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15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意見

《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15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意見》是宜賓市人民政府2015年發布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15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意見
  • 發布單位:宜賓市人民政府
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15年工業經濟工作的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臨港開發區管委會,市直相關部門,市屬及以上企事業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四屆七次、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加快全市工業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現就做好2015年工業經濟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牢把握國家規劃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2365”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與進中求好同步,盤活存量與最佳化增量並舉,統籌當前穩增長和長遠促轉型,深化改革和開放合作,穩定工業投資,發展和培育新增長點,強勢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真抓實幹、真“調”(結構)真“轉”(方式),著力在產業結構、發展模式、空間布局三個方面實現突破,促進全市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左右,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 %以上,工業投資384億元以上,技術改造投資265億元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戶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完成省上下達任務。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技術改造,鞏固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夯實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基礎。
一是加大技術改造,推進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和改造投入,廣泛運用先進制造技術,實施一批技改提升項目,革新工藝路線,再造運營流程,提升裝備水平,最佳化企業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實現改造升級、挖潛增效,推動工業向高端製造、創新驅動、質量效益、綠色低碳、製造服務轉型發展。加快推進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的12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宜賓瓷”文化創意產業園等35個項目按期開工建設,威力斯600t/d+900t/d超白及Low—E玻璃、江安鴻源化工年產60萬噸硫酸20萬噸(P205)濕法磷酸配套磷酸鹽技改等51個項目竣工投產,儘快形成新增長點。
二是變革發展模式,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鏈。制訂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明確產業發展的方向和具體路徑,重點支持名優白酒、綜合能源、重大裝備機械製造、新型化工輕紡建材、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等行業的企業聯合重組,引導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和產品向兩端延伸、向高端發展,推動產業發展由主要依靠產能擴張向主要依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轉變。繼續保持和提升宜賓在全國白酒行業的領先優勢和地位,打造千億白酒產業,探索建立區域性的酒業創新設計示範基地。引導煤炭行業兼併重組,著力解決困擾煤炭企業發展的市場、融資、安全、稅負等問題,繼續加大煤炭行業減負工作力度。鼓勵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實施強強聯合、抱團發展,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從產品鏈、價值鏈、資金鍊的匹配上著力,將特色產業優勢發揮到極致;大力實施質量振興和品牌帶動戰略,提升品牌價值,提高市場占有率。
三是狠抓節能減排,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嚴格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綜合運用工藝技術、裝備規模、能耗、環保、質量等標準,突出抓好化解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用能設備產能過剩問題,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技術(工藝)水平、產品檔次,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積極推進工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深入開展重點企業節能節水行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再製造,推廣套用契約能源管理等新機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二)實施創新驅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強做優提質增效升級引擎。
一是加強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套用。著力完善企業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集聚政策資金、傾斜資源配置、緊貼市場需求支持各類企業研發平台建設,建立完善企業人才需求與院所高校人才供給常態化機制,推動“產學研用投”協同創新,重點支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業化前景好的項目,打造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知名產品,逐步形成區域技術聯盟和創新體系,推動更多“宜賓製造”升級為“宜賓創造”,力爭全年新創建1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努力增強產業創新成果獲取與轉化能力,加大成果轉化的力度,鼓勵企業推動重大發明專利產業化,積極實施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節能環保、軍民結合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推行首台(套)產品套用示範和裝備保險,降低創新裝備產品套用風險,重點推進成果轉化與示範項目建設。
二是培育壯大新型高端產業。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發展頁岩氣、信息安全、航空與燃機、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方案,積極推進四川驚雷科技產業園、天原新材料產業園、西部磁電產業園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示範項目推廣,全力做好頁岩氣開發利用,努力爭創國家級綜合示範區。積極推進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生產線搬遷、藍伯特生物科技新型草本植物原料分離提取純天然二十八烷醇現代中藥產業化、五糧液製藥現代中藥燈盞丹芪膠囊專利技術製備產業化、智海摩托節能環保無級變速發動機等項目。
三是全面實施融合發展。創新發展製造業服務化新模式,引導大中型製造企業實施主輔分離,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搭建網路行銷、售後服務、網際網路金融等平台,通過信息網路的快速、泛在,創新商業模式,大力發展以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形態及包裝設計等為主的工業設計產業,鼓勵發展融設計研發、銷售、採購、結算、投資營運為一體的工業總部經濟,支持技術研發集聚區、工業設計集聚區、總部經濟區、現代物流園區等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力爭培育3戶省級生產性服務業示範企業。推動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領域的套用、滲透和融合,推動產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支持企業通過信息網路開拓市場,加快工業生產向網路化、智慧型化、柔性化和服務化方向轉變。探索推進三江機械、驚雷科技等軍工企業與民營企業合盟、共鏈、同園發展,推動軍工與民用企業優勢互補,帶動地方中小企業配套發展。
(三)加快集約發展,變革升級園區運營模式,最佳化產業發展區域布局。
一是科學合理統籌規劃全市產業園區布局。主動適應園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新要求、新趨勢,突出“一園一主業、產業基地化”,加快修訂、完善各產業園區規劃,引導各縣(區)產業發展突顯特色,促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加快四川長江工業園規劃建設,積極推進軟硬條件相對成熟的五糧液、羅龍、江安、臨港等省51025園區不斷提高園區投資強度、產業效率和節約集約發展水平。積極推進特色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
二是創新園區建設管理。支持引進社會資金參與園區建設開發,大力實施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形成市場化建園模式,積極支持具有特定優勢條件的地方跨省、市、縣合作聯建園區;探索園區與工業主管部門合署辦公、一體化服務,進一步增強最佳化服務園區建設發展的工作合力;引導產業園區建設面向企業的研發、設計、創業、投融資、檢驗檢測、法律、會計、節能減排等產業服務平台,支持產業園區以市場化方式運作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功能。
三是積極推進產城互動發展。以“產城一體、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為主題,統籌產業園區發展、城鎮建設,推動產業集群化、基礎設施網路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管理機制協同化。
(四)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工業領域開放合作,開闢持續健康發展空間。
一是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大力推動產權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吸引國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具備混合所有制基礎企業的新增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薪酬管理機制,探索落實企業董事會的重大事項決策權。深化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最佳化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動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為主轉變,不斷強化風險防控,指導國有企業對投資項目科學論證、合理投資,引導企業提高經營管理和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積極推動五糧液集團、絲麗雅集團、天原集團等重點企業改組改制,鼓勵絲麗雅集團等具備一定混合所有制基礎的集團公司引進央企、跨國公司、優秀民營企業等戰略投資者,探索普什集團、環球集團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造。
二是充分發揮國家級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示範引領作用。著力推進臨港開發區建設開放港、創新港、產業港,圍繞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產性服務、軍民融合等新興產業領域招大引強、招高引新,切實加強與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央企和省內知名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成長性較好企業的對接合作,重點吸引一些投資規模大、帶動力強、效益明顯的先進制造業和產業高端項目落戶臨港。加快推進天原集團老廠區、金川公司老廠區、浪莎公司等企業搬遷改造升級。積極推進與上海港、沿江沿海發達地區以及行業龍頭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加快培育壯大先進裝備製造業和現代物流業,構築現代港口產業新體系,推動產業崛起壯大。
三是深化合作交流。加強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深化成渝經濟區、川南城市群的經貿合作,加強與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與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的區域合作,鼓勵和支持市內各縣(區)、臨港開發區開展務實合作,整合資源、整合產業,抱團發展、錯位發展、合作發展,減少區域間同質化競爭,避免產業同構化,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加強優勢產業鏈分析和價值鏈整體提升服務,圍繞高端產業和上下游產品求突破,堅持引資引智引研相結合,形成立體承接。鼓勵和支持本地企業在外產業“回引”,鼓勵在外創業發展的企業家、技術專家、農民工“回鄉創業”。
(五)改進服務方式,最佳化營商創業環境,全面提升改革創新和轉型提質動力活力。
一是強化政策規劃引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各項促進企業發展的政策,“一業一策”,創新和完善一系列推動“六大基地”產業轉型、創新發展的舉措,出台推進煤炭產業安全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意見,抓緊研究制訂全市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工業經濟“產業轉型、創新發展”戰略策劃。不斷壯大提升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探索財政資金支持企業創業、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進一步發揮政府資金的政策引導和槓桿放大作用,引導社會資金、創投資本以及風投資本投資於全市重點產業以及成長型中小企業。
二是全力培育企業梯隊。深化大企業大集團直通車服務,推進優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重點培養“六大基地”中關聯度高、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產業引領帶動作用。支持技術先進、擴張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重點骨幹企業做大規模。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大力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配套協作水平,形成一批專業化優勢顯著、競爭能力強的“小巨人”企業,積極推進“個轉企”、“小升規”。
三是狠抓企業治亂減負。深入推進“環境興市”戰略,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加強涉企收費監督檢查,加強對企業執法部門的監督管理,規範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深入開展治理對企業亂檢查、亂評比、亂培訓等行為。落實鐵路、高速公路部門(單位)對企業貨物運輸的優惠政策,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為企業營造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
四是提升運行保障能力。千方百計緩解工業用地緊張問題,著力抓好煤電油氣運和資金等要素的綜合協調,深入推進銀政企合作,推進銀企、銀園對接,組合用好直購電、留存電、豐水期富餘電消納等電力政策,積極爭取天然氣直供和頁岩氣就地就近低價利用政策支持,重點傾斜保障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社會和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項目和產品。以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企業服務體系構建,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積極搭建各種行銷平台,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市場開拓和產銷銜接活動,鼓勵和支持就地就近配套協作。指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行銷方式,擴大產品銷售,鞏固提高市場份額。深入推進工業企業問題清單制度,切實解決工業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完善和最佳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體系,及時跟蹤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重要產品的運行動態,主動防範和有效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突發問題和系統性風險,推動工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2015年3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