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飽歷衣不裹體、食不果腹的艱苦體驗。幾度失學務農、做清潔工,後輾轉在河道、水庫、建築等工地當民工。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海洋文化學者,政府津貼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二和
- 外文名:Li Erhe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靈壽
- 出生日期:1968年5月
- 職業:文學 作家
- 代表作品:《祖籍》、《遠行》、《出土的語錄》、《流浪的夢》、《野谷》、《中國戲劇的根本出路》等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經歷與成就,經典鑑賞,李二和書畫,
人物簡介
李二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出土的語錄》、《流浪的夢》等多部;李二和劇作選集《野谷》(六部);戲劇論著《中國戲劇的根本出路》及話劇三部曲《祖籍》、《遠行》、《靈光》。歷二十六年忍辱負重、披閱古今、研究與考證,撰寫出版了大量海洋文化文獻著作。填補中國國家空白作品《中國水運史》及系列海洋文化文獻性專著《海上七千年》、《殷人渡美探源》、《再見哥倫布》、《與鄭和相遇海上》、《美洲埋葬的夢》、《和平大航海鄭和七下西洋》等,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重點作品陸續被譯為多種外文版本並在中外產生廣泛影響。
1995年以來多次應邀出訪歐洲諸國及東南亞、港、澳等地獲得很大反響。曾在中外作古代中國及海洋文化的公益性演講與學術交流,在社會中產生了積極影響。
1996年10月被接受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1998年7月中華文學基金會設立“李二和文化藝術基金”。
2005年以來先後參與“中國作家向美國大學贈書活動”、“中國作家向西部貧困地區中國小贈書活動及義務捐建《育才圖書室》工程活動等。
2006年被授予政府津貼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立即隨團中央啟動的“災後青少年心理救援專家行動”趕赴災區一線。
主要經歷與成就
1985年,李二和開始關於海洋文化的史學研究與考證。
1992年,開始從事專業文學戲劇創作。
1993年,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李二和劇作選集《野谷》,其中包括已發表和拍攝的《野谷》、《下輩子變個鳥》、《古火》等六部影視劇作。該著由臧克家題名,吳祖光作序對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新華每日電訊、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及新民晚報等報刊均刊發了訊息和評介。
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出土的語錄》。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日報、中央電台、新民晚報、河北電視台等多家媒體播發訊息、評介。
1995年,出席第八屆巴黎國際學術研討會,其論文《中國人最先航達美洲》引起與會各國專家的熱烈反響。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華聲報及河北日報、廊坊日報數十家媒體播發了訊息。
1996年,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前夕,被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特別批准為中國作家協會作家。
2003年,填補中國空白的史學專著《中國水運史》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2003年,填補中國空白的史學專著《海上七千年》(《殷人渡美三千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水運史》和《海上七千年》的出版,再度引起國際學界、媒體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高度評價和反響。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香港大公報、民報、鏡報,美國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國家地理雜誌、歐洲時報、巴黎時報乃至《美國之音》等世界知名媒體和權威專家對該著的出版都分別給予了摘要報導和不同形式的介紹。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重點作品,陸續被譯為多種外文版本並在中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2003年,創作話劇《祖籍》。
2004年,《和平大航海鄭和七下西洋》被列為北京市及國家重點圖書;被沿海多個省市列入中學課外推薦讀物或教學教案。
2004年,國家外文局推出《人類大航海先驅鄭和下西洋》英文版。
2005年,《與鄭和相遇海上》在北京出版,作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重點作品陸續被譯為多種文本向全世界發行。
2005年,《與鄭和相遇海上》四種不同文本與中外讀者見面。繁體中文讀本在寶島台灣出版並作為“鄭和下西洋最權威讀本”向全球發行。
2005年,《與鄭和相遇海上》英文讀本由國家外文出版社盛裝推出,並向全球發行。
2005年1月10日,《與鄭和相遇海上》出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香港文匯報等百餘家中外媒體出席。
2005年1月11日,李二和作為中國文化人物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接受專訪。
2005年,中國戲劇家協會《劇本》月刊,發表李二和戲劇理論長文《中國戲劇的根本出路》,該文引發了戲劇界人士的關注和討論。
2005年,戲劇論文《戲劇詩魂與理性精神回歸》獲河北省第二屆戲劇論文一等獎。
2006年,被授予政府津貼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
2007年,《大舞台》藝術雙月刊發表大型話劇《祖籍》。
2008年,《大舞台》藝術雙月刊發表大型話劇《遠行》。
《祖籍》、《遠行》以一反傳統的寫作方式,大氣的詩化和寓言式敘述風格,表達了劇作家對人的精神狀態的深入探索和對庸常生活的拷問與深度反思。作品充滿了象徵性、隱喻性和詩意性,一經刊出便立刻引起戲劇界人士的熱烈反響和討論,給戲劇界帶來新的感覺。
2008年6月4日,河北省藝術研究所、河北省重點劇目工作室及《大舞台》藝術月刊社聯合召開了專題研討會,對李二和作品及其話劇藝術創作給予了熱切關注和充分肯定,並由此而衍生出我國第一個公益性、會員制、集創作排演和多學科交流合作一體的文化藝術俱樂部:遠行部落李二和話劇俱樂部、遠行部落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等和遠行部落品牌聯盟等。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李二和立即隨團中央啟動的災後青少年心理救援專家行動趕赴災區一線。
2008年,李二和系列文章《撩開聖人的面紗》、《流浪的夢》、《把痛苦都留給我吧》、《我的懺悔書》等十餘篇作品在網際網路搜狐部落格被列入熱讀排行榜。
2008年,話劇《遠行》獲河北省大型戲劇獎。
2009年,李二和大型話劇《祖籍》(六幕)榮獲第二十三屆“田漢戲劇劇本獎”。
2009年,創辦我國第一個會員制、公益性、多學科交流合作一體的文化藝術俱樂部及遠行部落品牌聯盟等。
經典鑑賞
卑躬屈膝的姿勢無論多么優美,但終究是在下跪。
思想恥於萎靡或逍遙在陽光里,而總喜歡劃破黑暗的撕裂之聲。
思想是站立的支點,也是希望和優美的起點,是世界最寶貴的財富。當世界貧窮的只剩下一把荒誕的靈魂和幾斤離奇古怪的思想的時候,這個世界也許才最有希望,才開始真正富有。
思想的意義並不是識時務的,並非要發生應景的喧囂或呻吟,思想是孤獨的。思想的魅力在於照徹世俗、穿越時空。
不朽的思想從來就甘受寂寞與屈辱,而不會隨行就勢、行季節之風。
——李二和《流浪的夢》
地球是一個忠實的修行者。
她真誠地擁戴和追逐著光明,信仰的如此沉著,如此持久如此堅定。
這是一次沒有終點的遠行,是宇宙中最偉大最聖潔的修行;乃信仰與修煉的鼻祖。
地球是慈善的。
正由於她的慈悲,才附著了這麽多的生命。她負載的太多了太重了。
人類無休止的欲望,吸噬、剜割著她的靈體,也辱沒了她的神韻。
她的善舉無端地給自己招致了太多災難,其傷逝需要忍受漫長的痛苦來癒合。
她依然無怨地付出,無悔地追逐。這是她的造化與根性。
我堅信,我們依偎的這顆星是有深奧靈性的。
她長養萬物,教於人體驗;賦於人信仰;點化生命在迷途中的靈魂歸宿、啟智於人。溟溟中似乎負載著一個神秘而莊嚴的使命,向生命諭示著一個最終開啟和破譯世界的理。地球,是星中之靈;是星中的覺者。
——李二和《流浪的夢》
有一種遠行,
但不知道究竟要往哪裡去。
有一種感動,
卻不知道究竟為什麼。
面對黑夜我時常會感到恐懼和孤獨,
末日在不依不饒的糾纏我。
可這並不是最後的恐懼,
最後的恐懼是對黑暗的忍耐與麻木,
那時會失去對光明的需求。
黑夜從什麼地方來?要到什麼地方去?
黑夜從光明的地方來,到黑暗的地方去。
光明又在哪裡?
光明在心靈極深極遠又極近極淺的地方,
在心靈的深處。.
這個世界本來沒有黑暗,
是由於心靈的障礙出現了陰影。
勇敢的心靈總是充滿了希望;
總是不斷地撕碎恐懼與黑暗頑強的抗爭;
想哪裡就能夠著哪裡。
心靈又是什麼?
心靈是一束奇妙的光,想什麼就能照見什麼。
智者的心靈充滿了希望,
看哪裡哪裡都有陽光。
人在自然的面前雖然永遠不堪一擊,
但靈魂可以融入世界。
靈魂是開啟生命、破譯自然、領悟真諦的神聖鑰匙;
是滋養和照耀生命的水與陽光;
是極致的世界。
有一種遠行,
但不知道究竟要往哪裡去;
有一種感動,
卻不知道為什麼。
——李二和《遠行》
在黃昏即將結束之前
還是讓我來最後勸勸你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就像早上說的
寧靜致遠難得糊塗
九斤老太們的絮叨和預言已不再時髦
日子比她們預言的更窩囊更狗屁
空氣或許不再有一絲清新和純潔
最後的那一縷陽光也已霉變和彎曲
不要再笑話當年的那個阿Q
阿Q不再孤獨
而且已成熟的無比愜意
他的孫子們早就開始大肆地繁衍後代
阿Q的時代來了你還老抱個什麼老黃曆不要再指望有什麼聖潔
更不要再胡說或奢談什麼良知
讓希望們都見鬼去吧
欲望徹底裸露著
猙獰的精子鼓搗了一地
在我的心上再戳上一把劍吧
好讓我覺得我已經死去
太陽都已經死了
我似乎還苟延著喘息
世界再已經看不到黑暗
世界再不必記憶痛苦
世界已經不咀嚼恥辱和尊嚴
世界已經不擔當責任和道義
終於終結了
我們最需要和最想終結的
終於終結了
然後便準備自己終結自己
主宰世界的語言終於只剩下金錢槍炮
主宰世界的只剩下了一些陰謀和卑鄙
可就在這無比淒涼的時代
竟依然還有人堂皇的活著
心毅然向著上帝感覺著孤獨
依然守望著那個虛妄的千年
依然期待著那個過於美麗的世紀
依然準備著像少年赫爾岑那樣
準備撕開偽善的荒唐與火炮戰鬥到底
最高貴最完整的靈魂並非多么的聰明和睿智
也更不是檢閱和吸納了多少經驗與知識
而是那些最有益於普遍生命
最益於世界和諧與美好的精神界戰士
親愛的
把痛苦都留給我吧不要把悲哀再帶到世界的另一端去
我已經習慣了嬉皮笑臉的流淚和活著
我已經習慣了心靈受著創傷而不再哭泣
——李二和《流浪的夢》
李二和書畫
李二和以思想散文起家,以歷史文化名世,書畫詩文也別具慧悟。
作為作家的李二和,他一直堅決地認為:“真正意義上的作家,應當勇於將自己心靈的震撼自覺融入到作品人物的命運中;勇於將精神的痛苦或精神快感凝練成豐富而穩定的文化品質和鮮明的精神形象並植入在藝術文本。不朽的作品往往蘊涵著生命最真摯、最奇妙的感悟,探索並掘進人類最深邃的感情世界,是生命最凝練的詩。它需要作家最純真的愛、最高的智慧、最豐厚的學養和最頑強的精神勇氣。”李二和一直在以文學和藝術的樣式默默咀嚼、傳達著這樣一些意向,試圖以咀嚼歷史、追問文明激起人類對自身行為的深刻思考。作為文化學者的李二和,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苦歷二十六年忍辱負重、遍訪九州、披閱古今,最終以系列海洋文化文獻巨著引領中外讀者泛舟於人類海洋的八千年歷史文明中。他的學術著作也因此而備受中外學界的重視和尊崇。無論在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圖書館還是城市與院校圖書館,其收藏或珍藏率都極高。他憑藉淵博的文化學識與高貴的靈魂訴求,不僅將更多人們的海洋意識喚醒,而且將最優秀的海洋文化與海洋文明深度植入人們的精神譜系中。
作為畫家的李二和,他一直很認真地稱自己是“鬧著玩”。他說自己的畫是漫長的日子或輾轉疲憊的生活路程不經意帶過來的。多年來,李二和每在讀書、寫作勞頓之餘,只要有條件他總會抓起毛筆隨意塗抹一番,年深月久,這便成了他休息或休閒的一種方式。畫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