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禾本科植物)

青稞(禾本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主要產自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種植約有3500年的歷史,從物質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有著廣泛的藥用以及營養價值,已推出了青稞掛麵、青稞饅頭、青稞營養粉等青稞產品。

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稞
  • 拉丁學名:Hordeum vulgare Linn. var. nudum Hook.f.
  • 別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
  • 二名法:Hordeum vulgar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亞門:被子植物亞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鴨跖草亞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亞科早熟禾亞科 
  • :小麥族
  • 大麥屬
  • :青稞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西藏、青海、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及雲南西北部
主要產地,生物學特性,價值功效,歷史傳說,栽培技術,栽培,適宜人群,

主要產地

西藏聯鄉(歷代班禪貢品青稞基地)、尼木(歷代達賴貢品青稞基地)、普蘭(古格王朝貢品青稞基地)、澤當(吐蕃王朝貢品青稞基地)、崗巴(喜馬拉雅稀缺物種青稞基地)。
青稞青稞
1 喜馬拉雅稀缺物種青稞基地:崗巴
崗巴境內自然植被稀疏,70% 為高原丘陵,其餘為河谷灘地,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6155 米,相對高差200 米左右。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春季寒暖適中、多大風和瑞雪;夏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秋季天高氣爽、風少雨小、寒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季風頻繁。年平均氣溫1.5℃,最熱月為7 月,平均氣溫9.2℃;最冷月為1 月,平均氣溫-8℃。年無霜期60 天左右,年日照時數在3200 小時以上。耶汝藏布流域橫貫全境。河流主要有耶汝藏布、奎曲、亞曲三大水系,其支流星羅棋布,滋潤著豐饒的千里草原。崗巴與薩迦、亞東、白朗、定結諸縣相鄰,南與錫金雪山接壤。東距日喀則市307 公里,距拉薩市580 公里。總面積3935.89 平方千米。總人口1 萬人(2003年)。
自從1938 年發現野生大麥之後,科學家們在青藏高原各地都陸續發現了野生大麥。通過研究,認定青藏高原的青稞,實際上就是中原大麥的祖先。同時,青稞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糧食作物中、為數不多野生與培植共存的物種之一。然而,歷經千百年之後,人們驚異地發現,當海拔達到4200 米以上,所有現存的培植品種都無法成活,只長得出青稞草時,依然還有一部分品種的青稞,頑強地成長、抽穗揚花,為西藏人提供寶貴的食糧。這種青稞種子沒有名字,老百姓俗稱為“農家品種”。這些品種里最突出的一種,就是崗巴縣孔馬鄉的青稞,可在海拔4750 米生長。崗巴青稞,隱藏在雪山峰尖,只有有緣的人才能目睹到她的耀眼璀璨。崗巴青稞,因為胚芽和表皮面積大,含豐量β- 葡聚糖,可以說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寶物”。
“喜馬拉雅山地區稀缺物種青稞”—崗巴青稞,有其頑強的一面,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同時也有及其脆弱的一面,離開原產地即變異,甚至消亡,說她是稀缺物種青稞,是因為不可複製。
2  吐蕃王朝貢品青稞基地:澤當
澤當鎮位於中國的西藏自治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3551 米,人口約1.52 萬。澤當背山靠水, 土地肥沃。年均溫度8℃—9℃,最熱月均溫15.7℃。年降水302 毫米,太陽輻射強, 日照時間長,農業發達,有“西藏糧倉”之稱。澤當曾譯“孜塘”,在藏語中,“澤”意為玩耍、嬉戲;“當”意為平灘、平地、壩子。這個地名,源自當地所傳觀世音菩薩點化神猴與羅剎女交媾繁衍出人類的神話,這裡傳為當初其後代下山玩耍嬉戲之地,故名。澤當是西藏惟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雅礱河風景名勝區的中心。
雅礱澤當是藏民族的搖籃和文化發祥地,這裡的人們勤勞樸實,能歌善舞,熱情好客。這裡有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貢布山,山腰間有三個“仙洞”,傳說是西藏人類始祖居住的地方,至今保存完好,四季香火不絕。這一帶誕育了藏族文字的創始人,產生過藏族第一部詩集、第一部藏戲,出現過第一代藏王、修建第一座宮殿、開墾第一塊耕地。西藏歷史上的眾多傑出人物都誕生在這裡。
雅礱河從古老的澤當貫穿而過。雅礱河,這個名字儘管在藏漢古史和現代典籍中經常可以見到,但翻開任何地圖冊都難以找到,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從源頭到注入雅魯藏布江的河口,全長不過六十多公里。上游只是潺潺一線,但終古長流,永不涸竭;中下游一帶稍寬,也只有十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可以撐竿橫越。它的出名,是因為這裡孕育了藏民族的祖先,是古代吐蕃王朝的興王故地,也是整個西藏文明歷史的策源地。
雅礱河水也很特別,據佛典記載,它有八大優點,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腐,七飲時不損喉,八喝下去不傷腹。雅礱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牛羊遍野,農牧業十分發達,號稱西藏的糧倉。這裡的民族手工業有悠久的歷史,氆氌、圍裙、木碗、石鍋、竹器、藏被、地毯等傳統手工藝品,以造型奇特、富有民族特色,名聞遐邇。據學術界稱,《紅樓夢》第一百零五回,錦衣軍從寧國府查抄的物品中有三十卷氆氌,據考證就是這裡的貢品。雅礱澤當不僅是西藏文明發祥地,也是青稞文化發源地。這裡是西藏最先從蠻荒進入農耕時代,最先馴化和栽培青稞的地方之一。離澤當不遠的貢嘎縣昌果溝,是西藏昌果溝新石器時代遺址。據最新報導,在昌果溝遺址發掘中,科學家在灰坑內的燒灰中發現並採集到一批新石器時代的農作物遺存——農作物種子炭化粒。採集到約3000粒類似於麥類種子的炭化粒,經鑑定與研究認定為青稞(Hordeumvelgare L.var nudum)種子炭化粒。昌果溝古青稞炭化種子是西藏高原上首次發現的史前青稞遺存,這一發現將西藏高原上傳說中的青稞農耕歷史提前了約1.5 個世紀,並首次將西藏高原的青稞農耕上溯到了新石器時代。
3 古格王朝貢品青稞基地:普蘭
阿里面積約30 萬餘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 米,人口僅六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北部- 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脈和崑崙山脈相匯聚的地方,又是境內外幾條著名江河的發源地,故而,阿里又被稱為" 萬山之祖"、" 百川之源"。
這裡,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羅棋布,原野遼遠無際。因此,阿里的地貌以冰雪、冊岩和湖泊為其特徵,歷史上曾經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冰雪圍繞的" 普蘭"、岩石圍繞的" 古格"、湖泊圍繞的" 瑪宇",總稱為" 阿里三圍"。阿里是宗教信仰之鄉。從古遠時代起,這裡就是印度教、耆那教、西藏雍仲本教、佛教等尊為“聖靈之所在”的“世界中心”。
普蘭地處阿里地區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峽谷地帶,面積12497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 萬畝,總人口1 萬人(2003 年)。普蘭位於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 馬甲藏布) 谷地,地形狹窄,來自孟加拉的濕潤空氣,在這裡形成宜人的高原小氣候。氣候溫和,降水頗豐,是阿里地區中“雪山環繞的地方'。境內有著名的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被描述為“神山”似帶著銀冠的“金字塔”,“聖湖”為神話傳說中的“西天瑤池”,是遊客和朝聖者的聖地。
普蘭其地勢北高南低,南部一帶喜馬拉雅山脈地區海拔在四千米以下(普蘭縣海拔三千九百米),是阿里海拔較低的區域之一。普蘭氣候相對溫暖,尤其是孔雀河谷一帶,年無霜期可達一百天以上,年日照量則約達三千二百七十小時,且年溫差不大,與乾旱的阿里其他地區相比雨水也充足,因而易於耕作,適合於耐寒的農作物生長。孔雀河谷地帶景色優美,四周雪峰峻峭,雪峰下是風化的礫石和黃沙形成的堆積層,起伏有序,溝壑縱橫。來自孟加拉灣的海洋季風越過喜馬拉雅山吹到這裡,形成了青藏高原難得一見的濕潤氣候,大片的綠洲似翡翠般鑲嵌在孔雀河谷,錯落有序的村莊,繚繞的炊煙,趕著牛羊的牧童和轉經的老人,使人仿佛到了一個世外桃源,就像傳說中的“香格里拉”。
1979年在孔雀河流域的若羌縣古戍堡發現了青稞,在民豐縣尼雅遺址也發現青稞,在塔里木盆地的孔雀河流域多處都發現了大量青稞栽培遺存。這說明在西藏3800 前的象雄時期,普蘭就已開始栽培青稞了。歷史上,普蘭青稞不僅養育了兩個古國,當地細德種植的白青稞,磨出的糌粑又白又香又好吃,更是歷代國王貢品。
4 歷代達賴貢品青稞基地:尼木
尼木的土地特別肥沃,土質也好,尼木產的青稞聞名遐邇。特別是白青稞,藏語叫普嘎,蛋白質含量較高,磨出的糌粑特別好吃。歷史上,這裡產的青稞專供達賴喇嘛和貴族食用,曾作為地方特產呈貢給清朝達官貴人食用。
“尼木”這個地名也和青稞有關。在很早很早以前,人們認為青稞有雄雌之分,而尼木的青稞都是雌性的,藏語稱“乃木”,即母青稞之意,尼木因此得名。尼木的先民為什麼把青稞認為都是雌性的呢,並以此命名家鄉地名,大概是先民對雌性的刻意溢美,因為尼木的青稞特別肥美。
尼木居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山巒起伏,河谷縱橫。地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尼木縣內最高點窮母崗峰,海拔7048.8 米,最低點為瑪曲河匯入雅魯藏布江處,海拔為3701 米。尼木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輻射強,年日照時數2947.8 小時。年無霜期約100 天左右。年降水量325.2 毫米。位於拉薩市西南140 公里。面積3275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 萬畝,林地面積25.6 萬畝。2003 年全縣總人口3 萬人。土特產品主要有白青稞、藏紙、藏香、高原畜產品與高原魚類。
5 歷代班禪貢品青稞基地:聯鄉
聯鄉青稞,由於其獨特的生長環境、氣候和水土條件,為該產品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聯鄉青稞含粗蛋白10.15、澱粉62.9、糖化力30.4、絕乾麥芽浸出物88%,加工成糌粑呈白色微黃,具有獨特的香、酥、脆等優點,是廣大藏區無人不曉的上等食品, 也是歷代班禪大師的專用糌粑。每年望果節後,第一批新青稞都會經過多次分級,然後由指定的農家精心篩選,磨製,再由指定官送往扎什倫布專供歷代班禪喇嘛食用。
聯鄉地處日喀則市。日喀則,藏語意為“最好的莊園”。是歷史上後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日喀則一帶、日照充足,地處河谷地帶、農業發達,是“西藏的糧倉”之一。日喀則是從古到今的後藏重鎮,藏語稱“溪卡孜”,意為“土地肥美的莊園”。14 世紀初期,大司徒強曲堅增戰勝薩迦王朝,建立帕竹王朝後,得到元、明王室的庇護,設了十三個大宗溪,最後一個宗就叫做桑珠孜,表示這位大司徒統治全藏的雄心已如願已償了。
聯鄉位於日喀則地區境內雅魯藏布江沿岸,是後藏日喀則傳統的農區,種植業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物品種繁多。在河谷、湖濱地帶和氣候適宜的小氣候區,廣泛分布著各種類型的的作物種類。主要農作物有青稞、春小麥、冬小麥、油菜、豆類等,尤以青稞種植面積最大。

生物學特性

青稞的根系屬鬚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組成。初生根由種子的胚長出,初生根一般5-6條,多的有7-8條。初生根在幼苗期從種子發芽到根群形成前,起著吸收和供給幼苗營養的重要作用。初生根數目多少與種子大小和種子活力密切相關。種子大而飽滿,生活力強,其初生根數目較多,長出的幼苗也健壯。反之,子粒瘦小,千粒重小而不飽滿的種子,其產生的初生根數目少,幼苗弱瘦。在良好的土壤條件下,秋播青稞越冬時初生根入土深度可達60~70cm,到生育後期,有的品種初生根可達200cm左右。
青稞莖直立,空心莖。有若干節和節間組成,地上部分有4~8個節間,一般品種5個節間,矮桿品種一般3個節間,莖基部的節間短,愈上則愈長。莖的高度一般(株高)80~120cm,矮桿品種株高60~90cm。莖的直徑2.5~4mm,莖包括主莖和分櫱莖。它們均由節和節間組成。莖節可分為地上莖節和地下莖節,地下莖一般有7~10個不生長的節間,密集在一起,形成分櫱節。地上莖節通常有4~8個明顯伸長的節間,形成莖桿。
成熟前期的青稞莖桿是直立的圓柱體,莖的表面光滑,呈綠色,成熟後期變黃色,也有少數品種莖桿帶紫色。莖節維管束密集,彼此交錯,形成橫隔,實心。莖下部的節間和上部節間大部分被葉鞘包圍。
青稞的節間由下而上逐漸變長,莖基部第1、2節間是否短粗與其抗倒伏性有著密切的聯繫。栽培上應儘可能縮短基部節間長度促使其節間發育健壯,穗下部節間應適當拉長。莖壁厚度與抗倒伏也有一定關係,莖壁厚,彈性好莖桿重點下移,可提高抗倒伏能力。
青稞的葉厚而寬,葉色較淡,冬性和一些豐產品種,葉色較濃綠。葉著生在莖節上,每一完全的莖桿一般具有4~8片葉,最上面的一葉叫旗葉,青稞的葉依其形態與功能分為完全葉不完全葉變態葉三種。
青稞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一般較寬,葉片含水量普遍比小麥葉片高。主莖葉片數因品種類型而異,冬性和半冬性品種葉片數較多,春性品種較少。多數品種的葉片數在11~16片之間,主莖葉片數與其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關係較大,肥水充足,主莖葉數增多。整地粗放或播種過深易導致出苗延緩,葉片數減少。
青稞的花序為穗狀花序,筒形,小穗著生在扁平的呈“Z”字型的穗軸上。穗軸通常由15~20個節片相連組成,每個節片彎曲處的隆起部分並列著生三個小穗,成三聯小穗。每個小穗基部外面有2片護穎,是重要的分類性狀。青稞的護穎細而長,不同品種的護穎寬度、絨毛和鋸齒都是不同的。
小花有內穎和外穎各1片,外穎是凸形,比較寬圓,並且從側面包圍穎果,外穎端多有芒。內穎呈鈍的龍骨形,一般較薄。小花內著生3個雄蕊和1個雌蕊,雌蕊具有二叉狀羽毛狀柱頭和一個子房。在子房與外穎之間的基部有2片漿片。青稞開花是由漿片細胞吸水膨脹推開外穎而實現的。
果實
在植物學上,青稞的種子為穎果,籽粒是裸粒,與穎殼完全分離。籽粒長6~9mm,寬2~3mm,形狀有紡錘形、橢圓形、菱形、錐形等,青稞籽粒比皮大麥表面更光滑,顏色多種多樣,有黃色、灰綠色、綠色、藍色、紅色、白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後的整個子房發育而成的,在生產上青稞的果實即為種子(籽粒)。種子由胚、胚乳皮層三部分組成。胚部沒有外胚葉,胚中已分化的葉原基有4片,胚乳中澱粉含量多,麵筋成分少,籽粒含澱粉45%~70%,蛋白質8%~14%。

價值功效

青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突出的醫藥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為何不乏百歲老人,這與常食青稞,與青稞突出的醫療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開的。據《本草拾遺》記載:青稞,下氣寬中、壯精益力、除濕發汗、止瀉。藏醫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為一種重要藥物,用於治療多種疾病。青稞在中國西北、華北及內蒙、西藏等地均有栽培,當地民眾以之為糧、正如《藥性考》中所言:“青稞形同大麥,皮薄面脆,西南人倚為正食。”也有學者認為,青稞麥不易消化,尤其是未熟透的青棵更難消化,多食會損傷消化功能,易致潰瘍病。
性平、味鹹,歸脾經、胃經、大腸經,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B具有補脾養胃、益氣止瀉、壯筋益力、除濕發汗的功效,適合脾胃氣虛、倦怠無力、腹瀉便溏者食用,無所忌諱。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 100克
熱量(千卡):
339
B1硫胺素(毫克):
.34
CA鈣(毫克):
113
蛋白質(克):
8.1
B2核黃素(毫克):
.11
MG鎂(毫克):
65
脂肪(克):
1.5
B5煙酸(毫克):
6.7
FE鐵(毫克):
40.7
碳水化合物(克):
73.2
VC維生素C(毫克):
0
MA錳(毫克):
2.08
膳食纖維(克):
1.8
VE維生素E(毫克):
.96
ZN鋅(毫克):
2.38
維生素A(微克):
0
膽固醇(毫克):
0
CU銅(毫克):
5.13
胡羅卜素(微克):
3
鉀(毫克):
644
P磷(毫克):
405
視黃醇當量(微克):
12.4
鈉(毫克):
77
SE硒(微克):
4.
1、β一葡聚糖:據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資料介紹,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據檢測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為6.57%,優良品種青稞25可8.6%,是小麥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通過減少腸道黏膜與致癌物質的接觸和間接抑制致癌維生物作用來預防結腸癌;通過降血脂和降膽固醇的合成預防心血管疾病:通過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具有提高機體防禦能力、調節生理節律的作用。另根據美國科學研究表明,青稞除β—葡聚糖外,青稞還含有一種專門的膽固醇抑制因子,其含量約每公斤100—150毫克。
飲食飲食
2、膳食纖維:青稞的總療效纖維含量16%,其中不可溶性療效纖維9.68%,可溶性療效纖維6.37%,前者是小麥的8倍,後者是小麥的15倍。膳食纖維具有清腸通便,清除體內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體消化系統的清道夫
3、支鏈澱粉:青稞澱粉成分獨特,普遍含有74—78%的支鏈澱粉,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培育的新品種青稞25支鏈澱粉達到或接近100%。支鏈澱粉含大量凝膠黏液,加熱後呈弱鹼性,對胃酸過多有抑制作用。對病灶可起到緩解和屏障保護作用。
青稞青稞
4、稀有營養成分:每100g青稞麵粉中含硫胺素(維生素B1)0.32mg,核黃素(維生素B2)0.21mg,尼克酸3.6mg;維生素E0.25mg。這些物質對促進人體健康發育均有積極的作用關係。
5、微量元素: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無機元素鈣、磷、鐵、銅、鋅和微量元素硒等礦物元素。硒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該組織唯一認定的防癌抗癌元素。
青稞可釀製青稞酒。是藏族人民製作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後磨成面用酥油茶拌著吃,人們也將青稞與豌豆摻合製做糌粑,青稞的營養是比較豐富的,從有關資料對比來看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營養價值不低於其它穀類的營養,有的營養素還高於其它穀類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傳統食品,而且作為藏餐出現在拉薩的主要飯店,成為招待外賓的重要食品。在宗教節日中藏族人民還要拋撒糌粑,以示祝福;在舉行盛大桑時,人們不但要往火里灑點水,還要投入糌粑等。藏族民歌唱道:你點燃雪笆,我燒起糌粑……這種糌粑文化的魅力是其他民族少見的。

歷史傳說

(1)“人間有了青稞糧,日子過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頓頓還有青稞酒。人人感謝雲雀鳥,萬眾珍愛青稞粒。”
青稞酒青稞酒
(2)有關稞的神話首先源於青稞的產生。藏族有一則《青稞種子的來歷》的神話,它講述了古代有一個聰明、勇敢、善良的阿初王子,為了讓人們吃上糧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山神的幫助下,從蛇王處盜得了青稞種子。可不幸被蛇王發現,罰他變成一隻狗。只有得到一個姑娘的愛情時,才能恢復人形。後來,這隻狗果然獲得一個姑娘的愛情, 恢復了人身。由於他們的辛勤播種和耕耘,大地上長滿了青稞。人們從此吃上了香噴噴的糌粑。因為人們當初看見一隻狗撒下青稞種子,長出了像黃金一樣的糧食,所以便以為是神狗給他們帶來的青稞。為了感謝它,人們便在每年收完青稞,吃新青稞磨成的糌粑時,先捏一團糌粑給狗吃。從這則神話中,反映了人們熱情地歌頌了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英雄人物,也反映了在遠古時,當狗成了家畜以後,捕獵時在山野中東奔西跑,身上粘了野生植物的種子,撒落在人們的住地附近,生長出來,被人發現這一作物繁殖的過程。
(2)關於青稞種子的來歷,另有一則神話說。古時候,有一次天上忽然出現了九個太陽,曬得大地到處草木枯焦,滴水無存, 人們都被烤死了,剩下一片片血一樣的土地和山岩。只有一個少年,在喜鵲的幫助下,事先做了充分準備,才幸免於難。後來,他和天神的三姑娘結為夫妻,在三姑娘和老岳母的幫助下,瞞過老朽頑固的天神,從天界盜回五穀的種子,撒播在人間。這則神話也極優美動聽,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充分反映了人們得到青稞種子的艱難。
(4)神話故事《青稞種的來歷》里記載了播種青稞的實踐過程,也反映了藏族先民長期與大自然搏鬥的歷史性一幕。“藏民有了青稞種,彎彎杜鵑做成犁,兩隻馬鹿拉犁耙,兩粒種在雪山頂;杜鵑犁頭不好用,馬鹿拉犁拉不好,雪山不長青稞芽。又用柳枝做犁耙,兩條金魚拉犁耙,兩顆播在湖泊里;柳枝犁架犁不成,金魚拉犁拉不好,湖裡種子不發芽。再用櫟木做犁架,一對犏牛來拉犁,兩顆種子撒原野;櫟木犁架真好用,犏牛拉犁拉得好,地上種子真發芽。青芽才露地表面,綿羊便想來吃芽,耕者圍刺把羊攔;幼苗長到一拃高,氂牛悄悄想啃吃,農夫架籬防牛來。青稞苗兒正結穗,駿馬伸嘴來啃穗,築道圍牆防馬啃。豆大汗水灑滿地,青稞終於長成穗,一穗結了一百粒,一粒青稞拇指大。人間有了青稞糧,日子過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頓頓還有青稞酒。人人感謝雲雀鳥,萬眾珍愛青稞粒。”
青稞(禾本科植物)

栽培技術

青稞栽培技術主要從整地、施肥、備種、播種、田間管理、收穫與貯藏六方面敘述。
整地
青稞的整地因種植制度、土壤、天氣等因素而不同。乾旱地應在休閒期及時降水保墒,洋芋、玉米等秋收作物作為冬青稞前茬,收穫後及時翻耕,深耕20~25厘米。整地時要做到“齊、平、松、碎、淨、墒”。播種前整地有益於提高播種質量,結合整地重施底肥是提高青稞產量的重要措施。
施足底肥
施肥原則一般為“重施基肥、用好種肥、早施苗肥“,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將全部有機肥和80%左右的氮肥及少量的磷肥用作種肥外,在梨地前全部施入土壤中。還應根據當地土壤供肥能力、產量指標等確定適宜的施肥種類和施肥量。
備種
要達到高產,就要有優良的種子,良種應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品質好;二是產量高,增產潛力大;三是品種要適應當地的種植制度和土壤條件;四是對當地病蟲草害等自然災荒有較大的抗禦能力。
春播
適期早播,播期,半農半牧區(海拔2600~3000米)要求在3月中旬播種,草地牧區(海拔3000~3400米)4月上旬播種。冬青稞在10月上旬播種。播種量依品種類型、不同地區、種植方式等而定,一般分櫱力強的、成穗率高的品種應少播,分櫱力弱的、成穗率低的品種應多播,撒播比條播的播種量大,一般畝用種量15~17.5公斤,一般為30萬粒/畝,條播、行距以20~22cm為宜,播前粉採用15%粉銹靈拌種(畝用50~80克),防治黑穗病和預防青稞各種鏽病,化防野燕麥。畝施農家肥1000公斤作底肥,過磷酸鈣15公斤,尿素5公斤作種肥。要求在撒種時儘量將種子撒在溝內,種子覆土深度為2~3厘米,最深不能超過5厘米
田間管理
青稞出苗後要一定及時查苗補苗,疏密補缺,破除板結,達到勻苗、全苗,為壯苗奠定基礎。人工和化學除草是保證青稞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田間管理措施,除草除人工除草外,多用化學除草方法,其中2,4-D丁酯套用最廣。一般在青稞3~4葉期結合中耕除草,化學防除田間闊葉雜草,青稞拔節期以前,畝噴灑2,4-D丁酯60~80ml。同時注意防病治蟲,灌水和追肥是保證青稞生長代謝的營養及水分的需求。苗期適時灌水可促進青稞的穗分化,形成大穗,在抽穗開花及灌漿期灌水,可促進青稞籽粒飽滿和營養物質的積累。視其苗情酌情追施化肥,追肥以氮肥(尿素)為主,最好結合灌水進行。在青稞2葉1心畝追施尿素4~5公斤,抽穗前期畝施尿素3~4公斤。
收藏與貯藏
青稞在臘熟後及時收穫,收穫不及時會影響產量,並且影響青稞的儲藏品質。青稞在黃熟期收穫最好,也就是植株和穗子全黃,含水量小於20%~22%時收穫、脫粒,籽粒不受損傷。收穫後及時涼曬,防止混雜,並分篩去雜,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0%~12%,以利於種子安全貯藏。

栽培

一、精細整地。在封凍前要及時進行耙耱鎮壓,積極保墒,消滅土塊(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過鎮壓,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
青稞青稞
二、輪作倒茬。青稞選茬是一個重要問題,重茬造成土壤養分缺乏,並加重了病、蟲、草的危害
和蔓延。導致產量無法提高,造成減產。因此,必須進行合理輪作。要求三年以上的輪作:一般輪作方式為青稞——洋芋——油菜——豌豆
三、選用良種。80年代我縣從省農科院引進的有肚裡黃,白六楞頭品種;90年代從張掖山丹引進的畝擔、崑崙10號品種,從青海海北洲農科所引進的北青1至6號青稞品種,均表現出了很強的抗逆性,尤其是北青6號,平均畝產250公斤以上,是我縣腦山二陰山區適宜種植的最佳品種。在淺山二陰山區適宜種植的品種有崑崙10號,該品種較耐水肥,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節稈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不退化,在多年的生產中,均顯示了優良的種性,大田生產平均畝產在300公斤以上。
四、合理施肥。青稞生育期短,前期對營養物質需求極為敏感。根據這一特點,青稞要求有機肥要腐熟。氮、磷、鉀三要素配施要科學,基肥要足,追肥要早,青稞在生產中所需的氮磷鉀比例為1∶0.5∶0.8,畝施純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鉀6公斤合理補充微肥,可採用葉面噴霧追施。每隔5—7天噴1次,一般噴3次為宜。
青稞青稞
五、合理密植。青稞的密度,一般應視不同地區、品種特性、播種早遲、土壤肥瘦等具體條件而有所不同。土肥條件十分優良應合理密植,畝播量嚴格控制在18公斤,畝基本苗28—30萬株左右,這樣產量最佳。
六、適期播種。青稞應在穀雨後、立夏前播種最為適宜,過早過晚都不利於產量的提高,播種深度掌握在5—6厘米。
七、田間管理。1、施足底肥。播前按最佳化施肥要求,儘量做到秋施肥,無條件的也可做到化肥深施、早施,儘量避免與種子混施,造成傷苗。
2、及時追肥。保證使青稞在出苗階段成為“胎里富”。力爭在二葉一心期結合降雨,每畝追施尿素4—6公斤,為青稞增櫱、增穗、增籽打基礎。
青稞(禾本科植物)
3、中耕除草。青稞在前期易受雜草危害,影響青稞產量,在二葉一心期,對闊葉雜草嚴重田塊,可用72%的2.4—D丁酯每畝40克兌水30公斤噴霧。
4、葉面噴肥。在青稞孕穗以後到灌漿初期噴施磷酸二氫鉀每畝0.15公斤,兌水30公斤,加尿素0.5—1公斤。對延長葉片功能,順利灌漿成熟和提高千粒重,都有很好的效果。
5、適時收穫。青稞收割的適宜期為蠟熟期,全田成金黃色,籽粒飽滿時及時收穫。
6、病蟲害防治。防治青稞腥黑穗病,應採用粉銹寧拌種或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農田鼠害經幾年的大面積防治,雖有減輕,但部分地方仍較為嚴重,要繼續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儘量擴大保護面,以保證青稞增產增收。

適宜人群

青稞適宜脾胃氣虛、倦怠無力、腹瀉便溏等病症患者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