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人格是指人自身的隱形人格特徵,對外表現並不明顯,但是會促使人喜歡上具有自己“隱形”人格的異性。心理學家認為,造成情人間強烈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追尋完整的自我,因為和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戀能夠促成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影子人格
- 外文名:Shadow character
- 概念:顯性與隱形人格
- 互相吸引:不同性格的人之間互相吸引對方
簡介,互相吸引,專家建議,
簡介
每個人都身具“顯性”與“隱性”(或稱“影子”)人格。換言之,每人除了表現外在眾人所見之“顯性人格”外,還有個正好相反,潛躲心底的“影子人格”。也就是說,一個很活潑的人實際潛躲著很抑鬱的一面,而另一個很安靜的人,很可能在另一種陌生環境下,變得躁動不安。
專從心理學理論來說,“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覺型”,由於“分析型”者著重邏輯思考與客觀評斷,但是當他在誇大與表現“理性”時,便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細膩多情“感性”部分的人格,壓抑到潛意識深處,變成隱性的“影子人格”。
古希臘有個神話傳說:遠古時代,人本來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叫做“男女”。它有四隻手,四條腿,一顆頭,四隻耳朵,正反兩副面孔,是個膽大妄為的怪物,搞得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忐忑不安。為了安撫眾神,宙斯將它撕成兩半,每半有兩條腿、兩隻手。被分開的“男女”痛苦不堪,忍著痛苦急切地尋找另一半,找到後就糾結在一起,強烈地希望融合為一體。於是,自此以後,世間的男男女女們始終不知疲倦地尋找另一半。
互相吸引
當一個人遇見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異性時,心中常會有歡喜雀躍的感覺,因為對方顯露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潛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質。例如,當“分析型”的男性與“感覺型”的女性相遇時,彼此常會充滿新鮮歡愉。她豐富流暢的情意,往往會挑動他長久壓抑心底感性部分的人格。與她在一起時,他那被深埋陰暗地窖的“影子人格”開始見到陽光,感受一股從外注入的活潑新鮮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這種異性相吸,彼此獲得一線生命契機,使自己塵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見天日。
這個異性相吸,“影子人格”和“顯性人格”整合互補的過程,將逐漸發展出一個較完全、較成熟人格,這個過程也被心理學家稱為“完整之我”的追尋。
但是,這種結合也往往稱為愛情痛苦的一部分,在所謂的磨合中,過往對方最吸引我們的特質,現在卻成為讓你最受不了的地方。假如過往,你愛上的是他的溫柔,那么,很可能你會抱怨他缺乏男子氣概,你愛上的是她的活潑,也很可能會覺得她“囉嗦”“幼稚”。
戀人相互吸引的原因,熱戀的時候,你覺得自己碰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可到了磨合階段,你就開始發現對方無數缺點,開始抱怨不滿。由於,在這個階段,我們都想努力改造對方,要對方變成想像中的完美,於是痛苦也由此產生。很多人走不過這個磨合期,終極以痛苦掃尾。
專家建議
戀人相互吸引的原因,怎么樣才能讓感情走的更加順利。心理學家以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放棄使對方變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情在對方身上,而回頭重新專注在自己“顯性”與“隱性”人格之整合與成長,專注擴展自身的“影子人格”。當你放棄改變對方的時候,自己實際也在學習拓展自己的“影子人格”。有意思的是,往往一對感情好的伴侶,當一個人放棄改變對方時,對方竟然會愈來愈被影響,不知不覺中兩人變得愈來愈像。
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與其尋找被愛,不如增加自己愛的能力。”因為能夠給予伴侶真正愛的人,他一定要在兒時先獲得父母無條件的愛,一個能夠內心無缺的人才能有足夠的內在力量去愛另一個人,因為愛是給與,不是索取,給予是需要內心足夠的成熟,還要足夠地接納自己。
德國著名的情感治療師瑪麗亞·楚爾霍斯特曾說過:“愛自己,嫁給誰都一樣”,愛自己,使自己再沒有壓抑和缺失,更不用在別人身上找到替代的滿足,愛自己是成長的過程,更是人格完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