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明(修訂插圖本)》是"世界文明大系"之《日本文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組織40多位著名學者歷時多年編纂而成。中央電視台超大型電視系列節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環球紀行》據此創意而成,並以這作為理論基礎。針對國際學術界的“西方中心論”和“文明衝突論”,中國學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論,將世界文明劃分為12種文明體系。 我一向認為文化交流能夠促進人類發展,促進世界各國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友誼。沒有文化交流,人類文化就得不到像今天這樣的發展。《世界文明大系》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日本文明,使我們對於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知道了如何借鑑和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日本文明》
- 作者:葉渭渠
- ISBN:9787533449599
- 定價:35.0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4
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我一向認為文化交流能夠促進人類發展,促進世界各國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友誼。沒有文化交流,人類文化就得不到像今天這樣的發展。《世界文明大系》為我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日本文明,使我們對於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知道了如何借鑑和學習。
圖書目錄
緒論 日本文明的研究課題
第一章 風土·語言·民族性與文明
一、民族與國家的起源
二、風土與原始宗教思想
三、色彩、自然觀孕育古代文明的河床
四、語言的起源與文字的進化
五、民族性格形成與原初文明的聯繫
第二章 本土文明的產生、演變與特徵
一、繩紋、彌生時代的土陶器
二、原始神道的自發生成
三、古代祭祀的形成
四、諸種文化的原始混沌
五、言靈思想與育成原初文學意識
六、古代文明與性
第三章 與大陸文明的最早接觸
一、農耕文化與金屬器的傳入
二、儒學文明東漸及其影響
三、早期儒學的傳播體系與儒學教育
四、佛教文明的傳人與土著信仰的收容
五、佛教流布與諸宗派的發展
六、佛教藝術傳人與傳統藝術的發展
七、道教·神道與古代天皇制·日本精神
八、漢風思潮與漢詩文的儒佛思想
第四章 和漢文明的差異及其超越
一、神佛接觸與神道教義化
二、佛教的來世觀與神道的現世觀的聯繫
三、古代和漢美意識的差異性
四、和式建築藝術對漢式建築藝術的吸收與堅持
五、和歌的主情論與漢詩的言志說
六、經典物語對中國文學的受容與再創新
第五章 文明本土化的完成與復興國學(一)
一、本土化的文化背景與前提條件
二、文學日本化的標誌——“物哀”審美主體的確立
三、朱子學的傳播與儒學的日本化
四、老莊思想及其在日本的影響
五、禪宗與新佛教的形成與宗教世俗化
第六章 文明本土化的完成與復興國學(二)
一、神佛儒與武士道
二、日本文明的複合體
三、禪宗文化走向成熟
四、藝道文化的日本特色——空寂與閒寂精神
五、文藝新模式的誕生——浮士繪和歌舞伎的時代
六、反撥儒佛與復興國學
第七章 與西方文明的早期接觸
一、明治維新前後與西方宗教文明的傳入
二、“蘭學”的傳播與科技文明的新興
二、儒學與洋學的衝突與嫁接
四、“文明開化”與西方人文思想傳播
五、西方政法體制的模仿與創造
六、西方教育體制的引進
七、西方藝術精神的攝取
第八章 和洋文明的衝突與歸宿
一、和洋文明衝突的深層文化心理因素
二、廢佛毀釋與東西方宗教的對立
三、傳統集團意識與近代自我的互制
四、本土文化結構對接受西方思潮的作用
第九章 回歸傳統與歐化的交替
一、從歐化風潮到保存國粹運動
二、“德育論爭”與《教育敕語》
三、國家神道的形成
四、現代主義的興起
五、天皇制與武士道文化的惡用
六、“日本浪漫派”的回歸古典
七、戰爭陰影下現代文明的泯滅
第十章 現代文明的發展與挫折
一、第二次文明開化傳統價值觀的轉變
二、戰後改革與民主主義的發展
二、天皇從人神化到人格化
四、近代文學派與自我的再覺醒
五、現代主義第二波——存在主義的再傳播
第十一章 和洋文明調和的歷史經驗
一、對西方文明的認同與拒斥
二、“衝突-並存-融合文化模式”的確立
三、現代化中日本文明的抉擇
四、日本的歷史經驗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