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甘藍(孢子甘藍)

抱子甘藍

孢子甘藍一般指本詞條

抱子甘藍(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gemmifera Zenker)是十字花科芸薹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莖粗壯,直立,高0.5-1米,莖的全部葉腋有大的柔軟葉芽,直徑2-3厘米。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至圓形,長和寬達30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淡黃色,直徑2-2.5厘米;花梗長7-15毫米;果梗粗,直立開展,長2.5-3.5厘米。種子球形,直徑1.5-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原產地中海沿岸,歐美各國廣泛種植。中國各大城市偶有栽培。抱子甘藍喜冷涼氣候,耐寒性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20℃。

抱子甘藍以食用植株腋芽中所形成的鮮嫩小葉球為主,小葉球形狀珍奇,鮮嫩,味甜濃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是結球葉菜中最高的。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抱子甘藍
  • 拉丁學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gemmifera Zenker
  • 別名:小圓白菜、小捲心菜、芽捲心菜、芽甘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十字花目
  • 十字花科
  • :芸薹屬
  • :野甘藍 
  • 變種:抱子甘藍
  • 命名者及年代:Zenker,1836
植株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時間,苗床準備,苗期管理,壯苗標準,栽培技術,整地定植,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整形修剪,採收整理,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食物營養成分,

植株特徵

二年生草本,被粉霜。莖粗壯,直立,高0.5-1米,莖的全部葉腋有大的柔軟葉芽,直徑2-3厘米。二年生莖有分枝,具莖生葉。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長圓狀倒卵形至圓形,長和寬達30厘米。頂端圓形,基部驟窄成極短有寬翅的葉柄,邊緣有波狀不顯明鋸齒;上部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8-13.5厘米,寬3.5-7厘米,基部抱莖;最上部葉長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1厘米,抱莖。
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淡黃色,直徑2-2.5厘米;花梗長7-15毫米;萼片直立,線狀長圓形,長5-7毫米;花瓣寬橢圓狀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3-15毫米,脈紋顯明,頂端微缺,基部驟變窄成爪,爪長5-7毫米。長角果圓柱形,長6-9厘米,寬4-5毫米,兩側稍壓扁,中脈突出,喙圓錐形,長6-10毫米;果梗粗,直立開展,長2.5-3.5厘米。種子球形,直徑1.5-2毫米,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產地生境

原產地中海沿岸,歐美各國廣泛種植。中國各大城市偶有栽培。
抱子甘藍喜冷涼氣候,耐寒性強,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2-20℃。小葉球形成期最適溫為白天15-22℃,夜間9-10℃,以晝夜溫差10-15℃的季節或地區生長最好。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土質肥沃、富含腐殖質、保水保肥的中性和微酸性壤土為宜。

繁殖方法

播種時間

根據品種特性、栽培方式確定播種時間。上海地區露地栽培一般選擇早熟品種,7月下旬8月上旬播種;保護地栽培可選用早、中熟品種,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晚熟品種適當早播、早熟品種可適當晚播,種子要求純度≥97%,發芽率≥85%,符合GB16715.4-1999標準。

苗床準備

選用近3年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園土3份與充分腐熟過篩圈肥1份混合,每立方米混合土再加三元複合肥1千克,充分拌勻鋪入苗床,厚度約10厘米。苗床應耙平耙細,築高畦寬1.2米,隨後撒播種子,每畝大田需種子25克,需苗床面積4平方米。

苗期管理

播後覆淺細土,床面覆蓋黑色遮陽網,澆透水,保持畦面濕潤,開始出苗時揭去遮陽網。為了降溫、防暴雨,畦面宜搭防雨棚,覆蓋遮陽網遮蔭,日蓋夜揭。2片真葉時分苗1次,移植床面積為苗床面積的10倍左右。育苗過程中應根據苗情適當追施氮肥,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苗期要注意病蟲害發生情況,如發現應及時防治。幼苗長有6-8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苗齡35-40天。

壯苗標準

植株健壯,6-8片真葉,葉色藍綠,葉片肥,蠟粉多,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栽培技術

整地定植

定植大田應早耕、深耕、曬白、施足基肥。中等肥力土壤,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蔬菜專用複合肥25千克,禁止使用未經國家和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或生物肥料、硝態氮肥、城市垃圾、污泥、工業廢渣作基肥。開溝築畦寬90厘米,溝寬30厘米、深25厘米,每15米開1條腰溝,四周開圍溝,溝寬25厘米、深35厘米,平整畦面。每畦種2行,株距45厘米,每畝栽2000株。

肥水管理

定植後及時澆搭根水,緩苗後及時灌水,促進植株生長,以后土壤缺水及時補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0%-80%。抱子甘藍生長期長,除施足基肥外,還需追肥4次。定植後4-5天澆活棵肥,每畝澆施尿素5-10千克;20天后再施1次發棵肥,每畝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0千克加複合肥10千克,促進植株營養生長,使其在進入結球期前外葉達40片左右;芽球開始膨大期第3次追肥,結合澆水每畝穴施三元複合肥15千克;芽球初次採收時第4次追肥,結合澆水每畝穴施三元複合肥15千克。抱子甘藍全生育期每畝追施氮肥50千克、磷肥20千克、鉀肥25千克。

中耕除草

由於抱子甘藍主根不發達且分布土層較淺,需根際培土。定植後需多次澆水,畦面易板結,應結合除草、鬆土、根際培土中耕3-4次,疏鬆畦面,促進發棵和根系生長,防止植株倒伏影響芽球的形成和膨大。

整形修剪

當抱子甘藍莖稈中部產生小芽球時,即可摘除下部老葉,以利於田間通風透光,促進芽球發育,也便於採收芽球。同時適時摘去頂心,抑制植株向上生長,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芽球生長。

採收整理

當芽球抱合緊實,芽球蠟質發亮時即可採收。早熟品種在定植後90-100天開始採收,中熟品種在定植後105-115天開始採收。抱子甘藍採收期較長,上海地區一般從12月開始採收,若肥水得當,冬季採取一定保溫措施可連續採收到翌年2月底。在氣溫較高季節,基部葉球常包心不緊易鬆散,此時可適當提前採收。採收時用小刀從芽球基部橫切,去掉芽球外葉即可。可自下而上進行多次採收,每株可採收芽球40個左右。直徑2-4厘米的芽球品質較好,要求芽球無病蟲害,無腐爛變質,無焦葉,切口平整,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規定。

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遵循農業預防為基礎、物理防治為輔、生物防治為主、科學合理進行化學防治的原則。播種前進行種子、苗床消毒,合理安排輪作,田間及時除草、打老葉,做好通風工作。

病害

抱子甘藍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霜霉病、黑腐病。
立枯病:發生於苗期,植株染病後,數天內即可見萎蔫、乾枯,直至枯死;該病菌萌發需98%以上的相對濕度,因而苗期不能積水;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後用75%百菌清噴灑。
霜霉病:一般在陰雨天氣、通風不良、連作地易發病,應做好田間管理,發病後用25%甲霜靈噴霧。
黑腐病:為細菌性病害,發病初期應及時拔除病株,並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或60%琥乙膦鋁防治。要輪流用藥,隔10天用1次,連用2-5次。

蟲害

主要有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要及時檢查及防治,可用快靈、吡蟲啉噴灑。利用銀色防蟲網、黃色粘板及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方法驅除誘殺蚜蟲、小菜蛾、夜蛾成蟲。生物防治可用生物農藥BT乳劑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蟲,釋放寄生蜂或套用性誘劑誘殺小菜蛾、甘藍夜蛾。化學農藥的使用應符合GB4285和GB8321的規定。使用吡蟲啉、阿克泰、啶蟲脒、阿維菌素、安打、銳勁特、除盡、菜喜等殺蟲劑防治蚜蟲、小菜蛾、甘藍夜蛾和菜青蟲等蟲害。農藥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劑型、劑量和安全間隔期,防治同種病蟲害應交替使用不同藥劑。

主要價值

抱子甘藍以食用植株腋芽中所形成的鮮嫩小葉球為主,小葉球形狀珍奇,鮮嫩,味甜濃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是結球葉菜中最高的。
抱子甘藍含硫配糖體,硫配糖體屬於異硫氰酸鹽類化合物,是植物中天然的殺蟲劑,能減輕中毒、慢性病如肺部發炎或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炎等。抱子甘藍含有20種基本維生素,包括重要的維生素A、B、C及K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的幾率。另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鋅、鉀、鈣、磷、鎂、錳等,有助於促進細胞分裂、修補、再生。且膳食纖維豐富,有助於排便,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能防止第二型糖尿病。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含量參考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葉酸生物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煙酸(煙醯胺)維生素B6維生素C(抗壞血酸)
抱子甘藍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23 千卡3.5 g8.8 g6.6 g44 μg6.4 μg36 mg24 mg60 mg350 mg59 mg0.19 mg0.6 mg0.05 mg0.35 mg0.6 μg5 μg0.06 mg0.05 mg0.54 mg0.17 mg38 m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