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寺

小昭寺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於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曆鐵牛年吐蕃松贊乾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昭寺
  • 建立時間:7世紀中葉641年(藏曆鐵牛年)
  • 所在地點:八廓街以北500米處
  • 特點: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
  • 開放時間:9:00~17:00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 門票價格:20元
  • 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歷史沿革,典藏文物,寺廟傳說,景區熱度指數,

建築布局

小昭寺藏文叫燃木齊,小昭寺的名聲和規模都比不上大昭寺,也沒有那么熱鬧。但是別有特色。
小昭寺小昭寺
小昭寺歷史上幾經火焚,現存的小昭寺的建築大多是後來重修的,只有底層神殿是早期的建築,殿內的10根柱子依稀可見吐蕃遺風:上面鏤刻著蓮花,並雕有花草、捲雲以及珠寶、六字真言。小昭寺主樓三層,底層分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周圍是轉經廊道,廊壁上遍繪無量壽佛像。頂層是漢式金瓦,金光閃閃,拉薩各個方位均能看到,蔚為壯觀。
小昭寺建築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最初的寺廟管理也是由漢僧主持,所以說,小昭寺不僅是西藏最早的寺廟之一,而且是漢藏兩個民族團結友誼的象徵,在漢藏民族關係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小昭寺,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其前部為庭院,後部是神殿及其門樓、轉經回廓等附屬設施。門樓高三層:底層為寬敞的明廓。明廓有10根大柱(直徑0.8米),皆為十六棱形。柱身有三條銅箍,銅箍面上透雕花瓣。柱一上半部雕有繁縟的花草紋,柱頭上浮雕寶珠、“回”字紋、花瓣及連續的“六字真言”。前四排大柱的柱栱上浮雕海水雲龍紋。明廓後部牆壁上繪有四大金剛(即四大天王)和六道輪迴圖(畫面上有一個棕色的兇惡明王抱著一個巨大的車輪,巨齒獠牙銜著輪的上部;大輪分成三層,圓心畫蛇、鳩、豬等,內輪分為六格,即六道,最外層又有十二個畫面,稱“十十緣起支”: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極樂世界圖等壁畫;門樓二三層是僧房和經堂等。穿過門樓即是繞神殿一周的轉經迴廊。迴廊南、西、北三面原豎有木製嘛呢輪,廓壁上也遍繪無量壽佛、白度母等壁畫。
小昭寺小昭寺
小昭寺神殿高三層:底層分為門庭、經堂、佛殿三部分。門庭內左右為隔門小房,右間是放吹器的地方;左間是配殿,內供有石榴樹枝做的貢布色懂馬塑像。中間是四柱寬的空廓,傳說原來其中一根柱上掛有文成公主手印的石板,另一根柱上掛有護法畫皮兩張。四柱皆為圓形大柱,大柱小栱兩側各雕一大力士,力士作承托支撐狀。柱頭大栱上雕有獅子和圓形升雲紋、花瓶等。有的柱頭小栱兩則浮雕象徵性的獅子和人像。門上鋪首如鈸形,上有二龍戲珠圖案。橫樑上皆寫梵文六字真言。這些雕刻古樸端莊,體現了早期內格特徵。
小昭寺第三層景觀小昭寺第三層景觀
門庭後面為經堂。經堂進深7間面闊3間,30柱,柱下皆有石柱礎。其中中部4根大柱直通二層之上撐起高敞天窗。柱高6.2米,直徑0.46米;其餘26根柱子高2.8米,直徑0.48米。柱頭皆為捲雲紋寶珠蓮花紋等雕飾。集會堂天井正對的一排檁頭上原雕有28隻臥獅,現存27隻,系全雕和半雕;腹腔上有底座,裝飾四瓣或八瓣蓮花。集會堂四壁曾遍繪釋迦牟尼、千尊佛等。西後淨室門口南面供塑有舍利弗與目犍連兩大弟子孫靈塔及高0.4米的銅鎏金密集金剛造像、泥塑的傑尊·貢嘎頓珠造像;北面供有高1米的吉祥金剛怖和能仁佛、藏巴拉等佛像。
淨室門口兩側還供有四大天王泥塑像。最後部是佛殿,內2柱,無柱礎,面積23.5平方米。大柱表面用麻繩纏繞之後又用2~3厘米的泥皮塗抹,可能是防腐、防火的措施。柱頭雕有蓮花寶座,柱頭小栱上則無裝飾,具有明顯的早期特點。四壁的壁畫多為線描盤腿坐形象,筆法流暢生動。大殿的牆壁均用大石塊夾小石片砌成,厚1~1.3米。殿內供有尼泊爾墀尊公主帶來的銅鎏金不動金剛佛和八大隨佛弟子泥塑像,以及兩大忿怒力士、宗喀巴塑像。
佛殿後部和兩側還繞以密閉回廓,偏窄、較高,具有早期布局特徵。神殿第二層前前為僧舍,中部為大經堂天井,天井之後為供佛大殿,6柱,內供桑傑魯王甲後、十六尊者及經書;裡面還有一大殿,8柱,內供藥師八如來和《甘珠爾》佛典,北面供奉有救度母及其他佛像。神殿第三層前面為達賴喇嘛到該寺的專用住房,共6間。後部則為金頂殿,殿門向東,面積約54.5平方米,內有明柱兩排8根,左右開小窗。殿左右及後部有一周狹窄回廓,以木欄相圍。金頂為漢式風格,屬歇山式,以斗栱承托;金頂垂脊末端套有羯摩魚頭,是為套獸。殿內門窗壁畫、柱子等則是藏式風格,體現了藏漢建築的巧妙結合。
小昭寺小昭寺
最後部是佛殿,內有2柱,無柱礎,東西長4.35米,南北寬5.4米。大柱表面用麻繩纏繞之後,又用2—3厘米的泥皮塗抹一層,可能是防腐、防火的措施,而大柱3米以上的部分則不包泥皮。從部分脫落泥皮的地方觀察,細麻繩還較結實,而大柱已有腐朽現象。柱頭雕有簡單的蓮花寶座,柱頭大小拱上則無裝飾,似為早期裝飾特點。四壁的壁畫,被油煙燻得一片漆黑,在門框內牆上還依稀可見一些線描施禪定印、指地印、無畏印佛像,筆法流暢生動。殿門為鐵網,大殿的牆壁均用大石塊夾小石片砌成,規整別致,牆厚1—1.3米。殿內供有尼泊爾赤尊公主帶來的銅鎏金不動金剛佛,還有泥塑八大弟子、兩大憤怒力士和宗喀巴塑像。佛殿後部和兩側還有密閉式迴廊,迴廊窄而高,布局很有特色。
神殿第二層前部主要是僧舍,其中堪布住房位於中心偏里的套間裡。中部為大經堂天井,天井之後為供佛大殿,大殿內有6柱,明柱敞廳,在其左右各開一小門,內供桑傑魯王甲布、十六位長者及經書等。

歷史沿革

小昭寺的建立與文成公主和松贊乾布的聯姻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641年,“唐王以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三百六十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作為(文成)公主的嫁奩。又給……卜筮經典三百種,識別善惡的明簽,營造與工技著作六十種,……以車載釋迦佛像,以大隊騾馬載珍寶、綢帛、衣服及日常必需用具(入吐蕃)。”在文成公主進藏之前的公元634年,泥婆羅(尼泊爾)國王鴦輸伐摩已經將其女尺尊公主嫁給松贊乾布,尺尊公主入藏時亦隨帶著一尊釋迦牟尼像,大乘佛教的經典著作,各種精巧的工藝品和工匠等等。文成公主進藏後不久,就協助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與此同時,也從中原召來了很多良工巧匠修建惹謨伽神變寺。
小昭寺·金頂小昭寺·金頂
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由漢力士賈伽與魯伽兩個人用木車將釋迦牟尼佛像送到西藏,到了現今的小昭寺處,木車沉陷在沙地之中,只好四面立柱,覆蓋白綢供養。博學多才,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通過歷算,得知此處是龍宮所在地,決定把釋迦牟尼佛像安放在此地,建寺供奉,認為如此即能鎮懾龍魔、國運昌盛。小昭寺的整體建築,經過一年時間順利竣工。隨後,藏王松贊乾布設廣大慶筵,為之開光,聲勢浩大、壯觀。
盛極一時的小昭寺,在松贊乾布死後,又曾一度冷落,苯教勢力抬頭。芒松芒贊執政時期(650—676年),聞知唐高宗派兵進藏,疑奪釋迦牟尼銅像,便將釋迦牟尼佛像從小昭寺遷移,封閉於大昭寺的南廂秘室中。同時,“所有住在拉薩惹謨伽寺(小昭寺)等處的和尚,一律被驅逐出境了。”赤德祖贊(704—755年)即位後,於公元710年,又從唐朝迎娶了金城公主,進一步促進了漢地佛教在吐蕃的發展。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把原被封藏在大昭寺的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佛像供奉於大昭寺,又取尺尊公主所攜之釋迦牟尼佛像,供奉於小昭寺,並安排了漢僧管理一切宗教儀式,於是,二佛像遂易寺而居。
朗達瑪即位後(約九世紀中葉),對佛教採取了摧殘的態度,強迫出家人改裝還俗,“不願還俗者多遭殘殺,經典或埋或焚,或投河中,毀大昭寺、小昭寺釋迦牟尼像,封桑鳶寺,余者多毀”。不久,吐蕃各地又暴發了奴隸起義,蔓延到吐蕃王朝統治下的大部分地區。奴隸暴動一直持續了九年(869—877年),吐蕃王朝從此崩潰,西藏分裂為許多小部落,各霸一方,各自為政,互相征戰不已,佛教也一蹶不振,只有少數僧侶在家中秘密傳習佛法,小昭寺亦隨著當時的形勢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這種混亂局面一直延續了約兩個世紀,到十一世紀四十年代,印度僧人阿底峽來藏講經說法,翻譯佛經。此時,佛教又重新抬頭,小昭寺也得到維修保護。關於這一時期小昭寺的詳細情況,史料缺乏,不敢妄加推測。
、明、清時期,由於中央政府對佛教採取了扶持政策,所以小昭寺又重新興盛起來,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在清代史料中,對當時的小昭寺就有簡單介紹,“小招在大招北半里許,地名喇木契,坐西向東,背布達拉,樓高三層,上有金殿一座,唐公主建。公主悲思中國,故東向。內供墨珠多爾濟佛,或雲內有塑像,乃唐公主肉身,座上書默寂能仁四字。鳥革翬飛,範金作瓦,殿上金瓦光輝奪目。蓮花地涌,罘鐵為簾。門前掛鐵網以為簾。”“乾隆二十五年,御賜額曰:耆闍真境”木匾。可見,當時小昭寺的建築宏偉壯麗,地位之高,影響之大。
十年浩劫時期,小昭寺遭到毀滅性破壞。一些建築被拆除,塑像文物等被劫一空,僧眾皆離寺而去,昔日輝煌壯觀的景象蕩然無存,小昭寺被作為倉庫而用。
1986年,由於中國政府的宗教政策和當地政府的重視支持,又開始對小昭寺進行大規模維修,使小昭寺舊貌換新顏,重放異彩。

典藏文物

小昭寺文物眾多,寺內供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及眾多的佛像和唐卡等。其他珍貴的有:銅菩薩:通高2米,菩薩身高1.32米,戴寶冠,飾瓔珞,斜披帛,結跏趺坐於方台上。座高0.68米,座下方刻有“大清乾隆庚寅年敬造”字樣;蓮花生銅像:通高1.55米,座高0.03米、寬0.14米,披袈裟,雙手持法器,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仕女銅像:通高1.33米。座為半圓形,座高0.17米。雙手捧堆花瓷瓶,披帛至腳,上著短衣,下著長裙。

寺廟傳說

641年,唐文成公主與松贊乾布聯姻離長安進藏時,向唐太宗“請以釋迦像與寶倉庫為奩嫁”,唐帝許之,“造輿置覺阿釋迦像於其上,使力士甲拉伽於魯伽二人挽之”。相傳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了一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行至在小昭寺位置時,木車陷入沙地中。公主通過歷算,決定把釋迦牟尼佛像安放此處供奉,遂建小昭寺。這座寺廟由文成公主主持修建,與大昭寺同時開工,同時告竣,同時開光;大門朝東,以寄託這位公主對家鄉父母的思念。後以此為基建小昭寺。該寺坐西朝東,據說是文成公主悲思家鄉而設計的。文成公主為建小昭寺從內地召來精巧工匠,以漢地廟宇為模式,結合藏地建築特點,建成了極為壯觀的重樓疊閣。
後來兩尊佛像對換供奉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吐蕃時期,贊普松贊乾布統一西藏後,迎請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墀尊公主為後,分別建立大、小昭寺,大昭寺供奉墀尊公主帶入吐蕃的米居多傑,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帶入吐蕃的覺阿佛,即釋贊乾布之孫芒松贊(公元650~676年在位)時期,傳說唐朝將派兵入吐蕃搶走覺阿佛像,於是在652年將小昭寺的釋迦牟尼像移至大昭寺,藏於明鑑門內,並堵其門,畫以妙音佛以作偽裝。公元712年金城公主(唐中宗養女,實為唐宗室雍王守禮之女)聯姻吐蕃,才把這尊佛像迎出供於大昭寺覺康,並將原供於大昭寺的米居多傑佛至小昭寺供奉。明、清兩朝皇帝亦對該寺十分重視,請乾隆帝曾御賜“耆闍真鏡”的匾額。
小昭寺·轉經廊道小昭寺·轉經廊道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49.00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54.95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