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鎬

張鎬

張鎬(?-764年),字從周,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唐朝宰相

張鎬出身於汲郡張氏,早年遊學長安,初授左拾遺。安史之亂時隨玄宗入蜀,後輔佐肅宗,拜諫議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張鎬被授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節度使,討伐安史叛軍,後進封南陽郡公。因密奏肅宗,勸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並提防滑州防禦使許叔冀,被罷為荊州長史

此後歷任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辰州司戶、撫州刺史、洪州觀察使、江南西道觀察使。廣德二年(764年),張鎬病逝。

基本介紹

  • 本名:張鎬
  • 字號:字從周
  • 所處時代:唐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博州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764年
  • 主要成就:入仕三年官至宰相
  • 官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 爵位:南陽郡公→平原郡公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擔任宰相,兩遭貶謫,病逝任上,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家庭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鎬年輕時拜名士吳兢為師,深受吳兢器重,後遊歷長安,以飲酒、鼓琴自娛,不善與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請,他便徑直前往,也僅是求醉而已。

擔任宰相

天寶末年,楊國忠擔任宰相,為提高聲名,特意搜羅天下奇傑。張鎬得到楊國忠的推薦,以布衣身份被拜為左拾遺。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史思明在范陽起兵反唐,楊國忠多次向張鎬諮詢軍國重事。張鎬舉薦贊善大夫來瑱,稱他可獨當一面。來瑱後來果然屢破叛軍。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軍進逼長安,唐玄宗出逃。張鎬步行扈從唐玄宗,直到蜀地。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被擁立為帝,是為唐肅宗,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張鎬去輔佐肅宗。張鎬到鳳翔後,因奏議多有補益,被拜為諫議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張鎬拜相,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八月,唐肅宗因張鎬文武全才,又讓他兼任河南節度使、都統淮南等道諸軍事。當時,叛軍圍困睢陽張巡告急。張鎬急速赴援,並傳令濠州刺史閭丘曉,讓他出兵營救。閭丘曉卻擔心戰事失敗禍及自己,逗留不肯進軍,坐視叛軍攻城。
同年十月,叛軍攻陷睢陽,張巡遇害。張鎬大怒,命杖殺閭丘曉。不久,兩京光復,唐肅宗返回長安。張鎬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南陽郡公,並鎮守汴州,對叛軍餘孽加以招撫、征伐。十一月,張鎬統帥魯炅、來瑱、李祗李嗣業李奐五位節度使,收復河南河東各郡縣。

兩遭貶謫

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被形勢所迫,上表請降。張鎬擔心朝廷應允,密奏道:“史思明兇殘陰險,包藏禍心,與禽獸相同。我們能以計謀擊敗他,卻難以用仁德感化。”同時又勸肅宗提防滑州防禦使許叔冀的叛亂。但因他從不交結宦官,宦官都在唐肅宗面前極力稱讚史思明、許叔冀的忠誠。唐肅宗遂以“不切事機”為由,罷免張鎬的相位,改任他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反唐,許叔冀歸降叛軍。唐肅宗想起此前張鎬的進言,征拜他為太子賓客,後改左散騎常侍。上元二年(761年),岐王李珍因謀逆被賜死。張鎬因曾購買李珍的宅邸,也受到牽連,被貶為辰州司戶。

病逝任上

寶應元年(762年),唐代宗繼位。張鎬被起復為撫州刺史,後改任洪州觀察使,改封平原郡公。後來,袁晁起義江淮震動。張鎬擊破叛軍,斬殺舒城賊首楊昭、新安大豪沈千載,被授為江南西道觀察使。
廣德二年(764年)九月,張鎬在江南西道觀察使的任上病逝。

軼事典故

唐肅宗曾命數百僧人在內道場念誦佛經,聲傳宮外。張鎬時為宰相,進諫道:“臣聽說天子修福,應安養百姓,施行教化,沒聽說依靠佛教就能使國家太平的。”唐肅宗贊同。

人物評價

蕭昕:如鎬者,用之則為王者師,不用則幽谷一叟爾。
劉昫:⑴ 風儀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獵經史,好談王霸大略。⑵ 鎬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營資產,謙恭下士,善談論,多識大體,故天下具瞻,雖考秩至淺,推為舊德雲。⑶ 鎬直躬居位,重德鎮時,其為人也鮮矣。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其奏疏三篇:《諫招撫史思明奏》、《諫內置道場奏》、《請追謚常王傅吳兢奏》。

家庭成員

曾祖:張善見,官至越州司馬
祖父:張武定,官至荊州戶曹參軍。
父親:張知古,官至代州司功參軍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六十一》
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六十四》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九·唐紀三十五》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 唐紀三十六》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二·唐紀三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