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大禹治水的最大功臣是益,禹原定傳位於益,益是
青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州長),公元前2070年益就在青州建都,稱為益都。
歷史沿革
青州屬古九州之一;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
青州刺史部;西晉懷帝
永嘉五年(311)築廣固城;東晉安帝隆安三年(399)為
南燕國都,
義熙六年(410)築東陽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增築南陽城,民國初期,撤銷青州府,建立益都縣;1948年設青州特別市;1952年恢復益都縣;1958年將臨淄縣併入,1961年又析出。1986年3月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縣級),山東省直轄縣級市。
發展現狀
2015年,青州市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7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7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79.4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48.7億元,增長9.1%。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57.0%和41.9%,分別拉動GDP增長0.09個、4.73個和3.48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9.1:49.9:41.0調整為8.7:48.3:43.0,三產比重提高2.0個百分點。
“十二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0年提高8.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36840元(按年均匯率折算5444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60455元(按年均匯率折算9706美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的位次由第76位上升到第6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