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退出戰略

投資退出戰略是指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投資者認為有必要是時候將資本回收投資戰略

企業通過不斷投資壯大規模後,應考慮到如何適時的退出已有投資的問題。不少企業正是由於沒能在投資的進入與退出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場競爭中陷入了被動。

基本介紹

介紹,效應,意義,實施,選擇時機,

介紹

投資退出並不是只限於項目虧損時的被迫行為,而應該是在投資時就應主動確立的一個發展戰略。很多企業投資時往往只考慮日後如何經營,卻很少想過如何適時兌現投資,更不願意去想如何收拾虧損殘局。如何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途徑,實現投資順利退出,使投資項目不僅有一個良好的開始,更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效應

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是為了更有力的出擊。投資項目只有做到有進有退,才能回籠資金抓住新的投資機會,順利進入下一輪投資計畫,實現投資的良性循環和增值,進而最佳化投資結構控制投資總量
最佳化財務狀況有利於投資退出確保企業現金流量的平衡,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如果以高溢價退出投資項目,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特殊收益和現金流;另外如果是退出經營不善及負債高的項目或業務,可讓企業有效重組債務,達到最佳化資產的目的。
最佳化資源配置投資退出的一種收縮戰略,也是企業最佳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如企業可通過投資退出盤活沉澱、閒置、利用率低下的存量資產,從而完善和調整現有的經營結構,提高資產組合質量和運用效率,達到最佳化資源配置的目的。
引進多元投資主體的企業通過減持或降低在投資項目股權比例,可以引入專業或策略投資者共同經營投資項目,不僅有利於項目公司形成多元產權模式,健全項目公司治理結構,而且為項目公司重新設計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提供了可能。
通過培育核心業務企業可以藉助投資退出來進行戰略調整,集中資源專注發展核心業務和主導產業,提高核心能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深圳萬科集團從房地產以外的廣告、藥業、文化傳播等行業里退出,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國房地產第一品牌

意義

在最佳化財務狀況下作投資退出有利於確保企業現金流量的平衡,改善企業財務狀況。一方面,以高溢價退出投資項目,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特殊收益和現金流;另一方面,退出經營不善及負債高的項目或業務,可讓企業有效重組債務,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企業投資退出的意義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
1.消除沉疴。
企業投資面過寬很容易造成資金周轉不靈,巨額資金投入與債務不斷累積把企業推向高風險境地,效益一旦有較大波動企業很容易陷入危機。消除沉疴就是縮短戰線、聚集資源,這對挽救困難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經營管理奇才艾柯卡挽救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就是採取這種方法。幾乎瀕於崩潰邊緣的克萊斯勒公司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於1980年1月1日請出曾任福特公司總經理的艾柯卡接任公司董事長。艾柯卡上任後在3年時間裡,對公司投資作了大量削減,在52個工廠中關閉了16個,並將與汽車無關的生產業務和額外附屬企業賣掉,同時進行了裁員,在頂住銀行催款的壓力下,積極活動得到了國會提供的15億美元貸款擔保,為挽救企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經過公司上下全力齊心奮鬥,1982年公司汽車銷量就開始上升,利潤大幅度增長,到1983年7月13日就還清了全部的債務。到1984年克萊斯勒公司盈利就已達24億美元。
2.改進結構。
為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企業隨時都可能面臨結構的調整。結構調整包括資本結構產品結構行業結構和地區結構的調整等。企業投資退出給企業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時機。韓國的三星集團自1987年李建熙擔任集團總裁以來就開始大規模地收縮經營戰線,削減了某些食品處理、造船、紡織和零售業務,把高度分散的從電子到輪船公司到香腸生產的業務壓縮為電子、機械、化工和金融四個核心部門,並關閉了一些子公司。這些舉措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企業的長期發展能力而集中資源優勢。
3.以退為進。
有時企業投資退出不僅能帶來很大利潤,而且不會影響到企業對被投資主體控制,可起到一石二鳥的作用。1999年10月,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將其擁有的Orange公司483的股權賣給德國的電信巨頭Nannesmann公司、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早在 1994年,和黃公司以約60億美元購入英國Orange行動電話公司,加上其它行動電話業務,和黃公司建立75雖大的移動通訊王國。1999年移動通訊業務炙手可熱之際,和黃退出了0range的投資。在這一交易中p和黃連同所獲票據及Nannesmann約103的股權,不僅賺得130億港元的利潤,而且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和黃退出Orange後反而擴展了移動通訊業務在歐洲的地域版圖。
4.最佳化資源配置。
投資退出作為一種收縮戰略,也是企業最佳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如企業可通過投資退出盤活沉澱、閒置、利用率低下的存星資產,從而完善和調整現有的經營結構,提高資產組合質量和運用效率,達到培育核心業務的目的,集中資源專注發展核心業務和主導產業,提高核心能力。20世紀90年代中期,深圳萬科集團從房地產以外的廣告、藥業、文化傳播等行業里退出,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國房地產第一品牌。
5.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企業可通過引進多元投資主體進入被投資項目,通過減持或降低在投資項目的股權比例,可以引入專業或策略投資者共同經營投資項目,不僅有利於項目公司形成多元產權模式,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而且為項目公司重新設計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提供了可能。

實施

應該說企業應建立投資項目的監控機制,動態掌握投資項目的進展及經營情況,對投資項目定期進行分析,慎重部署投資退出。投資退出的實施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1.調查分析階段。
投資退出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審慎的決策,企業在作出決策前應作出分析調查。調查的內容有:①行業分析。包括項目所處的行業,其在行業中的地位,項目的特色和優勢以及和本企業的銜接程度等。②經營調查。包括項目的利潤和銷售量。客戶供應商公司已有銷售渠道的影M向,生產設備的完好程度和利用價值。③法律問題調查。包括其章程、招股說明書商標專利租賃、借貸等對公司的影響。④財務調查。對公司的現有資產作出全面的調查,包括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同時對已有的負債或有負債作調查,摸清擬退出項目的現有財務狀況
2.選擇投資退出方式。
投資退出需要藉助資本經營手段來完成,一般說來,企業退出投資往往是在產權的流動中實現的,投資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公開上市投資退出的最佳途徑,具有成本低、高增值的特點。企業應當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推動投資項目公司到海內外證券市場直接或分拆上市。目前在國內將企業直接包裝上市仍是企業收回前期投資套現的最佳方式。
(2)整體出售可以立即收回現金或可流通證券。既可以立即從項目公司中完全退出,也可較快取得現金或可流通證券利潤分配。就效應而言,整體出售具備收購方對一般兼併收購所要求達到的效果。但整體出售可能存在市盈率偏低的情況,難以取得較高溢價
(3)通過資產股權轉讓、出售退出投資。如協定轉讓投資項目公司其他股東;協定轉讓或定向配售給戰略投資者;通過技術產權交易所進行轉讓等。這種情況目前在國內的證券市場比較常見,特別是國有股的減持或企業的重組。
(4)股份回購。如果投資項目上市公司時,則可通過將股票賣回給項目公司而回收全部或部分所投資金。在上交所上市的申能股份就曾出現過股份回購,從而使投資者較為順利的提前收回了投資。
(5)託管託管經營是指託管經營公司企業所有者經過協商,通過契約方式,以保全並增值受託資產為前提,對受託企業進行有償經營。託管將企業經營者從企業要素中分離出來,成為新的獨立的利益主體,其實是一種間接退出投資方式,這種方式近年來比較流行,特別是在聘請專業管理團隊進行經營的情況下,既可確保項目資產收益率,又可節約管理成本
(6)企業內部合併、轉讓。企業內部通過協定轉讓或劃撥,對同類業務及投資項目進行專業歸併。儀化集團等四家(儀化集團、揚子石化、金陵石化、南京化工集團)的劃轉合併後,通過理順上下游產品關係,達到了資源共享、降低成本,同時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7)關閉、破產清算也是投資退出的一條途徑。企業一旦確認項目投資失敗或成長太慢,不能獲取預期回報,就需要果斷退出。當投資項目無法通過其它途徑退出且無必要維持時,也應關閉、解散,通過清算退出
上述有關退出投資的方式並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緊密聯繫的。企業應當綜合運用這些方式進行投資退出的部署。
此外企業在建立投資退出戰略時,應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投資項目公司內在價值、投資初期在項目公司契約條款中的一些“賣股期權”等靈活安排、投資退出對其財務承受能力及現金流量的影響等等。總之,投資退出戰略是現代企業必須認真考慮與面對的重要課題,企業只有在發展中處理好進和退的辯證關係,才能使一個企業始終處於最有利的位置。

選擇時機

根據企業退出投資的情況,大致可分為自然退出、被動退出和主動退出三大類。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主動退出。它是指在投資項目公司存續的情況下,企業基於退出條件、投資項目盈利能力戰略調整、決策者的心理要素等種種考慮退出所投項目。
1.退出條件是考慮投資退出最重要的因素。就退出條件而言,企業沒有不可退出的投資,只有不能滿足的要價。企業應當密切配合市場條件和時機的變化,從價值最大化角度出發,以較高溢價退出優質或正常經營項目,實現投資增值,創造特殊收益
2.項目盈利能力可能是企業考慮是否投資退出最直接的因素。除了那些經營不正常或連年出現虧損且扭虧無望的投資項目要積極部署退出外,企業還應對目前雖能維持經營、但盈利能力較差的項目主動考慮退出。
3.企業有必要根據投資項目的資金來源及經營地域預先設定盈利標準。可供參考的盈利指標主要有:項目論證階段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企業整體在近幾年的平均淨資產報酬率、國內外長期債券利率、國內外銀行貸款利率、加權盈利指標等。
4.從戰略調整角度看,企業選擇主動退出投資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投資項目與企業發展目標、產業導向或核心業務不相符;企業難以取得投資項目的管理控制權和發展主導權;企業內部因資產整合、重組,需要退出相應投資;企業根據目標負債及自身現金流量情況對投資總量進行控制,當投資總量超出上限,或負債率超過目標水平,或財務、現金流量出現困難時。主動退出有關投資;投資項目公司合併分立購併及引入新的合作夥伴等事項使資本規模、股權結構或合作條件發生重大於己不利的變化投資項目公司因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造成短期內無法消除的重大影響。
5.從決策者心理要素分析,就有投資退出時的既得利益和不退出時的機會收益,而且要考慮決策者的心理預期,主要是收益和風險的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