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履歷 早年經歷 庇護十世(Pope Pius X),又譯作比約十世,碧岳十世。原名
朱塞佩·梅爾基奧雷·薩爾托 (Giuseppe Melchiorre Sarto),羅馬
天主教 第258任
教宗 (1904.8.9-------1914.8.20)。1835年6月2日,薩爾托生於今
義大利 東北部特落維索省的里澤鎮(Riese),洗名若瑟;家庭貧困,父親是曾經做過
鞋匠 、看門人和鎮
郵局 的郵差,母親是一名
裁縫 ;有4個兒子和6個女兒,薩爾托是次子。幼年在本鎮讀
國小 ,同時跟本鎮的神父學習
拉丁文 ;後獲得
獎學金 而進入卡斯泰爾弗蘭科威尼托市高級中學;為節省開支,每日需步行五
英里 前往學校。
青年時代 1851年9月,薩爾托在父母的支持下進入教區的帕都亞
神學院 ;學習
哲學 與
神學 。1855年12月,開始領受預備聖秩;1857年9月,領受副執事的聖秩;1858年2月27日,被祝聖為執事;1858年10月18日於卡斯泰爾弗蘭科威尼托被祝聖為
司鐸 。遂被派遣至
威尼斯 西北的托博洛服務;他組織成人夜校,訓練堂區聖詠團;又因仰慕
方濟會 的
聖良納 (Leonard of Port Maurice )(曾擔任教宗本篤十四世的告解神師),加入了方濟會第三會。
1867年7月,在薩爾托的申請下,教區委派他為薩爾扎諾地區首席司鐸;1875年,擔任教區
法律 顧問;此後又相繼擔任修院靈修指導神師、修院主考官、教區副主教;在此期間,他使宗教教育成為了公立學校的選修課;並且經常利用假日,走訪修院,組織公立學校的兒童進行宗教教育。1875年8月,薩爾托慕名拜訪了
慈幼會 會祖
聖若望鮑思高 ,並申請加入了慈幼協進會。1879年12月,因
主教 去世,被推舉為教區臨時負責人以及主教公署經理,署理教區行政;1880年6月,任教區大修院
教師 ,教授信理神學與
倫理 神學。
1884年11月10日,教廷委任薩爾托為
米蘭 附近的天主教曼托瓦教區主教;1884年11月20日,於
羅馬 的聖阿波利納萊堂接受了羅馬
總主教 區副主教
盧奇多·帕洛奇樞機 (Lucido Maria Cardinal Parocchi)的祝聖。當時的曼托瓦教區教務廢弛,大量的教產被義大利政府沒收,實俗主義和宗教冷漠的情緒蔓延;薩爾托從教區修院的教育入手,改革弊政;大量的走訪堂區以及和信友通信,喚起信友的熱情,建立教理研究協會,進行信仰培育、發展天主教出版事業;1891年6月19日,獲教廷宗座助理(
1969年禮儀改革前宗座宮的職務,現已經廢除 )的稱號。
就任威尼斯宗主教 1893年6月12日,教宗良十三世擢升薩爾托為
樞機 ,
領銜S.Bernardo alle Terme堂區司鐸 。1893年6月15日,又改任為天主教拉丁禮威尼斯宗主教區
宗主教 ;由於教廷與義大利政府關係緊張,薩爾托延遲至1894年初方才到任。任內關心
社會 和
經濟 問題,支持社會運動,曾參加威尼斯工人協會,反對政治干涉宗教事務。
晚年經歷 1903年7月20日,教宗良十三世病逝;
樞機團 隨即於7月底於
西斯廷教堂 舉行秘密選舉儀式;此前呼聲最高的是前教廷
國務卿 馬里亞諾·拉姆波拉樞機(Mariano
Cardinal Rampolla del Tindaro);他曾促進改善教廷與
法國 的關係。在前兩輪投票中,他遙遙領先於其他候選者。
此時,通過非法渠道獲得選舉信息的
奧匈帝國 皇帝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處於反對法國的原因,公開表示反對拉姆波拉樞機當選,並行使了
否決權 ;不久,法國政府也介入了選舉,使選舉變的困難重重。
著傳統的三重冕 儘管,教廷樞機團遂進行了強烈的抗議;但在此影響下,情況開始發生變化;1903年8月4日,至第五輪選舉結束,薩爾托樞機當選為新任羅馬教宗。
此時的薩爾托對於自10世紀以來,歐洲
君主 屢屢干涉教會事務,深感悲痛,並且拒絕接受
伯多祿 聖座,而且強烈要求清查和嚴懲選舉會議中的泄密者。後在樞機團和馬里亞諾·拉姆波拉樞機的極力勸說之下,勉強接受了教宗的職位。
1903年8月9日,薩爾托於羅馬
聖伯多祿大殿 (
聖彼得大教堂 )冕為天主教第258任教宗,取名號“庇護十世”;以表示對於先教宗
庇護九世 傳統主義和對於世俗堅強不屈性格的推崇。
1913年初,庇護十世被查出患有
心臟病 ,此後一直情況不佳;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對於此前斡旋於歐洲各國,呼籲
和平 和
寬容 的教宗以沉重的打擊。
1914年8月15日
聖母升天節 ,教宗的病情開始極具惡化,1914年8月20日,教宗病逝於梵蒂岡宗座宮,留下了“
我生來是貧窮的,我的生命也是貧窮的,我也願意死在貧窮中 。”的遺囑。
隨後,庇護十世被安葬於伯多祿大殿(聖彼得大教堂)的地下室。
政治成就 外交 庇護十世時期,外交重點承襲良十三世時期得局面,即:對法國政教關係、與義大利王國關係。
法國政教分立運動
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重要的天主教國家,長期被稱為“
教會最寵愛的女兒 ”。但自
拿破崙 時代以來,法國國內的政教關係長期緊張;1798年2月,法國革命軍將教宗
庇護六世 由
梵蒂岡 劫持至法國;後又逼迫其支付巨額的賠款;1801年7月,拿破崙強迫教廷簽署《和平協定》,將教會完全控制於國家之下;此後,法國歷屆
政府 的政策始終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第三共和國建立初期,對天主教會採取了寬容政策;1879年1月,共和黨人
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 當選為法國
總統 ,主張嚴厲清算教會;1880年頒布法令,限制天主教修會從事教育工作;1882年將國民
義務教育 中的
宗教 內容刪除;1886年禁止各修會人士服務於公立學校。對此,教宗良十三世曾經在《掛慮》通諭中,希望法國天主教通過合法的手段維護教會的權利。
庇護十世 1896年的“
德雷菲斯案 ”和1898年“
法蘭西 運動事件”使得教會與政府的關係更加緊張;1901年7月,法國
總理 瓦爾德克·盧梭 要求天主教各
修會 組織必須限期向政府登記註冊;1902年8月,激進黨人埃米爾·孔布總理強行關閉了大約三萬所未向政府登記的教會學校,並禁止教會建立新的學校;1904年又全面禁止教會從事教育工作,並將一些教會教育產業進行了查封拍賣。
1904年3月18日,庇護十世發表了反對法國政府禁止天主教從事
青少年 教育的講話,遭到了法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04年4月初,法國總統埃米爾·盧貝訪問
羅馬 ,會見了義大利國王;庇護十世隨即拒絕會見
埃米爾·盧貝 ;1904年4月28日,教廷致函法國
外交部 ,抗議法國總統訪問羅馬,是對
義大利王國 “非法”吞併羅馬城的默許。1904年5月25日,法國召回了駐教廷
公使 ;作為報復手段,庇護十世宣布給予兩名支持
共和國 政府的主教給予“絕罰”。1904年7月30日,法國宣布斷絕與教廷的外交關係;遂在全國範圍內關閉修院,強迫修道還俗;遂對天主教信友給予監視等。
1905年12月5日,法國政府頒布《政教分離法令》,取消對於天主教的
財政 補貼,將教會的
不動產 一律收歸國有。1906年2月,庇護十世致函法國
主教團 ,對法國政教法令表示抗議,同時要求法國主教團“
珍惜超性的利益高於物質的利益 ”,寧可失去教產,絕不向法國政府妥協;1906年8月4日,庇護十世頒布《劇烈》通諭,再次駁斥政教法令中關於宗教社團的規定,同時禁止信友參加反對教會聖統的
社團 與
協會 。此後,在
葡萄牙 與
英國 統治下的
愛爾蘭 的政教分離運動,庇護十世也採取了堅決反對的立場。
對義大利政策
1870年9月20日,
義大利王國 武裝占領
羅馬 ;教宗
庇護九世 退居梵蒂岡;拒絕承認義大利占領
教皇國 的合法性;在庇護十世時期,依然堅持這一原則;但是出於反對
共產主義 、
社會主義 、
自由主義 、
無政府主義 的目的,允許有條件的不執行庇護九世
《不允許》通諭 中關於禁止義大利天主教徒接受政府
公職 和參與政治性投票的規定;此外,對於義大利王室的“
停止聖事 ”處罰依然有效。
對沙皇俄羅斯政策
庇護十世十分關心
俄國 統治下的
波蘭 天主教會以及俄國天主教的處境,特別是
烏克蘭合併教會問題 (即烏克蘭
東儀天主教 ),同時表達了改善與
東正教 關係的願望,當時由於
沙皇 俄羅斯的教會國家化政策,沒有獲得回應。
文化 現代主義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最早產生於法國;是指部分教會人士反對士林神學,主張教會體制和
神學 思想上的改革,與現代科學調和,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後來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被國家主義者和無神論者所採用,作為反對教會的工具;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教會內愈演愈烈。在庇護九世晚期和良十三世時期,都曾經對於現代主義派神學給予了駁斥。
1904年12月,庇護十世在對教廷全體主教講話中,告誡主教們“要警惕現代居於統治地位,毫無忌憚的批判主義 。”
1907年7月3日,庇護十世頒布《可悲》通諭,譴責了六十五條現代主義派命題;教宗認為這些
命題 是對於
聖經 和信德奧跡的歪曲,1907年7月4日,在庇護十世的授意下,教廷最高裁判所主教會議頒布《
現代主義謬論目錄 》,譴責了現代主義對於信理與啟示,教會體制等方面的全部論點。
1907年9月8日,庇護十世頒布了《牧者》通諭,將現代主義派歸結為“有組織的匯聚,妄圖推翻教會聖統”;“
是所有異端主義的複合體,是在有問題的運動中形成的非正統的邏輯結論,不但是破壞羅馬大公教會……也是破壞任何宗教 ”;通諭指責現代主義的錯誤為“
不可知論和內在論 ”,同時將
基督教 的“現代批判主義釋經學”指責為“異端主義”。
此後,庇護十世加強了“聖經委員會”的權威,要求全球各教區成立監督
委員會 ,審查教會出版物與
司鐸 公開言論;嚴格規範各修院的修生就讀社會公立
大學 的申請限制;1908年初,庇護十世將現代主義派領袖阿弗雷德(ALFRED LOISY)開除出天主教會。1909年6月,創立
宗座 聖經學院,以充實聖經學的研究和講授。
1910年9月,庇護十世發布訓令,要求修生領受大神品(即副執事、執事、司祭品)以及接受教會
學位 、領受教會職務者,必須宣誓反對現代主義。
對於當時流行的認為天主教應興起
社會 運動和
民眾 團體,以對抗
唯物主義 的觀點;庇護十世也表示反對,並譴責了義大利的“莫里運動”和法國天主教民主黨的“西永”運動。教宗認為此舉會使宗教趨向於
政治 。 改革 庇護十世被後世稱為“牧靈教宗”,1903年11月20日,庇護十世在《關心事件》通諭中指出“
渴望基督 的真精神在每一位信友心中燃起……信友們在聖殿里,可接觸到這精神的最主要和不可缺的泉源:即在教會內作公開和隆重的祈禱,參與神聖的奧跡 ”。為此,他任命年輕的
西班牙 籍樞機
德爾·瓦利 (Rafael Merry del Val)出任教廷國務卿,協助其進行改革,使教廷適應現代社會的進步。
聖體聖事
天主教自中世紀以來,特別是特倫多大公會議(
天特會議 )後,出於神學理論和教會傳統的嚴格限制,信友很少領受聖體;對此,1905年12月20日,庇護十世頒布《勤領聖體》通諭,重申所有信友多次和每日領受
聖體聖事 的重要性,是“
吾主基督所期望的”、“聖體聖事是最快最短的 天國 之路 ”。1910年,頒布《兒童領受聖體》通諭,放寬兒童初領聖體和告解聖事的限制。
重整音樂和復興額我略聖詠
1903年11月22日,庇護十世頒布《Motu proprio》訓令,“禮樂的目標有
崇高 的
神聖 質量,應為良善人所樂用,又能顯示
禮儀 的莊嚴,為滿足所有
人民 、
國家 、
時代 並在簡樸及完美生活中所需求的”;其後的《在關懷中》通諭也指出“聖樂必須是神聖的,因此必須不僅排除一切本身的褻瀆,還有那些演奏者如何演繹它的方式”。教宗對近幾個世紀以來,過分強調音樂技巧的複雜和潮流,使得音樂在彌撒禮儀中本末倒置的現象給予斥責;1904年又設立
額我略聖詠基金會 ,重整教會音樂,委託法國
本篤會 會士予以修訂翻新,提倡恢復詠唱
額我略聖詠; 1907年,又進行聖樂運動。
其他禮儀改革
1911年,頒布《聖神啟默》通諭,將教區神職主日日課中的18篇聖詠和平日裡的12篇聖詠,減少至9篇,以利於神職更充分的進行牧靈工作;同時重整禮儀年,取消和更改了部分慶日和節日的日期,以照顧信友的生活以及符合社會的需要。
教會機構的革新
1904年3月19日,庇護十世特令成立法典修訂委員會,對教會法進行制度化、系統化;1905年,規範對於修會團體的管理,所有修會團體的建立,必須由教區主教呈報,教宗批准方可成立;禁止社會團體管理神職。1908年,改組教廷各機構,明確劃分職責,取消教廷人員原有的募金制度,確定規定等級薪金制度,將羅馬最高裁判所改組為聖職部。廢除教宗西斯篤五世以來的主教述職制度,改為五年一次。1909年6月,支持
耶穌會 建立宗座聖經學院,用以聖經的研究和教育。
聖母瑪利亞
庇護十世非常推崇
聖母 ;1904年12月7日,頒布《向那一日》通諭,闡述聖母為諸寵中保的神學基礎;並且給赴
土耳其 厄弗所聖母之屋朝聖的信友給予全大赦;1917年,又敕令建立露德聖母節。教宗曾稱讚
玫瑰經 為“
玫瑰經是最奇妙,最富於恩寵的經文,同時也最能感動天主聖母的慈心!如果你們願意家庭平安與喜樂,該共同天天念玫瑰經 。”
後世紀念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期間,對於原有的禮儀年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舊拉丁禮典里的三十八位聖教宗的慶節或紀念日被刪除至十五位,聖庇護十世作為近四個
世紀 以來唯一列聖品的教宗得以保留;今天,天主教於每年8月21日紀念這位聖人,同時,他被奉為天主教特落維索教區的主保聖人。
本日的集禱經中這樣寫到:“主,你揀選了聖庇護十世,以天上的智慧和宗徒的勇毅精神,維護公教信仰,並在基督內復興一切;求你仁慈地幫助我們遵從聖人的教導,效法他的榜樣,將來也能獲得永遠的賞報。”
位列聖品
聖彼得大堂庇護十世聖像 從1916年開始,每日都有大量的
朝聖 者前往伯多祿大殿悼念這位教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朝聖的熱潮依然很高漲,隨之是要求對於庇護十世宣聖調查的呼聲日益高漲。1923年2月,教宗
庇護十一世 宣布關於庇護十世列聖程式正式啟動。
1939年8月,教宗
庇護十二世 在岡道爾夫堡夏宮發表了讚揚庇護十世的文告。
1943年2月12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宣布,列庇護十世為“可敬者” (Venerable)。
1944年5月19日,庇護十世的
靈柩 被由伯多祿大殿的地下室中取出,經過開棺檢查,他的遺體依然保存完好。隨後,聖禮部開始對於庇護十世列真福品和聖品的聖跡調查;最後確認了兩起通過請求庇護十世代禱而使癌症痊癒的聖跡。
1951年2月11日、3月14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先後認可了這兩件聖跡。1951年6月3日,列庇護十世為“真福品” (beatification)。
1954年5月29日,教宗庇護十二世在
梵蒂岡 聖伯多祿大殿,宣布列庇護十世為“
聖品” ,教廷各部、各修會、樞機團、各國使節以及來自全球各地的信友約80萬人在
大殿廣場上 參與了宣聖典禮。
1955年初,教宗聖庇護十世的名字進入了羅馬禮儀年表中,紀念日為每年9月3日。1962年,教宗
若望二十三世 頒布新版《羅馬彌撒禮書》,將庇護十世紀念改為每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