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粥

山藥粥

山藥粥是一道傳統的藥膳,用山藥制粥以延年益壽,在民間美稱之為神仙粥。用山藥可治療瀉痢;用山藥治療閉經;用山藥治療虛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藥粥
  • 英文名:Yam congee
  • 主要食材:淮山藥,米
  • 口味:口感綿軟清香宜人
  • 方劑功效:甚補下元。補下元,固腸止瀉。
做法,做法一,做法二,做法三,做法四,做法五,做法六,營養價值,食用指南,食譜相剋,健康提示,中醫處方,清代妙用,營養成分,

做法

做法一

山藥粥
以乾山藥片45——60克,或鮮山藥100——200克,洗淨切片,與粳米100克同煮粥,作早、晚餐食用。

做法二

製作食材
1. 主料:生淮山藥500 克。2. 調料:白糖。
山藥粥山藥粥
製作流程
將淮山藥扎細過篩,放入盆內,調入涼水成糊。鍋中放適量水燒沸,邊攪邊下山藥粉,燒至熟,加白糖調味即成。按:山藥含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成分。《神農本草經》記有“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本草綱目》載“益胃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中的粘液蛋白,能防止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有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積累,避免出現肥胖。山藥粥是益壽、健美的好食品。

做法三

食品信息
【工藝】煮
【口味】原本味
【主料】山藥(100克) 粳米(200克)
【調料】赤砂糖(10克)
【食品調理】補虛養身調理、乳母食譜
【所屬類別】快餐/主食
【適宜人群】該做法適宜產褥期食用。
製作流程
山藥切片,米淘淨,兩者一同煮粥,以熟爛為宜,食時加少量紅糖
製作提示
如用山藥粉煮粥時,應注意用冷水入鍋,加熱過程中不斷攪拌,以免結塊。

做法四

製作食材
山藥30克胡蘿蔔20克 米30克菠菜泥少許 水2杯
該做法適宜10~12個月嬰兒適用
製作流程
1.山藥、胡蘿蔔削皮,切小塊(約1厘米見方)。
2.米加2杯水煮滾,加入山藥及胡蘿蔔一起煮開,轉小火再煮約15分鐘,再加入菠菜泥即成。

做法五

黑芝麻
1勺
  • 枸杞子
    10粒
  • 黃冰糖
    30g
1.準備好煮粥的糯米、山藥、枸杞子、黑芝麻、冰糖。
2.山藥去皮洗淨,切小塊。
3.糯米洗淨,同山藥一塊放入砂煲。
4.大火煮開,小火慢煮20分鐘。加入冰糖,煮5分鐘。
5.加入枸杞子,煮5分鐘。
6.倒入黑芝麻,煮5分鐘。
7.煮好的粥離火燜一會。
8.準備150克全麥麵粉和乾酵母。
9.酵母用溫水調勻,倒入麵粉中。
10.打入雞蛋,和好,成光滑麵團。
11.放在溫暖處發酵。
12.麵團發至兩倍大。
13.麵團排氣,分成兩份;取兩隻小碗,外面抹上油,用麵團將碗包起來;餳發20分鐘。
14.麥饃碗胚放入鍋中,隔水蒸15分鐘。
15.取出蒸好的麥饃碗,盛上山藥粥。

做法六

生山藥150克,洗淨去皮,切成塊狀。糯米150克,淘洗乾淨。先用糯米煮粥,半熟時放入山藥塊,粥熟即可食用。適用於脾虛腹瀉、怠情嗜臥、四肢酸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肺虛久咳、腎虛遺精、糖尿病、心悸盜汗以及婦女帶下等證。中老年人在春季里食用山藥粥,尤為適用。

營養價值

山藥: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膽鹼、澱粉、糖類、蛋白質和胺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以及多種微量元素,且含量較為豐富,具有滋補作用,為病後康復食補之佳品。山藥可促使機體T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常服山藥可延年益壽。山藥中的黏多糖物質與礦物質相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彈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幾乎不含脂肪,所以有很好的減肥健美的功效。山藥所含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硬化。食用山藥還能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
山藥味甘平,是一種性質平和的滋補脾、肺、腎的食物,據近代醫學研究,山藥含有澱粉酶、膽鹼、粘液質、糖蛋白和自由胺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及碘、鈣、磷等。山藥中所含的澱粉酶,有人稱之為“消化素”。因為它能分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里經常食用山藥粥,補益頗多。
粳米:粳米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高血壓的機會;粳米能預防糖尿病、腳氣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粳米米糠層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對胃病、便秘、痔瘡等療效很好。

食用指南

食譜相剋

山藥:山藥與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與鹼性藥物同服。
粳米:粳米不宜與馬肉、蜂蜜同食;不可與蒼耳同食,否則會導致心痛。

健康提示

1.本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凡產後均可服食,脾胃虛弱者尤宜。
2.可用生山藥刮皮陰乾,軋細過篩為粉末,與白糖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食用。

中醫處方

藥物組成:淮山藥(為末)4份,米6份。
處方來源:《遵生八箋》卷十一。
用法用量:煮粥食之。

清代妙用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 清末民初的著名醫家。張氏從醫數十年,注重臨床實踐,遵古不泥古, 學驗俱豐,創新頗多。對藥物的認識,臨證遣藥組方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十分推崇山藥,其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在治療內科病症的141箇中套用生山藥的就有49個。並善用山藥粥治療多種疾病。張氏積數十年經驗,用山藥救急拯危。認為:山藥能滋陰又利濕,既滑潤又收澀,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在滋補藥中屬“無上之品”“宜多服常服”。他對山藥的推崇真可謂“情有獨中”。山藥古稱薯蕷。宋代因避宋英宗(名曙)、唐太宗(名豫)之諱,而改稱“山藥”。由於河南懷慶府轄區盛產山藥,且所產山藥最為地道、質量最優故又名“懷山藥”。錫純大師用山藥治療多種疾病的病案更是每不勝舉,現從湯劑中的山藥配伍和山藥粥療兩個方面,概括介紹張錫純善用山藥之妙。
湯劑中山藥的妙用
1、用山藥治療瀉痢。有一人,年五十,於暑日痢而且瀉,瀉痢紅色,下墜腹痛,噤口不食,兩旬後精神昏憒,氣息奄奄,診其脈細數無力,肌膚發熱,心中亦熱,舌有黃苔,遂用滋陰清燥湯。滋陰清熱,健運利水,瀉熱補虛,一舉兩得。生山藥半兩,滑石一兩,生杭芍六錢,粉甘草三錢,一劑諸病皆見愈,可以進食,又服一劑痊癒。此方妙在山藥配滑石,一補一瀉,一澀一利,一溫一涼。重用山藥偏溫,汁漿黏稠,大補真陰,大固元氣;滑石性涼,善清上焦胃腑之熱,淡滲利竅,清膀胱之熱,利小便而止瀉泄。天津李氏婦,年過四旬,患痢三年不愈,即稍愈旋又反覆。其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且痢而兼瀉,其脈遲而無力。平素所服之藥,宜熱不宜涼,其病偏於涼可知。俾先用生山藥細末,日日煮粥服之,又每日嚼服蒸熟龍眼肉兩許,如此旬日,其瀉已愈,痢已見輕。又俾於服山藥粥時,送服生硫黃細末三分,日兩次,又兼用木賊一錢,淬水當茶飲之,如此旬日,其痢亦愈。
2、用山藥治療閉經。凡室女年十五以上而月信不通,或經行復閉,飲食減少患者,每以山藥末八錢或一兩,煮作茶湯,調以紅蔗糖送服雞內金末五分,每日二次,用點心服,月信自通。張氏認為山藥善養血,雞內金善通血,是通月信最要之藥。又雞內金多用恐傷氣分,以山藥培元氣而制之。張氏還常以山藥末煮湯,加紅蔗糖調味,送服水蛭末六分,日再服,當點心用之,久則月信自通。
3、用山藥治療虛脫。曾治一妊婦,得霍亂吐瀉胎忽滑下,神氣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脈若有若無,氣息奄奄。先以山萸肉六錢煎湯灌下,繼則以山藥、山萸肉各二兩煎服徐徐溫飲,精神頓復。再以山藥粥善後。曾治陳禹廷氏,呼吸氣短下墜,小便不禁,下焦甚涼,肢體無力,脈沉濡,以山藥、人參、附子一劑獲效。再以山藥合芪術升柴鞏固療效。張氏認為:人參、附子能回陽救逆,須得山藥收攝,保全下焦氣化,方能化下焦虛寒,收攝下元。4、用山藥治療喘咳。曾治於志原,年二十餘,孟冬得喘,遷延月余,喘逆加劇,脈浮無力,數近六年,系肺中之風猶存,而病久肝腎之陰已傷。欲補肝腎,恐戀邪不去;欲祛風邪,恐尤更傷陰分。張氏以麻黃三錢配合山藥二兩,水煎臨臥服下,得微汗,喘愈強半,繼以山藥粥預後。一人,年四十餘,素有喘證,其脈五至余,右寸浮大,重按即無。肺脾腎虧損,腎不納氣治以雪沃湯。生山藥一兩半,牛蒡子四錢,同煎去渣調入柿霜餅六錢,連服二次痊癒。牛蒡子體滑氣香,潤肺利肺,可防止久服山藥之壅,故山藥配牛蒡是止嗽最佳配伍。一補一疏,寧嗽定喘,安肺之功,屢試不爽。
5、用山藥治療發熱。曾治馬姓小女,溫病旬日,周身灼熱,煩躁不安,精神恍惚,脈搏數,病勢危險,此為外感實熱而陰分虧損。張氏即用生石膏兩半,配合生山藥一兩,煎熬二茶盅,徐徐頻飲。連進二劑,灼熱已退,大便得通。此清熱而不傷陰,滋陰而不礙溫。
6、用山藥治療胃脘痛。曾治徐氏婦,年近三旬,得胃脘疼悶證,此為“中焦氣化凝郁”所致,用山藥,黃芪培養中焦氣化後,諸症大減,加三七沖服諸病皆愈。不難看出大師既遵循古訓、又勇於創新。認為山藥 “色白入肺,味甘歸脾,液濃益腎,能滋潤血脈,固澀氣化,寧嗽定喘,強志育神。” 既滋陰又利濕,能滑潤又收澀。故可主治瀉泄久痢,久喘虛喘,淋病遺精,虛勞久渴,帶下產後,血證尿頻等證。他主張生者煮汁飲之,或生者軋細煮粥,或軋細蒸熟,忌炒用。並且積數十年之經驗,用山藥救急拯危,真可謂學驗俱豐。
山藥粥療
用山藥作粥治療疾病是祖國醫學寶庫中藥粥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山藥粥療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用山藥制粥以延年益壽,在民間美稱之為: “神仙粥”。《呼吸靜功妙訣》後附載文曰:“神仙粥,山藥煮熟去皮一個,雞頭實半斤,煮熟去殼搗為末,入粳米半升,慢火煮成粥,空心食之。……”此粥善補虛。
1、用薯蕷粥治小兒夏秋腹瀉,效果極佳。“小兒乃少陽之體”,陰分未足,如滑瀉不止,尤易傷及陰分。若兼發熱煩渴、小便不利、乾嘔懶食等證,“燥渴多飲、飲水過多、不能運化,遂成滑瀉,而燥渴益甚”。在治療上,“欲滋其陰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陰愈耗”,涼潤溫補,皆不對證。惟有“山藥脾腎雙補,在上能滋,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且為尋常服食之物,以之作粥,調以砂糖,小兒必喜食之,一日兩次,可期數日必愈。若治泄瀉久而腸滑不固。在薯蕷粥內,加“固澀大腸”之熟雞子黃,即山藥雞子黃粥,用以治療瀉泄日久,腸滑不固者。雞子黃味甘性平,有滋陰潤燥,養血熄風之功。配合山藥同服,補真陰,固元氣,平喘嗽,止瀉泄之效更彰。
2、用山藥配薏苡仁治療脾肺陰分虧損,飲食懶進,勞熱咳嗽,並治一切陰虛之證。生山藥、生薏仁共搗成粗渣,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入,即珠玉二寶粥,隨意服之。方中“山藥、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且山藥滋膩,薏米淡滲,兩藥並用,滋膩與淡滲互濟,可久服無虞。更以柿霜餅益肺陰,清肺熱,滋肺燥為佐使,能大滋脾肺之陰,誠為至穩善之方。如張氏治一少年,因感冒懶於飲食,猶勤稼穡,枵腹力作,遂成勞嗽,過午發熱,徹夜咳吐痰涎,服滋陰補腎及參芪等二月,反致飲食減少,痰涎增加,漸至不起,脈虛數兼弦。脾肺陰分虧損,治以珠玉二寶粥,隨意服之,半年後痊癒。
3、用山藥配半夏治療胃氣上逆、沖氣上沖,以致嘔吐不止、聞藥氣則嘔吐益甚,諸藥皆不能下咽者。用半夏煮湯去渣,再入山藥煮粥,少入砂糖即成薯蕷半夏粥。張氏謂:“凡嘔吐之人,飲湯則易吐,食粥則則借其稠粘留滯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藥力施行”。而山藥之潤肺生津,可濟半夏之燥,又能補腎斂沖,沖氣得養而自安其位,嘔吐自止。且兩藥皆清淡無味,故奏效甚捷。若上焦有熱,以柿霜代白糖;上焦有寒服乾薑末。
4、用山藥配川貝治療咳嗽吐血,脈象虛數者,常用生山藥,煮粥送服川貝細末,每收顯效。悶者,入雞內金;熱者嚼服天門冬。他通過臨床驗證了山藥與川貝、天門冬配伍,乃寧嗽止咳之黃金搭檔。
5、用山藥配三七、鴨膽子治療赤痢。如治少年李濟成,患痢四十餘日,其脈細弱而數,兩尺重按即無,所下者膿血相雜,治以三寶粥。生山藥煮粥送服三七粉,鴨膽子。其後膿血即止。後再以山藥粥送服鴨膽子,連服數次,鴨膽子漸減,直至病癒。鴨膽子味苦性涼,為涼血解毒防腐生肌之要藥,最能清血分及腸中之熱,善治熱性赤痢。山藥粥送服,乃因既能健脾澀腸,又能兼制鴨膽子苦寒傷中,扶正不礙邪,逐邪不傷正。
6、用山藥配車前子治療陰虛腎燥、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兼虛勞有痰作嗽者。選山藥、車前子同煮稠粥即薯蕷芣苢湯(粥),一日連食三次,治陰虛腎燥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兼治虛勞有痰作嗽。山藥固大便,又能能治陰虛小便不利,車前子利小便,又偏滋陰。二藥相伍,既利小便,又止瀉泄。且二藥皆汁漿黏稠,作粥服之,可留戀腸胃,收效更速。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錫純大師對“山藥”的套用,真可謂“情有獨中”、“倍愛有加”,且得心應手、靈活多變。張錫純認為“陰虛之甚者,其周身之血脈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漿最多之藥,滋臟腑之陰,即以溉周身之液”,故當首選山藥,山藥汁漿稠黏,以之作粥,大有留戀腸胃之功,得藥力吸收輸布。張氏以懷山藥為“無上之品”,對山藥性味功能的認識,真可謂慧眼獨具,識見卓然。既用治虛損,也可施用於外感實邪;既可與溫陽藥為伍,又能與滋陰藥佐使;既能收斂澀腸,又能利尿通淋,尤其以山藥救急拯危,有發前人未發之旨,其對山藥獨特情懷,足資後人楷模。現代醫家用懷山藥抗衰益壽、健脾、潤肺、固精。治療胃酸過多症、胃下垂、慢性腹瀉及消化不良、嬰幼兒腹瀉、糖尿病、療胃腸術後併發症、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等,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願志同者共習大師之風範,將“懷山藥”這一譽滿中外的“一品良藥”,更加發揚光大,造福人類。

營養成分

能量780.9千卡
蛋白質17.37克
脂肪1.4克
碳水化合物176.86克
葉酸7.8微克
膳食纖維2克
膽固醇
維生素A3微克
維生素B6
維生素C5毫克
維生素E2.26毫克
胡蘿蔔素20微克
核黃素0.18毫克
硫胺素0.37毫克
煙酸2.93毫克
鈣53.7毫克
磷277.1毫克
鉀431毫克
鈉25.23毫克
鎂93.4毫克
鐵2.72毫克
鋅3.2毫克
硒5.97微克
銅0.64毫克
錳2.87毫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