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辦法

《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辦法》已經德陽市政府八屆10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8月26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陽市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辦法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26日
  • 發布單位:德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全文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6〕109號)檔案精神,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升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麗德陽,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訂以下實施辦法。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充分發揮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導作用,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擴大補償範圍,合理提高補償標準,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實現森林、濕地、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要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保護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補償標準體系進一步規範,資金來源渠道基本穩定,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我市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重大項目取得更大進展,多元化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市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日益完善,對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作用更加明顯。
三、重點任務
(一)森林生態保護補償。貫徹落實好國家級、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和資金兌現工作。適時適當提高德陽城市森林工程東山林帶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爭取國、省將天然起源商品林納入生態效益補償範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增劃縣級公益林,建立地方公益林補償制度,實施生態效益補償。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
(二)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認真貫徹省重要濕地認定辦法,建立濕地保護長效機制,維護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積極做好省級重點公園和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申報創建。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開展退養還灘、生態補水,增加濕地面積,建成濕地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打造“中國鳥語城”。在濕地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開展濕地效益補償,對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重要濕地因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
(三)水流生態保護補償。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加快建設高景關水庫、金華寺水庫等骨幹水源工程,實施綿遠河、石亭江、青白江、凱江等中小河流主要支流的綜合治理。開展綿遠河清平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建立常規監測制度和應急監測預案。嚴格落實各項農業產業化貼息、信貸擔保政策,撬動金融支持發展現代水產養殖。調整最佳化區域布局,引導和鼓勵發展生態養殖,制定全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發展糧經複合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探索開展水利風景區生態補償試點,建立以市場和社會投入為主的多元化補償機制。健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責任機制,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定水源地標誌標牌,加快清理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環境問題,推進備用水源建設。嚴格執行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標準,從資源開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加強區域聯動,建設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四)耕地生態保護補償。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健全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加強耕地生態綜合保護,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加快完成全市耕地污染狀況詳查,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探索重金屬污染區域耕地綜合防控技術模式,進一步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防治試點試驗示範。嚴格執行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對落實耕地保護義務的耕地承包權農戶給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嚴格涉重金屬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加強一、二類重金屬實施總量控制,加大淘汰涉重金屬行業落後產能力度,涉重金屬企業每五年開展一次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強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以秸稈還田、腐熟還田、酸性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為實施內容的耕地質量提升綜合技術模式。
四、機制創新
(五)建立穩定多元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生態保護補償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逐步加大對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對我市生態功能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予以傾斜。建立市、區(市、縣)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生態功能區域的支持力度。嚴格執行水、森林等自然資源徵稅政策。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鈎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
(六)完善重點生態區域補償機制。省、市、區(市、縣)三級生態保護紅線按照同步進行的原則,在生態功能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貫徹落實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強化自然保護區、文化自然遺產、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各類禁止開發區域的生態保護,針對沱江、嘉陵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制定各項整治方案,並督促實施。積極爭取國家補償政策支持,加強長江經濟帶水生態保護和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強化江河源頭生態保護。
(七)推進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落實《德陽市沱江、嘉陵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方案》,切實加強德陽市轄區內沱江、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沱江、嘉陵江流域“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長效保護機制,強化流域聯防聯控、流域共治和產業協作,實現沱江、嘉陵江流域德陽段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八)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落實《德陽市生態環境網路建設實施細則》,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及生態狀況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嚴格執行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做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加強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研究,健全信息發布制度。開展生態保護補償效益評估,積極培育生態服務價值評估機構。
(九)創新政策協同機制。認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面的政策法規、評估方法和實施機制,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制度。積極參與省排污權交易管理平台建設,區分一、二類重金屬實施總量控制有償使用。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建立用能權有償使用制度體系和交易市場。探索開展我市用水權初始分配製,開展水權交易研究。建立市級部門協調機制,統籌協調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我市綠色產品認證,強化國家綠色產品標準實施,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實施綠色建材產品分級認證制度。推進有機產品認證等綠色產業示範區(縣)創建活動,鼓勵支持政府、企業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扶持和培育優質綠色產品品牌創建。落實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等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採購政策。
(十)促進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前提,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鄉村振興發展道路,開展生態保護建設,推進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探索鄉村振興生態建設有效途徑,大力推進鄉村旅遊、循環農業、經濟林木、生態漁業等產業發展,切實拓寬民眾增收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重大生態工程項目資金向我市鄉村振興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傾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加大對我市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擴大實施範圍。貫徹落實生態扶貧政策,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大力推行以工代賑方式,幫助欠發達地區易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轉為生態保護人員。 
五、組織實施
(十一)強化組織領導。結合我市實際,建立市級生態保護補償協調機制,組織開展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研究解決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各項任務的統籌推進和落實。各區(市、縣)人民政府要把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製作為推進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以及補償資金與考核結果掛鈎的獎懲制度。
(十二)狠抓督促落實。市級有關部門要加大匯報銜接,及時了解各領域生態保護補償最新政策動向,爭取政策資金向我市傾斜。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辦法要求,並結合本區(市、縣)實際和本部門職能,抓緊研究制定推進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強化舉措,適時出台相關政策意見和配套檔案,切實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市審計、監察等部門要依法加強審計和監察,生態環境部門要依法開展環保督察,對生態保護補償工作落實不力的要啟動追責機制。
(十三)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強對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的解讀和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產品有價、保護生態人人有責的意識。在制定生態保護補償相關政策時,要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努力營造全社會珍惜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增強生態保護補償的實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