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廣福寺 廣福寺](/img/e/2a5/QZmRzNlRjN1QTNkR2MyMDM1UTOkFmMmNWMiRGOmRWZ1gTY0MDM2QW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廣福寺 廣福寺](/img/5/379/gY0YWOjN2MhRGZlJjZhZTY3MjYkRDOmFmZlJ2YkFWMzQjZjBjMhF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寺院住持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img/2/fca/QNjRTY0MTOyEmM0QGZyYmM4UDMmVDZzYTOmlDZmBTM1MGNhFDOmFW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寺廟碑刻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 廣福寺(山東青州劈山廣福寺)](/img/5/152/ihjM0cDM0Q2NxYWZhZTOmRjM3EzN1E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舊名應天院,又名征賢寺,位於九華後山筆架峰東、蓮花峰西南征賢峰側,舊稱在覆甌峰東麓。元初詩人陳岩《廣福寺》詩原註:“覆甌峰下,本宋超回(南唐宋齊邱)書堂,舊名應天院,南唐更名征賢寺,唐時人所抄經,今藏寺中,”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賜額“廣福寺”。陳岩詩云:“五百年來貝葉光,動灰難泯...
無錫黿頭渚廣福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內,是無錫市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 “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後山建有廣福庵,一名峭岩寺,古寺高林, 履有廢興。廣福寺介紹 1925 年秋, 由量如和尚向鄉紳楊翰西募化山地十畝重建成。取 “廣土眾民同...
廣福寺位於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因該廟建於巴圖哈拉嘎地方,又稱為“巴圖哈拉嘎廟”(蒙古語,意為“堅固的關隘”),漢名“廣福寺”。百靈廟是由“貝勒因廟”的轉音異寫而來的。百靈廟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這裡原是喀爾喀右翼部達爾罕親王本塔爾的冬營地,寺廟建成後,皇帝御賜滿、蒙...
廣福寺位於崇明島東部地區中興鎮南側,寺院占地面積近30畝,距上海長江隧橋工程崇明出口僅4公里。寺院座西向東,靜臥在七滧河西岸。雖不是千年古剎、敕建皇封,卻也賢能輩出、普潤一方,香火鼎盛,亨譽遐邇。廣福寺史建於清鹹豐年間,前身為武聖殿,原址汲浜鎮北。民國十年,了道大師駐錫於此,更為現名“專宏淨土...
廣福寺始建於唐元和元年(公元811年),坐落在臨海市東部山區,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福寺始建於唐元和六年(811),原名資瑞寺,《臨海縣誌》有載,今寺內有殘碑一截,言遷自“寺岙”,時在北宋。今寺岙村前有資瑞洋之名,初資瑞寺規格不大,北宋時,唐汾陽王郭子儀裔孫移至龍山由山下,置田500畝...
廣福寺位於廣順鎮北場村后街下段北側,地處東經106°22′30",北緯26°12′50"!海拔1280米,距縣城27公里。其始建年代為清乾隆九年(1744)。八字廟門而入,有一六角塔,為六月二十八燒千障(紙錢)用。經一院壩是廟的四合院,左兩間叫“孤魂祠”,右五間為“道人舍”,五間大殿,中供“城隍主者輔德大帝...
廣福寺又名廣福講寺,坐落於崇明島東部中興鎮東首。 是一座典型的“深山藏古剎”式寺院。遺址上迄今屹立的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青州府儒學教授邢寬所撰《重修廣福寺記》碑稱此寺:“東有普同之塔,南有觀音之岩,西有八仙之台,北有劈峰之山,鐘鼓山峙於前,望鄉台昂於右,蜿蜒環抱,上下隱伏,誠一勝景之...
廣福寺,位於浙江蒼南縣。在浙江蒼南雲岩鄉三峰山麓。寺建於宋,清康熙十九年門(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雙塔為宋代建造,相距11米,六面五層,高約7米,為樓閣式實心小塔:青磚砌造仿木結構,均殘破嚴重。每層面均有壺門;壺門、斗拱等構件,由模製燒磚拼成。倚柱為八角柱,柱頭卷剎明顯,塔頂作寶瓶...
廣福禪寺,位於今安華鎮安華村。明隆慶《諸暨縣誌》載:“縣南六十里木瓜山。周顯德二年(995)建。初名鴻福院,後改今額。”清光緒《諸暨縣誌·山水》載:“礦亭村——相傳昔曾開礦於此,故名。溪西有木瓜山,山西有廣福寺,周顯德 二年建,初名鴻福,後改今名。”1995年重修,建有大殿和靜修堂。2005...
如皋廣福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後來多次擴建,最盛時有房屋一百多間,是全縣最大的寺廟,民間稱為“大寺”。寺前的街道名為“大寺巷”。明清兩朝管理全縣佛教的曾會司附設於此寺內。清朝後期已經敗落。西部房屋賣給縣商會。民國元年,縣參議會設於此寺內。民國16年(1927),改作國民黨如皋縣黨部。1938年後,...
廣福寺位於大田集鎮桃花寺村內,北臨東西街,西側與南側均為窪地,始建於金大定五年,明清兩代又多次重修。存明代萬曆九月重修廣福寺記碑、清同治十三年春重修廣福寺碑、明弘治十八年重修廣福寺記碑、大清嘉慶五年重修昆廬閣序碑、大清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廣福寺重修山門金塑天王記碑、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創建崑崙閣序碑...
無錫黿頭渚廣福寺位於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內,是無錫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 “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後山建有 廣福庵,一名峭岩寺,古寺高林, 履有廢興。歷史沿革 1925 年秋, 由量如和尚向鄉紳楊翰西募化山地十畝重建成。取 “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
廣福寺,位於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內,是無錫最早對外開放的寺廟,在“黿渚春濤”和 “萬浪卷雪”的交界處,倚山面湖 ,坐北朝南。寺廟簡介 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後山建有 廣福庵,一名峭岩寺,古寺高林, 履有廢興。 1925 年秋, 由量如和尚向鄉紳楊翰西募化山地十畝重建成。取 “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
九華山廣福寺 九華山廣福寺 位於九華後山(青陽縣朱備鄉征賢峰側)。舊名“應天院”,原為宋齊丘(字超回)書堂,南唐更名為“征賢寺”。舊志載:“唐人抄四大經,水漂兩函,歲久發光”。太平興國五年(980)改為“廣福寺”,1945年後廢。
黃山廣福寺 黃山廣福寺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廣福寺,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在浮丘峰下,舊名羅漢寺。宋太平興國五年(980)重建,以“聖壽”為額。乾道(1165——1173)初,改名廣福寺。
西岩廣福寺,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太平,西岩廣福寺坐東朝西,寺分前、中、後三座。前座為張琴書的西岩廣福寺石匾的山門、金剛殿、鐘鼓樓;中座為正中祀釋迦牟尼佛,兩旁為侍者,左邊為韋陀,右邊為伽藍,兩側為十八羅漢的大雄寶殿;后座中為觀音殿,左為地藏王菩薩殿,右為極樂清涼,左室為祀無了和月中、...
廣福寺雙塔,在浙江蒼南雲岩鄉三峰山麓。寺建於宋,清康熙十九年門(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雙塔為宋代建造,相距11米,六面五層,高約7米,為樓閣式實心小塔:青磚砌造仿木結構,均殘破嚴重。每層面均有壺門;壺門、斗拱等構件,由模製燒磚拼成。倚柱為八角柱,柱頭卷剎明顯,塔頂作寶瓶狀。
廣福寺位於成武縣大田集鎮桃花寺村內,北臨東西街,西側與南側均為窪地,始建於金大定五年,明清兩代又多次重修。 [1]中文名 成武廣福寺遺址 外文名 Chengwu Guangfu Temple site 明代萬曆九月重修廣福寺記碑、清同治十三年春重修廣福寺碑、明弘治十八年重修廣福寺記碑、大清嘉慶五年重修昆廬閣序碑、大清乾隆三十四...
民國十八年(1929年),由眾僧和善男信女捐資對廣福庵進行修葺、擴建占地為十一畝,把廣福庵更名為廣福寺,香火興旺,萬眾雲集,鐘鼓長鳴。解放後,由於諸多原因,僧去寺空,挪作他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廟被毀。1993年,城區的善男信女捐資在舊址上重建廣福寺,占地面積為985.8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570平方米...
廣福寺遺址,位於寧德市蕉城區城關西北2.5公里米篩坪。該寺始建於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屢經修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通縣士民合資買為書院。“文化大革命”前廢,僅存在基址。遺址面積為約400平方米,現在130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1984年在基址上重建彌勒殿、大雄寶殿。1988年,又建觀音堂於殿後,...
廣福寺銀杏園 廣福寺銀杏園是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福寺銀杏園,位於山東省郯城縣重坊鎮。2013年10月10日,廣福寺銀杏園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福禪寺,位於今江蘇省海安市城東北郊的明道村,始建於唐朝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主其事者為鄂公尉遲恭之子,曾於江北鎮守海防的尉遲寶琳將軍。宋代景定年間擴建,清代康熙年間浙江提督學府陸舜重修。寺院簡介 廣福禪寺,古名廣福教寺,俗稱東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廣福禪寺,坐落於江蘇省...
廣福寺觀音殿碑位於江蘇省江陰市,建於元延祐7年(1320)2月初記。責任者 (元)胡應青撰;(元)趙孟鈽書並篆額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顧千里、瞿鏞藏拓 書體與行款 裝裱獲得方式 丁惠康捐贈 數目與尺寸 1張134×108+36×75(額)cm 題跋印記 鈐“顧氏所收石墨”“瞿氏鑑藏金石記”印 ...
慧可大師立雪斷臂求法,深得達摩大師真經衣缽始稱二祖。慧可大師受祖師教誨,到鄴都以北光佛寺安居,後到成安說法台講經傳道,本寺唐元和年間整修壯大,至此光佛寺已成為中原地區的大型寺院。規模之大 大量常住僧人六百餘人。以及來往善眾頗多。當時光佛寺占地面積達到140多畝,此時光佛寺改名為廣福寺,示以讓光佛寺...
長江第一寺——崇明廣福寺 始建於清朝鹹豐年間的廣福寺坐落在崇明島東部、陳家鎮西側、距上海長江大橋約4公里的中興鎮上。廣福寺的山門兩側懸掛著一副金光閃閃的銅對聯,上聯為“長江第一寺”,下聯為“鹹豐最初香”,落款是“同濟大學校友陸氏父女撰”。這副對聯是由陸培恩先生(同濟大學79級研究生)及其女兒...
官竹寺,亦云觀竹寺,舊名廣福寺,新村人以前慣稱“北寺”或“北大寺”。位於郯城西南25公里,新村鄉政府駐地北側,大門面東,占地2100平方米。歷史背景 該寺始建時間,傳說不一。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寺內曾有殘碑載“尉遲敬德重修官竹寺記”,後又在寺內原古井砌石上發現“大定”字樣,因此,或雲建於唐,又...
西村遺址,即古代廣福寺遺址,位於岱嶽區山口鎮西村東部。北緯36°13′40″,東經117°16′4″,海拔153米。周代至漢代的遺址。古代在遺址處建有廣福寺。乾隆《泰安府志》卷七《祠祀》載:“廣福寺,一在山口莊,一在南留莊。”民國《重修泰安縣誌》卷二《輿地誌建置》載:“廣福寺,一在縣東三十里山口莊,...
清康熙皇帝御賜“廣福寺”牌匾懸掛於大佛殿正門上方。寺廟簡介 據記載,廟內香火最盛時喇嘛達1200多名。百靈廟自建設以來,一直是達爾罕草原商旅雲集和物資的集散地,素有草原碼頭之稱。是內蒙古北部政治、經濟、佛教喇嘛活動的中心,也是漠南通往漠北、新疆等的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1936年2月和同年11月,先後...
天寧寺始建於唐貞觀、永徽年間(627~655),開山祖師為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其初僅築室十餘楹,開創了天寧寺基業。唐天復年間(901~904)維亢和尚在此正式建寺,取名廣福寺。唐末更名齊雲寺。南唐保大中年間(943~957)建浮屠七級,龕僧伽所留國祥寺衲衣,號“普照王塔”,北宋崇寧四年(1105)賜塔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