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工卡縣,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藏語意為“墨竹色青龍王居住的中間白地”,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拉薩河中上游、米拉山西側。東鄰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南接山南地區桑日縣、乃東縣、扎囊縣,西毗達孜縣、林周縣,北連嘉黎縣。1959年9月墨竹工卡宗和直孔宗合併,正式成立墨竹工卡縣,縣政府駐工卡鎮。
墨竹工卡縣轄1個鎮,15個鄉,149個村民委員會。縣境地處藏南雅魯藏布江中遊河谷地帶,屬拉薩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山川相同,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地勢呈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墨竹工卡縣有松贊乾布出生地甲瑪景區、距今850多年歷史的白教代表直孔梯寺等人文景觀,有德仲溫泉、日多溫泉、思金神湖等享譽區內外的自然景觀。詩人王心鑒過墨竹工卡時,見發展口號為“幸福墨竹”,有所感,作《幸福墨竹》一詩曰:優遊青藏浴天風,雪徑雲路多梵僧。自有亮節縈懷抱,墨竹原在最高峰!
2018年10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墨竹工卡縣退出貧困縣(區)。
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基礎設施,地方風俗,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清文宗鹹豐七年(1857年),設墨竹工卡宗,原隸屬於江甲布,後歸地方政府管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墨竹工卡宗辦事處成立。
1959年9月,正式成立墨竹工卡縣,自此隸屬拉薩市管轄至今。
1997年,墨竹工卡縣轄1鎮7鄉,縣政府駐工卡鎮。
行政區劃
墨竹工卡縣轄1個鎮、7個鄉,共有43個行政村。
格桑、塔巴、工卡、嘎則 | |
格老窩、米洛、塔傑、龍珠崗、扎雪、齊朗 | |
郎傑林、加爾多、吉古、巴洛、仁青林、扎西崗、卡加、斯布 | |
孜子榮、赤唐、龍達 | |
拉龍、念朗、怎村 | |
東布、莫沖、沖空、勞動、卓普 | |
幫達、切馬卡、羊日崗、仲達、瑪熱農區、瑪熱牧區、宗雪、章達 | |
巴爾卡、仁多崗、德宗、達珠、波娃、整娃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貌
墨竹工卡縣境內山川相同,河谷環繞,草原廣布。地勢呈東高西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氣候
墨竹工卡縣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特點是高寒乾燥,空氣稀薄,冬春多大風,年溫差小而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5.1~9.1℃,極端最高氣溫在30℃左右,出現在6月,年平均最高14~16.1℃,夏季平均最高在20~24℃,冬季極端最低氣溫在-16~-23℃(出現在1月),年無霜期約90天左右,年日照時數為2813.5小時。年降水量515.9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由於地理原因,境內自然災害多而頻繁。春秋之季多早、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襲擊,乾旱與洪澇極易成災。漫長的冬季乾燥與風沙相伴,冬春之交、冬季受雪災威脅。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底,墨竹工卡縣擁有人口4.1萬人,有藏族、漢族、回族、門巴族4個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8%。
經濟概況
2007年墨竹工卡縣預計完成生產總值5.7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200萬元、稅收650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100元,其中現金收入1600元。
第一產業
墨竹工卡縣大力發展高寒畜牧業、河谷種植業和城郊種養業,重點扶持種草養畜、蔬菜大棚、藏雞養殖等一批特色農牧業項目,農牧業經濟結構最佳化,優質、特色農畜品比重明顯上升。2007年,墨竹工卡縣實現糧食產量2318.91萬公斤、油菜產量256.96萬公斤,牲畜存欄23.5萬頭(只、匹),出欄率和商品率達到35.9%和51.5%。
第二產業
墨竹工卡縣以礦產為重點的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西藏自治區率先投入180餘萬元,設定3個地磅檢查點,並在甲瑪鄉和尼瑪江熱鄉重要路段安裝礦管電子監控系統,強化對礦山企業的管理,出台了《墨竹工卡縣礦產資源管理辦法》,同時成立了礦山協稅護稅領導小組,加大對涉礦稅收的征管力度。2007年,墨竹工卡縣涉礦稅收總額預計完成4800萬元,占稅收總額的73.85%;涉礦勞務輸出419人,車輛1.44萬台次,實現勞務收入1517.1萬元;鄉鎮企業總價值預計實現4.5億元;多種經營收入預計實現8100萬元。
第三產業
2007年,墨竹工卡縣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735.58萬元,較2006年同期增加70.5%。墨竹工卡縣運輸郵電業、貿易餐飲業增長加快。旅遊業總體規劃完成並通過審批,甲瑪鄉古城區等部分景點景區的詳細規劃已完成,甲瑪景區環鄉公路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墨竹工卡縣積極引導農牧民民眾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服務經營。截至2007年底,全縣各旅遊景點接待遊客8124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3.15萬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墨竹工卡縣農村電視人口覆蓋率36.3%,廣播人口覆蓋率48.5%。
教育事業
至1998年,墨竹工卡縣有各類學校87所,其中中學1所,完全國小14所,村辦初級國小74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3%,在校生鞏固率95.1%。2004年上海愛心人士集資30萬元,墨竹工卡縣人民政府投資12.3萬元共同興建了門巴鄉精進希望國小。教學內容以藏語文為主。體育活動以籃球、桌球、檯球為主。
衛生
墨竹工卡縣有縣人民醫院1所,縣衛生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站1個,鄉鎮衛生院16個,衛生技術人員180人,初級衛生保健覆蓋率達100%。
基礎設施
道路設施
川藏公路是墨竹工卡縣內交通運輸的主要幹線,境內總長80千米,鄉村公路70餘條,全長650千米,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通信設施
墨竹工卡縣開通了行動電話和電腦聯網業務,實現了與拉薩長話併網,實現了鄉鄉通電話。
地方風俗
墨竹工卡縣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望果節”廣泛流行於西藏農區。每年在莊稼黃熟、準備開鐮之前,西藏藏族農民身著節日服裝,手捧預示五穀豐登的“切瑪”(五穀斗)和青稞酒,來到農田載歌載舞,歡慶一年一度預祝豐收的“望果節”。
隨著西藏農牧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望果節”的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已從單純的宗教節日,演變為以賽馬、射箭、歌舞、藏戲、物資交流為內容,集文藝、體育、商貿於一體的節慶活動,豐富了當地藏族農牧民民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風景名勝
甲瑪景區
直孔梯寺
直孔梯寺位於墨竹工卡縣直孔溝內,直孔梯寺是直孔噶舉派的中心寺院,位於墨竹工卡縣門巴鄉境內的雪絨河畔,距離門巴鄉政府4公里的半山坡上,海拔4400米左右。屬西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為公元1179年直孔覺巴·吉天頌恭所建。
米拉山
米拉山高達5018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米拉山對於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於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
拉薩河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551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