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客觀協調而無過無不及,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和諧統一而形成美的儒家美學理論。是儒家關於美的本質的根本性看法。它對中國古代美學產生了深遠、廣泛、長期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和為美說
- 定義:關於主客觀協調而無過無不及,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和諧統一而形成美的儒家美學理論
關於主客觀協調而無過無不及,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和諧統一而形成美的儒家美學理論。是儒家關於美的本質的根本性看法。它對中國古代美學產生了深遠、廣泛、長期的影響。
關於主客觀協調而無過無不及,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和諧統一而形成美的儒家美學理論。是儒家關於美的本質的根本性看法。它對中國古代美學產生了深遠、廣泛、長期的影響。探源“中”有多種含義,但在儒家思想中的根本含義,本於《論語·雍...
中和為美是西漢董仲舒用語。春秋時期已產生以“和”為美的思想。西漢董仲舒從“天人合一”出發,認為社會中的一切美都建立在與天地自然的美的“類之相應”基礎上,因而提出“天地之美惡,在兩和之處”,而“夫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
儒家提倡的一種哲學學說。它的意義比較複雜,既有宇宙論的意義,也有方法論的意義,又有倫理道德的意義。孔子和孔子之前分別有“中”與“和”兩個概念。至《中庸》始將“中”與“和”二字連用,正式出現中和的概念。中和說的產生 “...
中國古代思想認為,天下萬物都可分為陰陽二極,陽為剛,陰為柔;推及審美世界,便體現為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陽剛與陰柔相結合的“中和之美”,也是中國古典藝術的理想境界。清人劉熙載說:“沈著屈郁,陰也,奇拔毫達,陽也”,...
《靈魂之魅與中和之美:鐵凝小說論》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志華。內容簡介 本書從“人類的關愛與生命的體貼”這一敘事倫理角度切入,對作家鐵凝的小說創作進行了全面整合,概括了其整個小說的主旨意蘊和敘事策略...
中和之美是杭州中和之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提供出國留學培訓基地網站,於2018年01月15成立,針對學生出國留學前的培訓展開合作。網站業務 留學規劃—語言培訓—國際學術課程—海外遊學—入學及簽證申請—海外延續服務”等服務在內的一站式...
杭州中和之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06月0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張娟,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諮詢、成果轉讓:教育軟體、計算機軟硬體、網路技術;服務:成年人的非文化教育培訓、成年人的非證書勞動職業技能培訓(以上...
這是儒家以“和”為美的思想的一個重大發展(見中和為美說)。但理學對“天理”與“人慾”的對立的強調,又嚴重束縛了美與文藝的發展。自元至明代前期,理學的影響仍然存在,但已逐漸減弱,儒者論文所關注的問題轉向了文藝的特徵與...
(見文質觀、中和為美說、賦比興說、情景觀)講究形式,但把形式統一於內容;肯定情感,但把情感統一於道德;重視文藝,但把文藝統一於社會。這就是儒家文藝思想的主要特徵和基本面貌。歷史意義 儒家對於文藝的高度重視,對中國古代文藝...
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禮記·中庸》)。《古文尚書·說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爾鹽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湯,關鍵是...
王羲之的《蘭亭序》與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分別位居天下行書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成為中國書法“中和之美”的典範。中國士人尊崇王羲之,奉他為“書聖”。蘇軾則評價顏真卿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
比如,“天人合一”可與存在論美學相會通,“中和之美”可與“詩意的棲居”相會通,“域中有四大人為其一”可與“四方遊戲”相會通,懷鄉之詩、安吉之象可與“家園意識”相會通,擇地而居可與“場所意識”相會通,比興、比德、造化...
這“中和之音樂之談起意味情趣與價值。”作者的生命美學是建立在其“生命本體論”的哲學基礎之上的。對生命情趣與價值的重視,對心性之體與生生不已的道體合一的強調,貫穿古今,從先秦的老子、孔子意志到現代的作者先生,成為中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