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是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

2012年12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以合政〔2012〕251號印發《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建設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5部分。

重點工作是: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增強質量安全防控能力;健全質量技術支撐體系,增強質量技術服務能力;健全質量誠信體系,增強質量行為約束能力;深入推進品牌戰略,增強質量核心競爭力;深入推進標準化戰略,增強技術標準創新力;深入推進生態質量建設,打造綠色宜居城市;深入推進質量文化建設,提升區域文化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25日
  • 出處: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發布信息,意見全文,

發布信息

2012年12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意見全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市活動的實施意見
合政〔2012〕25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2〕9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皖政〔2012〕82號)精神,繼續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經市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實際,就開展質量強市活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轉型升級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以深度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為重點,以建設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為目標,牢固樹立全面、全過程和全民質量觀,創新質量工作體制機制,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質量水平,為實現我市“新跨越、進十強”夯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設目標
通過加強監管、品牌帶動、標準提升、技術保障、質量誠信與文化建設等舉措,實現從質量振興向質量發展、質量興市向質量強市、質量監管向質量建設的轉變提升。到2013年,有1個縣(市)入選全國爭創“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名單;到2015年,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明顯提升,達到全國上游、中部一流水平;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滿足人民民眾更高水平的生產生活質量需求;全社會質量意識明顯增強,“崇尚質量、追求卓越”成為主流的質量文化;質量工作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顯著提高,“質量”成為合肥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一)產品質量目標。
1、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到2015年,全市質量安全狀況進一步改善,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導產品采標率達到90%以上;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查覆蓋率不低於95%,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萬台特種設備事故死亡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2、品牌建設。到2015年,爭創中國質量獎企業1個、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1-2個、中國馳名商標25件、全國質量獎企業1-2個;新增省政府質量獎企業3-5個、安徽名牌120個、安徽省著名商標200件、註冊商標1.5萬件;組織重點企業完成首席質量官設立工作。
3、企業技術能力建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實現翻兩番的同時,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5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達到300個,年專利授權量達到1萬件。
4、公共檢測技術服務平台建設。到2015年,新建2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各縣(市)至少建立1個省級質檢中心或特色實驗室。
(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農委、市經信委、市工商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
(二)工程質量目標。
到2015年,“黃山杯”優質工程總數達到120個。大中型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100%,其他工程項目一次驗收合格率在98%以上。國省幹線公路工程項目質量優良率達到90%,農村公路工程項目質量合格率達到99%,其他交通建設和養護改善工程項目質量合格率達到100%。水利工程項目質量合格率達到100%。
(責任單位:市城鄉建委、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務局等)
(三)服務質量目標。
到2015年,組織制定省地方服務標準20項以上,建立10個國家級、20個省級、30個市級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生產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指數超過80,生活性服務業顧客滿意度指數超過75,整體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和大型現代服務企業。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質監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城鄉建委、市經信委、市旅遊局等)
(四)環境質量目標。
到2015年,單位GDP能耗達0.8噸標煤/萬元,主要污染物排放達省控目標,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98%,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4%,全市森林覆蓋率20%。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農委、市城管局、市林業和園林局等)
三、主要任務
(一)產品質量。
1、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推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2、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加快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
3、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公共安全等新興產業走高端融合之路,增強技術優勢,擴大產品規模,掌握標準主導權。
4、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推進家用電器、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走品牌提升之路,實現集聚、集群發展,增強質量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工程質量。
1、建立健全政府監督、行業自律和中介服務相結合的質量監管體系,嚴格執行法定基本建設程式,在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等環節,嚴格落實法定代表人和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終身制,經竣工驗收的工程合格率達100%。
2、建立標準化監管方式和“預控、預防、預警”的風險防範機制,強化工程質量抽查、抽測,突出抓好保障性住房、市政基礎設施等民生工程質量安全監管。
3、大力推進建築節能,在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建築用能監管、現有建築節能改造和引導低碳綠色建築等方面有新突破。大力推進建設工法開發和套用,引導企業套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完善安全生產技術標準。
4、積極推進重大工程設備監理制度,不斷提升監理水平。加強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管理。
5、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國家優質工程獎以及省、市優質工程獎。
(三)服務質量。
1、引進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以服務標準化為基礎,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從服務質量的規範化、標準化入手,實現服務業發展的高端化、品牌化,促使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動力。
2、加強服務業重大項目的跟蹤、協調、督查和服務,培育引進一批重點企業。鼓勵引進國內外知名服務企業,主動承接服務業產業轉移,推動服務業技術創新。
3、大力發展現代科技服務業,在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同時促進社會充分就業。
4、改造提升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傳統服務業,提高中華老字號企業及重點商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品牌知名度。
5、培育壯大旅遊、文化、現代物流三大產業,積極開展服務質量提升試點工作,出台相關政策,引入和實施第三方用戶滿意度調查評價體系,為服務業持續發展提供穩固支撐。
(四)環境質量。
1、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和環境執法措施,嚴格環境準入,強化執法監管。
2、嚴厲打擊高毒禁用農藥生產、銷售和使用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嚴把種植過程中超範圍、超限量使用農藥和不規範使用肥料行為,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3、嚴厲打擊造成環境污染的違法違規行為,解決危害民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防範環境風險,提高環境安全保障能力。
四、重點工作
(一)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增強質量安全防控能力。
1、進一步明確政府質量安全責任制,建立政府統籌協調、部門依法監管、企業落實責任、社會共同監督的質量安全工作機制。完善和落實質量安全追溯、召回、區域監管和責任追究等制度。
2、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強化食品生產和加工、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監管,加快建立和實施質量安全尤其是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機制,切實增強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處置能力。
3、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加強對重要工業品和農產品、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及重點工程等領域的質量監管。探索建立市場準入、質量溯源、預警防範、全過程監管、案件跨區域協作等質量長效監管體系和機制體制創新,構建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的綜合治理機制,有效防範和處置質量安全突發事件,保障經濟安全運行,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4、大力構建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動態監管體系、風險管理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推動鄉鎮、街道等基層組織落實安全管理責任,促進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監察組織網路和信息化網路建設,提高事故預警和處置能力。
(牽頭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農委、市工商局、市城鄉建委等有關單位)
(二)健全質量技術支撐體系,增強質量技術服務能力。
1、加快國家家用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合肥)建設,儘快發揮公共技術服務平台作用。籌建工程機械國家質檢中心,在特色產業集中區規劃建設省級檢驗檢測中心,為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
2、鼓勵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質量檢測中心,引導中小企業聯合建立檢測實驗室。
3、建立完善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製度和實驗室評價制度,在重點領域實現檢測結果的國際互認,為有效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提供檢驗檢測技術保障。
(牽頭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科技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委、市農委等)
(三)健全質量誠信體系,增強質量行為約束能力。
1、以“信用合肥”徵信系統為載體,搭建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等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執法檢查記錄,強化失信違法記錄,客觀、公正、公開反映企業質量信用狀況。
2、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完善質量誠信檔案,積極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對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制定實施質量信用“黑名單”制度,嚴厲懲處企業失信行為,逐步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質量信用監督機制。
3、積極發揮相關社會組織的作用,促進行業自律,打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牽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工商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畜牧水產局、市統計局、市環保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城鄉建委、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旅遊局等)
(四)深入推進品牌戰略,增強質量核心競爭力。
1、進一步加強品牌規劃引領、品牌培育創建和品牌政策建設,努力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品牌產品。
2、積極推進區域品牌建設,促進區域名牌、地理標誌、老字號等品牌發展;加強名牌產品生產企業與著名流通企業的合作,提高名牌產品市場占有率;注重品牌的保護、宣傳和無形資產的運營,突出發揮品牌戰略的帶動作用。
3. 加強品牌策劃與行銷,推動企業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擴展。
4、加強品牌保護和宣傳,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名牌違法行為。
5、開展名牌產品銷售績效評估工作,調研分析名牌在促進企業生產和推動獲得名牌產品經營績效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為品牌招商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6、大力支持和鼓勵企業實施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戰略,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方針,著力完善智慧財產權制度。
(牽頭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市農委、市畜牧水產局、市科技局等)
(五)深入推進標準化戰略,增強技術標準創新力。
1、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我市支柱產業為重點,加強技術標準研製,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爭取標準“話語權”。
2、加快市場貿易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建設,支持家用電器、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等先進制造業大中型企業制訂實施具有市場競爭力、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
3、積極開展服務、環境、能耗等地方標準制修訂,促進服務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建立健全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和食品標準體系。
(牽頭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環保局、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
(六)深入推進生態質量建設,打造綠色宜居城市。
1、圍繞巢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引江濟巢、水體生態修復、污泥處置等工程建設,逐步改善巢湖及南淝河、十五里河、店埠河、派河等入湖河道水質。
2、實施清潔能源普及計畫和綠色交通工程,著力控制城市塵污染。加大工業企業廢氣監控和治理力度,全面禁止焚燒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
3、全面實施城鎮垃圾處理場無害化改造,進一步提高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建設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置工程。積極加強各類噪聲源的監控與管理。
4、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生態化養殖模式,改善農村土壤質量,將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與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農村清潔工程、清潔家園和土地整理整村推進試點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5、加快建設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擴大綠量,提升品位和城市綠化水平。紮實推進城市生態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文明生態村、生態鄉鎮和生態區縣。
6、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體系。
(牽頭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市城鄉建委、市農委、市林業和園林局、市質監局、市城管局、市財政局等)
(七)深入推進質量文化建設,提升區域文化內涵。
1、堅持把質量教育作為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培訓活動,爭創國家級、省級中國小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創新質量教育方式,增強青少年質量意識,在全社會培育“以人為本、誠實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
2、組織企業開展“質量強企”、“質量提升”、“質量趕超”等活動,引導企業負責人、經營管理人員及生產人員牢固樹立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觀念,不斷提升企業質量管理能力。
3、深入開展“質量月”、“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世界標準日”、“世界環境日”、“世界計量日”、“世界認可日”等活動,發揮報刊、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作用,廣泛宣傳質量強市,增強全社會質量意識,形成人人重視質量、關心質量、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
4、 建立統一、科學、權威、高效的質量信息發布制度,倡導科學理性、優質安全、節能環保的消費理念,提升質量文化軟實力。
(牽頭責任單位:市政府新聞辦、市質監局。協同配合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城鄉建委、市工商局、市環保局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質量強市活動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協調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負責各項具體工作。市質監局、市城鄉建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分別牽頭負責產品、工程、服務、環境領域質量強市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研究建立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細化目標,落實責任,開展質量強縣(市、區)、質量強企等活動,確保質量強市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大政策扶持。
在市政府已出台的支持經濟發展政策中有關質量獎勵六項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最佳化質量工作獎勵政策。
1、建立質量強市活動財政穩定投入機制,保證質量強市工作經費,切實保障質量強市活動的開展。
2、對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安徽省政府質量獎、安徽省卓越績效獎的,分別給予企業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
3、對獲得合肥名牌產品的,給予企業5萬元的獎勵。
4、對獲批籌建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的,給予示範區所在地政府或管委會50萬元一次性獎勵。
5、對獲得國家級、省級中國小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稱號的,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6、對獲政府質量獎或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在政府採購、工程招標、科研立項、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在質量管理、企業年檢、信息諮詢等方面提供優先服務,在出口方面優先開闢“綠色通道”。引導企業加大對技術標準、名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7、加大對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民生計量等工作的財政投入,足額保證質量安全風險監控、監督抽查、民生計量強制檢定等日常監管經費支出。
8、保障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經費,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推動質量強市各項工作開展。
(三)發揮主體作用。發揮企業在質量強市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完善企業內部質量分析、質量問題報告以及質量事件應急處理等制度。企業應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加強關鍵環節質量控制,履行質量檢驗檢測義務,落實售後服務責任,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倡導科學的質量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堅持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自覺抵制違法生產經營、違法排污行為。優勢企業要充分發揮標桿作用,引領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將質量管理的先進方法向供應鏈的兩端延伸,形成高質量的產業鏈。
(四)建立考評體系。制定質量強市、質量強縣(市、區)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指標,將“質量強市、質量強縣(市、區)”工作目標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分解活動目標任務,制訂工作效果評價辦法,建立工作效果評價體系,每年對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效果評價,評價結果市政府在全市予以通報,對工作落實到位、效果顯著的地方和單位給予通報表揚。
(五)加強人才培養。堅持培養與引進並重原則,加強質量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高層次的質量管理人才;建立中國小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普及質量知識;鼓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大力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一線員工。幫助企業開展職工操作技能及企業經營者管理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全員質量意識和質量行為能力。重視和加強質量工作的對外合作與人才交流,培養並引進一批質量管理、標準化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技術專家。有序推進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加快推行質量工程師、設備監理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考試制度,重要產品生產企業關鍵質量崗位應當配備必要的質量工程師和具有質量專業職業資格的技術人員。
(六)強化質量宣傳。各類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宣傳主渠道作用,對質量強市活動進行廣泛宣傳,促進各行各業思質量之舉、謀質量之策。加強輿論監督,加大對質量違法行為曝光力度。繼續深入開展“質量月”、“3·15”等民眾性質量活動,樹立質量關係人人、人人關心質量的理念,倡導理性科學節能環保的消費觀念,努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全民質量意識。
合肥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