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

2012年7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12〕82號印發《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4部分。

主要任務是:大力提升產品質量;大力提升工程質量;大力提升服務質量。重點工作是:推進質量安全工程;推進品牌帶動工程;推進標準提升工程;推進質量技術基礎工程;推進質量誠信工程;推進質量文化工程;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
  • 類型:意見
  • 地區:安徽省
  • 發行單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意見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
皖政〔2012〕82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質量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堅持以質取勝,開展質量強省活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安徽經濟社會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根據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精神,現就開展質量強省活動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新質量管理體制機制,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全省質量總體水平,提高我省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我省轉型發展、開放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總體要求。牢固樹立全面、全民和全過程的質量觀,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通過加強監管、品牌帶動、標準提升、技術保障、質量誠信與文化建設等舉措,力爭到2015年,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水平進入全國前列、中部領先,全社會質量意識顯著增強,質量工作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顯著提高。
二、主要任務
(一)大力提升產品質量。推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強企業質量管理。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快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推廣區域化管理模式。加強質量和標準化工作,強化進出口環節過程管理,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促進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公共安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到2015年,全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改善,系統性、區域性質量安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80%以上;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新增省政府質量獎企業20個、安徽名牌800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200件、安徽省自主創新品牌示範企業50個,爭創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6個、中國馳名商標70件、全國質量獎企業1—2個,商標註冊總量力爭突破11萬件。(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農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二)大力提升工程質量。建立健全政府監督、行業自律和中介服務相結合的質量監管體系,嚴格執行法定基本建設程式,在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等環節,嚴格落實法定代表人和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終身制,經竣工驗收的工程合格率達100%。強化工程質量抽查、抽測,切實抓好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實現建築品質的有效提升。積極推進重大工程設備監理制度,不斷提升監理水平。加強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管理。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國家優質工程獎以及省、市優質工程獎,“十二五”期間,“黃山杯”優質工程總數達到400個。到2015年,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在98%以上。(牽頭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質監局等)
(三)大力提升服務質量。積極開展質量提升工作,引入和實施第三方用戶滿意度調查評價體系,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壯大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5大產業。制訂並全面推行服務業質量標準,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突出抓好文化服務、旅遊、商貿、房地產、家庭服務等行業,提高“中華老字號”企業、重點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品牌知名度。大力引進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延長產業鏈條,積極拓展服務外包、會展經濟、創意服務、節能環保、物聯網等新興服務產業。到2015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服務質量基本實現規範化、標準化,制訂和修訂地方服務標準、服務規範100項以上,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指數超過80,生活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指數超過75,整體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和大型現代服務企業。(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旅遊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
三、重點工作
(一)推進質量安全工程。強化各級政府的質量安全責任,明確各級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建立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落實責任、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形成涵蓋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全過程的監管鏈條,構建以市場準入、監督抽查、日常巡查、風險監控、缺陷召回和責任追究制度為核心的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堅持從源頭抓質量,運用生產許可、強制認證、衛生許可、建築安全許可、註冊備案等手段,嚴把市場準入關。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加強對重要工業品和農產品、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及重點工程等領域的質量監管。加快建立和落實質量安全風險分析、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有效防範和處置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各有關單位)
(二)推進品牌帶動工程。圍繞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及重點工程等領域,制定名牌培育規劃和推進措施,創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名牌工程和名牌企業,打造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樹立安徽品牌形象。積極開展省級名牌區域性互認,加強名牌產品生產企業與著名流通企業的合作,提高名牌產品市場占有率,提升安徽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強品牌策劃與行銷,推動企業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提升。加強品牌保護和宣傳,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名牌違法行為。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實施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戰略,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著力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到2015年,力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600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量達3.4件。(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工商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農委、省科技廳、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三)推進標準提升工程。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裝備製造、汽車、鋼鐵、石化等大中型先進制造業企業制訂實施具有市場競爭力、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加強技術標準研製,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爭取標準“話語權”。積極開展服務、環境、能耗等地方標準制訂和修訂,促進服務業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建立健全全過程的農產品和食品標準體系。整合全省標準信息資源,及時為企業和相關產業提供標準信息服務。到2015年,力爭新組建2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分支機構、10個國家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爭取主導和參與制訂2項國際標準,3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創建2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環保廳、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四)推進質量技術基礎工程。加快國家質檢中心、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建設,到2015年,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建立一批國家級質量檢測機構,充分發揮國家級檢測機構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和帶動作用。鼓勵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質量檢測中心,引導中小企業聯合建立檢測實驗室。力爭到“十二五”末,90%以上的縣都建立1個省級檢驗檢測中心或特色實驗室。落實完善檢驗機構資質認定和實驗室評價制度,推動在重點領域實現檢測結果的國際互認,建立有效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技術支撐體系。加強中小企業質量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行業、區域質量公共服務水平,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質量保障。(牽頭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科技廳,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五)推進質量誠信工程。以全省聯合徵信系統為載體,搭建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等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觀、公正、公開反映企業質量信用狀況。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健全質量誠信檔案,積極開展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對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建立質量守信激勵機制,對質量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給予各種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質量信用“黑名單”制度,嚴厲懲處企業失信行為。對違法企業依法嚴格處罰直至責令停產停業、吊銷生產許可證件和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促進行業自律,打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牽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統計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旅遊局、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六)推進質量文化工程。堅持把質量教育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培訓活動,在全社會普及質量知識,建立統一、科學、權威、高效的質量信息發布制度,培育“以人為本、誠實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組織企業開展“質量興企”、“質量提升”、“質量趕超”等活動,引導企業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及生產人員牢固樹立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觀念,不斷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深入開展“質量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世界標準日”、“世界環境日”、“世界計量日”、“世界認可日”等活動,發揮報刊、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作用,廣泛宣傳質量強省,增強全社會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關心質量、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牽頭責任單位:省政府新聞辦、省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商局、省環保廳、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
(七)推進清潔生產促進工程。積極構建清潔生產技術服務平台,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攻克一批關鍵性技術難關。建立健全能源計量監測體系,加強對重點能耗企業能源計量監督管理。加強節能減排監管體系建設,限制高消耗、重污染行業準入,淘汰不符合國家強制性能源效率標準的用能產品、設備和生產工藝。到2015年,清潔生產新技術產業化和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清潔生產示範項目和公共服務平台,生產過程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牽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協同配合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委、省商務廳、省財政廳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省質量興省活動領導小組調整為省質量強省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質監局,負責綜合協調等日常工作。省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共同形成推進質量強省的工作合力。各級政府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把質量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研究制定開展質量強市、縣活動的具體措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確保質量強省活動取得實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並實施省政府質量獎勵制度,引導更多企業實施卓越績效管理,對獲獎企業在科技立項、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鼓勵企業爭創知名品牌,參與標準制訂和修訂。各級政府要逐步加大對質量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強各類質量監督機構建設,重點扶持國家級和省級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建設,推動質量強省活動深入開展。
(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企業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關鍵崗位質量控制,完善顧客滿意度調查。督促企業建立從原料、加工、檢驗、出廠、售後服務、問題產品召回等全過程管理制度,依法組織生產經營,全面履行質量檢驗檢測義務,落實售後服務責任。引導企業加強質量責任意識,堅持守法誠信的職業操守,自覺抵制違法生產經營和違法排污行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四)完善監督機制。推進產品、工程、服務等質量方面的法規體系建設,完善法制監督工作機制,加強執法檢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侵害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質量違法行為。發揮公眾在質量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以質量監督員、質量協管員等為主體的社會化監管體系,發動人民民眾參與質量監督、抵制質量違法行為,構建群防群治的立體網路。加強對違規企業和相關責任部門的輿論監督。支持新聞媒體開展對質量問題的調查和報導,加大對各類經營主體質量違法違規信息的公開力度。
(五)抓好隊伍建設。堅持培養與引進並重,加強質量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高層次、高技能、滿足不同需求的質量專業人才。鼓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大力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一線員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幫助企業開展職工操作技能及企業經營者管理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能力。加強質量領域的對外合作與人才交流,培養一批質量管理、標準化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專家。加快推行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重要產品生產企業的關鍵質量崗位應當配備必要的質量工程師和具有質量專業職業資格的技術人員。
(六)強化檢查考核。省質量強省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有關成員單位,根據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目標任務,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制訂目標考核方案,切實加強督促檢查。每年對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及效果進行考核評價,並將考核結果予以通報。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