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意義 古往今來,許多文化學者、科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們,都想說清楚“愛”。都想給愛以恰當的或準確的解釋和定義。
一般認為:愛,即人類主動
給予 的
幸福感 ,是指一個人主動地以自己所能,
無條件 尊重、支持、
保護 和滿足他人無法獨立實現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識、精神體驗、行為狀態、物質需求等。愛的基礎是
尊重 。愛的本質是無條件地給予,而非索取和得到。愛是純正的正義。
所以,愛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
情感 ,指的就是對某個人或某個事物有純潔而
深摯 的感情。這種感情所持續的過程也就是愛的
過程 。通常多見於人與人或人與物。
海洋文化學者
李二和 先生則將對愛的理解升華到了生命的高度。他認為:”愛,是一種生命現象。”早在《舟船的起源》一書中就對“
文化 ”與“愛”等重要辭彙做出獨特的解釋。
“愛,是這個世界的靈魂,她屬於整個
生命 系統。因為愛,我們才覺得美好。生命才擁有了
智慧 、期待和求索。愛,出自心靈,出自本然。是生命最美最自然最渴望的
情愫 和狀態。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或事物的珍重、眷顧和牽念。是對世界的憐惜和悲憫。”(
李二和 《舟船的起源》)
宗教詮釋 佛教 (一)(梵tr!s!n!a^,藏sred-pa)十二因緣之一。又名愛支。也譯為‘渴愛’,意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可分為色愛以至法愛的六愛,或
欲愛 、有愛、無有愛的三愛。緣認識而起的苦樂等感受一產生,對苦受就有憎避的強烈欲求;對樂受就有愛求的熱望。這些強烈的欲求或熱望,即是愛。也就是以愛來表示對苦樂受所產生的愛憎之念。《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三(大正27·119a)︰‘云何為愛?謂雖已起貪愛、淫愛及資具愛,而未為此四方追求,不辭勞倦,是愛位。’《俱舍論》卷九(大正29·48c)︰‘貪妙資具,淫愛現行,未廣追求,此位名愛。’
說一切有部將十二因緣分三世兩重因果,以愛、取、有為三因,然經量部謂此乃違背經說,而主張唯有由樂等三受引生的三種愛,是為愛支。亦即為欲界苦所逼惱,于樂受所生欲愛(ka^ma-tr!s!na^),於色界初二三禪之樂受及第四禪非苦樂受所生色愛(ru^pa-tr!s!n!a^),或唯於無色界非苦樂受所生無色愛(aru^pa-tr!s!n!a^),是為愛支。又,唯識大乘唯立一重因果,名愛取有三者為能生支,其中,愛為第六意識相應俱生煩惱,系正緣後有而起的潤生之惑。
(二)九結之一︰即愛結(anunaya-sam!yo-jana)。又譯為隨順結。指染著於境的貪煩惱。《大毗婆沙論》卷五十(大正27·258a)︰‘云何愛結?謂三界貪。然三界貪,於九結中總立愛結,七隨眠中,立二隨眠。謂欲界貪,名欲貪隨眠,色無色界貪,名有貪隨眠。於余經中,立為三愛,謂欲愛、色愛、無色愛。’
愛的最佳的定義應該是真心對待某個生命體或物體(可以是人、物品、動物),使其整體感到快樂,但被愛不一定感到快樂。
愛是無私的
奉獻 與給予,包括物質、感情、行動等形式。有愛的人有朋友,
博愛 的人朋友廣。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可以認為是本性的特質,換言之,愛是作為人必須具備的本質之一。雖然世界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使得一個普世的愛的定義難以道明,但並不是不可能成立(
薩丕爾-沃爾夫假設 )。愛可以包括靈魂或心靈上的愛、對法律與組織的愛、對自己的愛、對食物的愛、對金錢的愛、對學習的愛、對權力的愛、對名譽的愛、對他人的愛數之不盡。不同人對其所接受的愛有著不同的重視程度。愛本質上為一個抽象概念,可以體驗但卻難以言語。
愛和喜歡(喜愛)有所不同。喜歡包含“想擁有,想得到”。例如:我喜歡賓士轎車(我想得到賓士轎車);我喜歡這個女孩(我想和這個女孩在一起);我喜歡吃蘋果(我想吃蘋果)等。
喜歡,僅代表個人心裡感受。當見到喜歡的人或事物時,自身感覺到快樂。
當喜歡達到一定的強度,人就會為之付出物質、時間、情感,甚至傾其所有,這時就上升為愛。例如:甲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乙。
愛,代表著願意為對方無條件的付出 ,而不求回報 。就像母親對孩子的付出一樣.
愛是願意為喜歡的人付出,願意無條件的對一個好,經常的想念對方,對方的行為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如果不願付出,僅僅是追求在一起時的快樂,那僅是喜歡。
國際知名
慈善公益組織 君友會認為:愛的表現必須由近而遠,善的勵行必須由小而大,愛與善都必須要由內而外,由自己而別人,以自己為中心點不斷地擴大,從自己、家庭、親戚朋友、小區,慢慢擴展到社會上,擴散到整個地球的每個角落。
基督教 在基督教典籍里有著數個希臘文字解作愛。
《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第四節中,關於愛的描寫: 林前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愛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他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Agape”——在《
新約聖經 》里,agapē解為仁慈、無私、利他與無條件的愛。其為神創造萬物里的
父愛 ,顯示神愛世人,亦被認為是
基督徒 對其他人應有的愛。
“Phileo”——在《
新約聖經 》里,Phileo是人們喜悅之情,亦被解為手足之情。
此外兩個用於表達愛的希臘文字——Eros(
性愛 )與storge(家庭之愛)卻從未在《
新約聖經 》出現。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 信徒視所有相信真主的人為手足——“
穆斯林 皆是兄弟姐妹”“凡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這也就打破了穆斯林之間的血緣關係,對所有穆斯林都充滿友愛。雖然沒有特定參考資料指其真主愛世人,但在真主的九十九種名稱里,則有“Al-Wadud”這名字,即充滿愛的,在《
古蘭經 》11:90章與85:14章里提到。其認為真主是充滿慈愛的。
猶太教 在
希伯來語 里,“Ahava”為最常用的代表人際間的愛與神的愛的辭彙。其他相關但不相似的辭彙有 “Chen”(慈悲)與“Hesed”,其合併了慈愛與憐憫兩個意義。
猶太教的愛定義廣闊,涵蓋了人際間的愛與神和人之間的愛。對於前者,
摩西五經 里寫道,“愛人如己”(利未記 19:18)。對於後者,摩西五經里提出人類應該“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
申命記 6:5)。
對於夫婦之間的愛,其認為是生活必須的組合成份之一:“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傳道書 9:9)。聖經典故里的
雅歌 表面上為情歌,實際上是隱喻神與世人間之愛。
二十世紀的猶太教學者迪斯薩(Eliyahu Eliezer Dessler)提出愛是無私的
奉獻 ,不會計較回報。而浪漫之愛“per se”在猶太文學裡則只有少量迴響,這可能因為中世紀的猶太教學者哈拉弗(Judah Halevi)在其年青時代以阿拉伯文編寫了數首浪漫詩句(其後其顯得甚為後悔)。
關於愛情 Love 's a feeling you feel when you feel,you're going to feel the feeling you've never felt before .
基本概述 對人類來說,愛情是伴隨愛情激素的分泌產生的情感。現今科學解析浪漫的愛情是一種生物程式,有關愛的行為都是源於吸引力,通過激素起作用所主導,所有瘋狂的行為只為了把基因傳遞給後代。
科學解析 愛情激素的分泌是墜入愛河和愛情的長期附著, 而開始來源於五種 吸引力(基因等)並受距離、相似性、相互依戀 等已知因素左右。
腦科學表明人們墜入
愛河 的時候,大腦不斷釋放出一組特定的化學物質,包括
神經遞質 激素、
多巴胺 、
去甲腎上腺素 、
5-羥色胺 和
苯丙胺 (外語音譯又叫做安非他明)釋放相同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刺激大腦的愉悅中心和導致的副作用如心率增加、食慾減退、失眠,和強烈的激動。研究表明這個階段通常持續一年半到三年。
化學物質觸發是負責熱戀和長期附著的愛情似乎更特別是兩人參與,而不是所涉及的特定的人的性活動
。( 摘自 美國國家地理 雜誌國際頻道、更多詳細資訊參見本處參考資料原文地址 ) 產生原因 導致強烈墜入愛河的已知因素包括距離、相似性、相互依戀和身體的吸引力,由此可以辨別出自戀與之僅僅相似。(Factors known to contribute strongly to falling in love include proximity, similarity, reciprocity,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which can thus border on mere narcissistic identification. )吸引力是產生愛情的根本 因素,吸引力分為下述五種:
魅力:吸引異性的魅力有兩種,一種是和性別無關的魅力,這種魅力男女都可以有,例如:長的好看、情感美好,另一種是和性別有關的魅力,例如:男性的魁梧高大、事業有成,女性的溫柔可愛。
基因:科學家發現愛情和基因有關,一些人趨向於尋找和自己基因互補的異性,還有一些人趨向於尋找和自己基因相似的異性。
共同經歷:一起有過一段美好的經歷,彼此可能產生吸引。一起經歷過苦難,在苦難中相互幫助,給與彼此溫暖的感覺,彼此也可能產生吸引。
影子人格 :每個人都身具“顯性”與“隱性”的人格,每人除了表現外在眾人所見之“顯性人格”外,還有個正好相反,潛躲心底的“隱性人格”,也就是“影子人格”。心理學家認為,造成情人間強烈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追尋完整的自我,因為和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戀能夠促成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面相聯繫:接觸各式各樣的人之後,潛意識裡會把各種面相和各種情感聯繫起來。例如:遇到過一個美好、善良的人,之後再遇到一個面相與他相似的人,可能就會覺得這個人也是美好、善良的人,因而可能感受到吸引力。
人們追求真理,是因為社會需要真理;人們運用真理,是緣於人類發現真理。真理也有過時的地方,它的存在與否,全在於人群中的你我他。是與非都在我們的心中和思想里,舊的真理不去,新的真理不來。真理也如同吃飯喝酒,如同穿衣穿鞋,吃飽與合口味或者說是愛,都不是一回事,這是各自的需求。新衣服不一定合身,舊鞋子總是很合腳,一切都在人的需要和喜好中,真理也隨之你來我往,愛就來認可它、獲得它、運用它,否則就去否定它、放棄它、排除它。真理有它的境界和層次,有它的生存和生活,有它的時間和場所。其實在社會中,不講道理,沒有真理,就是一條永恆的真理。
在生活中,拋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真理的追求無論是對是錯,都沒有依存的必要了。我們的真理是相對於人的公正和平等、幸福和美好、物質和精神而言的,為了真理,可以去破壞一個舊社會,來建設一個新世界。真理的立場是善良的,是人性的,是發展的,是實事求是的,是合乎規律的,是人類共有的。很多時候,真理被權力、被金錢、被愛情、被科學、被藝術、被社會、被政治、被物質、被思想、被生存、被戰爭、被利益、被家庭、被事業、被法律、被制度、被能力、被命運等所左右。信則有,不信則無,這也是真理。有時很多事實就是一種不是真理的真理。人活著總有自己可信的東西和可愛的事物,否則,人真的就沒有真理了。
真理雖然不能當飯吃當衣穿,但它能引導和解決人的物質與精神問題。能使人團結進步,使人誠實健康,使人民主友善,使人文明創業。因此,真理是社會和時代的需要,是繁榮和發展的需要,是精神和政治的需要。可真理常有顛倒的時候,一旦出現了問題,野蠻的人類比動物世界還殘忍可怕,文明也就被踐踏得粉碎。這都屬於極度自私的人群。正如某些人常說常想常做的那樣,有權有錢有勢就是真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道理。一時一事一處會被這種“真理”所左右,但終究尾巴多了藏不住,且有很多人都抓著尾巴跟著跑。這能不叫識時務者的一種真理?也幾乎是說真理全在人的把握和運用之中。獲得是一條真理,失去也是一條真理,有很多真理是不需要實踐的,也是實踐不了的。
所以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夠正確”也是一條真理,原因是有
思想 有能力的人本身就存在真理。真理其實就是讓人看的、說的、想的、做的、聽的、想的,是多種認知和認識的過程和結果。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有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總之是不能孤立和單純地看問題。
現實中有很多事是說說而已,真正的真理都在我們的心裡眼裡,在我們的手中和行動中。什麼樣的人生就存在什麼樣的真理,什麼樣的環境就呈現什麼樣的生活。真理是隨著生活的變化而發展改變的。根據人的欲望和需求,愛永遠是人類不滅的追求和真理。——選自
葉千華 《心靈夜語》“愛是不滅的追求和真理”第358頁。
基本特徵 它受多種間接因素的影響;
它雙方自願而且真誠的互愛;
奉獻性:愛及
奉獻 ,這種奉獻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無條件的無限付出。
平等性:愛情的平等性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屬於人格的平等而不是物質的平衡;
矛盾性:愛情是苦中甜,甜中苦。相互依賴卻保持人格獨立。
獨立性:彼此獨立,誰也不屬於誰。
相互性:愛情的產生及發展得益於雙方相互追求、相互
愛慕 ;
專一性;專愛並不等於專情。陷入愛河的人彼內心中只愛(小愛)對方;
排他性:彼此相愛的人,他們的關係是非常融洽的。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方都拒絕
第三者 的加入;
依存性:在愛情中,雙方相互吸引,彼此不離開對方;
獨占性;愛情的獨占在於心靈的獨占;
它與許多相互衝突的情緒有聯繫;
它有較多的幻想。
各國文化 古希臘 “
柏拉圖式的愛情 ”是被稱為“
精神戀愛 ”的一種真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
性慾 是相互對立的兩種狀態。柏拉圖戀愛重視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體的欲望,而是一種精神真愛。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真愛,
古希臘 人認為,
同性戀 的過程更多的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西方學者對此也眾說紛紜,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
“柏拉圖式的愛情”的要旨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柏拉圖式的愛情,不是所謂純粹的精神戀愛――沒有任何肉體接觸的純浪漫情懷,而是指“身體愛欲與靈魂愛欲”的統一,或“身心合一者”。
2.柏拉圖
式 的愛情也強調愛情高於性(“愛欲”高於“快感”)。
3.柏拉圖式的愛情也暗示著性與愛情(像“屬民的愛若斯”)、愛情與婚姻(像“憑靈魂生育”;“身體方面的生育欲”)、性與婚姻(像“同性戀愛與異性婚姻的區別與結合”)的可分離性(或功能獨立性)。
4.柏拉圖式的愛情,又不過是通過愛慕一個又一個美的身體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種永無止境的“理想”。換句強勢的語氣(口吻)說,柏拉圖式的愛情是指,愛情說到底是屬於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東西,在現實(世俗)世界中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拉丁文化 在拉丁文里有著數個不同的辭彙對應中文裡的愛。
古典繪畫中的愛 “Amare” 是愛的基本動詞,而且仍在今日的義大利使用,羅馬人使用其作愛護或進行性愛之意。“amans”解為愛人,為情慾的附屬觀念,而“amica”則解為女朋友,但很多時亦解為妓女。其對應名詞“amor”則解為愛的事務或共赴
巫山 。而由此亦生成了“amicus”、“friend”與“amicitia”、“friendship“”等在人際關係用詞,解為感激或影響。西賽羅寫了一篇名為友情(
de Amicitia )的論文,討論了與此相關的慨念。
奧維德 寫了一篇名為
愛的藝術 (“Ars Amatoria”)的指導文章,由婚外情至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各方面皆有深刻描述。在拉丁文里口語裡,“amare”亦解為喜歡,而“placere”或“delectare”這兩個書面語裡解為喜歡的字則較常在
卡圖盧斯 的愛情詩句里使用。
中華文化 拆字
愛,一撇“丿”是“看”字頭,三個點“興”字頭。意思為每次看見這個人都會感到開心高興。
簡體寫法 “禿寶蓋”(冖)原意是穴,穴是起保護作用,這裡意為保護。“友”字在“禿寶蓋”(冖)下,意思為保護友情。
有一個人,每次你見到她(他)都覺得很高興很開心,久而久之,你想將這份令你高興和開心的友情長久的保護好。這就叫愛。
現代漢語與中華文化里,少數的辭彙被用作描繪愛的概念:
“愛”這個字可用作動詞,如“我愛你”,或名詞,如“愛情”。
“愛”這個字並不會作單詞用,通常會與其他字組合,如“談戀愛”、“愛
人 ”
“情”這個字通常解作感覺或
情緒 ,通常指代為愛,而其可與其他字組合為相愛的意思,如“愛情”、“
情人 ”。
“愛”字含心,說明愛一個人不是光靠嘴來說的,是動心的,是用行動來證明的。
哲學詮釋 1.真性情的人都喜歡愛情這么回事,它是美與藝術的產物。
它是無私的付出,而絕對不是占有。
愛情中並沒有痛苦與爭執,沒有比較和沮喪,沒有得到和失去,沒有經驗和執著的記憶,沒有克制和縱慾。有的是純真的心靈,你接近它便受到了它的信仰般的美的回饋。你必然要占有它,那么你必將失去它。它不能被占有,只有在你純真的時候融入它,成為它的一個樸素的化身。
2.人們對愛情的失望是因為人們參考了錯誤的愛情標本——世間多數人的愛情都是本能的或者是功利的。本能的愛情是人們之間在適當的青春年齡里本能地互相吸引,這是一種純粹的自然規律,而沒有深層次的精神領域裡的和諧和心靈共鳴,它在暫短的時間裡擁有愛情的浮華,但沒有愛情的核心。而功利的愛情則是權利、財富渲染下的美麗假象。
3.我們只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淨或骯髒的部分。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么遺憾的人生啊!
4.面對你愛的人,不要去習慣他,不要去拿他和別人做比較。你愛他,是你全部的世界,你的心中若生出對他愛的懶惰,便告誡自己你犯了錯誤,然後心中重燃起熾熱的情愫,像初識他那樣,珍惜他,愛他。
6.我們可以對兩個或以上的同性付出我們的愛情嗎?
當然可以。我們完全可以對多個同性付出自己最純粹的愛情,只要這愛情是潔淨的,那就是偉大的事情。
未來,人們越發崇尚精神的自由,愛情會像一件藝術品一樣。一個旅行的人大可在不同的旅途中愛上不同的人。愛情不會再附帶那些俗世的東西,它是創造,藝術創作,是靈魂最大的喜悅。而自然,我們也可以為我們所愛的任何一個異性奉獻自己的生命。
7.一個男子愛上了美麗,寧願為他付出自己的生命,讓他深深感動,但美麗並不愛他。善良的美麗決定用自己的身體來彌補他,讓他全然地得到自己一次。這深深撫慰了男子的悲傷。往後兩人依然有親昵的行為,這樣男子慢慢撫平了失去的痛苦,不久遠離了美麗。多么美麗善良的人。冷酷無情會給另一個生命帶去巨大的災難、悲傷、恐懼,應當慎重!
8.我們應當允許自己的戀人,妻子或丈夫和別的人產生愛慕和身體的交流,只要他仍然最愛的是你並永遠不離不棄。如果他最愛的不是你而離去也沒什麼需要爭執和悲傷的。我們在愛時要無比的真摯投入,如果離開了也要像友人分別。不管如何他曾經那么愛過你,將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激情全給予了你。
神話傳說 很多文化將愛神格化,並以男與女的形態顯現,這裡列出不同神話里的愛神。
安妮 (Áine ):愛爾蘭神話里象徵生育與激情之女神
丘比特(Cupid ):羅馬神話里象徵激情之神。
安利 (
Aonghus 或
Aengus ):愛爾蘭神話里象徵美麗、年輕與肉慾之愛的神
阿弗洛狄忒 (
Aphrodite ):希臘神話里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 ):迦南神話里象徵愛的女神
厄洛斯(Eros ):希臘神話里象徵激情之神
弗雷婭(Freya ):挪威神話里愛與春天女神
依楠娜(Inanna ):蘇美神話里象徵愛與戰爭的女神
拉提(Rati ):印度教神話里象徵激情的女神
維納斯 (
Venus ):羅馬神話里象徵美麗與激情的女神
安忒亞(Antheia ):克里特神話里象徵愛、花朵、園林與沼澤的神。
雅典娜 (Athena ):雅典神話里愛與光明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