寬文年間,已經形成了儒佛相爭的局面。加之具有將軍繼承人資格的“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主德川光國、會津的撲帶港代大名保科正之等權臣崇信儒教和神道,及至元祿年間就已經形成了儒、佛二教並行局面。
與此同時,神道教派也乘勢發展力量,力圖改變以往俯首聽命於佛教的狀況。吉川惟足及其弟子山崎港齋放棄了往昔的神佛會通理論,樹立起反佛旗幟,倡導“神德合一”,將朱子學理論與神道教義結合起來,論證佛教違背日本國體。江戶中期以後,神道改革為“復古神道”。到了天保年間,平田篤微等人進一步鼓吹神國思想,大力抨擊佛教。儒教和神道在思想領域反對佛教的活動,為日後“廢佛毀釋”風潮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