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儒家美學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一大美學系統。其他各家美學雖然各有貢獻,但始終未能取代儒家美學的主導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家美學思想
- 定義:儒家仁學的自然延伸
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儒家美學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一大美學系統。其他各家美學雖然各有貢獻,但始終未能取代儒家美學的主導地位。
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儒家美學是居於主導地位的一大美學系統。其他各家美學雖然各有貢獻,但始終未能取代儒家美學的主導地位。基本特徵儒家美學以儒家仁學為根基,是儒家仁學的自然延伸。儒家認為“仁”的根本是“愛人”。這被看做人所具...
儒家美學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派別之一。指孔子開創的,以“仁學”為哲學基礎的強調個體的情感心理要求和社會倫理道德規範相統一的美學思想。孔子認為,真正的美是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仁”這一最高原則在個體和群體生活中的完滿實現。
文藝是社會的審美現象,就是說它既有社會屬性,也有審美屬性。因而文藝學也包括兩個最主要的部分,即文藝社會學與文藝美學。儒家文藝思想,就其主要特徵而言顯然屬於文藝社會學。它在文藝社會學的諸多問題上都取得了卓越的理論成果,如文藝...
“興”是儒家美學關於文藝創造的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廣泛適用於各種文藝的創造。“興”的含義 孔子所說的詩“可以興”,主要是從詩的社會作用來說的。“興”原有“起”的意思,就詩對人的作用而言,指詩能興起、感發人們的倫理道德...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美學和戲劇美學。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近萬字論文《“有生於微”:儒家“微”本體論及其美學思想內涵》發表在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同年7月被人大複印資料《美學》全文轉載。
兩千餘年來,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影響不僅體政治、政治、文化等方面,也體每一個中國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之中。有的外國學者甚至把儒家思想看作是中國的宗教思想。實際上,儒家學派只是中國古代許多學派中的一支,它是一種哲學思想,並非宗教...
教美育思想的形成與基本特徵 第二章天下歸仁:孔子《詩》教美育思想 第三章“充實之謂美”與孟子《詩》教美育思想 第四章化性起偽:荀子的《詩》教美育思想 第五章先秦儒家《詩》教美育思想的轉承及當代價值 結語 參考文獻 ...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現代新儒家的許多成員表現出對文學藝術的美學關注,呈現出中國現代人文學術領域裡的獨樹一幟的文藝美學。新儒家開其文化之眼,覓其審美之趣。在學術發展的意義上,新儒家的美學思想確乎表現了一種獨特的價值。作者...
其實經六朝至於唐宋以後,許多學者和文學家的美學思想,往往是儒、道、佛兼而有之,形成我國特有的美學理論和審美趣味。所以要研究我國古代美學思想的民族傳統,必須從儒、道、佛三家學說中去追本溯源。具體地說,先秦兩漢時期,儒家論詩...
第二章 儒家制度美學的發生與構型 第一節 禮崩樂壞的政治文化事實 第二節 思想世界的重建 第三節 儒學的問題意識與發展脈絡 第四節 儒家美學的精神、邏輯與話語建構 第五節 孔、孟、荀的制度美學思想 第六節 儒家制度美學的特質...
章 周禮與儒家思想 節 “炎黃文化”宜稱“三祖文化”第二節 分封制度之源起 第三節 天命鬼神觀與《周禮》之源起 第四節 《周禮》與儒家思想之源起 第五節 禮樂文明與人格養成 第二章 孔子的人格審美理論 節 孔子“仁”學的兩大...
第一章 蕭公弼糅合儒佛的美學原理研究 第一節 蕭公弼創作概況 第二節 糅合儒佛美學的《美學·概論》第二章 梁漱溟對儒家美學思想的闡揚 第一節 論儒家樂生美學 第二節 論儒家審美直覺觀 第三節 論孟子心性本然美學 第三章 馮友蘭...
中國傳統的音樂審美以"和"為中心,對我國的音樂家發展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儒家的音樂理論還把音樂家藝術看成是一種認識真理的途徑。2:代表著作:《樂記》 《樂記》是儒家的音樂家美學思想的代表著作。《樂記》論述了音樂的本源:"...
中國文化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哲學、倫理、社會、政治的價值理念文化,一類是審美的文化,在中國的價值理念文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歷史主義的、理性主義的、儒家的倫理道德價值學說,始終占據主流地位,但是在審美文化中,卻一直...
《荀子的美學》是2016年8月1日台大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昭瑛。內容簡介 荀子思想以美學始,以法哲學終。不論是美學或法哲學,其思想的精髓皆是「類」。荀子是先秦儒家之集大成者,唐宋之後飽受誤解,地位一落千丈。本書希望...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8CZX065)的最終成果,也是一部專門探究簡帛中的美學思想和運用簡帛文獻進行早期中國美學思想研究的著作。全書分為三編,第一編主要關注簡帛文獻中的儒家美學思想,通過對《性自命出》《五行》《保訓》《孔子...
它在基本觀點和理論體系上以蔡儀主編的《美學原理提綱》為基礎,在內容上則力求做到知識性、科學性和通俗性相結合。《中國古代美學概觀》一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先秦儒家美學思想的理性主義”論述了先秦儒家美學中的詩與樂的教育論...
《樂記》是先秦以來儒家以“和”為美的思想的重大發展,從此使“和”完全與文藝、審美問題直接相聯,並成為儒家美學的根本,為後世儒家所遵循。內容分析 中和為美說包含了對美學中一系列問題的重要看法。①它從主體的審美心理上指出了...
孔子關於美善關係的觀點。在儒家美學中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孔子之前的看法 中國美學對於美善關係的看法,經歷了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最初,中國美學是從味、聲、色給人的感官愉快而提出“美”的問題。許多人都明確肯定“美”與味、聲、...
儒家關於“文”與“質”的關係的論述。在儒家美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探源 孔子最先明確提出“文”與“質”的關係問題,並要求兩者應當恰當地統一起來。《論語·雍也》說:“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儒家美學關於美與天地的陽剛陰柔的關係的理論。包含了儒家美學對美的兩大基本形態——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的區分。背景介紹 《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述晏子論到音樂的“和”的美時,已提及“剛柔”的“相濟”問題。晏子還未講到剛與...
美學意義 儒家最初提出比德說,是為了對“君子”所應具有的倫理道德思想做一種形象的比擬說明,使人能夠更具體形象地去領會它,以宣揚儒家的倫理道德和促進它的傳播。如《荀子·宥坐》在講了水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與人的倫理道德相似的...
中國美學在評論審美與文藝創造時使用的重要範疇。雅俗觀念由儒家美學提出,其後從道家而來的魏晉玄學的美學特別重視雅俗問題,並賦予了它以和儒家美學不完全相同的含義,對後世中國文人的審美觀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背景介紹 雅俗觀念的產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