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宜賓市政府領導同意,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6月9日印發宜賓市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賓市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9日
- 發布單位: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宜賓市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副中心、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下行、疫情反覆、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多重壓力,宜賓市主動適應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統一大市場。
宜賓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提高行政辦事效能、降低行政事務交易成本、推動行政作風轉變、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全面提升,營商環境全面最佳化,公共資源交易高質量發展,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實現全國一流、人民滿意的政務服務,為全市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本規劃依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四川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編制,分析“十四五”時期面臨的發展環境,提出促進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為“十四五”時期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工作提供指引。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宜賓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對宜賓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長寧6.0級地震、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等嚴峻考驗,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公共資源交易規範發展,營商環境顯著改善,非公經濟取得突破,企業和民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
簡政放權穩健推進。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指標牽頭單位工作機制(試行)》。依法清理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對外公布政務服務事項和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制定《宜賓市行政審批局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實施方案》,逐步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全面推行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並聯審批,建立健全四級縱向聯動審批機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承接省政府賦予區域中心城市省級行政職權事項89項,將市本級城市規劃建設管理28項行政權力下放,將6個部門269項行政權力委託三江新區行使。
放管結合公正高效。建立部門權責清單、公共服務清單、準入負面清單以及中介服務和證明事項清單,並實行動態管理確保權力公開透明。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網際網路+監管,確保權力運用公正高效。建立健全權力監管制度,開展第三方監測評估,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機制。
最佳化服務成效明顯。率先在全省實行“全天候”政務服務,實現365天不間斷多元服務,“宜賓市全域推行‘全天候’政務服務著力提升人民民眾改革獲得感”入選2020年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做法,且得到《國辦專報》《人民日報》的肯定。全面推進“一門服務”“一窗受理”,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一證通辦”“一照通辦”,逐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推行企業開辦“零見面”“零等候”“零成本”。推行“馬上辦”,實現現場辦結、立等可取。多次獲得全省政務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二、政務服務質效提升
運行機製得到最佳化。強化頂層設計,構建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長效運行機制,形成年度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典型案例清單“三張清單”。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完善鎮村便民服務體系工作方案,深化基層“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
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切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大力推進行政審批、辦事制度、服務場地、服務設施等標準化建設。加快建設宜賓市“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雲上審批服務平台。在全省率先制定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代辦點建設市級標準。市政務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5個區縣政務服務中心達到省一級標準,11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達到市一級標準;村(社區)全部建立便民服務代辦點。市政務服務非公經濟局連續4年在省政務中心年度考評中名列全省第一。
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力推進“一窗受理”改革,認真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三項制度”。推進“跨省通辦”“川渝通辦”,制定市、縣“跨省通辦”事項清單,設定“跨省通辦”視窗。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運行效率,確保平台辦件按時辦結率100%。整合政府服務熱線,12345市民服務平台實現7×24小時服務。宜賓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在第三方測評中多次名列前茅,榮獲“全國十佳熱線獎”、“2020年度四川省三八紅旗集體”,入選全省法治政府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和中國智慧城市優秀案例。
三、非公經濟總量穩健增長
機制環境不斷最佳化。市非公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不斷完善,組建了宜賓市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局,召開了宜賓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暨農民工創新創業發展大會。印發了《中共宜賓市委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出台了宜賓市民營經濟10條,設立了3000萬元民營經濟專項資金。出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20條政策、支持智慧型終端產業、新能源與智慧型汽車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白酒產業、新材料產業、醫療器械產業、紡織產業、茶產業等政策。設立全國首家10億元規模的四川長江民營經濟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
增加值總量實現突破。2020年,宜賓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1637億元,是2015年的1.9倍。在全省排名從2016年的第5位提升到2019年的第3位。“十三五”期間,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2%,比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7.9%)高出0.3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連續4年居全省第1位。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8.4%,半壁河山地位進一步鞏固。
非公市場主體活力提升。2020年,宜賓市共有民營市場主體35.97萬戶、居全省第3位,增速(17.92%)居全省第1位,民營市場主體占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達到98.1%、居全省第2位。動力電池、汽車、智慧型終端、軌道交通等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寧德時代、吉利、極米、朵唯、溫氏等行業龍頭企業入駐宜賓。
四、公共資源交易持續規範
交易總量面擴量增。“十三五”期間,完成各類公共資源交易19679宗,成交總價1465.79億元,節約資金70.85億元。實現電子化交易8395宗,節約財政資金70.8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2842宗、政府採購5553宗);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327宗,涉及土地面積30202.87畝,成交總價550.61億元;礦業權出讓33宗,成交總價4.05億元;國有企業資產、股權轉讓69宗,成交金額4.72億元;公車拍賣25場(次),成交車輛604輛,成交總價1544.74萬元。農村產權流轉交易10830宗,成交總額18.3億元。
交易機制不斷完善。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深化工程招投標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深化全流程電子化,“一網三平台”全面升級,完成宜賓市“網際網路+”招標採購電子交易平台、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台和一體化網上競價平台建設,實現CA互聯互通3.0兼容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的使用,開發手機數字證書套用。深化“一窗式”受理,推行全天候服務,規範中介服務,嚴格保證金管理,實施信用承諾制度。全面推行不見面開評標、異地遠程評標。全力推行電子保證保函。“智慧監督”水平不斷提升,實施全流程、全天候線上監督,推行互動式監督。全面實施交易檔案電子化,規範檔案管理。嚴格開展服務質量評價。
交易工作成效顯著。打造風清氣正的交易環境,提高交易的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切實降低交易成本。全域創建“示範交易中心”,市本級、10個區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均被授予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示範交易中心”,是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確定的9個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試點省市之一。多次在省政府辦公廳開展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系統綜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五、營商環境不斷最佳化
政策環境得到最佳化。召開全市抓項目促投資暨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成立宜賓市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開展“最佳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制定《宜賓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考評辦法(試行)》, 將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納入各區縣和市直部門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印發《宜賓市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辦法》《宜賓市民營企業訴求處理機制》,搭建全市統一的企業訴求處理平台,切實加強非公企業權益保護和紓困解難。多次被省政府辦公廳表揚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
商業環境不斷提升。宜賓是全國營商環境百強城市。交通、科創、文教優勢逐漸形成,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三江新區獲批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國家綜合保稅區、國家臨時開放口岸、四川自貿試驗區宜賓協同區等開放平台高效運行。政策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獲批全國首批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宜賓市“十百千”維權護航行動,聯動治理損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和營商環境的突出問題。開展“雙千”活動,全市千名領導幹部通過“進企業、結對子”切實為企業“解難題、促發展”,營造重商安商親商氛圍。“宜賓市政銀企三方合力共解融資難題”入選2019年四川省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十大典型案例。
第二章 發展形勢
胸懷“兩個大局”,心繫“國之大者”,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追求高質量發展。四川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實施“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宜賓作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的交匯城市,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
一、發展機遇
當前,宜賓正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區位優勢凸顯期、蓄積勢能迸發期、追趕跨越關鍵期。對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公共資源交易體量增長突飛猛進。
發展大局穩中向好。一是重大戰略機遇疊加,“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在宜賓交匯疊加。二是科教優勢加快成勢,大學城科創城建設效果凸顯,產教融合深入推進,人才短板加快補齊,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三是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成貴高鐵建成通車,成自宜、渝昆等高鐵加快建設,是全國鐵路樞紐、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背靠成都、依託成都”,“聯動重慶、借力重慶”。四是開放優勢逐步形成,宜賓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著力建設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是全國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國家綜合保稅區、國家臨時開放口岸等高效運行。
頂層設計戰略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政務服務指明了方向。法治化建設為政務服務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政務服務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數字政府”為政務服務發展提供了戰略方向。《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要推進“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健全完善各級政府權責清單和服務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完善五級政務服務體系,統一服務標準和規範。推進鎮村便民服務中心、站點標準化建設,實現鄉鎮可辦、村級代辦、就近能辦。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完善和延伸統一高效的電子政務網路。《宜賓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持續最佳化政務服務,讓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獲得感。
政務服務改革攻堅。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即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健全政務服務標準體系。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即規範審批服務、規範政務服務場所辦事服務、規範網上辦事服務、規範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規範開展政務服務評估評價。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提升智慧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水平,提供更多便利服務。
營商環境最佳化升級。深入落實《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四川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政策要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管理暫行辦法》《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管理實施細則》等政策要求,推進宜賓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領域監管。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非公經濟前景廣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三個沒有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28條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民營經濟20條”,《中共宜賓市委宜賓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10條意見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二、風險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趨勢凸顯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數字經濟風起雲湧,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宜賓市屬於西部內陸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產業轉型壓力較大,縣域經濟依然脆弱,開放程度還不夠深。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背景下人民民眾對便捷高效個性化的政務服務需求持續升級。“雙控”“雙碳”對綠色政府數字政務的要求不斷提升。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風險意識,謹防超預期風險,樹立底線思維,於變局中開新局。
“放管服”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任務有待深化,對“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足。簡政放權聯動不順暢,個別基層對下放的權力“接不住”。行政審批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減時限有待深入推進,流程再造有待進一步深化,證明事項清理需持續最佳化。
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不足。政務服務標準不統一、數據共享不充分、區域和城鄉政務服務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對數字政務認識不足、應對不足,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全流程網辦事項占比較低,線上線下服務不協同,系統對接進度較慢,仍存在二次錄入等問題。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程度不高,數據孤島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政務服務保障能力不足,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不足。服務陣地專業人才、設施條件有限,存在政務便民服務中心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集成服務能力有待提升,距“一件事一次辦”還有差距,政務監管需加強。網路數據安全壓力持續增大。
公共資源交易面臨新挑戰。新時期要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向縱深發展,完善要素市場制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存在交易主體履行職責不到位、代理機構無序競爭、交易風險防控措施仍需加強等問題。智慧化交易和遠程評標機制有待健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套用不足。隊伍建設和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法律、經濟、信息等專業人才梯隊不合理。交易監管存在薄弱環節,協同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有待加強。
非公經濟面臨新困難。當前,非公市場主體市場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不斷上行,供應鏈保障能力不足,供需兩端受到擠壓。民間投資增速乏力,宜賓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及全國平均水平。企業發展能力不足,缺少龍頭非公企業,沒有全國民企500強企業,只有4家四川省100強民營企業。非公企業規範化發展程度不足。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非公經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面臨瓶頸,傳統產業和落後產能轉型升級壓力大。政策落實仍不到位,欠缺政策評估和督促機制,政策制定精準性不足,難以落地見效。
營商環境仍需最佳化。市場主體對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的需求更加迫切。營商環境指數與宜賓的經濟地位不符。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機制需進一步完善,非公主體的“三山”“三門”客觀存在。政府主動服務、靠前服務的意識不足。非公企業維權工作仍存在難點和堵點。財政扶持非公經濟的力度有待加強,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力度不足且辦法不多。
綜合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宜賓“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提檔升級、非公經濟健康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必須把握髮展規律,保持發展定力,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建設,實現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第三章 總體思路
“十四五”時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全力打造全國全省一流政務服務品牌。持續最佳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四川省委十一屆歷次全會、宜賓市委六屆一次、二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公經濟的重要論述以及對四川、宜賓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最佳化營商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宜賓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把黨的領導貫穿最佳化政務服務、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最佳化政務服務、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保護非公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經營權等合法權益。聚焦企業和民眾反映強烈的辦事堵點難點問題,著力破解關鍵掣肘和體制機制障礙,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增進人民幸福感獲得感。
堅持對標一流。對標國內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政務服務先進經驗做法,堅持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加強政務服務協同聯動,堅持數據賦能,加強信息共享與安全,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
堅持公平可及。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慧型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多元化、個性化、貼心暖心的高質量服務。不斷提升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政務服務能力,推動政務服務區域間均衡發展。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統一思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和高效公平配置,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引導要素支持非公經濟,加強市場監管,完善政務服務,營造法治誠信的社會環境和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
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依靠創新驅動戰略實現非公經濟轉型升級,走“專精特新”發展模式。堅持綠色集約發展,實現更高質量、更高能效、更加低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打造營商環境高地。軟硬環境都重要,硬環境要繼續改善,更要在軟環境建設上不斷有新突破,真正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好辦易辦,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數字政務、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政務服務達到全省一流、全國示範水平。實現一流交易秩序、一流交易平台的公共資源交易。營商環境明顯最佳化,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民間投資動能充沛,非公經濟總量穩健增長,成功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
到2025年底,90%以上縣(區)政務服務中心面積達到省一級標準。所有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面積達到省二級標準以上,其中70%以上達到省一級標準。構建城市30分鐘政務服務圈、鄉鎮1個小時政務服務圈。創建全國一流的區域性公共資源交易示範中心。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營商環境評價指數進入全省前三。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平均增速1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以上,民營上市公司7戶以上。
第四章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的關鍵。以最佳化營商環境為主線,以提升利企便民獲得感為目標,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管要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服要“服”出便利、“服”出實惠。
一、持續簡政放權,放出活力
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規範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實現涉企事項減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費用、減時限、減跑腿。實行“證照分離”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汽車和電子電器等行業生產準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為企業鬆綁減負。整合職業資格,減輕民眾取證和拿證的負擔。
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清理取消、歸併、壓縮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編制並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清理多部門管理的重複審批,整治各類變相審批。加強對行政許可實施情況的監督。加大對基層放權力度,實現民眾就近辦。
推行動態清單管理。將全部行政許可事項納入清單管理,逐項明確事項名稱、主管部門、實施機關、設定和實施依據、許可條件、辦理程式、辦理時限、申請材料、有效期限、收費等要素。及時編制審批事項權責清單,確保有權必有責,建立權責清單動態管理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推進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逐步過渡到“一枚印章管審批”。及時跟進做好省、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下放審批許可權的承接落實,加大權力下放力度,應放盡放、能放則放,深化就近辦、多點(跨區)可辦、少跑快辦,提高基層承接審批許可權的能力,放要放得下,接要接得牢。
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依法降低準入門檻。簡化業務流程,推行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不見面審批,將企業開辦審批壓縮至一個工作日。推廣“營商通”掌上服務平台套用,實現企業開辦“零見面”“零成本”。推進企業簡易註銷改革。深化投資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精簡整合審批流程,最佳化多規合一、多圖聯審、聯合驗收等協同聯審,設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視窗。
二、持續強化監管,管出公平
堅持放管結合,強化政府監管責任,對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要同步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防止監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提高監管效能。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等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法,提升監管精準性和有效性。強化公正監管。強化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動態管理,推進事中事後監管信息“一網通享”。編制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健全跨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完善抽查制度和事中事後監管制度。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範性,減輕企業負擔和權力尋租。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息跨部門共享。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強監管數據歸集、計算與共享,建立監管數據推送反饋機制,明確風險預警協同處置流程,實現一處發現、適時預警、多方聯動、協同監管。
加強政府協同監管。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監管聯動回響和協作機制。打破部門界限,形成監管合力。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強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推進行政執法許可權和力量向鄉鎮(街道)下沉,逐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監管體系。
持續推進信用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範市場主體信用“紅黑名單”認定機制。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實現全社會參與的綜合監管。實施分類監管,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建立健全信用修復、異議申訴等機制。
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建立重點監管清單制度,完善重點領域適時跟蹤監管。對新經濟領域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加強對監管的監管,健全政務服務效能監管制度。完善監管標準體系,規範監管執法行為,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督查風險隱患和監管漏洞,進一步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加強行政效能電子監管系統套用,推進網上政務服務實時監管。
三、持續最佳化服務,“服”出便利
持續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和公共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提高行政審批服務和公共服務質量、效率和民眾辦事便利度。
持續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持續推進集中行使審批權和提供公共服務,依法對行政審批部門和視窗審批員充分授權,努力實現現場辦結審批。推進政務服務實體大廳與網上政務服務平台深度融合,加強政務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提升視窗服務專業化水平。推行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並聯辦理、限時辦結等制度。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原則上不再保留政府部門單獨設立的服務大廳。
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按照成熟一個單位,劃轉一個單位的審批事項、編隨事轉、人隨編走原則,繼續推進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依法界定、科學劃分行政審批局和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批、監管職責,釐清職責邊界,建立健全審批監管銜接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強化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後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確保擬劃轉事項“劃得出、接得住、運行暢”。
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進一步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最佳化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功能,加大力度整合政務服務資源,統一網上政務服務入口,實現各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提高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比例,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努力實現“應上盡上、全程線上”,“一次都不跑”,推動政務服務向移動端延伸拓展,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實現“全程網辦”。
深化“減證便民”改革。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著力推進照後減證並證,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推行證明材料清單制度。推進“一證通辦”“一照通辦”“一表申請”,清理重複填寫和重複提交。梳理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目錄,大力推進減材料、減環節、最佳化流程。推出最佳化不動產登記、車輛檢測等便民舉措。拓展“容缺辦”,進一步壓減各類證明。
規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進一步清理規範中介服務事項,積極培育中介服務市場,加快網上中介超市建設、運行和管理,規範中介服務行為,建立“中介機構信息資料庫”。加強對中介服務機構的信用監管,建立健全中介服務信用評價、資質動態、懲戒和及時清退機制。堅決整治紅頂中介,放開準入,邀請省內外優質中介入駐參與競爭。有效解決中介服務環節多、耗時長、收費高及市場壟斷問題。
專欄1開展“一業一證”改革 最佳化行業準入業務流程,將一個行業準入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大幅壓減審批環節和時限,簡化審批手續,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辦事效率,更大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上海、山東已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成都市高新區在四川省率先開展“一業一證 ”改革。借鑑先進經驗,選取若干行業實施“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所有審批事項集成到一張綜合許可證。 |
第五章 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以人民需求為導向,以人民滿意為目標,持續完善政務服務體系,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進“免證辦”、集約化辦事,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智慧化服務實現新的突破。
一、持續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推廣“免證辦”服務、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模式。推進城鄉政務服務均等化,“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政務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完善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全面落實省市統籌推進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部署,因地制宜高標準做好便民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助推鎮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等。
加強政務服務陣地建設。按照國內一流標準推進市新政務中心建設,促進縣(區)政務服務中心提檔升級,依託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幸福宜賓”便民服務提升工程,加強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解決基層政務服務陣地建設不平衡問題。完善《部門辦事大廳運行管理辦法》,加強部門辦事大廳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視窗工作人員選派管理機制。
提升政務服務體系能級。規範陣地建設標準,以全國一流標準推進體系建設,先行先試樹立全國標桿標準。市政務服務中心達到全省一流、全國示範水平。縣(區)政務服務中心爭創省一級標準。構建城市“30分鐘政務服務圈”、鄉鎮“1個小時政務服務圈”。鎮村便民服務體系“三化”建設實現省、市、縣(區)試點全覆蓋,打造標準化、規範化、智慧型化、便利化、專業化的政務服務環境。
專欄2市政務服務中心示範工程 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定位是全省排頭兵,西部爭一流。將市新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為全國標桿。標準化、規範化、智慧型化、便利化、專業化都是全國領先水平。主動適應數字政府智慧型化政務服務需求、“雙碳”社會綠色節能需求、老年化社會適老服務需求,共同富裕社會人性化需求。打造政務服務宜賓示範模式,成為全國各地同行學習交流目的地。 |
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集成改革,推動套餐式、主題式集成服務落地推廣,實現企業和民眾端的“一件事一次辦”,不斷拓展“一件事一次辦”服務範圍,提升“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質量。加快“一件事”綜合視窗改革,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前台一窗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視窗出件”。
二、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能力
整合完善基層政務服務資源,完善基層政務服務體系,補齊基層政務服務場所布局、數位化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短板,推進基層政務服務從“能辦”到“快辦”“易辦”“好辦”轉變,打通服務企業、民眾的“最後一公里”。
打造基層“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台。完善基層便民服務中心集中服務模式,推進站所職能進駐便民服務中心,基本公共服務事項進駐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形成“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模式。推動基層建立充分授權的全科政務服務模式,由“單一視窗”向“全科視窗”轉變。
專欄3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工程 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實施全市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工程。建立便民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代辦點市級標準,實現全市所有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面積達到省二級以上標準;村(社區)全部建立便民服務代辦點,實現城市30分鐘、鄉鎮1個小時公服圈內政務可辦、村級代辦、就近能辦。加強資金支持和標準指導,實現鎮村便民服務體系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 |
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下沉。推進更多政務服務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下沉。需要上報流轉的事項,由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代辦或幫辦,完善村(社區)代辦服務工作機制和經費保障,滿足民眾政務服務就近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辦理需求。
提升基層政務服務專業水平。最佳化各級政務服務人員配置,建強基層便民服務隊伍,注重全科社工的選拔、培訓和管理,提高社工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加強基層政務服務隊伍的培訓和管理,推進職業化、專業化政務服務隊伍建設,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提升基層政務服務專業化水平。
三、提升數字政務服務水平
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智慧政務建設,建設宜賓市智慧政務大廳,提供實體大廳、PC電腦、“天府通辦”APP、自助服務終端、移動端等多種服務渠道。加強“天府通辦”APP套用管理平台建設,整合各級各類政務服務移動端接入“天府通辦”,豐富“天府通辦”移動服務矩陣。在政務大廳建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不打烊”政務服務。
全面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按照“應上盡上”的原則,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頒證送達等全流程全環節網上服務。加快推進系統對接,實現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一次註冊、多點互認、全網通行”,實現“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數位技術,將審批標準嵌入政務服務流程,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智慧型化審批,做到過程有效監管、結果全記錄。加強“天府通辦”宜賓分站點建設,提供更多高質量、高熱度的便民服務套用,不斷提升掌上辦事便捷度。推動線上線下集成融合,實現線上線下功能互補。
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以整體性、系統性、智慧型化、標準化為導向,實現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集約建設。打通信息壁壘,讓數據多跑路,民眾少跑腿。持續完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健全數據共建共享機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孤立信息系統。建成人口、法人、地理空間等基礎資料庫,電子證照、電子證明、健康醫療、社會誠信等專題資料庫。整合各層級各部門數據,推進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開發利用和共享,推動數據下沉使用。避免數據和業務“兩張皮”,減少在不同系統中重複錄入。動態更新政務數據資源,不斷提升數據質量,建立數據反饋機制,保障數據全面、及時、準確。加強大數據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制定數據安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依法加強隱私等信息保護,提高政務服務平台安全防護能力。做好數據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
打造移動數智服務。適應移動網際網路趨勢,推進高頻個人事項掌上辦理,深化政務服務自助辦。依託“天府通辦”APP,推進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政務服務網上辦、快遞送、零跑路,推動線下實體大廳與掌上辦事大廳融合發展。最佳化界面設計,實現“一端進入,一看就懂,一點就通,一網通辦”。增強語音智慧型識別搜尋功能。加強掌上免證辦理、一鏈集成辦理、智慧型秒批服務等。推行APP辦事、移動支付等在水電氣網等重點便民場景的套用。
四、推進政務服務異地辦理
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養老、居住、婚育等個人服務及企業生產經營高頻事項,加快實現同城通辦、省內通辦和跨省通辦,擴大“跨省通辦”範圍,建立清單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運用網路政務服務平台,基本實現電子證照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異地辦。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免費代辦服務,大力開展預約服務、上門服務、集中服務、延時服務。
推進省內通辦。落實《四川省“省內通辦”事項任務清單》。針對高頻事項,通過“全程網辦”“異地委託、本地代收”“異地授權、本地辦理”“多地聯辦”等方式,方便民眾異地辦、線上辦、就近辦,切實解決民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縣級以上政務中心設立省內通辦視窗。拓展“異地代收代辦”。對法律法規明確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在不改變原有辦理事權的基礎上,通過“收受分離”模式,打破事項辦理的屬地化管理限制。實現異地收件、進行形式審查、身份核驗,通過郵件寄遞至業務屬地部門完成辦理,明確收件地和辦理地的工作職責、業務流轉程式等,確保收件、辦理兩地權責清晰、高效協同。進一步深化“異地受理、無差別辦理”服務。
推進跨省通辦。在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跨省通辦”範圍和深度,探索全國通辦。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縣級以上政務服務大廳設定“跨省通辦”視窗、政務服務平台設定“跨省通辦”專區,實現申請人“單點登錄、全國漫遊、無感切換”,由業務屬地為申請人遠程辦理。著力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最佳化再造業務流程,強化業務協同,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壁壘,促進條塊聯通和上下聯動。實現企業和民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加強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業務流程改革後的事中事後監管,防止出現監管真空。最佳化“多地聯辦”流程,由一地受理申請、各地協同辦理。積極推進西南五省通辦,將賓打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政務服務區域中心。
五、建設一流政務便民熱線
最佳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暢通企業和民眾反映問題建議渠道,促進有效利用政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加強監督考核,提高政府為企便民服務水平,推動為企為民排憂解難,提升企業和民眾滿意度。
歸併最佳化政務熱線。以一個號碼推動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歸併最佳化,進一步暢通政府與企業和民眾互動渠道。提供全天候人工服務。拓展受理渠道,建立網際網路、視頻、智慧型文本客服、智慧型語音及應答等渠道,滿足企業和民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最佳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實現熱線受理與後台辦理服務緊密銜接,確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得快、分得準、辦得實。加強市民自助服務終端運行管理。
強化數據分析運用。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對政務便民服務熱線進行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實現智慧型化運行、分析和辦理,打造便捷、高效、規範、智慧的政務服務“總客服”。完善熱線辦理機制,限時交辦、強化督辦、狠抓落實、及時反饋、嚴格獎懲,提升熱線服務水平。強化數據分析運用,實現適時匯總統計、自動預警、應急回響等職能,為政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加強全科服務隊伍建設,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提高熱線服務質效。
第六章 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確立“終身保姆、貼身管家、私人定製”服務理念,全力做好生活配套、政策配套、要素配套、服務配套,真正讓每個企業家投資放心、創業順心、生活舒心。讓非公經濟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實現非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梯度培育市場主體
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推進最佳化營商環境改革,完善和落實幫扶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實現市場主體梯度分布,切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政府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服務意識。
堅持做大做強非公主體。積極扶持開辦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非公市場主體。實施民營企業雁陣培育。紮實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提升小微主體規模效率。積極培育專注細分市場、聚焦主營業務、培育創新能力、高成長賽道的優質中小企業,形成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製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梯度成長體系。高度重視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促進小微主體、個體工商戶適度集聚發展。建立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成長幫扶機制,針對人才培養引進、科技研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數位化轉型等方面進行扶持,引導非公主體的系統性思維、鏈條式發展。
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持續強化招商引資,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品牌影響力大、產業帶動性強的行業領軍非公企業和總部企業,加大龍頭企業、總部企業引進培育激勵力度。支持龍頭企業整合上下游開展產業鏈併購重組,快速做大企業規模。鼓勵非公企業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參與“兩新一重”項目建設。加強領軍民營企業的上市培育和輔導,加快上市步伐。加強對平台經濟等新興領域的不正當競爭監管。
專欄4打造宜賓市非公經濟發展促進中心 打造宜賓市非公經濟發展促進中心。開展非公經濟調查研究,掌握全市非公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現狀和問題,評估政策落實情況,調查主體需求,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和建議。推進非公主體服務體系和平台建設,為非公主體提供項目對接、信息服務、融資對接、智慧財產權、品牌建設、人才招聘、企業培訓、合作交流、對外貿易等管理諮詢服務。提供非公主體孵化服務,為非公主體提供創業輔導、融資服務、技術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掛牌上市等服務。 |
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以創新創業為抓手,推進非公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實幹興邦、實業報國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支持企業開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持續做大做強“雙城”,加強政產學研協同合作,共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產業創新中心等,打造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立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鏈條,構建創新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健全激勵政策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運用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激勵企業研發創新,完善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鼓勵非公企業獨立或與有關方面聯合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加快向非公企業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
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營造創新創業文化,加大對“雙創”的支持力度,激發創新主體活力。舉辦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篩選高校院所質量較高、具備市場前景的專利成果在我市轉移轉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加大創新創業金融支持力度。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暢通市場化退出渠道,提高註銷登記便利度,做好“殭屍企業”處置工作。
專欄5百千萬頭雁工程 充分發揮宜賓的戰略機遇、科教優勢、區位優勢、開放優勢等,強化招商引資引智,“十四五”期間,在全市引進培育100家行業領軍型企業,1000家成長型企業和10000家新創小微企業。努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培養一批標桿性和專精特新企業。 |
三、強化多維要素支撐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健全市場化要素價格形成和傳導機制,擴大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供給,著力降低要素成本。
保障非公主體平等獲得資源要素。非公企業在土地使用、稅費徵收、融資貸款、用水用電用工等方面,與國有企業享受同等政策,做到信息平等、規則平等、機會平等。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加強市場主體用地保障。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保障投資項目要素需求。落實電力、天然氣等價格市場化改革,對單位能耗達到先進水平的重大項目,優先保障用能指標和環境指標。產業發展資金加大對瞪羚、獨角獸、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項目投資。推動構建數據高效利用機制,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全面緩解非公主體融資難融資貴。拓寬非公經濟融資渠道。發揮產業發展資金引導作用,完善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加強資本與項目精準高效對接。推進全國財政深化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合理運用中小微企業貸款支持政策,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戶數“雙增”,降低貸款利率和費用。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完善融資擔保體系,發揮四川長江民營經濟融資擔保公司效能,降低擔保費率。
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動態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實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建立健全投訴舉報與查處機制,堅決糾正違規開徵、多征、預征非稅收入的行為。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和各種攤派問題。公布各類減稅降費優惠政策,加快紓困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快速兌現。
四、促進國際國內循環
非公經濟發展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宜賓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按照“強核、壯群、帶圈”思路,聚力打造三江新區核心引擎,主動參與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在宜深度融合,帶動川南地區、輻射渝西地區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揮國家重大戰略對宜賓市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社會信用制度。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建設現代流通網路、完善市場信息互動渠道、推動交易平台最佳化升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促進本地消費市場,引導非公企業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和消費升級趨勢,挖掘成渝大市場潛力,拓展“宜賓造”產品銷售渠道,提升企業數位化行銷能力,加大政府採購支持“宜賓造”產品力度。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緊扣“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定位,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高水平打造四川自貿區協同改革先行區,依託國家綜合保稅區、國家臨時開放口岸等擴大非公企業出口。積極發揮中歐班列作用,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外貿,打造南亞、東南亞產業園,積極拓展南亞、東南亞經貿合作。降低外貿企業營商成本,規範口岸收費,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推動國際物流暢通。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對外貿企業的信貸、保險等支持。推動發展海外倉。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和內外市場循環。
專欄6“宜賓造”行銷渠道拓展工程 深入開展“宜賓造·行天下” 行銷渠道拓展工程,實施“宜賓造”產品優選計畫,每年甄選100種優質產品,“一品一策”制定行銷方案,強化品牌建設,打造更多知名品牌、馳名商標、地理標誌產品。舉辦“宜賓造”全國巡迴宣介會、重點行業產需對接會;實現國內主要電商平台“宜賓館”建設全覆蓋。發展網紅經濟、開展直播訂貨會。幫助非公企業建立網站宣傳和電商銷售渠道。 |
五、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按照競爭中性原則,打造公平便捷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動力,紓解中小企業困難,穩定和增強企業信心及預期。加強非公主體主要負責人培養,提升企業專業化、規範化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加強非公主體幫扶。圍繞構建現代工業“5+1”、現代農業“5+2”、現代服務業“5+1”現代產業體系,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大政策宣介力度,最佳化紓困惠企政策落地機制,運用信息技術從“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推動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快速兌現。
專欄7民企上市培育工程 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路徑,構建較為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精選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競爭力較強、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入宜賓市上市後備企業資源庫,按照“金種子企業”“銀種子企業”分類培育,開闢“金種子企業”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加快“銀種子企業”進入上市輔導程式,推導企業規範化股份制改革,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孵化引導作用。到2025年,力爭新增民營上市公司4戶以上,全市民營上市公司達到7戶以上。 |
提高非公企業規範化運營水平。引導非公企業深化改革。支持有條件的非公企業加快建立治理結構合理、股東行為規範、運行高效靈活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有效內部監督和風險防控機制。鼓勵“小升規”企業進行規範化公司制改制,引導非公企業練好內功,提高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引導非公企業參與對口支援和社會幫扶,鼓勵非公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提升非公企業競爭力。支持非公企業最佳化重組,聚焦主業加快轉型升級,著力綠色安全發展;引導非公企業強化品牌意識,打造“宜賓造”系列優勢品牌,提升動力電池、汽車、智慧型終端、軌道交通、林竹、中醫藥等產業“宜賓造”產品的競爭力。支持非公主體技術創新改造和數位化轉型,積極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提升。建立非公企業能力建設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設備資源共享、接觸前沿技術、展示自身產品和技術、開展企業家培訓和聯誼的公益性實體空間。
六、培育企業人才梯隊
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規劃引領,發揮優秀企業家示範帶動作用,加強企業家教育培訓,打造一支愛國敬業、誠信守法、創業創新、服務社會的非公企業家隊伍。
加強企業家梯隊建設。落實《四川省民營企業家梯隊建設五年行動計畫(2020-2024 年)》,積極培育產業領袖、科技川商、創業傑青、卓越團隊等,著力培育精英企業家、領軍骨幹企業家、新銳非公企業家,輻射帶動大批創新創業者和非公企業經營人才。實施年輕一代非公企業家成長促進計畫,幫助非公企業實現事業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
加強企業家培養。實施企業家培育提升工程,大力培育企業家隊伍,培育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和國際視野的優秀企業家。運用培訓班、課題研討、知識講座、考察學習、青年論壇等多種形式,對企業家開展系統化精準化高質量培訓,著力培養企業家的經營管理能力。積極引導非公企業家有愛國情懷、勇於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營造良好氛圍和平台幫助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專欄8企業家培育提升工程 打造宜賓市非公企業能力建設中心,構建企業家學習、交流、專家答疑、企業家風采展示、企業家個性化諮詢服務平台。成為宜賓企業家的技術擴散中心、信息中心、政策宣傳中心和聯誼活動中心。開展企業家培訓。舉辦企業家高端出國培訓、中青年企業家培訓、民企二代接班人培訓、專題培訓、線上培訓,培育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國內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精通現代企業管理的企業家隊伍。實施年輕一代非公企業家成長接班計畫,建立“創二代”掛職培養機制,幫助非公企業實現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 |
第七章 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現代化
鞏固全省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規範化“示範交易中心”建設成果,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現代化,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增量、增質、增效。進一步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運行,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水平,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效益和公平性,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實現公平公正、一流的交易秩序。
一、完善統一交易市場
將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覆蓋範圍由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採購等,逐步擴大到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自然資源、資產股權、環境權等公共資源。建立交易目錄清單,促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擴大市場化交易範圍。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接入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服務系統,做好系統銜接工作。遵照《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管理實施細則》,明確進入平台層級、交易流程、資格要求、評審辦法、契約簽訂、履約驗收及信息公開等交易規則。不斷擴大公共資源交易範圍,嚴格執行《四川省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宜賓市公共資源交易目錄》,堅持應進必進,目錄內的公共資源交易嚴格納入平台交易,將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資源逐步納入目錄管理。
營造公平交易環境。嚴格落實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尊重和保護市場主體平等地位,堅決杜絕不合理限制條款,打破地方和行業保護,消除隱形壁壘,繼續擴大市場準入,營造各類所有制主體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採購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完善公共資源交易規則制度體系,明確交易組織、交易流程、交易行為、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標準(示範)文本、專家管理、投訴舉報處理等,保障交易依法、公開、公平、公正。
加快區域統一市場建設。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加強區域特別是川渝公共資源交易合作,探索公共資源交易區域統一市場發展工作機制,推進市場主體、評審專家、數字證書、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在區域內信息共享互認,推動區域統一市場建設。打造全國一流、跨行政轄區的區域性公共資源交易平台。
二、提升交易服務能力
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規範化示範交易中心建設,全力推進政府集中採購機構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持續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完善交易制度規則、技術標準和數據規範,促進平台互聯互通和信息充分共享。進一步精簡辦事流程,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從依託有形場所向以電子化平台為主轉變。著力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提升數位化交易水平。加快“網際網路+”“數字賦能”建設,升級完善“一網三平台”,大力提升數位化、智慧化交易水平,實現交易全程“零見面”“零跑動”“零干預”。加強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套用,建設高效安全的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基礎設施,推動平台系統互聯互通、實時互動。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最佳化電子化交易規則、流程、招標(採購)標準(示範)文本、技術標準和數據規範。推進“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等系統套用。推行政府採購項目線上談判(磋商)、線上報價。探索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套用,套用交易標識碼、項目代碼、信用代碼,實現“一碼交易、一碼管理”。實現CA數字證書、手機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線上辦理、平台互認。
提升交易服務能力。提升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整合共享公共資源交易全領域數據。持續最佳化平台服務,實現網上預約、“一表申請”“一網通辦”等網上辦理措施,確需現場辦理的,實行視窗集中、簡化流程、限時辦結。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規範化、智慧化建設。統一場所設施、數據規範和服務標準,不斷最佳化公共資源交易場所、信息、檔案、專家抽取等服務,切實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創新公共資源交易金融服務,推行電子保證保函,探索公共資源交易信用信息與融資、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聯動。提升政府採購專業化服務水平。
保障交易透明安全。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息公開常態化、標準化,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在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一網公開、一站查詢”,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開透明。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政府信息公開標準目錄,明確信息公開的內容、依據、時限等,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全領域、全過程信息公開。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全面構建公共資源交易安全防護體系,不斷完善安全技術和安全管理保障措施,增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安全防護能力,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安全。
三、構建智慧監管體系
創新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體制機制,實行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信息公開,大力推進部門協同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確保公共資源交易監督到位。
強化協同監管。加強行業監管部門和綜合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推動跨行業、跨區域執法協作,暢通橫向協同渠道,增強縱向聯動合力。健全行政監督管理部門和監察、公安、司法、審計、稅務、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等部門(單位)協作配合機制,實現違法違規行為“發現、制止(接收)、記錄、移送(轉交)、調查、處理、曝光、反饋”為主要流程的閉環監督,實現部門協同執法、案件限時辦結、結果主動反饋。
創新智慧監管。強化電子化監督手段的運用,依託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管系統,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實施全流程實時監控,加強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線上監測、線上監管。實現市場主體、中介機構和交易過程信息全面記錄、實時互動,達到交易信息來源可溯、去向可查、監督留痕、責任可究。對公共資源交易數據進行監測、對比、分析,對異常交易數據、信息進行自動預警,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實現智慧監管。
加強信用監管。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信息歸集、互認、共享,依法依規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將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用信息作為交易準入、資質資格審核的重要依據,依法限制或禁止有違法違規記錄、不良行為記錄的市場主體參加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對守信主體參加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給予評標加分獎勵。探索建立市場主體準入前信用承諾制度。規範信用修復,保障信用重塑。依法公開公示交易信息,接受市場主體、行業組織、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各方的監督。促進交易數據資源有效利用,為政府決策和行政監督提供信息數據支撐。
專欄9公共資源交易智慧化示範工程 宜賓全域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智慧化示範。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促進平台各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主體信息庫,完善數字證書和電子簽章平台互認,實現“一處登記,全平台通用”。完善不見面開標、遠程異地評標、線上智慧監管平台功能,推進全程網辦和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建立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分析系統,提高數據治理能力,為巨觀調控、公共服務、市場監管提供數據支撐。 |
第八章 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
堅持營商環境先行,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大力實施最佳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將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建設西部營商環境示範先行區,打造中國西部投資首選地。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規範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實施市場主體營商環境滿意度評價,推動全市營商環境大提升。
專欄10最佳化營商環境攻堅工程 對標長三角、粵港澳地區,對表四川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圍繞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契約、獲得信貸、辦理破產、保護中小投資者、獲得用水用氣、勞動力市場監管、政府採購、招標投標、政務服務、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民營經濟19個指標。領導小組強化頂層設計,事項分解明確到部門到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政務服務、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示範,補齊硬環境短板,到2025年,全市營商環境實現全省前列、全國一流水平。 |
一、完善基礎設施環境
完善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促進投資建設。全面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打通民眾出行“最後一公里”,加快構建水運樞紐、航空樞紐、物流樞紐,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化鐵公、水空結合物流園區。加快建成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在水、電、氣、熱、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方面增加供給,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為市場主體經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加強和規範政務服務場所建設,統一政務服務綜合性場所名稱和配置,規範政務服務視窗設定,設定幫辦代辦視窗,完善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服務設施,設定“跨省通辦”“省內通辦”視窗,便捷異地辦事服務,設定“辦不成事”反映視窗,提供兜底服務,解決企業和民眾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事項和複雜問題。
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明確水、電、氣、熱、通信、有線電視等接入標準,簡化接入審批流程,公開服務內容、資費標準等信息,加快推進報裝、查詢、繳費等業務全程網辦,規範收費行為。最佳化辦電服務,深化低壓小微企業用電報裝“三零”(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最佳化寬頻接入和安裝服務。推進“網際網路+高效物流”,完善物流基礎設施,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公平競爭環境
堅持公平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保障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通過市場競爭實現企業優勝劣汰和資源最佳化配置。推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推動政策一體化、市場監管一體化,實施所有制中性、競爭中性、非禁即入原則,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確保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進一步放開非公企業市場準入,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全覆蓋,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先行先試,重點加快在電力、電信、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向民營資本開放。推動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鄉村振興、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規範治理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加強企業權益保護
依法保護非公企業財產權、創新權益、自主經營權,保護經營主體的人身權和財產權。積極營造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良好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社會環境,重點治理司法不公、政府不守信踐諾、部門不依法行政、干擾企業公平競爭、損害智慧財產權等突出問題,高效解決非公企業全生命周期中的困難訴求。
健全非公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機制。健全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嚴格按照法定程式採取強制措施,嚴格規範涉案財物處置程式。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其他涉案財產與合法財產,嚴格區分企業法人財產與股東個人財產,嚴格區分涉案人員個人財產與家庭成員財產。健全執法司法對非公企業的平等保護機制,提高司法審判和執行效率,防止因訴訟拖延影響企業生產經營。保護非公企業和企業家在協助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時的人身和財產合法權益。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創新權益,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法保護企業自主經營權和履約權,健全防範和化解拖欠非公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完善非公主體緊急事態應對機制,實行重大涉企案件會商機制,加大司法救助、商事糾紛調解力度,持續開展“萬所聯萬會”活動,健全商會調解與訴訟程式有機銜接機制。持續甄別糾正侵犯非公企業和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的冤錯案件。
加強非公企業維權工作。建設“三端一線一平台”,強化非公企業訴求反映、法律法規宣傳、以案釋法等服務。暢通服務熱線,集成搭建全市非公企業訴求受(處)理平台,及時受理非公企業維權投訴。按照“統一受理、分類處理、因情施策、限時辦結”的原則,進一步最佳化流程,構建渠道暢通、處置迅速、優質高效的非公企業訴求服務體系。加強維權保障,強化維權機構及隊伍建設。推進訴求處理“三化”建設,落實《四川省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保護條例》《宜賓市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辦法》,進一步規範涉企訴求辦理,推進訴求處理程式明細化、文書標準化、督辦協調常態化。建立健全部門聯動機制。面向中小企業組建法律服務顧問團,提供法律培訓和諮詢服務,提高企業合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完善維權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定期會商、信息共享,加強協作配合。探索非公企業多元化權益保護機制,建立商事糾紛專業調解機制,深化訴訟服務中心糾紛調解機制,探索川渝非公企業聯合維權機制。
四、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落到實處,建立規範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執行機制,創新非公企業服務模式,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支持和引導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克服困難、創新發展,並納入幹部考核考察範圍。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領導幹部坦蕩真誠同非公企業親近交往,在非公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心實意支持非公經濟發展,關心非公企業家成長。同非公企業家保持清白關係,守住底線、把好分寸。
完善政企溝通機制。深入開展“雙千”活動,健全各級黨政領導幹部聯繫服務非公企業的制度,及時傾聽和回應市場主體的合理建議與訴求。暢通企業家表達意見訴求的通道,健全涉企政策聽取企業家意見制度。鼓勵行業協會商會、人民團體在暢通非公企業與政府溝通等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打造有利於非公經濟發展的尊商重商親商氛圍。
專欄11十百千維權護航工程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依法保護非公企業和企業經營者的權益,努力營造親商、護商、安商、興商的營商環境,在市級層面辦結10件有一定影響的涉民企積案舊案,縣(區)級層面辦結100件涉民企積案舊案,全市辦理1000件涉民企、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權益案件, 切實為非公市場主體保駕護航。 |
五、加強誠信社會建設
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依法依規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促進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營造誠信社會環境。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弘揚誠信文化,持續提升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政府帶頭守信踐諾,健全政務誠信長效機制,治理政府失信行為,杜絕“新官不理舊賬”。健全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
完善信用監管體系。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實施信用紅黑榜發布制度。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突出協同聯動治理和失信聯合懲戒,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環境。規範信用修復機制。引導非公企業守信經營,防範信用風險。推行政務服務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化管理,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誠信建設和行業自律。
第九章保障措施
加強規劃實施保障,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廣泛共識,推動全市加快本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確保“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和戰略任務順利完成,遵循以下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強化經費、人員、場地、信息化保障。明確四級政務服務責任體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地區政務服務工作負主要責任,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細化任務分工,推動解決有關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改革任務儘快落地見效。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政務服務具體工作,接受上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指導和監督。加強黨對非公經濟工作的領導,加強非公經濟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非公企業高高飄揚。加強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部門黨的建設,把黨的領導貫穿規劃實施全過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確保規劃實施有力。
二、加強法治保障
建設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貫徹落實《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四川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四川省企業和企業經營者權益保護條例》《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辦法》《關於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等規定,嚴格執行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相關行政法規、規章和行政規範性檔案,發揮法治引領和保障作用。嚴格依法執法、依法行政、依法改革,依法加強非公企業、非公企業家權益保護,依法推進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改革和發展。
三、強化人才保障
加強人才引進。支持非公企業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著力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育集聚一批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項目創新團隊。推動市場化招才引智,加快建立職業經理人等高端人才市場。加強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面向非公企業職工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非公企業工作,吸引農民工返宜創業就業。大力培養新時代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專業人才。留住優秀人才。系統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鈎的職稱評定、獎項申報、福利保障等規定,暢通非公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人才交流。引導企業建設和諧勞動關係,加大人才公寓和生活設施建設。加強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部門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
四、強化政策落實
強化政策落地落實見效。全面落實國家、四川省、宜賓市支持“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最佳化營商環境、非公經濟的政策措施。涉企政策制定須充分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並為市場主體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確保各項紓困惠企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探索建立惠企政策兌現視窗。加強資源保障,加大政策配套資金支持力度,加大非公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力度,對“放管服”改革、市場主體培育和產業轉型給予積極支持。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促進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應對疫情和供給鏈衝擊。建立政策實施評估機制。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完善涉企政策調整程式,完善政策實施機制,提供“政策找人”服務,政策調整要為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時間,提高企業運用政策的能力。
五、推進示範引領
加強政務服務示範引領。強化宜賓政務服務、政務服務熱線、公共資源交易全國示範,進一步爭創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工作先進集體。加強非公經濟示範引領。爭創國家民營經濟示範城市,打造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先行先試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建設,推進縣域民營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加強典型先進示範引領。評選表揚優秀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時代標兵,宣傳一批勵志奮鬥、業績顯著、奉獻社會的卓越非公企業家,推出一批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典型案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專欄12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市、區)工程 貫徹省委“開展縣域民營經濟發展試點”的要求,宜賓市主動培育2—3個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示範縣(市、區),最佳化縣域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優先著力解決非公企業投資項目土地、人才、創新等要素問題,加快補齊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短板,爭創全國百強縣(市、區)。 |
六、加強評估督導
加強評估診斷。評估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工作落實和整體推進情況,納入政府督查和績效考核。將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相關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體系。對非公經濟發展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對國家、省、市最新的政務服務、行政審批政策調整進行評估和清理。健全非公經濟統計調查制度,建立健全非公經濟統計監測、分析和預警機制,評估非公企業維權動態。加強本規劃實施評估。加強督導促進。完善視窗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對政務服務、非公經濟工作、規劃執行進行督導,促進各項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穩步推進。
七、營造輿論氛圍
加強輿論宣傳。宣傳引導“放管服”改革、最佳化政務服務、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對於最佳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性。宣傳“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以及非公經濟取得的成績,主動講好非公企業和企業家故事,宣傳非公經濟先進事跡,宣揚創新創業文化。加強引導。加強行為引導。引導社會公眾共建共享優良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引導非公主體實現規範健康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潮。
八、加強安全保障
強化各級政務服務平台安全保障系統建設,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分級做好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運營和網路數據安全保障工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一致性的安全防護體系,不斷提升一體化政務服務平颱風險防控能力。加強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強化政務服務和數據共享利用中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保護,確保政務網路和數據安全。
解讀
宜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宜賓市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重大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宜賓市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副中心、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宜賓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提高行政辦事效能、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發展壯大非公經濟。《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促進政務服務和非公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為宜賓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底,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更加好辦易辦,協調發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構建城市30分鐘政務服務圈、鄉鎮1個小時政務服務圈。政務服務達到全省一流、全國示範水平。實現一流交易秩序、一流交易平台的公共資源交易,創建全國一流的區域性公共資源交易示範中心。營商環境明顯最佳化,營商環境評價指數進入全省前三,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民間投資動能充沛,非公經濟總量穩健增長,成功創建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城市。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4000億元,平均增速10%以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5%以上,民營上市公司7戶以上。
三、重點任務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持續簡政放權,放出活力。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簡政放權,推行動態清單管理,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二是持續強化監管,管出公平。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加強政府協同監管,持續推進信用監管,加強重點領域監管。三是持續最佳化服務,“服”出便利。持續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積極推進相對集中行使行政權力改革,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深化“減證便民”改革,規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
完善政務服務體系。一是持續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加強政務服務陣地建設,提升政務服務體系能級,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二是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能力。打造基層“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台,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下沉,提升基層政務服務專業水平。三是提升數字政務服務水平。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打造移動數智服務。四是推進政務服務異地辦理。推進省內通辦,推進跨省通辦。五是建設一流政務便民熱線。歸併最佳化政務熱線,強化數據分析運用。
促進非公經濟健康發展。一是梯度培育市場主體。堅持做大做強非公主體,引進培育龍頭企業。二是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加強創新載體建設,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三是強化多維要素支撐。保障非公主體平等獲得資源要素,全面緩解非公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四是促進國際國內循環。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五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加強非公主體幫扶,提高非公企業規範化運營水平,提升非公企業競爭力。六是培育企業人才梯隊。加強企業家梯隊建設,加強企業家培養。
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現代化。一是完善統一交易市場。擴大市場化交易範圍,營造公平交易環境,加快區域統一市場建設。二是提升交易服務能力。提升數位化交易水平,提升交易服務能力,保障交易透明安全。三是構建智慧監管體系。強化協同監管,創新智慧監管,加強信用監管。
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一是完善基礎設施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二是完善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三是加強企業權益保護。健全非公企業合法權益保護機制,加強非公企業維權工作。四是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完善政企溝通機制。五是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監管體系。
四、重點工程
開展“一業一證”改革、市政務服務中心示範工程、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工程、打造宜賓市非公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百千萬頭雁工程、“宜賓造”行銷渠道拓展工程、民企上市培育工程、企業家培育提升工程、公共資源交易智慧化示範工程、最佳化營商環境攻堅工程、十百千維權護航工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市、區)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加強法治保障,三是強化人才保障,四是強化政策落實,五是推進示範引領,六是加強評估督導,七是營造輿論氛圍,八是加強安全保障。
六、如何落實?
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強化經費、人員、場地、信息化保障。明確《規劃》實施細則,明確四級政務服務責任體系,細化任務分工,推動解決有關重點難點問題,確保政策、改革任務落地見效,確保《規劃》目標順利完成。
解讀單位:宜賓市政務服務非公經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