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

《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是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研究
  • 作者:章林
  • 出版時間:2022年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84 頁
  • ISBN:9787522705125
  • 定價:9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一方面將宋明儒學感應思想與先秦兩漢的感應思想作縱向比較,另一方面將其與西方近代哲學一科學以因果關係為核心的世界圖式作橫向比較,確立了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的大致坐標。在此基礎上對宋明儒學主要思想家的感應思想進行梳理、歸類,按照感應思想自身發展的理路,從氣之感應、心之感應以及良知感應三個大的方面展開。在以三大板塊來對感應思想作“共性”分析的同時,也極力考察不同思想家關於感應思想的“個性”認識,顯示感應思想在宋明儒學內部的發展和演變。

作者簡介

章林,南京大學哲學博士,安慶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宋明儒學、中西哲學比較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一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各一項;獲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在《哲學與文化》《孔子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宋明以前儒家感應思想概述
第一節 上古時期:交感巫術的道德化轉向
一 從交感巫術到科學思維:人類學視域下人類思維的發展
二 占卜、祭祀與巫術:商代人神交通的三種形式
三 由帝到天:從主宰性到互動性
第二節 春秋、戰國:儒家感應圖式的初步建構
一 仁作為感應之德的確立
二 “惻隱之心”:感應與同情
三 《易傳》:世界感應圖式的初步建構
第三節 兩漢時期:天人感應思想的形成與衰落
一 人副天數:天人感應的先天構架與基礎
二 同類相感:天人感應的原則
三 人弘天道:天人感應的道德旨歸
四 王充對董仲舒天人感應思想的批判
第二章 氣之感應
第一節 本源之氣的感應作用
一 氣本和氣化
二 同類相感和二端之感:本源之氣感應作用的形式與原則
三 本源之氣感應作用的特徵
第二節 氣化萬物的感應作用
一 萬物與物性
二 因性相感:氣化萬物感應作用的形式與原則
三 外感:事物之間普遍的相互作用關係
四 氣化萬物感應作用的特徵
第三節 作為天理的感應作用
一 理之感應與感應之理
二 內感:感應之理的形式
三 感應之理的特徵
第三章 心之感應
第一節 心與氣之感應
一 氣志之感應
二 祭祀之感應
三 卜筮之感應
四 心與氣感應作用的特徵
第二節 心與物理之感應
一 感覺與感受:心對物的直接感知
二 體物與格物:心對物理的體知
三 心與物理感應作用的特徵
第三節 心與心之感應
一 同情與感動:心與心的自發感通
二 主宰和推:心與心的自主感通
三 心與心感應作用的特徵
第四章 良知感應
第一節 良知的特質
一 心與良知
二 良知的四重面相
三 良知“與物無對”及其意涵
第二節 良知寂感作用
一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良知感應的方式
二 寂感的兩種形式:自寂而感與即寂即感
三 兩種形式之間的爭論
第三節 自然感應:良知寂感的原則與特質
一 自然與自由
二 良知感應的特質
三 良知寂感之張力及其消解
結語
一 內在感應論:宋明儒學感應思想的歷史定位
二 生機主義:以感應為基礎的宋明儒學宇宙觀的總體特質
三 感應之道的界限:反思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 · · · ·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