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
- 作者:章林
- 出版時間:2022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4 頁
- ISBN:9787522705125
- 定價:98 元
- 裝幀:平裝
《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林。
《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林。內容簡介本書一方面將宋明儒學感應思想與先秦兩漢的感應思想作縱向比較,另一方面將其與西方近代哲學一科學以因果關係為核心的世界圖式作橫向比較,...
《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是一本2022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楠本正繼。內容簡介 《宋明時代儒學思想之研究》由“宋學”部分和“明學”兩部分構成。“宋學”部分從新儒學的出現到宋學後期朱熹集宋學之大成,完整地論述了宋學的發生髮展的思想史過程,展現了完整的朱子學風貌。“明學”部分從宋代的...
《宋明儒學論》是一本202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來。內容簡介 《宋明儒學論》是我國著名哲學家、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先生的一部講述中國古代哲學的經典作品。本書以宋明儒學為主題,以朱子學、陽明學、船山學研究為主,內容涉及道學思想史研究、比較宗教學取向的儒學研究以及一些考證研究。在這本...
《宋明時期江西儒學研究》是2014年6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曉江、楊柱才。內容簡介 《長江中游儒學研究叢書:宋明時期江西儒學研究》對宋明時期江西儒學的研究,包括宋代和明代兩個部分。宋代部分對歐陽修、楊萬里、李覯、王安石、陸九淵、陸九齡、陸九韶、文天祥的儒學思想做了較系統的研究,結合時代...
《宋明儒學論》是一本書籍,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陳來。內容簡介 《人文書系·宋明儒學論》收錄了陳來的6篇學術論文:《李延平與朱晦庵》、《朱熹淳熙初年的心說之辯》、《王陽明哲學的心物論》、《王船山晚年的思想宗旨》、《宋明儒學與神秘主義》、《王陽明與陽明洞》。通過這些論文可以了解陳來在朱子...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許多前賢大儒在評價宋明理學時經常說理學...
《宋明儒學之重構》是2022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志華。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王船山哲學文本,參照“內在詮釋”的理路以及詮釋之“道”“術”的策略技巧,對王船山哲學進行研究,提出諸如宋明儒學“三系說”、“無終始”即現實世界的宇宙論、“太極”本體論、性之潛在與實現、兩個層面的工夫論、基於“進...
宋明時期湖北的儒學研究 《宋明時期湖北的儒學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齊勇
《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是2004年7月1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牟宗三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牟宗三先生於1986年在香港新亞研究所的授課內容,由盧雪昆先生根據錄音及聽課筆記整理成初稿,後經牟先生親自修訂而成。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小序 第一講正名 第二講新之所以為新 第三講興起之機緣及與佛教之...
宋明儒學新論 《宋明儒學新論》是陳立 驤所著圖書。
《儒家的天論》是現代向世陵、馮禹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儒家天論為研究對象的專著。作者以先秦、漢代、唐代、宋明儒家的天論為線索,全方位地論述了儒家天論的特點。具體內容及天論與其他各學科的關係。作者認為,“天”範疇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思想範疇,而且,更重要的是,自提出起...
《易》和《中庸》正是以後宋明性理學家發揮儒學性命形而上原理,並用以與佛、道抗衡的主要經典依據。被推譽為性理學開創者的北宋五子(周敦頤、張載、邵雍、程顥、程頤),無一例外地都是借闡發《易》理來建立他們的理論體系的。性理學以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統和復興儒學為己任。不過...
《宋明理學與東亞儒學》是2010年2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紀祥。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與東亞比較儒學是中國哲學研究不可忽視的領域,作者在本書中所立的寫作位所,見證了一種當代人對當代自我與文化傳統的對話與書寫,是文本與經典的為己“讀書”之學,摸索的是學術研究與生命情懷的不可分割性。既從...
今天所看到的儒經,大多源自漢儒的流傳,而解讀上,則承襲了宋明儒的思想。)讖緯思想形成於西漢的哀帝、平帝時期,到東漢則基本完備,被稱為內學被學者稱之為儒教。緯書是相對於經書而言的,儒家的“六經”,加上《孝經》都有緯書,總稱“七緯”,以神秘主義解釋七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是《原道篇》的續篇,“乃專論宋明以降儒學發展者”,故副題為:“宋明儒學思想之發展”。但該著不同於上述幾篇之圍繞一中心範疇或觀念展開討論,而是以比較鬆散的形式泛論宋明一段的儒學思想。書中的大部分章節,都是作者修改他三十多歲以後陸續所寫的有關宋明理學的論文而成,只有數...
這一時期的儒家美學對文藝的特徵的認識有所發展。明中葉後,王陽明心學雖然很少直接論到文藝、美學問題,但它對個體的“心”與“情”的作用的強調深刻影響到了文藝與美學。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批判了宋明理學將“理”與“欲”對立的觀點,立足於情理統一來觀察文藝,重視文藝與現實人生的聯繫,並借取禪宗的某些思想以論...
《中國佛教與宋明理學》,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運寧。簡介 自西漢以後,一部中國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性來說,是一部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儒釋道三家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融合的歷史。因此,研究中國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還要同時研究佛道思想。否則,不能把握中國...
宋明理學的天命觀 理學中的派別甚多,他們的天命觀也互有歧異,但就總體而論,則是以天理來詮釋天命,力圖貫徹天人合一的思路,把歷史上所形成的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傾向結合起來。朱熹注《中庸》“天命之謂性”說:“命,猶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於是...
董仲舒追求“天人感應”的思想。在他的《天人三策》中,多次談到“天人感應”的內容,強調人間君主的德行必須與天之四季相應,強調君主的命運是上天授予的,任何人間子民都必須服從天子,即所謂“屈民而伸君”,任何覬覦他的地位與謀逆都成了違天命,都必會遭天譴。他的這些思想強化了君權,為君主所積極引用。宋明...
漢代經學屬於儒家,魏晉玄學公開標榜會通儒道,不可視為純粹的儒家,但二者都把太極看做儒家所倡導的禮樂名教之所本,企圖通過對太極的詮釋為儒家的文化價值理想建立一個最高的理論前提。這種複雜微妙的同異關係只有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哲學思潮進行全面細緻的研究,才能得到合理的說明。宋明理學的詮釋 宋代興起的理學...
牟宗三:夫宋明儒學要是先秦儒家之嫡系,中國文化生命之綱脈。隨時表而出之,是學問,亦是生命。自劉蕺山絕食而死後,此學隨明亡而亦亡。自此以後入清,中國之民族生命與文化生命遭受重大之曲折,因而遂陷於劫運。人際關係 父親:劉坡,為諸生。母親:章氏,劉宗周父親劉坡去世後,章氏獨自將劉宗周養育成才。史料...
氣學是以“氣”為最高範疇的哲學,與理學、心學構成了宋明理學的主要學術流派。理論學說 宋明理學的主要學派,以“氣”為核心概念。儒家氣學派代表主要有張載、羅欽順與王夫之等。他認為世界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見的萬物,一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兩部分都是由"氣"組成的。"氣"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凝聚...
1979年,發表《紀念熊十力先生追念會講話》。同年,《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出版。此書是,《心性與體性》的第四冊,是對宋明儒學陸王一系列及劉宗周學術思想的疏解與詮表。同年,《名家與荀子》出版。1980年7月,赴韓國講學。1982年,徐復觀逝世。發表《紀念徐復觀先生》的紀念文章。同年《康德的道德哲學》出版,對康德...
王弼不講天人感應、陰陽災異,也不去比附天象,而著重於以人事中的必然之理來解《易》,這就完全剔除了《周易》中的宗教巫術的成分,使之變成一部純粹的哲學書了。自魏晉以至於唐,王弼的易學一直居於主流地位。孔穎達作《周易正義》,即以王弼的《周易注》為據。宋明理學 由於儒家所崇奉的五經(即《易》、《書...
他的專長是西方文化哲學、宗教哲學與中國儒學,尤其是宋明理學,以及中西比較哲學、比較宗教學。他有著深厚的中西哲學的底蘊與修養,以發掘儒家思想的現代意涵為職責,努力促進傳統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劉先生主要是一位講堂教授與書齋學者,做純學術研究,但他也以極大的熱誠反省現代化與“全球化”帶來的諸多問題,...
在佛教與禪宗心性論思想影響下,唐宋道教完成了由外丹向內丹的轉型,宋明新儒學也從主張“性即理”到主張“心即理”,變成了一種注重內在超越的心性化儒學。這種心性之學,即是內聖之學。內在於個人自己,自覺地作聖賢工夫、作道德的實踐以完善自身之德行,圓滿人格之學問也。內聖之學在先秦儒家已彰顯成定局,經...
讖緯充斥著濃重的神學色彩,東漢時期經學與讖緯之學不分彼此,但是讖緯多是政治家用來掌權的工具,宋朝時很快就從經學中被剝離了出去,以宋明道德神學代替。但讖緯中並非全是荒誕的東西,其中還含有許多天文、歷數、地理等方面的古代自然科學知識。此外,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作為兩千年中國君主專制...
有鑒於此,趙戴文在可塑性極強的青年時代飽受了宋明理學的薰陶。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24歲的趙戴文晉陽書院肄業。三年之後的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趙戴文在經過十數年的文化積累之後,正式參加科試。紮實的舊學功底使他的應試之文被“學使王梅岑擢為今古第一文,列一等第一”。接著,依慣例調入“令德堂”...
對其若不中肯定位,即顯空泛,而難以抓住其實質,更不能瞭然其與先秦儒家之關係。張載(1020-1077)、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朱熹、陸九淵(1139-1192)、王陽明等大儒,長期研讀佛教,雖以“闢佛”標榜,卻飽受佛教的思想影響,宋明道學乃是儒佛會通的結果。宋明理學是中國哲學發展上的一個重大轉變。這...
秦漢以後儒學被奉為正統,無論是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還是王弼的“名教出於自然”的主張,都是通過各自的本體論為儒家的綱常倫理作出論證。在宋明理學中,本體論、認識論與道德論的結合更為顯著。張載以氣為萬物本原,宣揚“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仁愛精神,二程和朱熹以理為本體,強調天理即是人倫的最高原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