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失眠症是一種持續的
睡眠質和/或量令人不滿意的生理障礙,對
失眠有憂慮或恐懼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診斷】
一、症狀特點:
失眠是常見的
睡眠障礙。可繼發於軀體因素、環境因素、神經
精神疾病等。本症是因精神緊張、
焦慮恐懼、擔心失眠的所謂
原發性失眠症。其症狀特點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驚醒、早醒、
多夢,醒後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或社會功能。
二、病程:
失眠每周至少發生三次並持續一月以上。
【治療措施】
一、首先要針對誘發因素進行處理。
二、藥物治療:安眠藥物對症治療可以短期套用。常用有三唑侖每晚0.25~0.5mg,或阿普唑侖每晚0.4~0.8mg 。亦可使用舒樂安定,氯硝安定等。但不能長期使用,以防成癮。
三、生物反饋及各种放松療法對消除焦慮有益,可以促進睡眠。培養適合個人的體育鍛鍊和入睡習慣,幫助患者了解睡眠生理及指導正確對待失眠的心理治療亦十分重要。失眠症
疾病概述
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主要標誌。失眠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勞、頭昏眼花、頭痛耳鳴、心悸氣短、記憶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現。
患者一般進入睡眠的潛伏期延長,睡眠時間縮短,在入睡過程中生理性覺醒增多。主要表現:輕者入睡困難,睡眠中易醒,並難於再次入睡;清晨過早醒來。重者徹夜難眠,常伴有頭痛頭暈、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夢等,患者常對失眠感到焦慮和恐懼。
失眠的類型
1、短暫性失眠(小於一周)
大部分的人在經驗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生病時;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 這類失眠一般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但是短暫性失眠如處理不當部分人會導致慢性失眠。
短暫性失眠主要治療原則為間歇性使用低劑量鎮靜安眠藥或其它可助眠之藥物如抗
抑鬱劑和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2、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個月)
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大身體疾病或開刀、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係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這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
治療原則為短期使用低量之鎮靜安眠藥或其它可助眠之藥物如抗憂鬱劑和行為治療(如肌肉放鬆法等)。短期性失眠如果處理不適當也會導致慢性失眠。
3、慢性失眠(大於一個月)
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且較難去發現,許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種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 可能造成慢性失眠的原因如下:
(1)、體方面的疾病會導致失眠;(據研究許多慢性病皆和失眠有關)
(2)、精神疾患或情緒障礙而導致失眠;
(3)、用藥物、酒精、刺激物、或毒品等而導致失眠;
(4)、有睡醒周期障礙或不規律而導致失眠;
(5)、睡前小腿有不舒服的感覺或睡覺中腳會不自主的抽動而導致失眠;
(6)、睡覺打呼、不規律的呼吸或其它呼吸障礙而導致失眠;
(7)、原發性失眠。
失眠症概論
睡眠的意義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在睡眠過程中,全身包括中樞神經系統都得到恢復和休息。神經元和相關組織恢復重建和再生需要機體的休息,而只有睡眠狀態能提供這種休息。睡眠具有很多功能,包括恢復注意力、促進生長以及鞏固記憶和緩解緊張情緒等。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睡眠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健康生命所必需。
睡眠的周期
一個睡眠周期一般持續90~110分鐘,要依次經過下面這些不同階段:第一階段是淺慢波睡眠,只持續幾分鐘,是從清醒向深睡過渡的階段;第二階段的睡眠占睡眠時間的45%左右,眼睛活動停止,大腦活動變慢,體溫降低,呼吸規律;第三和第四階段(Ⅲ期和Ⅵ期)統稱為深睡眠,這部分睡眠是恢復精力的主要部分;最後是快動眼睡眠。在整個夜晚,一般會經過4~5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依次相連。
什麼是失眠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標誌。失眠是最常見的
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難、早醒。失眠症的主要症狀是對白天活動表現的影響,例如感覺疲勞、煩躁、情緒失調、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差等,所以失眠者的能力和效率往往降低。
失眠症的一般定義: 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不好的表現,與下列一種或多種症狀有關:
入睡困難;
夜間多次覺醒,不能再入睡;
清晨早醒;
睡醒後不能恢復精力;
▲ 失眠症是一種未被廣泛認知的疾病……。
失眠的類型
暫時性失眠
一種突然發生的暫時的失眠,失眠的時間通常不超過3周,病因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多種因素,例如情感上的挫折、壓抑、不安和焦慮,生活中突然發生的嚴重事件,工作班次的更換調整,長途旅行橫跨幾個時區後,很難在夜晚入睡。睡眠環境太冷、太熱、太吵、太亮,睡眠環境不舒適或對睡眠環境的不熟悉,都能使不少人難以入睡。通常這類失眠要經過2~3周時間,能夠調整恢復到正常
睡眠。
慢性失眠
症狀至少持續3周以上,部分慢性失眠患者由暫時性失眠延續而來,另一些是由於軀體化焦慮狀態所致,如憂慮、不安、過度警惕、反覆思量等。同時,患者越想睡眠越難以入睡,越發變得對失眠過分關心和憂慮,這樣失眠又反過來加重症狀形成惡性循環。長期套用安眠藥也可能是造成慢性失眠的重要原因,一些安眠藥的長期使用不但對失眠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失眠。習慣飲用咖啡、濃茶等都可導致失眠發生。
另外,一些其他疾病的症狀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難、心絞痛、夜尿多、瘙癢等也引起繼發性失眠。胃潰瘍、夜間哮喘、胃食管反流、肌肉和關節疾病可讓人在睡眠中頻繁覺醒後難以入眠。因患其他疾病而長期服用β受體阻斷劑。甲基多巴、麻黃素、氨茶鹼及抗抑鬱藥等均可導致慢性失眠。
失眠的危害
1. 失眠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減弱。
2. 失眠引起記憶力減退、頭痛。
3. 失眠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
4. 失眠可導致植物神經紊亂。
6. 經常失眠使人過早衰老,縮短壽命。
7. 兒童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
失眠的治療
多數情況下,注意睡眠衛生就可以解決失眠問題,例如:改變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按時上床和起床,睡前不喝咖啡飲料等等。另外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也可以解決失眠問題。
應該重視睡眠質量和睡眠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到醫院求治,做到早期診斷失眠,查找失眠的原因。如果是軀體因素造成的失眠,應積極治療原發病。而對非身體疾患造成的失眠,主要應尋求失眠原因,袪除病因的同時再服用一些調節神經系統類的藥物等方法戰勝失眠。
本症指原發性失眠。表現為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的狀況。患者感到憂慮或恐懼、心理上惡性循環,使本症持續存在。原發性失眠症往往在青年或中年起病,很少在兒童或少年時出現。失眠症的病程差異較大,如果是心理性或醫療性應激事件引起,病程可以是有限的幾個月。最常見的情形是,最初階段的進行性加重失眠,持續數周到數月,隨之較穩定的慢性睡眠困難持續數年。有的患者雖只經歷過一次發作,但在以後遇到某些生活事件會出現睡眠的明顯波動。
進入失眠專題
病因
有人認為與腦力衰竭有關,但缺乏確切的病因學的定論。
症狀
(l)病前有一定心理社會因素,如過度疲勞或緊張等。但之後,相應刺激因素不存在了,患者睡眠情況沒有改善。
(2)有一定性格基礎,表現為敏感,高警覺,對健康要求過高,易激惹、急躁等。
(3)睡眠障礙為主要症狀,可為初級失眠(入睡困難)、中級失眠(睡眠淺,易醒)、末級失眠(早醒),亦或多夢、無睡眠感、醒後不解乏等。上述症狀可能混合存在。
(4)有些患者失眠僅為主觀主訴,有時旁人見其打鼾,醒後仍稱沒有睡。可伴有焦慮、抑鬱情況,但多繼發於失眠症狀,且嚴重程度不足以診斷
焦慮症或抑鬱症。
(5)希望迅速改善睡眠狀況,主動求醫,甚至自行服藥或飲酒,以圖睡眠質量提高。
(6)全身檢查沒有發現與之有直接關係的軀體疾病。
(7)可用睡眠腦電圖等觀察患者睡眠情況。有時患者失眠主訴與睡眠效果相悖。
檢查
(l)診斷要點:
l)以睡眠障礙為幾乎唯一的症狀,其他症狀均繼發於失眠,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再睡、醒後感不適、疲乏或白天睏倦。
2)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3次,並維持1個月以上。
3)失眠引起顯著的苦惱,或精神活動效率下降,或妨礙社會功能。
4)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症狀的一部分。
(2)鑑別診斷:
1)繼發性失眠。引起繼發性失眠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任何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軀體疾病;②身體方面的痛苦或不適,如皮膚疾病的痛癢或疼痛,癌性疼痛等,常造成失眠;③酒、咖啡、菜或藥物等引起的失眠;④精神疾患。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有失眠症狀,特別是焦慮症及抑鬱症患者幾乎均有失眠。只要臨床表現(包括病史、體檢、各種檢查結果)足以診斷以上疾病之一者,原發性失眠診斷不予考慮。
2)其他睡眠障礙,如夜驚、夢魘患者可有失眠,若有典型的夜驚和夢魘症狀觀則不考慮失眠症。
3)一過性失眠障礙。這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不需任何治療,身體可做自然調節,故病程不足者不診斷失眠症。
治療
(1)心理治療:
1)一般心理治療。通過解釋、指導,使患者了解有關睡眠的基本知識,減少不必要的預期性焦慮反應。
2)行為治療。進行放鬆訓練,教會患者入睡前進行,加快入睡速度,減輕焦慮。
(2)藥物治療:
1)苯二氮卓類。
2)抗抑鬱劑。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馬普替林等。
(3)其他:
l)生物反饋。可加強自我放鬆訓練,對於減輕焦慮情緒有效。
2)體育鍛鍊。適當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加重軀體疲勞感,對睡眠有利,但運動量不宜過大,過度疲勞反而影響睡眠。
3)調整生活習慣,如取消或減少午睡,養成按時睡眠的習慣。