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承祜(承祜)

愛新覺羅·承祜

承祜一般指本詞條

愛新覺羅·承祜(1670年1月4日——1672年3月3日),康熙帝第二子,生母為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因染病幼殤,年僅兩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愛新覺羅·承祜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坤寧宮
  • 出生時間:1670年1月4日
  • 去世時間:1672年3月3日
出生簡介,基本簡介,史料記載,皇子承祜薨,聞皇子信,基本簡介,皇子之變,釋義,歷史結語,胤礽,兄弟姐妹,兒子,女兒,

出生簡介

基本簡介

康熙帝次子承祜,生於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時,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巳時殤。嫡後所出長子(嫡長子),也是皇太子胤礽的親哥哥。後因幼殤不序齒(夭折),其皇二子之位恰為其弟胤礽所取代。

史料記載

據史載:“皇后所生長子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之”(《康熙起居注》),被視作掌上明珠。康熙十一年年正月,因孝莊太皇太后身疾特甚,所以孫子玄燁陪伴祖母前往赤誠湯泉(位於今天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療養。
二十四日正式啟程。二月初三抵達目的地,初五日,承祜卒,時父親康熙正在赤城。當他聽說皇后子夭折的訊息後,“痛悼之”。康熙強忍悲痛,道出“稚子事,朕無濟於事...”,並召安葬皇子的官員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哭著安排了後事。
赫舍里皇后無法承受愛子突然夭折的打擊,這年十月,皇后病倒了。康熙皇帝聞知此信,徵得祖母同意,即刻飛騎進京探望皇后,並在宮內陪伴皇后一整天,直到皇后病情好轉,康熙方才放下心來。

皇子承祜薨

據《聖祖仁皇帝實錄》載:(康熙十一年二月)辛巳。……皇子承祜薨。上之。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笑語如常。出、諭內大臣覺羅塔達曰、恐太皇太后聞之傷悼、倘諸王等聞信、前來、俱令散去。

聞皇子信

(康熙十一年二月)癸未。……上自聞皇子信、鬱悶不已。宗室公、內大臣等奏曰、皇上皇子之信、往往鬱悶。臣等願皇上移蹕、借境舒懷。上曰、朕每日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頗可自慰。既隨太皇太后至湯泉、如太皇太后聖躬全安。朕不勝歡忭。穉子事、朕無甚介意

基本簡介

據《康熙起居注》載:
(康熙十一年二月)初六日壬午。上在頭堡。皇后所生長子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之。是日寅時,包衣郎中多璧來奏,皇子染病,於初五日巳時卒。上""。辰時,太皇太后行宮問安,笑語如常。出,諭內大臣他達曰:“恐太皇太后聞之傷悼,故問安”。朕在此,恐諸王等聞信,前來慰朕,若至,俱令散去。”禮部郎中仲古爾代等來奏安葬皇子事宜,至太皇太后行宮。上恐太皇太后聞知,召仲古爾代等至僻靜處,近前垂淚面諭安葬事宜。

皇子之變

(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七日癸未。……上自聞皇子信,常含痛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還則深居簡出,鬱悶不已。兩翼內大臣、宗室、公常舒、陶色、內大臣他達、噶布喇等,大學士巴泰等,兵部尚書明珠等奏曰:“皇上皇子之變,每悲痛詣太皇太后行宮問安,誠為孝思蹾肫切。皇上皇子,問回時,往往鬱悶,臣等不勝憂慮皇上悲痛皇子,故是天性,第深居簡出,則鬱悶等願皇上移蹕,借境,臣等幸甚。”上曰:“朕每日詣太皇太后宮問安,頗可自慰。既隨太皇太后至溫泉,如太皇太后聖躬豁然全安,朕不勝歡忭,稚子事,朕不介意。卿等所奏,朕知道了。”

釋義

康熙帝正陪著他的祖母孝莊皇后在河北赤城溫泉身疾特重療疾。但當他聽到承祜死的訊息後悲痛萬分。在行宮裡白天很少出來。只有給皇太后請安的時候在皇太后面前故意裝成坦然自得,不讓皇太后看出來,以免皇太后傷心。可是給太皇太后行完禮問安之後,回到行宮依然是悶悶不樂。這足以說明承祜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也表明康熙帝是多麼喜歡承祜了。

歷史結語

承祜夭折
康熙帝夭折的子女不在少數,但唯有承祜的死給他帶來的震動最大,也唯獨承祜的死得到了他“痛悼之”的行動,並有明確記載。承祜是為康熙真正的嫡長子,生來即得父母的無盡寵愛。只是有福無命,來生之福盡被其弟胤礽占盡。他的夭折,不失為皇后早逝與胤礽幼立太子的一大誘因。
承祜胞弟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正式冊立胤礽皇太子的吉日正是承祜生日十二月十三日」。

胤礽

生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時。兩個時辰後的申時,年僅22歲的皇后在坤寧宮辭世。再得嫡子之喜與突喪皇后之悲的同時發生,這給年輕的康熙帝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儘管傷心,但對於這位皇后以生命為代價孕育的皇子,康熙帝感慨萬千並道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之語,因此即便是日理萬機,仍堅持親自撫養這個生而喪母的哀子,對其寵愛至極。
康熙冊立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六月,在皇后去世一周年之際,康熙決定冊立胤礽皇太子,特發布諭旨於禮部命擇定吉日;本年十二月十三日(該日恰為早殤的承祜的生日),一歲半的胤礽被正式被授予象徵皇太子身份的冊寶,成為清朝歷史上唯一受正式冊封禮的皇太子

兄弟姐妹

兒子

(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瑞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承祜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承慶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愛新覺羅·長華幼殤,未序齒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皇太子,後封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愛新覺羅·長生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萬黼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允禶(幼殤,未序齒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䄉,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二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二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