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肥羊成功之道/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是2013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清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肥羊成功之道/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
- 外文名:The Best Practice of Little Sheep
- 作者:陳清泰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
媒體推薦
中國企業成功發展的實踐,為總結中國式企業管理提供了實踐基礎。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
對中國優秀企業的深入剖析,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幫助更多企業少走彎路和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
中國企業是在摸爬滾打中成長的,不斷回過頭來總結經驗教訓。並找到規律。對進一步做長做大非常關鍵。企業的實際運營好比炒菜,而總結企業管理規律則是研究如何寫菜譜,這是一本來自實踐的、地道的中國菜譜。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
對中國企業特色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給予理論的說明,是對中國和世界企業界的貢獻。
——上海振華重工總裁管彤賢
圖書目錄
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編委會
“中國企業成功之道”小肥羊案例研究組成員
總序
小肥羊簡介
引言
小肥羊入選理由
已有研究綜述
第1章 企業基本情況
行業基本情況
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狀況
第2章 企業戰略
發展回顧
現狀描述
戰略管理的特色
研究發現
第3章 企業文化
小肥羊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小肥羊文化理念體系詳解
小肥羊文化的內部傳播:文化如何落地
研究發現
第4章 服務創新
服務創新發展沿革
服務創新現狀描述
服務創新管理特色
研究發現
第5章 市場行銷
發展歷程回顧
市場行銷現狀描述
行銷管理特色
研究發現
第6章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基本情況
物流配送運作模式
物流配送特色之處
優劣分析
第7章 信息化建設
小肥羊的信息化歷程
小肥羊的信息化成效
小肥羊的IT治理
小肥羊的IT資源
第8章 管理溝通
小肥羊的高管團隊簡介
管理溝通模式
小肥羊的溝通特色
研究發現
第9章 人力資源管理
發展回顧
現狀描述
主要特點與研究發現
第10章 權益融資與公司治理
小肥羊的權益融資歷程
股權融資對小肥羊公司治理的影響
研究發現
第11章 結論
管理特色總結
成功之道
發展建議
結束語
附錄
後記
參考文獻
文摘
發展回顧
第一階段(1999~2003年):初創時期
初創時期的戰略是快速發展,快速擴張。縱觀小肥羊的發展軌跡,追求規模在這一時期占了上風。1999年8月,在美麗的草原包頭市,小肥羊火鍋店作為單體餐館正式開業。這家營業面積不足400平方米,只有30張桌子、50多名員工的餐館,連同這一年在包頭市開立的小肥羊火鍋第一家分店,拉開了小肥羊連鎖發展的帷幕。2000年,小肥羊火鍋在上海、北京、深圳開始構建直營和連鎖加盟店體系,小肥羊物流配送中心也應運而生。2001年,第一個小肥羊肉品加工基地建立,並正式開展特許加盟業務,小肥羊公司在全國市場的規模性擴張也同時開始,加盟店在當年就發展到445家。同時,小肥羊的第一家省級總代理落戶河北,並於同年在甘肅、山東、東北三省、青海、新疆等設立了6家省級總代理,小肥羊公司也更名為“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2002年,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深圳分公司、西南分公司相繼成立;同年11月,小肥羊走進火鍋之鄉——成都,年底,小肥羊連鎖店發展至606家。2001年小肥羊的年銷售額已達到15億元。這一時期的小肥羊,主要通過獨特的不蘸小料以及口味贏得消費者,再加上定位於普通百姓,從而獲得了持續的發展。
由於當時小肥羊快速擴張,實行總代理制度,結果不少不合格的加盟店出了問題,嚴重影響到小肥羊的品牌形象,由此發端,小肥羊要解決的是一系列的戰略與運營問題。小肥羊第一階段的發展來自持續地市場擴大,但對於2004年的小肥羊公司組織內部來說,組織結構和管理水平與企業的發展速度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問題:①到2004年年底,小肥羊的管理體系中並沒有進行統一管理的企業總部,只有靠契約和獨家供應的火鍋調料來管理全國店面;②沒有規範的運營管理體系;③財務停留在核算層面,談不上真正的財務管理;④沒有固定的品牌標識,沒有商標,且由於沒有商標,只能靠反不正當競爭法來打官司,每年官司眾多;⑤資金嚴重短缺;⑥假店橫行,全國最多的時候有5000家假店,這些假店還曾抗訴工商總局要求共享小肥羊的商標;⑦員工素質較低。第二階段(2003~2007年):戰略變革與規範時期
這一時期的戰略確立了服務標準化、連鎖規範化、產品精細化、溝通信息化、戰略國際化與管理系統化的發展方向。2004年,負責蒙牛投資與上市的副總裁盧文兵正式加盟小肥羊,成為小肥羊的執行副總裁,開始了組織結構和組織流程的調整。主要是做到了服務標準化、連鎖規範化、產品精細化、溝通信息化、戰略國際化與管理系統化。①公司內部整合。從部門設定、人員配備等方面人手,裁掉公司所有中層管理人員,重新招聘和設立各個行政部門,使小肥羊的管理體系逐漸規範。2004年8月,小肥羊聘請了專業財務人員對公司財務管理進行規範。②改革加盟體制。2001~2003年,是小肥羊急速擴張的三年。在這三年里,小肥羊火鍋店開遍了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店面總數達750家。龐大的加盟體系直接影響了小肥羊的經營管理效率,許多加盟商資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小肥羊的形象。盧文兵立即大刀闊斧地採取措施,減少加盟店的數量。雖然加盟店數量減少了,但營業額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這在餐飲業是很少見的。加盟體制的戰略轉型對小肥羊來說至關重要。以往的加盟是加盟商一次性支付三年或五年的加盟費,此後除了原料供應之外,總部對加盟店的管理少有涉及。但改制後,加盟費變成分期支付,加盟商首次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在分期支付加盟費的同時,加盟商還要按業績情況向小肥羊支付利潤提成。作為回報,小肥羊對加盟商的後台支持變得豐富而強大。在符合初始區域要求的同時,總部的門店審批委員會將詳細論證選址的可行性,避免加盟商因選址不當造成損失。接下來是裝修風格統一,員工接受總部統一培訓,業務流程進入集團統一的電子平台,每天的結算情況、客服回饋等都由集團統一管理。加盟體制改革,使得加盟商風險降低,小肥羊品質得到保證,集團收益不斷增長。到2007年5月,小肥羊基本完成經營體制的轉型和收編,原則上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不設加盟店,其他可加盟城市的管理辦法也發生重大改變。P16-18
後記
本研究服務於三個目的:①形成研究假設;②驗證研究方案可行性;③形成關於調研方法及過程的共識。
本研究按照“中國式企業管理”項目設計方案展開,研究團隊實現了項目研究任務,即驗證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達成了調研方法及過程的共識、提出了中國企業成功之道的假設。小肥羊研究識別關於中國企業成功之道的假設包括以下方面。
(1)小肥羊的成功得益於董事長張剛的東方智慧管理、高度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良好的業務模式、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完善規範的管理體系成就了小肥羊的品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占領市場領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2)小肥羊的成功得益於科學的運營,小肥羊功成標準化,統一制勝。小肥羊標準化的業務經營模式、規範化的企業管理系統,即服務標準化、連鎖規範化、產品精細化、溝通信息化、戰略國際化、管理系統化,為小肥羊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小肥羊的成功歸根於它適時革新、適時創新的經營策略,常敢破格、先人一步、敢為人先的企業特性。全面、先進的IT系統,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全產業鏈的垂直管理模式、掌控供應鏈上核心環節的做法、品牌的整合行銷模式均為小肥羊帶來了巨大的效益。
(4)科學的企業定位、市場定位、企業戰略及運營模式和成功的資本運作,使小肥羊聚集了成本優勢、價格優勢、服務優勢、品牌優勢,形成了極強的競爭能力,這都是小肥羊成為中國餐飲連鎖頂級品牌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總之,可複製的業務模式和標準化生產的優質羊肉為小肥羊的標準化提供了基礎;垂直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保證了小肥羊建立起遍布全國和海外的連鎖網路;“前台+後台”、“物料+物流”、“湯料制約+信息化管理”等加法定律,幫助小肥羊初步實現了戰略目標。課題組認為上述問題值得餐飲行業高度關注。
當然,本研究作為一項探索性案例研究,帶有該類學術研究的固有缺陷,例如研究者的主觀性、先期研究架構的非完備性等。
序言
研究經濟,離不開對企業的關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眾多企業的成功崛起密不可分。如何詮釋中國企業成功的“神話”?答案頗多:政策的支持、環境的改善、廣闊的國內市場、廉價的勞動成本,等等,這些都是,但又不止這些。因為這些一般的經濟因素,難以對中國很多產業中出現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甚至成為新興領先者企業的現象作出較為全面、深入、具有足夠說服力的解釋。如果說在20世紀初,支撐美國工業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和福特的標準化及流水線生產,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企業則得益於豐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產方式。那么,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其擔此大任的管理因素又是什麼呢?
2005年春節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清華大學的有關同志共同商討,提出了挖掘中國企業成功奧秘的動議,提出從實證研究入手,系統總結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進而創建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以指導企業提高競爭力。
大家達成上述共識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必須同時有一批具有較高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國外企業的強勢衝擊,造就了寶鋼、華為、中遠、海爾、聯想、振華重工、萬向等一批企業,它們汲取國際經驗,結合國情和企業實際不斷創新,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有不少企業輝煌一時,曇花一現。而我們對中國的企業管理,在微觀層面系統的、較長時間的實證數據和綜合研究嚴重不足,缺乏對優秀企業成功奧妙、基本經驗和管理模式的挖掘與剖析。基於案例研究的中國式管理課題,通過深入探究成功企業的成功之道,對它們的管理實踐進行梳理、總結和理論提升,使之惠及眾多企業,有助於衝破目前存在的“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還不適應企業的規模和經營模式,企業管理理論還落後於企業管理實踐”的“瓶頸”,對普遍提高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中國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路徑與國外企業有很大差異,照搬國外的一套不能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全部問題。提出“中國式企業管理”這一命題,旨在探求國外先進的科學管理理論在資源配置和合理組織生產力方面的普適性,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在實踐中怎樣實現有效的融合,詮釋企業成功的管理內涵,在此基礎上研究建立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可以說,這是歷史賦予中國管理學界的特殊任務,也是不容推卸的責任。偉大的時代應當產生創新的理論,“中國式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不僅應體現中國國情和特色,能在理論上概括中國式管理的基本構架和特點,反映中國企業成功的經驗,而且要用國際通用的學術語言進行描述和概括,以期最終能得到國際理解和認可。
這一創意提出後,很快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支持,並由發改委、財政部通過國資委立項實施,名稱確定為“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2006年開始啟動,研究內容包括:中國式企業管理背景研究、中國企業成功之道之企業案例研究、企業管理專題研究、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等,最終目標是提出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崛起的“中國式企業管理”模式和理論,形成旨在促進和提高中國企業管理水平的綱要性的企業管理指導政策。
研究工作已歷時4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企聯管理現代化工作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家機構組織了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長江商學院等多所院校的上百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研究。項目開展了歷史傳承、管理輸入、改革開放等3個背景專題研究,寶鋼、中興通訊、新希望、振華重工、用友、大慶油田、青島港、五糧液、聯想、萬向、招商銀行、神華、雲南白藥等30多家國內成功企業的案例研究以及戰略管理、創業管理、技術進步與研發管理、組織與企業管理制度、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市場行銷與品牌、人力資源、生產與供應鏈管理等9個專題研究,為課題總報告的理論總結打下實證研究的基礎。
截至目前,研究取得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合理的研究架構及內容,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寶貴的
第一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式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的研究架構及內容,確定為管理背景、企業案例、管理專題及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等四個方面,四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印證,組成一體。
背景研究著重分析中國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體制和市場環境變化對企業管理的衝擊、啟迪和提升,深入探求產生中國式管理理念的歷史文化根基以及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對我國企業管理的廣泛影響。背景認知是形成成功案例和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礎,本身亦有獨立的價值。案例研究主要是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企業進行全景式案例研究。樣本企業的選取原則是:業績業內領先,長期穩定增長;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有相對較大的資產規模和較強的實力;管理水平較高;注重社會責任。通過一批個案研究,挖掘企業成功之道,對成功原因、機理以及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既獨立形成研究成果,也為管理專題研究提供重要依據。管理專題研究的任務是歸納比較案例研究結論的共性及特點,在9個不同領域內總結出相應的管理經驗。理論研究則是在上述三項研究的基礎上,對企業成功之道及若干專題進行綜合的、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總結、提煉,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提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總結出中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創新地使用各種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規律,初步創建體現中國企業管理特色的、具有豐富內涵的管理理論體系。
上述研究成果將以“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為載體,陸續與讀者見面,大家共同分享經驗,共同探求管理奧秘。
2.基於管理二重性的“中國式企業管理”
管理與技術和資本不同,管理不僅具有生產力的性質,還體現為一定的生產關係,因此具有明顯的二重性。涉及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和生產經營組織的部分,理論科學的意義比較強,具有普適性;涉及生產關係,如在經濟制度、所有制結構以及法律、民族、文化、道德等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方面,卻體現出強烈的特殊性。因此,管理存在著明顯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異。歷史上,理性的官僚科層組織產生於德國,創新的變革理論產生於美國,強調精神力量的企業文化和嚴格精細的管理風格則產生於日本。這不是一種偶然,其中包含著地域、歷史與民族特色的必然。
已開發國家工業化期間積累的管理科學是全人類的財富,中國企業正不遺餘力地從中汲取營養。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發展的路徑與國外企業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困惑以及破解的辦法,幾乎全部標註了明顯的中國特色,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的現實規定性。
管理的二重性決定了“中國式企業管理”的存在。它存在於將管理的一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而取得成功的企業之中,企業管理理論、方法的普適性與理念的特殊性有機融合,往往是企業競爭力和成功的關鍵所在。
3.改革開放後中國的企業管理是沿著“以我為主、博採眾長、
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軌跡前進的
改革開放後,企業外部環境迅速變化,基於計畫經濟體制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經成為提高企業效率和活力的桎梏,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需要建立,中國企業的管理面臨脫胎換骨的變革。面對經濟體制轉軌的大勢,眾多企業管理者既興奮不已,又茫然不知所措。
1978年10月,受國務院指派,袁寶華同志曾率領馬洪、鄧力群、孫尚清等人組成高級代表團赴日本考察經濟管理。考察期間代表團發現,中國工業企業1976~1978年所面臨的情形與日本企業1945~1950年非常相似,同樣處於恢復生產和經濟快速發展的起步階段。整頓企業管理、轉變管理理念、以現代化管理改造傳統管理勢在必行。代表團認為,日本的文化傳統與我國有許多相似之處,學習日本企業的管理經驗可以成為中國企業改善管理的重要途徑。進入20世紀80年代,學習日本的企業管理就成了中國企業走向現代化管理的起步階梯,現場管理、全面質量管理、價值工程、看板管理等管理方法迅速傳人中國,令很多企業管理者耳目一新,紛紛效法。
1983年,時任國家經委常務副主任的袁寶華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適時提出了“以我為主、博採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改造傳統企業管理的思路,後來被確認為“十六字方針”。這一方針為當時以及後來的企業管理者明確了思路,把中國的企業管理引向了既要接受歷史傳承、又要提煉創新,既要引進學習、又要結合國情和不喪失自我的道路。自此,企業以適應市場、提高效率為目標的管理改進和管理創新活動逐漸活躍,形成了學習企業管理、研究企業管理的熱潮。
回顧近30年來企業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的企業管理正是沿著“十六字方針”的軌跡不斷取得進步的,“十六字方針”在實踐中被進一步確立;很多企業遵從“以我為主、博採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道路,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4.中國企業成功之道的初步發現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承擔了“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理論研究部分總報告的撰寫工作。該報告以戰略和組織為中心,從企業經營多個維度的綜合管理的視角,總結了中國企業在30多年來取得的成功經驗,概括為“中的精神、變的策略、強的領袖、家的組織、和的環境、學的創新、搏的行銷、苛的運營、融的文化”。
以上多個角度的初步梳理並沒有完全涵蓋項目研究的各個方面,但是透過這些共性總結,仍可以一窺中國企業的成功之道:有著很濃厚的中國哲學色彩的“中的精神”,為了適應環境而高度權變的戰略,以品德、魅力和願景凝聚團隊的傑出企業領袖,富有中國家庭色彩的組織控制,以共贏的政企關係、和睦的行業氛圍和正面的公眾形象為代表的和諧環境,以標桿模仿與整合再造相結合的創新路徑,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的行銷努力,在嚴格基礎上精細、高效的運營管理以及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古今、中外、個人與團隊的有效融合,等等。這是我國企業成長的共同財富。
“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是從實證研究人手,以案例調研為基礎的,案例調研更適合於發現假說;作為互補,項目涵蓋的一批成功企業的樣本以及長期數據的實證研究成為驗證假說的有效手段。而檢驗這些中國式管理規律是否具有更為普遍性的意義,則不僅有待於在多數的中國企業中觀察到這些經驗落地開花,更有待於中國企業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大的成功,更多的中國企業家和中國品牌受到更多和持續的尊重。儘管管理科學的理論框架在美國產生,但我們對於中國企業進行深入研究,一定會成為擴大理論領域、使理論更具普遍性或者產生創造性發現的重要機會。對於正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我們期許這些研究和總結的成果,能夠為大家提供思考和實踐的廣闊空間,啟迪今天,影響未來。
我們有理由相信:既從西方管理理論中汲取豐富營養,又閃爍中國人獨特智慧的中國式管理理論和模式將漸行漸成;以眾多成功企業的豐富實踐支撐的中國式企業管理,一定可以在我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中大放異彩。
陳清泰 蔣黔貴 趙純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